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真正间谍长什么样?

柏林谍影(一)真正间谍长什么样?
一千零一夜 第182夜
讲述人:梁文道

特工其实也是人。人会失业、会失恋、会家庭破碎,特工也会。——梁文道
被漠视的汗马功劳
大家有没有看过,前几年有一部电影叫作《模仿游戏》,那个电影的男主角就是非常有名的计算机之父,乔布斯他的偶像——阿兰·图灵。
阿兰·图灵这个人不止是一个不世出的天才,而且还曾经在二战期间为盟军立下奇功,那就是由他以及一群其他的学者、计算机科学家、数学家组成一个小组,专门研究怎么破解德军当时最依赖的一套武器,那是一套密码系统,叫Enigma——恩你格玛。
结果他们成功地破解了它,使得后来德国的所有的情报都被盟军掌握得是一清二楚,因此还顺利地协助了诺曼底的大登陆的执行成功。

那么他们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然后呢?然后就解散了。有得到过公开奖章吗?没有。有没有像其他的战争英雄一样,出来在媒体上面,让全国人民去敬仰、歌颂呢?没有。
不止没有,相反,正因为他们知道得太多了,所以反而要被当局秘密监视。各方面要严格审查,基本上把他们当成贼一般来防范。因为他们之前干的是一项秘密工作,而且他们都要守誓,这些过去干过的事情是终生不能够跟别人讲的。
有人因此就怀抱着这么一个秘密足足有30年之久,在这期间他们还要接受很多别人对他的冷嘲热讽。因为当年许多人在战场上流血牺牲,他们在哪呢?尤其是阿兰·图灵,他特别凄惨。
他在50年代的时候,因为家里面东西被人偷了他报警,警察一看他是个同性恋就抓了他。那个年代,同性恋在英国是犯法的。定罪之后要接受治疗,要吃长期的一些荷尔蒙药物,要改变他的性取向。最后因为这些药物的影响,以及这种怀着耻辱的心情,使得他患上了重度的躁郁症。
像这么一个悲剧人物,告诉我们从事秘密情报工作的人,他们常常受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际遇。第一,你替国家做事,做的事有时候是最肮脏、最见不得光的事。那明明是非常地为国牺牲的一个英勇的行为,但是你绝对不能张扬,连你枕边人有时候你都不能跟他讲。
你在这个情况底下,你不只要守住自己的秘密,同时,你必然还要有很多的欺骗。我们平常都觉得一个人骗人是不对的,但在这个情况下,你骗人才是对的。那么这里面到底什么叫对、什么叫错?什么叫道德、什么叫不道德呢?
尤其阿兰·图灵跟他那群科学家,他们遭受了那么多年的漠视、羞辱。明明为国争光,但是得不到一个正式的承认。相反的,还要被国家如防贼一般来提防他们,怕他们走漏消息。你说他们这是为了什么,得到这样的待遇值得吗?
间谍会不会就在你我之间?
今天一开始跟大家讲这个故事,是因为台湾著名的作家唐诺先生,就是用这样一个故事,来给大家引荐这本书——《柏林谍影》,我们这个节目第一次给大家介绍一本间谍小说。
这本书在1962年一出版,就立刻成为畅销书,是一本间谍小说史上的经典之作,也奠定了约翰·勒卡雷的国际声名。那么这个小说才出版不到两年,美国的电影公司就把它改编成电影。那么电影里面的男主角——理查德·伯顿,就因为演出这部戏,得到了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男主角。

这本书描述的就是一个属于上世纪冷战期间我们想象出来的那个世界,那是一个黑白分明的世界,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那明明是一场战争,但是不见硝烟。整个世界被划分成两大阵营。在那个时代里面,只有一种人会在中间来来回回穿梭不定,那种人就是特务、间谍。所以冷战时期特别流行间谍小说。

无论在任何时代,我们都晓得间谍或者特务工作或者秘密情报工作,都没有离开过我们人类。我们中国自古以来,也都有很多这种从事所谓的内奸、间谍、情报、埋伏(工作的)这些故事。
那么关于他们的小说,或者那些小说改编成的电影,给我们的印象就是千篇一律的,是一些英雄人物,他怎么样为国牺牲。像詹姆斯·邦德——007那样的人物。他身为一个间谍,人家好像都知道他是谁。他长得那么的帅,无论到哪里都非常显眼,他身怀绝技、非常勇敢,总是在泡妞。像这样一种间谍,我们都知道是虚构的。

