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事
我出生在东北,十九岁以后生活在北京。
这两个地方,构成了我对于城市的主要认知。
东北的城市很冷,很硬,很乡土,北京很热,很潮,很光鲜。
高考让我实现了迁移的梦想,2005年的北京没有雾霾,还有绿树阳光和小巷胡同。
我记得第一次在西单早市吃到的麻酱烧饼,很香。
那时的大悦城还没有投入使用。
大街音像店里面播放的是赵薇的《我和上官燕》。
那时,我真的以为,面对这个世界,是甜美的冒险。
十九岁的我,不喜欢东北那座城市。因为闭塞、愚钝、寒冷,所有不快乐。
离开那座城市,是我所有付出的源动力。
但在离开十二年以后的今天,再回首,已是而立之年。
我的工作并没有那么顺利,生活刚刚起步,甚至仍然买不起一套六环的两居室。
我的生活很琐碎,买菜、做饭、上班、下班,好像也没有听过演唱会、没有去过剧院听歌剧。
我居住的小区很老旧,和遥远的北方别无二致。
茫茫人海中的一个普通人,匆忙、平淡、事不关己。
有时候在想,如果当时留在东北,会不一样吗……
最近两次返乡,感受到美的变化。凯德茂开了好多家,年轻人时髦漂亮,自然安逸;
卖服装的小妹热情,告诉我怎样用一百块买一身衣服,实在;
新建商品房欧式风格很大气,高耸入云,不需要透支一辈子的奋斗;
地铁里面很多年轻人,大学生说笑打闹,青春洋溢。
没什么不好,挺好的。
可能年轻时的我充满锐气,看不惯这座城市的暗面,想离开并且不想回来。
当我在社会上磨折了一遭,发现自己资质平平,触角也不那么敏锐了。
步入中年的我已知道自己的局限,突然发现故乡的可爱之处,发现了隐藏的希望。
可生存往往是复杂的,并不以人为的意志为转移,进化与迁移是主旋律。
多少人放不下青春的奋斗,放不下曾经的理想,不管是否幻灭。
或者是潜意识里对于安逸的远离,对于一成不变的恐惧。
或者仅仅是虚荣,仅仅是不甘心。
或者以后,我会在这座那座城市重复着或平淡或不同的人生,
但对于故乡的敬畏和感恩,会有增无减。
这两个地方,构成了我对于城市的主要认知。
东北的城市很冷,很硬,很乡土,北京很热,很潮,很光鲜。
高考让我实现了迁移的梦想,2005年的北京没有雾霾,还有绿树阳光和小巷胡同。
我记得第一次在西单早市吃到的麻酱烧饼,很香。
那时的大悦城还没有投入使用。
大街音像店里面播放的是赵薇的《我和上官燕》。
那时,我真的以为,面对这个世界,是甜美的冒险。
十九岁的我,不喜欢东北那座城市。因为闭塞、愚钝、寒冷,所有不快乐。
离开那座城市,是我所有付出的源动力。
但在离开十二年以后的今天,再回首,已是而立之年。
我的工作并没有那么顺利,生活刚刚起步,甚至仍然买不起一套六环的两居室。
我的生活很琐碎,买菜、做饭、上班、下班,好像也没有听过演唱会、没有去过剧院听歌剧。
我居住的小区很老旧,和遥远的北方别无二致。
茫茫人海中的一个普通人,匆忙、平淡、事不关己。
有时候在想,如果当时留在东北,会不一样吗……
最近两次返乡,感受到美的变化。凯德茂开了好多家,年轻人时髦漂亮,自然安逸;
卖服装的小妹热情,告诉我怎样用一百块买一身衣服,实在;
新建商品房欧式风格很大气,高耸入云,不需要透支一辈子的奋斗;
地铁里面很多年轻人,大学生说笑打闹,青春洋溢。
没什么不好,挺好的。
可能年轻时的我充满锐气,看不惯这座城市的暗面,想离开并且不想回来。
当我在社会上磨折了一遭,发现自己资质平平,触角也不那么敏锐了。
步入中年的我已知道自己的局限,突然发现故乡的可爱之处,发现了隐藏的希望。
可生存往往是复杂的,并不以人为的意志为转移,进化与迁移是主旋律。
多少人放不下青春的奋斗,放不下曾经的理想,不管是否幻灭。
或者是潜意识里对于安逸的远离,对于一成不变的恐惧。
或者仅仅是虚荣,仅仅是不甘心。
或者以后,我会在这座那座城市重复着或平淡或不同的人生,
但对于故乡的敬畏和感恩,会有增无减。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