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 保国寺 石幢
2017-01-23
上一篇保国寺是直奔大殿,这篇回过头来再看看其它。
现在的这座山门不是保国寺原物,是1988年从他处移来的民间老建筑,放在这里倒也不难看。山门旧有颜鲸所题“东来第一山”匾。大殿前净土池石栏上的“一碧涵空”四字也是颜鲸所题。颜鲸是慈溪人,《明史》有传,嘉靖三十五年进士,为官刚直,不畏豪强。清嘉庆《保国寺志》录有颜鲸《过保国寺》七律一首:
山寺曾同野鹤栖,雄心消尽见天倪。 十年拙宦韬龙剑,三笑何人过虎溪。 怪石不移僧自老,古松无恙鸟频啼。 登高多少追寻意,一任浮云海外低。


山门进来,第一进便是天王殿院落。这座天王殿重建于宣统三年,在殿前两侧各立有一座石幢。这两座石幢都不是保国寺原物,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他处移至保国寺保存。

西侧石幢相对完整,原来在慈城普济寺。普济寺也是一座历史十分悠久的古刹,其前身追溯到东吴名臣阚泽的舍宅为寺。北宋大中祥符元年改赐普济教寺。普济寺旧迹已毁,仅存一石像和此唐代经幢,现址为慈湖中学。唐幢于1983年移至保国寺。

这座石幢的基座部分和幢身都保存完好。从现存形状推测,幢身以上部分缺失不少,原幢上面至少还应该再有几段。


幢身八面,上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字迹至今清晰可读。最后有建幢年月:开成四年十一月十四日建。


这座石幢的基座造型还是很别致,雕凿精美。平面略呈圆形,带八瓣瓜棱形。从下而上依次为祥云纹圆形基座、覆钵、八棱须弥座以及仰莲层。






东幢来自永寿庵,相比起来更加残破不全,幢身上也有明显的断裂痕迹。幢身上的现存文字无法通读,所刻经文是尊胜陀罗尼经,但幢身大字却刻的是妙法莲华经字样。
在妙法莲华经这几个字下面,刻写的是立幢年月。因表面剥落,缺字较多,残存字迹还是很清晰:“唐大......帝即位八年,岁在甲戌......”。虽只言片语,但此建幢年代可以非常明确,唐宣宗大中八年正是甲戌年。在这段文字后面,继续还有“大明洪武二十四年辛未岁九月十四日戊申吉时重立,崇祯九岁......”字样。


从这些文字来看,幢身主体年代虽为唐,但明代既然有两次重立,原来的唐幢在明代时肯定就已经破坏严重。现存石幢的基座四面开龛造像,风格显非大唐,极大可能出自崇祯年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