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这么火,现在不“摔”,更待何时?
从出生到死亡,你的人生就是场摔跤赛
From birth to death,your life is a wrestling match
如今,《摔跤吧!爸爸》火了,火得小博君心服口服,阿米尔·汗历来皆精品,《摔跤》也不例外。试问当下最火的电影除了《摔跤》外,
还?
有?
谁?
这部印度电影以高达9.2分的超高分数
稳居2017年截至目前为止的豆瓣影评最优!
影片改编自印度的真实故事!
现实主人公爸爸与四个女儿
讲述一个摔跤手爸爸,如何把两位女儿,培养成全国冠军和金牌获得者。
影片中阿米尔·汗饰演的马哈维亚·辛格·珀尕,你没看错,饰演这位老爹的正是2011年凭借一部《三傻大闹宝莱坞》在大陆开始走红的印度“阿汤哥”阿米尔·汗
(姑娘们请开始你们的尖叫吧~)
阿米尔·汗
这位昔日的全国摔跤手冠军爸爸,因为生活窘迫而放弃前途光明的摔跤业,从而错失了世界冠军梦。
于是他把希望和未完成的梦想寄托在他即将出生的“儿子”身上,村民为他出谋划策能生儿子的秘方,但是命运似乎跟他开了个玩笑,妻子一连生了四个女儿,
就在马哈维亚本以为梦想就此破碎之时,俩女儿把邻居两个大男孩狂揍了一顿,马哈维亚才恍然大悟,女儿有摔跤潜质!于是他开始了对两个女儿的魔鬼训练:每天5点起床训练、剪去长发、穿男士短裤、吃运动营养餐。
训练过程很辛苦,女儿几度反抗无果,甚至对父亲怀恨在心。直到出去玩被发现,父亲大发雷霆之后,一位年轻的新娘说的一席话彻底改变了女儿对父亲的看法,也揭露了印度女性地位卑微,被压榨的社会现象。
她说,“我羡慕你们,你们的爸爸这么对你们,是因为爱你们啊。他不想你们跟所有的印度女孩子一样,一出生就家务缠身,14岁就嫁人生子,一辈子相夫教子。只有成为摔跤手,你们的命运才能握在自己手里。你们的父亲为了你们能有自己的生活,不惜和全世界对抗,忍受着嘲笑。”
女儿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开始进行更严格的训练。父亲为什么要逼我们完成他的梦想,无非是想让我们变得跟别人不一样。
面对嘲笑和质疑,马哈维亚和2个女儿不顾一切,奋勇向前。从女儿服从、叛逆、感动、认真训练到世界冠军,我们看到这位伟大的父亲的良苦用心,不单单是为了未实现的梦想,更是为了女儿的前途,所谓严师出高徒,大概说的就是他吧。
小博君觉得,这不仅仅是一个讲述摔跤手如何通过努力走向世界冠军道路的故事,还是一部很适合家长、小孩观看的教育性电影!于父母,是很好的教育典范,于孩子,是值得学习的标杆。现在不“摔",更待何时?
