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戴其冠,必承其重
缅甸有这么一个传说:有一条恶龙,每年要求村庄献祭一个处女,每年这个村庄都会有一个少年英雄去与恶龙搏斗,但无人生还。又一个英雄出发时,有人悄悄尾随。龙穴铺满金银财宝,英雄用剑刺死恶龙,然后坐在尸身上,看着闪烁的珠宝,慢慢地长出鳞片、尾巴和触角,最终变成恶龙。——《在缅甸寻找乔治·奥威尔》
记得大学时候有一次参加辩论赛,为了让自己更适应辩论,我查看了当时网上的一个视频,名字好像是国际大专辩论会(刚确认了下 1993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 视频《人性本善》),当时迷了一段时间的哲学,经常的状态是在思考诸如:‘’我是谁,我的人生意义?‘’等问题,然后翻看了一些书,自始至终都没找到完满的一个答案,因为迟迟找不到我要找寻的,陷于其中又只有痛苦而无尽的反思,遂于辩论结束不久便没过多的关注这个话题。
毕业之后,在成人眼中的社会上呆了一年,在不断适应与徘徊中我还是没能把身上的这些棱角给磨灭,对于身边的很多事情其实是看不惯的,多了,也就这样了。不过涉及到自己的东西,我一般会多考虑一番,就像一只好奇的猫在玩毛线球一样,虽然不是很顺利,不过终究在后面的努力中选择了一条自由之路,当时看起来是深如黑洞的未知区域。
人的欲望是无穷的。
每当自己取得了进步,我总会问自己一个这样的问题:‘’我能不能把它做得更好?‘’或者可以换成“能不能花更少的时间做得更好?”
弓满弦易断,剑利锋易折
最早知道“欲戴其冠,必承其重”是在一个友人的状态栏里看到的。
”不聊有用,远离舍得,只谈有趣,不忘初衷。 ‘’是我的豆瓣自我介绍。 很久没有动, 中间又一次兴起改掉,没过一天又改回来了。这不是给别人看的,只为自己能时刻牢记这一准则,哪怕要变也晚一点变成自己当初所厌恶的那类人。
不过,生活里一定有得失,在任何地方如果不计成败,不论得失,那么它一定会无以为继,至少是动力不足。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司马迁《史记》
大概每月总会来一次‘’大姨夫‘’,然后一整天只想发呆,即使大部分时候都没发呆,听点歌,整理思绪,微笑面对...
一首郝云的《活着》MV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仓廪实而知礼节。—— 《史记. 管晏列传》
正真意义上的‘’人‘’并不多,大多数只是乌合之众的一份子罢了,这一小撮子人经过社会的“净化”后还存活的真的有限。
我记得早年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很‘’讨厌‘’钱。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不喜欢摸钱,尽可能远离它,不过,对于自己努力赚来的钱会很开心,尤其是在花的时候。
人性本善,然。人性本恶,亦然。其本质是个人与社会的博弈,知白守黑,无愧于心,即可。
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ing to get. ——《阿甘正传》
屈服于欲望,向诱惑低头,即使英雄也会变成恶龙。 请时刻铭记出发时的目的。 不要变成恶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