这种种的角色都让我们看到的是一场又一场的行动。至于这些行动周边,那些后勤人员怎么样,谁在制订这些计划,这些计划如何一步一步地推进,所有这些细节到底在哪里呢?而那些执行细节的人,他们是不是活人呢?会不会就在你我之间呢?
像这样的人,他应该平常也跟我一样会喝水、会上洗手间、会吃饭,去搭公交、搭地铁,应该跟我们日常所有人都一样才对。一个间谍,他的生活会被间谍工作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我们好像都不太清楚。
间谍都是什么样的人?
直到约翰·勒卡雷,这位我认为不只是间谍小说而且是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位大作家,他的出现,特别是《柏林谍影》开始之后,让我们发现,原来间谍是这样的一种人物。他们有他们的高潮,也有他们的低点;他们会堕落,他们会一步一步地下沉;他跟你我一样,都会经受着很多人世间最琐碎的一些问题困扰,比如说财务问题。


这个段落是我们这本书的男主角阿列克·利玛斯他堕落的开始。他在公司里面,那个公司也就是小说里面英国的海外情报机关。大家都觉得这个人沉沦了,给炒鱿鱼了。因为他过去曾经有一段时间离职过,所以他的退休金也就比较少了。拿着一点小小的钱开始去借债了。然后开始迷上喝酒、赌博了,整个人彻底沦陷掉。变得是上班在任何地方打工都打不了一个礼拜,最后跑到失业救济处,人家介绍他去找工作,显得非常地凄惨。
他怎么会变成这样?要知道他可是原来英国派驻在德国柏林的情报站的站长,他可说是手握大权,他怎么最后会一败涂地呢?原因很简单,他真的失败了。在柏林那里,他看着他的手下,他派渗透到东德那边去的人,一个一个被揭发,一个一个被心狠手辣地杀掉。害死他们这些手下的人就是东德当年情报局里面行动处的一个很干练的头目,叫作蒙特。
这个蒙特干事心狠手辣,但是非常地沉稳、非常地阴沉、头脑非常地清晰。不知道凭着什么本事,居然把他派进去的那些人全部都干掉了。于是他彻底地失败,回到了伦敦。之后,那个头目就叫作Control——控制,他对他(利玛斯)很不客气,把他贬到闲职。最后(因为)久久地投闲置散,他也没有斗志,就彻底离开了,就沦陷下去了。
但是,这个只是这本小说的开头,它接下去的发展是我们大家都会觉得像间谍小说的典型一样那么地刺激、那么地引人入胜。因为接下来就是一场又一场的阴谋,以及对这些阴谋破解的推理了。
太好的开价,意味着你永远领不到钱
原来这个利玛斯他只是装的,他其实是接受了给他的新任务。这个任务就是要把他逼到绝境,让他在街上混,然后搞到绝境了,跟人聊起来是满肚子愤怒,让别人觉得他对他以前的老板非常不满。最后他在街上甚至借酒打人,结果被抓坐牢。坐完牢出来没多久,这个人可以说是彻底完蛋了。
就在这个时候,有人来找他。找他的就是东德以及苏联方面的人员。他们找他当然是要刺探情报,他们发现他:原来你对英国、对所谓的西方国家现在有很多不满了,你开始发现你是一个被用过就丢掉的棋子,就像很多那些失去效用的情报人员一样,没有人知道你过去为国家做过什么,反过来今天你没有用处了,国家还要把你甩到一边去,使你到了这个地步。没关系,我们有办法帮帮你。
那么透过中间种种很蹊跷的谈判,他背叛英国。首先他跟着那些人,坐飞机到了荷兰,在那里接受一连串的盘问,那些盘问就是要问他知道多少事情。然后对方当然开给他一个非常可观的价码,但这些价码对他而言又仿佛是太好了。
太好的价钱是有问题的,如果有一天有人找你干件事,特别是见不得光的这类事情,给你一个很好的价钱,这通常就意味着这笔钱你永远都领不到,你最后是会被牺牲的。所以那个价钱太大就表示这个任务是可疑的,你不应该接受。
于是经过一轮谈判,他又继续干下去,继续告诉给东德方面他所知道的英国情报机关高层的种种的秘密讯息,在这个过程里面呢,利马斯注意到,跟他谈判的这些人,比如说其中有一个叫彼得斯,后来一个更重要的人物叫费德勒,他们都是真正的内行人,他们都是真正的高手,他们懂得盘问的技巧,而且你看他的样子就知道这人是个老手。
比如说其中一个人,他永远表示出来他是一个左撇子的样子,但是很不经意的有一次,你发现他用右手拿一个什么,你就知道这个人平常那个左撇子是装出来的,为了要消灭掉自己的特征。
