[子平学记]从《三命通会》序和跋看子平
文/KrSpirit·行思 2017004
《增订万历初刻三命通会》的出版让命理爱好者有个难得的机会,看到《三命通会》原书的样貌,虽然现流传的书籍大部分都保存下来,但始终有所缺漏。像是初刻版序就未曾见过,其中有个有趣的地方“然人有日时同而贵贱迥然,乃月令节气浅深之辩;有八字等而寿夭不齐,寔内外业缘所感之殊。矧时差刻漏,气判正初,世分治乱,运随古今。风水可夺神工,阴骘可改天命,人生际遇……则造化消息之理在我,而寿夭穷通、贵贱贫富自莫能迯……”
这里有几点信息。同八字而贵贱不同辨浅深而可分,可见子平有解决四同八字的理论,并非所有四同八字都是一样论法。但寿夭不同因果而有所影响,可见作者认为无论何种理论都是有缺陷的。所以之后提及造化消息在我,才能寿夭贵贱皆能准验。
在书后的跋中有提到“今传《渊海》、《渊源》等书,有专以纳音论者,有专以纳音取象论者,有专以五行论者,有专以禄马论者,有专以神煞论者,有专以格局论者,有专以化气论者,以徐子平之说为主,而兼尽诸家之长可也。况命理之微,此犹不足以尽之……”。
可见,诸多技法原是独立,只是兼论兼用,或原是独立而后子平发展吸收部分融入体系。所以,无谓神煞能不能用、格局论好不好(这里是指十八格),原本就是成独立技法,命理变化万千,不易论,要各取所长而有所补。
回头来说序中提及的“浅深”。在行思之前博文中分析过,子平有一种论法就是取人元司事限定某干某日,而另一种是藏透辨轻重。更准确的说,是依节气辩五行旺衰,而藏透是判断四柱内某干力量的影响,所以藏透分量也很重。《三命通会》作者并未说明是哪种。
“人元司事”之说《御定子平》明确说明,且书中其余说法与子平早期古籍多有相符,不像至清新说。而辩旺衰用藏透之说,最晚也可见醉醒子有所主张,也并不为迟。
但若是用人元司事某干某日之法,有个让人疑惑的地方。用此法子平记录八字应当再旁注信息,以便后世可知是哪干司权,但古今八字皆无。不过辩旺衰实际上也需知道于月中哪处,同时辨别藏透,不过相比司事,总得来说是可以不必一定提供详细日期的。行思觉得或许《三命通会》是持这种论法。
在《三命通会》中有篇《子平说辩》其中提及“观《五行精纪》、《兰台妙选》、《三车一览》、《应天歌》等书,与《渊源》、《渊海》不同,若按子平之法,推算于大升之时,则多不验,盖观文察辨,治历明时,皆随其时而改革,故虽百年之间,数术之说,亦不能不异。故虽百年之间,数术之说,亦不能不异。矧自大升之时,上距子平已三百余年,其法不知经几变矣。或谓大升得子平之真传,似是而实非也,观《继善》等篇,不外《明通赋》,但更易其词;而《元理消息》一赋,则大升之独得也。今人推命之术,又元人复推子平、大升二家之法,而演绎为之者。中间语及玄奥之际,多引而不发。非有所隐,其实不可以言传也”
其中谈“或谓大升得子平之真传,似是而实非也”,而将子平、大升称之“二家之法”,可知这种两种不同论法。
可惜资料太过于稀少,难以确定二者区别。联系行思此前阅读过的资料,可知《渊源》、《渊海》用人元司事之法,故行思猜测,“大升法”论财官、用格局、依人元司事而定用。虽称“大升法”所用必然也非一人独创,而是传承中有所变化,徐大升继续对其继承、总结、传播。
那“子平法”呢?再翻《消息赋》中徐子平所注,虽然信息不多,但会发现,大概是重财官禄马、以财官作神煞,以月令之气为重、辩旺衰,未提及人元司事用法,同时还保留着许多禄命技法。其中有提及“飞天禄马”格局名,但书中解释与后期“飞天禄马”不同,或许此时十八格还未完整的整理出来。
同时,早期子平论法对月令之气地位极高,联系后来神峰所提及的子平理外之见,如“甲乙生寅卯辰,丙丁生巳午未,庚辛生申酉戌,壬癸生亥子丑,俱要身旺,略喜一二点克神,克多者多贫夭,此理外之见,试之屡中”这在今天看起来似乎并不特别,让人些许疑惑为何神峰特别提出称为“理外之见”。如果但是按子平早期逻辑来考虑,就确实是比较特别。
提及神峰,就不得再多提一下。早期将子平分为两家,而神峰因对命理影响甚大而技法又有所差异,后世所称也将神峰另称一派(神峰书中提过“不可泥执子平,只以月令上用神”不全从子平法取用,另称一派也符合说法)。
并且对当时命理思路作出匡正,批驳神煞、不论五星、辟谬格局、重视子平正五行。从上文可见《三命通会》也是持这样的观念,说明子平体系确实有其独到之处。只是万民英更加包容一些,兼用诸多技法,神峰专论子平正五行之法(神峰辟谬的格局若与《三命通会》对照,会发现有些辟谬的格局用法稍异,可见《三命通会》中已有类似观念做出修正)。因其匡正思路,对后世影响也十分大,像是在《星平总会》中收录神峰的赋文与先贤赋文同列,称之“微至妙之真诀”,且同时不惜篇幅收入神峰辟谬文章。
在《三命通会》的跋中,还可以看见另一个信息。因时代久远,观象进步、历法变化,导致旧时技法失准,命理也因此必需跟随时代而变化。若看现代,历法发展又变之许多,或许,他日失传之法复现,可能照搬也无法使用,而有些技法因历法变化、社会变化也只能被舍弃或更新。
© 本文版权归 KrSpirit`行思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
杰布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09 03:3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