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为诗仙李白的《临终歌》填上千年的漏字呢?
李白是我从幼年时代起就极为尊崇的一位唐代的伟大诗人,他那浪漫主义的诗风和奇才被后人千年传颂,誉为“诗仙”。他一生写作诗文无数,存世诗歌也有千余篇。篇篇都是精品,首首都是佳作。最近,我细细的品味了他一生最后的一首诗《临终歌》,其歌词曰: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初看李白的这首诗作,我和现在的你们一样,并没有什么异样。它让我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当时阴晦凄迷的处境,为他感到悲哀和愤慨。根据有关典籍记载:那时的李白在安史之乱后,抱着满腔爱国热忱,加入了永王李璘的幕府。由于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受到牵连,几乎丢掉性命,只好弄得游走江湖,无家可归。直到乾元二年(759年),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规定“死者从流,流以下完全赦免”。李白才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终于获得了自由。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到了江夏。他那首著名的《早发白帝城》就真实的反映了他当时的喜悦心情。由于老友良宰正在江夏做太守,李白便逗留了一阵。乾元二年,李白应友人之邀,再次与被谪贬的贾至泛舟赏月于洞庭之上,发思古之幽情,赋诗抒怀。不久,又回到宣城、金陵旧游之地。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他往来于两地之间,靠朋友接济过着寒酸的诗酒游乐的生活。
上元二年(761年),已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在金陵,他的生活相当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上元三年 (762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全部手稿交给了李阳冰,并赋《临终歌》而与世长辞。
李白活在人世间的时间并不长,相当于现代人所谓善终的年龄六十一岁。让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一个爱诗如命,出口成章的伟大诗人,在那时怎么会在诗歌中出现这样一些低级的错误呢?他写的《临终歌》应该是七言律诗,七言律诗的基本要求应该是七字八句,而李白的这首七言律诗,只有六句,这是他一生当中除此以外绝无仅有的事。不是力不从心,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由此可以从中感悟到诗仙当时该是多么的落魄,情思又该是多么的衰绝呀 !还有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他的《临终歌》居然有掉字,具体说就是“馀风激兮万世”这句,本来应该是七字一句,它只有六字。开始时我以为是后人有一字漏印,查了很多书,结果依然是这样。因此,我确认诗仙当时确实漏写了一字。真是绝笔呀!它让我更清楚的看到了社会现实的残酷,和对稀世人才的摧残,却丝毫也改变不了我对诗仙的无比敬仰!
诗仙李白一生,既有远大的抱负,又非常执着于践行,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矢志不移的追求了一生。他的这首《临终歌》既是一曲抒怀歌,也可以看作是他的墓志铭。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他回顾与总结了自己跌宕起伏,颠沛流离的一生,流露了是对人生的无比眷念,也表达了他壮志未酬的深深惋惜。诗仙李白的一生,对于我们现代人而言,除了为伟人感到叹息以外,更让人倍加振奋!因为我们遇到了一个中华盛世的新开端,千载难逢的大机遇。我们一定不要辜负祖祖辈辈先人的期待,怀抱振兴中华的伟大理想,去披荆斩棘,奋勇前进!而今诗仙李白已经化成了一只翱翔九天的大鹏,那渺小的树杈,终究还是没有挂住它,它将在永恒的天幕上高歌!可是谁能为诗仙李白的《临终歌》填上千年的漏字呢?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初看李白的这首诗作,我和现在的你们一样,并没有什么异样。它让我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当时阴晦凄迷的处境,为他感到悲哀和愤慨。根据有关典籍记载:那时的李白在安史之乱后,抱着满腔爱国热忱,加入了永王李璘的幕府。由于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受到牵连,几乎丢掉性命,只好弄得游走江湖,无家可归。直到乾元二年(759年),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规定“死者从流,流以下完全赦免”。李白才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终于获得了自由。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到了江夏。他那首著名的《早发白帝城》就真实的反映了他当时的喜悦心情。由于老友良宰正在江夏做太守,李白便逗留了一阵。乾元二年,李白应友人之邀,再次与被谪贬的贾至泛舟赏月于洞庭之上,发思古之幽情,赋诗抒怀。不久,又回到宣城、金陵旧游之地。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他往来于两地之间,靠朋友接济过着寒酸的诗酒游乐的生活。
上元二年(761年),已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在金陵,他的生活相当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上元三年 (762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全部手稿交给了李阳冰,并赋《临终歌》而与世长辞。
李白活在人世间的时间并不长,相当于现代人所谓善终的年龄六十一岁。让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一个爱诗如命,出口成章的伟大诗人,在那时怎么会在诗歌中出现这样一些低级的错误呢?他写的《临终歌》应该是七言律诗,七言律诗的基本要求应该是七字八句,而李白的这首七言律诗,只有六句,这是他一生当中除此以外绝无仅有的事。不是力不从心,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由此可以从中感悟到诗仙当时该是多么的落魄,情思又该是多么的衰绝呀 !还有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他的《临终歌》居然有掉字,具体说就是“馀风激兮万世”这句,本来应该是七字一句,它只有六字。开始时我以为是后人有一字漏印,查了很多书,结果依然是这样。因此,我确认诗仙当时确实漏写了一字。真是绝笔呀!它让我更清楚的看到了社会现实的残酷,和对稀世人才的摧残,却丝毫也改变不了我对诗仙的无比敬仰!
诗仙李白一生,既有远大的抱负,又非常执着于践行,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矢志不移的追求了一生。他的这首《临终歌》既是一曲抒怀歌,也可以看作是他的墓志铭。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他回顾与总结了自己跌宕起伏,颠沛流离的一生,流露了是对人生的无比眷念,也表达了他壮志未酬的深深惋惜。诗仙李白的一生,对于我们现代人而言,除了为伟人感到叹息以外,更让人倍加振奋!因为我们遇到了一个中华盛世的新开端,千载难逢的大机遇。我们一定不要辜负祖祖辈辈先人的期待,怀抱振兴中华的伟大理想,去披荆斩棘,奋勇前进!而今诗仙李白已经化成了一只翱翔九天的大鹏,那渺小的树杈,终究还是没有挂住它,它将在永恒的天幕上高歌!可是谁能为诗仙李白的《临终歌》填上千年的漏字呢?
-
浪里白嫖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17 16:3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