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五人作伴
时近五月,燥热的夏天已然迫在眉睫,隔三差五之间已显示出他的威力。我的心情也跟随着逐渐升高的气温而越发焦躁起来,每天不做些什么事情便好像难以度过手上剩余的时间。等我发现自己这病态趋势的时候,我已狼吞虎咽地读完手头的第五本书了。
一个月之内看完五本书——这对我来说已经算得上前所未有的速度了。虽然中学时代的我想必读书读得更快——那个时候,书架上的每本书几乎都要被我盯出洞来。而现在,难得自己有了任意买书的自由,却只落得个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下场,书架里的书越积越多,读进去的书倒是越来越少了。相反,心里这样读书的念头越是急迫,越是只能在购书清单上显现出来,书仍只是从书架上挪到了床头,翻动的痕迹却还是寥寥。
然而最近,读书进度却仿佛上了个快速道——《黄金时代》、《寻欢作乐》、《毛姆传》、《黑旗》、《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这书是我第二次读了,虽然第一次的确认真看过但是内容全部忘了)——这五本书被我一股脑读完,我觉得自己仿佛变成了一只吞噬字纸的怪兽,不管滋味如何,只管把眼睛所看到的一个劲地吞到肚子里——《青铜时代》和《且听风吟》的头部已经被我衔入嘴里,剩下的身躯部分眼看着也要被狠狠吞入。接下来,《第一个人》、《总结》、《艾希曼在耶路撒冷》……更多更多的书,只怕也会遭到同样的命运。
然而驱使着这一切的,不算是好奇心,也不是什么追求和思考的力量,而是单纯的饥饿感,只是单纯败给了饥饿感所驱使的、毫无目的性的冲动。再这样的冲动下,美好的文字和思想都成了填充我大脑中胃袋的食材,只管一股脑地丢下去即可。它们落在我空洞洞的脑海里,几乎激不起一点回声。
也许读到某一本书的时候,我的饥饿感会被填满,然而现在还没有看到这样的征兆。
————————————
恐怕你也发现了,这些书的作者都集中在有限的几位。掩卷的时候我会翻来覆去地、如同点兵点将般地来回想着这几个人。我不知道是不是每个人都会有清点自己心中觉得最喜欢的作家啦、最喜欢的歌手啦、最喜欢的演员啦这样的冲动(反正我有),但是我还是会偶尔热衷于这样无聊的事情。我决定把我最熟悉、最喜欢的一众小说家们按照颜值顺序排列。分别是:
1. 加缪

2. 芥川龙之介

3. 毛姆
4. 村上春树
5. 王小波
就放前两个人比较养眼的照片吧。
按照颜值来排列的话,王小波是最后一名肯定是没争议的了。不过关于第一名我还邀请朋友来帮我参考了一下,觉得加缪还是胜出一筹。
他当然是胜出一筹的,我越看他的照片越喜欢。觉得如果能找到放大的黑白照片的话,肯定要放大挂在我的书桌旁边。还有,法国的朋友告诉我他的坟在一个南法小镇。既然秦观墓我都去了三次了,没道理下次去南法的时候不去加缪的坟前献一束花。
—————————————
看这几个人的书,都蛮惬意的。
看加缪觉得自己在烤火,觉得他温暖又勇敢(不过好久没看了,所以近期打算重读《第一个人》),好像有热源在他的文字间源源不断。
芥川龙之介倒是中学时代之后就没读了,不过当时的确把市面上能找到的他的书都看了一遍,不仅包括罗生门、地狱变这些名篇,还有侏儒的话、蜘蛛之丝这样知名度小点的。他长得不错,作品里那种带点尖锐的阴郁和青春期少女的心情很搭,于是我也把他放上来了。
毛姆是成年之后喜欢上的,睿智聪明,带点对人性的怜悯,既不太离经叛道又总有点愤世嫉俗,善于反思人性和社会的规则,虽然叙述者遵循着这些,但总爱述说那些偏离规则行走的人,非常迷人。
村上春树,有点说不好,他的作品虽然象征性和意向性太强,但是蛮能读得下去,不过最近总觉得他太喜欢在小说里添加太多的个人色彩的东西,譬如音乐啦,食物啦,衣着啦,等等。而且觉得他的世界观有时候过于混浊,内在的东西似乎没有想象中清晰——他不是像毛姆一样平静地叙述一个故事,而是带点教化意义地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可是他的想法有时候也不够明朗,这就让人觉得有点卡在中间的感觉。私人来说,作为读者,还是不想读到带着太多教化意义的东西——其实,故事本身能引人思考的东西,以及表达出来的东西,有时候比小说家刻意的处理要丰富得多(比如《了不起的盖茨比》)。
王小波是新添上去的,虽然他对于性器官执着的描写有点让我觉得……嗯……不过他的文字让人能让人感到生活的真实一面,就是不带任何意义的、没有任何目的的真实的、粗糙的那一面,能面对生活的这种真实面目活着的人不多,然而他却用玩笑试图给自己找到一个出口,这样的作品我觉得十分难能可贵。
不过,这五个人也许都不是传统意义上最经典的小说家,看着这份名单,我免不了有时候有点郁闷地想。最厉害的小说家应该是陀思妥耶夫斯基那个级别的吧,无可争议的伟大,所有人都为之倾倒。然而惭愧的是,我至今还没有完整拜读过他的大作,学生时代看的《罪与罚》是简写版的,而他的另一本《卡拉马佐夫兄弟》我还卡着,好像也没有重新开始的动力。
——————————————
不过,就这样吧,这样也没什么不好。我仍然希望在未来能遇到更有趣(同时颜值更高)、更让人喜爱的小说家。离题说一句,我觉得小说家这种职业,还真的蛮容易和“个人品行”这种东西挂钩的,毕竟读着他们的作品就感觉在和他们聊天,听他们讲故事,接受着他们的价值观。最近台湾作家林奕含自杀,谈到她因为奈保尔虐妻、以及胡兰成和各种女性的不道德行为而对文学心生幻灭,虽然听上去有点傻但是我也不由得心有戚戚焉——如果我发现村上春树殴打女性,或者毛姆是个强奸犯之类的,那我大概也会哭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o Yue
是的,姑娘,这是我的一篇豆瓣日志,它的确不像一封信该有的样子。但我当时的确是想着对你写信而写下的这些文字,无他,只是因为我也想知道你私藏的秘密书单和帅气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