在孩子的童年和人生价值观面前,应如何选择?当然这并不矛盾,孩子的童真固然重要,但是前途亦然重要,我们经常听到很多父母会说:“不可以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基于这个理念,为人父母的你更要明白这几点(其实也就是观后感吧):
1、善于发现孩子的天赋
影片中两个女儿继承了摔跤爸爸的优良传统,这可以算是先天优势,马哈维亚从女儿打架事件就发现女儿的摔跤天赋,并严于训练,最终天赋被挖掘出来,加以改造,离成功也就不难了。
所以最重要的不是你给孩子报了多少兴趣班、补习班,而是善于观察孩子的优势、天赋、闪光点,并给予科学的引导,有意识地去培养。孩子有某方面的特长,这代表他能比其他人更容易掌握这项技能。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会因此收获更多的自信,从而产生更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进一步帮助他习得这项技能。
2、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剧中的父亲因为自己是专业摔跤运动员,而且还是全国冠军,同时也是非常好的教练。
所以在培养两个女儿成为摔跤运动员的过程中,一直给予了女儿非常有效的针对性学习方法指导。
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缺爱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爸妈永远是冷漠的吃瓜群众,另一种恰恰相反,是一心要让子女成材的虎妈狼爸。可惜的是,今天仍有人盲目的效仿后者。
3、给予孩子无条件的信任和鼓励
影片中关于信任这点,电影中有个极大的反差。
女儿的摔跤教练一直不相信她有获得金牌的能力,甚至一度要求她,“只要拿到铜牌就好了”。反观父亲,虽然女儿在前几场世界级比赛中接连失利,但他还是选择了信任。
女儿在赛后接受采在访时说:“我想把这一切归功于我的父亲,他一直很信任我。”
反之,在生活中,如果爸妈们总在无意中给孩子泼冷水,考试没考好,或者事情没做好,就怀疑孩子的能力,长此以往,只会让孩子丧失信心,自我怀疑。
所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爸爸妈妈对孩子的信任和鼓励起着关键的作用。正因为有着这样的信任和鼓励,孩子才有动力、有信心去朝某个方向去尝试、去努力。
小博君一开始觉得,他为了满足自己拿金牌的心愿,剥夺了女儿们选择人生的权利,太残忍,太自私!就连孩子妈妈都担心地问辛格:“女儿学了摔跤,将来嫁不出去怎么办?”直至看完才有感而发。
其实摔跤爸爸马哈维亚的形象映射出绝大多数“中国式父母”的影子——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只能说马哈维亚是看到了女儿继承了摔跤的天赋,下定决心要将女儿培养成摔跤手,更多的是为了女儿拥有更强大的人生选择权,影片中爸爸霸气地说道:"我的女儿,不是男人选她们,我要她们选男人"(简直霸气侧漏)(~ ̄▽ ̄)~
这在印度,女性选择男人是很奢侈,甚至想都不敢想的!
电影的背景音乐是:“爸爸是独裁者,爸爸在虐待我们,必须像奴隶一样拼命。”看似心酸,实则是老爸的良苦用心。《摔跤吧!爸爸》这么火,现在不”摔“,更待何时?
本文源自公众号:众博体育运动,微信搜素:zbmph123 即可关注
From birth to death,your life is a wrestling match
如今,《摔跤吧!爸爸》火了,火得小博君心服口服,阿米尔·汗历来皆精品,《摔跤》也不例外。试问当下最火的电影除了《摔跤》外,
还?
有?
谁?
这部印度电影以高达9.2分的超高分数
稳居2017年截至目前为止的豆瓣影评最优!
影片改编自印度的真实故事!
![]() |
现实主人公爸爸与四个女儿
讲述一个摔跤手爸爸,如何把两位女儿,培养成全国冠军和金牌获得者。
影片中阿米尔·汗饰演的马哈维亚·辛格·珀尕,你没看错,饰演这位老爹的正是2011年凭借一部《三傻大闹宝莱坞》在大陆开始走红的印度“阿汤哥”阿米尔·汗
(姑娘们请开始你们的尖叫吧~)
阿米尔·汗
![]() |
这位昔日的全国摔跤手冠军爸爸,因为生活窘迫而放弃前途光明的摔跤业,从而错失了世界冠军梦。
于是他把希望和未完成的梦想寄托在他即将出生的“儿子”身上,村民为他出谋划策能生儿子的秘方,但是命运似乎跟他开了个玩笑,妻子一连生了四个女儿,
就在马哈维亚本以为梦想就此破碎之时,俩女儿把邻居两个大男孩狂揍了一顿,马哈维亚才恍然大悟,女儿有摔跤潜质!于是他开始了对两个女儿的魔鬼训练:每天5点起床训练、剪去长发、穿男士短裤、吃运动营养餐。
训练过程很辛苦,女儿几度反抗无果,甚至对父亲怀恨在心。直到出去玩被发现,父亲大发雷霆之后,一位年轻的新娘说的一席话彻底改变了女儿对父亲的看法,也揭露了印度女性地位卑微,被压榨的社会现象。
她说,“我羡慕你们,你们的爸爸这么对你们,是因为爱你们啊。他不想你们跟所有的印度女孩子一样,一出生就家务缠身,14岁就嫁人生子,一辈子相夫教子。只有成为摔跤手,你们的命运才能握在自己手里。你们的父亲为了你们能有自己的生活,不惜和全世界对抗,忍受着嘲笑。”
女儿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开始进行更严格的训练。父亲为什么要逼我们完成他的梦想,无非是想让我们变得跟别人不一样。
面对嘲笑和质疑,马哈维亚和2个女儿不顾一切,奋勇向前。从女儿服从、叛逆、感动、认真训练到世界冠军,我们看到这位伟大的父亲的良苦用心,不单单是为了未实现的梦想,更是为了女儿的前途,所谓严师出高徒,大概说的就是他吧。
![]() |
小博君觉得,这不仅仅是一个讲述摔跤手如何通过努力走向世界冠军道路的故事,还是一部很适合家长、小孩观看的教育性电影!于父母,是很好的教育典范,于孩子,是值得学习的标杆。现在不“摔",更待何时?