那么见到种种细节,看到对方跟他说话的那个神态,我们的利马斯——这位英国间谍,他认定对方跟他一样是老手,于是就心生起一种敬意。这尽管双方是站在敌对的阵营,但是当双方碰在一起的时候,你仍然会有一种英雄惜英雄的一种感情出来。
各种各样的心理计算
再下来,在这个盘问过程之中,出现了一个情况,就是我们知道这个利玛斯,他职业生涯的后段是很不得已的,就被派去管账,天天负责签一些支票,不知道送到哪里。对方看中的是这些材料。那些支票给谁呢?怎么送出去的呢?送到哪儿呢?但是问题是因为那时候他在英国情报部门里面地位已经很低微了,这些最重要的事情他是不知道的。
然后对方就开始诱导他,会不会是我们那里面有一些埋藏更深的人拿了这些钱,看起来怎么样都很像,但是你却不知道呢?也就是说盘问他的这些敌方的特工人员开始在想,是不是我们这边的高层出现了内奸。
然后利玛斯第一个反应是显得非常地气愤,说:“不可能!我当年是柏林站的站长。我那出去的什么事我都知道,不可能有别的东德特务在你们那儿,而我是不清楚的”他故意表现出气急败坏的样子,因为就是为了要让对方放下心防,他不是为了要说服对方,说你们背后没有更高的人了,而是恰恰要透过否定你们这种猜测告诉你,你们那儿后面不会再有别的特务了。因为那些特务都是我派的,我怎么会不晓得。
用这样的方法使得对方在心理上进一步地去想:看吧,被我说中了,他这么气急败坏。又或者是说:看来这人是真不知道。透过他这种不知道,但是又显得这么急躁的情绪,反过来证明了我们的猜疑——我们这儿有埋伏了,有人在我们高层,甚至或许是我的老板,说不定就是个内奸。
这都是一连串的心理技巧,这些都是我们在《007》、《谍影重重》里面看不到的东西。整本小说最精彩的,恰恰不在于我们常见的什么秘密武器、通讯手段,而是各种各样的心理计算。
经过这些心理计算之后,你就会想这些人到底是什么人呢?这些人什么时候在说谎,什么时候在说真话?他怎么可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呢?然后我们再跟着这个小说继续读下去,就终于逼近于核心了。
原来利玛斯他整趟行程的最终任务,就是要让对方怀疑他们的情报头目——就是过去使得他在东德部下的下线一一被捣毁的那个对方的行动处的处长蒙特,整个任务的目的就是要干掉对方那个蒙特。
没有人能够不被怀疑
你怎么样去干掉对方一个情报头目呢?不是派杀手,而是用这样的方法:我派一个人假装投诚,到你们那儿给你一些有的没的线索,让你们自己去想。你们想着想着就会怀疑自己人,你为什么会怀疑自己人甚至怀疑自己的老大呢?那是因为谍报工作、秘密工作的第一要素就是怀疑,没有人能够不被怀疑。
每个人都是有问题的,这种问题甚至要你感觉得到。举个例子,约翰·勒卡雷他曾经说过:他认识一个美国CIA的特务,那个特务他每回出差,住酒店要是住连续几个晚上,他会发现每回回到房间,楼下的大堂人员会说:“某某某先生,你的房间今天换了。”
原来他每天都要换房间,而每天换房间他换到什么房间他都不知道,都是人家帮他换好。然后他每天上去之后他会发现:整个房间,我原来扔在床上的内裤,一模一样还在同样的位置,我摆在书桌上面原来那个抽了半截的香烟,我把它掐熄了放在烟缸,还在那儿。
明明房间都换了,但是房间里面所有的细节都是一模一样摆在那里。这当然都是他CIA的同事们帮他做的。为什么要这么做?就是为了给他精神压力,你一举一动我们都知道,不要忘记这是对付自己人的手法,这些自己人最是怀疑自己人。

终于利用这样一个问题,尤其是利用前东德或者苏联阵营里面高层的斗争的血腥、彼此猜忌、那种勾心斗角里面的那种阴寒,要逼着使他们把他们情报处的头目——蒙特拉下台。你以为这个小说就这样结束了吗?不,你错了。
到了最后我们才发现,这个小说背后原来埋藏着一个更大更深的阴谋。我们利玛斯他以为自己接到了秘密任务,后来我们才跟他一起发现,我们都被骗了。真正的目标是另一个人,真正的任务的意涵,是另一层次的。
我很想告诉大家,但是正如所有的间谍小说、推理小说,我们在介绍它们的时候都要遵循一个基本伦理,那就是不能剧透。但是尽管不能剧透,这个小说可谈,或者说更值得谈的东西还太多太多,我们下期跟大家接着讲。
节目文本7000余字,本文节选4000余字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关图书
相关节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