在孩子的童年和人生价值观面前,应如何选择?当然这并不矛盾,孩子的童真固然重要,但是前途亦然重要,我们经常听到很多父母会说:“不可以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基于这个理念,为人父母的你更要明白这几点(其实也就是观后感吧):
1、善于发现孩子的天赋
影片中两个女儿继承了摔跤爸爸的优良传统,这可以算是先天优势,马哈维亚从女儿打架事件就发现女儿的摔跤天赋,并严于训练,最终天赋被挖掘出来,加以改造,离成功也就不难了。
所以最重要的不是你给孩子报了多少兴趣班、补习班,而是善于观察孩子的优势、天赋、闪光点,并给予科学的引导,有意识地去培养。孩子有某方面的特长,这代表他能比其他人更容易掌握这项技能。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会因此收获更多的自信,从而产生更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进一步帮助他习得这项技能。
2、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剧中的父亲因为自己是专业摔跤运动员,而且还是全国冠军,同时也是非常好的教练。
所以在培养两个女儿成为摔跤运动员的过程中,一直给予了女儿非常有效的针对性学习方法指导。
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缺爱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爸妈永远是冷漠的吃瓜群众,另一种恰恰相反,是一心要让子女成材的虎妈狼爸。可惜的是,今天仍有人盲目的效仿后者。
3、给予孩子无条件的信任和鼓励
影片中关于信任这点,电影中有个极大的反差。
女儿的摔跤教练一直不相信她有获得金牌的能力,甚至一度要求她,“只要拿到铜牌就好了”。反观父亲,虽然女儿在前几场世界级比赛中接连失利,但他还是选择了信任。
女儿在赛后接受采在访时说:“我想把这一切归功于我的父亲,他一直很信任我。”
反之,在生活中,如果爸妈们总在无意中给孩子泼冷水,考试没考好,或者事情没做好,就怀疑孩子的能力,长此以往,只会让孩子丧失信心,自我怀疑。
所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爸爸妈妈对孩子的信任和鼓励起着关键的作用。正因为有着这样的信任和鼓励,孩子才有动力、有信心去朝某个方向去尝试、去努力。
小博君一开始觉得,他为了满足自己拿金牌的心愿,剥夺了女儿们选择人生的权利,太残忍,太自私!就连孩子妈妈都担心地问辛格:“女儿学了摔跤,将来嫁不出去怎么办?”直至看完才有感而发。
其实摔跤爸爸马哈维亚的形象映射出绝大多数“中国式父母”的影子——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只能说马哈维亚是看到了女儿继承了摔跤的天赋,下定决心要将女儿培养成摔跤手,更多的是为了女儿拥有更强大的人生选择权,影片中爸爸霸气地说道:"我的女儿,不是男人选她们,我要她们选男人"(简直霸气侧漏)(~ ̄▽ ̄)~
这在印度,女性选择男人是很奢侈,甚至想都不敢想的!
电影的背景音乐是:“爸爸是独裁者,爸爸在虐待我们,必须像奴隶一样拼命。”看似心酸,实则是老爸的良苦用心。《摔跤吧!爸爸》这么火,现在不”摔“,更待何时?
本文源自公众号:众博体育运动,微信搜素:zbmph123 即可关注
![]()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