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马奈却嫁给他弟弟,印象派女画家摩里索的朋友圈和婚姻
Nixy汪纯 我还真的不知道
贝尔特.摩里索(Berthe Morisot)是法国印象派画家中唯一的一个女性。而在她在世的时候,当时的社会识别她的主要身份是,一个资产阶级大小姐。

贝尔特.摩里索的父亲很早就做到法国一个省的省长,后来回到巴黎也是很高级别的公务员。贝尔特和她的姐姐爱德玛,小时候就表现出对绘画的兴趣,于是父母就给她们找绘画老师。
先是找了一个叫圭查得的学院派画家教姐妹几个画画,他是安格尔的学生。当他发现几个小姐们对画画这件事是认真的,就严辞警告她们的父母,说这会导致她们嫁不出去。当时社会上的普遍观点是,作为一个资产阶级小姐或太太,把绘画作为一种才艺或者爱好并没什么不好,但是想做一个女画家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如果她们成为艺术家,将会和放荡不羁、声名狼藉的朋友往来,她们的名誉将会受损,她们将在男人的世界里竞争,失去女人味和结婚生子的机会……”
这个说法在现代人看来是莫名其妙,但在当时,很多人都持相同的观点。好在摩里索姐妹的父母挺开明,换了个老师继续教女儿们画画。
贝尔特.摩里索真正的老师应该是柯罗(Corot),巴比松画派的代表人物。其实巴比松画派和印象派在很多地方都挺相似的,都提倡到画室外去,记录大自然真实的光影。柯罗画的天光和水雾尤其真实动人。
柯罗曾这样鼓励摩里索姐妹:“以大自然为师,坚定地努力画吧,不必过于仿效柯罗大叔。”有这么一位老师,摩里索后来成为一个印象派画家也在情理之中。

1868年夏天,摩里索姐妹在卢浮宫临摹绘画的时候认识了马奈。摩里索家和马奈家社会地位和背景类似,很快结成了通家之谊。差不多也是这段时间摩里索也认识了印象派画家们,并成为了其中之一。
其实摩里索从23岁(1864)年开始,每年都能成功入选沙龙画展,而印象派在当时则是一个声名狼藉的画派。如果摩里索是一个追逐名利的人,那么加入印象派对她来说没有一丁点儿好处。
但她从骨子里就更认同印象派而不是学院派的理念,也是出于印象派的朋友们的义气,摩里索参加了1874年到1886年的每一次印象派画展。
因为加入了当时不受待见的印象派,又是其中唯一的女性,贝尔特.摩里索受到了很多无端的指责。动不动就有人在报纸上指责她缺少“女性的美德”——其实也没什么依据,仅仅是因为他们讨厌印象派&摩里索是个女的,还有一次甚至有人骂她是妓女,另一个印象派画家毕沙罗当面就给了那人一拳。

摩里索出身好,嫁妆多,有才华,长得美,而且有一种摄人的魅力。她眼睛黑亮,脸庞棱角分明,身材瘦削——照道理在婚姻市场上应该很抢手才对,实际上她过了三十岁都没嫁出去。
而她的姐姐爱德玛则迫于社会压力,这时已经放弃了画家的生涯,嫁了人。可见过去圭查得说的话倒也不算无中生有。
贝尔特本身气质又比较强烈,“穿着奇装异服(一身白或一身黑),说话简洁唐突”一般男人都会觉得hold不住她。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摩里索一直都很喜欢马奈,可是马奈已婚。且不说在当时对于一个普通资产阶级来说并不存在离婚这么一个选项,即使有这个选项,马奈也根本不想和自己老婆离婚。马奈自己也有敏感、脆弱和激烈的一面,所以他更容易被老婆那样坚韧,理智的女性吸引。
摩里索会为了马奈吃醋,可能会为了马奈随意的一句话情绪上起很大的波动。反观马奈的言行,却一直没有超出一个朋友的分寸。马奈在绘画上乐于突破常规,但为人处世上,一般不会逾越一个绅士的教养。他只是为摩里索画了很多肖像。

其实在法国中上层已婚男女之间,搞搞暧昧是家常便饭,但如果资产阶级小姐和已婚男人有私情,却是重大的丑闻。米兰昆德拉不是说过吗,“最自由的是已婚的女人”。由于长子会继承多数家产,所以需要保证长子是亲生的。长子出生之后,大家就可以高高兴兴各玩各了。
也就是说,那个时代唯一需要保持贞操的是未婚未育的中产阶级女性——对,说的就是摩里索这样的。所以马奈作为一个有教养的绅士,就算放浪也只能到别处去浪。
朋友圈里马拉美也很爱慕摩里索,叫她“友善的美杜莎”,可是马拉美也已婚。德加倒是单身,年龄也合适,两家也算门当户对。可是他们之间真的是纯粹的友情,而德加终其一生都没有和任何人结婚。
德加跟现代的恐婚族差不多。他面对女性一直比较紧张,又常常会用尖酸刻薄或者冷酷无情的表象来掩饰自己的封闭和紧张。总之摩里索后来也没有嫁给德加。
德加对她的女儿特别慈祥,小姑娘一直不理解为什么其他所有人都说“德加叔叔”尖酸刻薄,她看到的德加叔叔完全是一个忠厚长者。
在某次马奈和摩里索两家一同出游的时候,马奈的弟弟欧仁,在哥哥的鼓励下对贝尔特.摩里索展开了追求,很快婚事敲定,所有人都对此感到高兴,除了摩里索本人。但她还是接受了这个安排,在三十三、四岁的时候嫁给了欧仁。
摩里索的嫁妆和欧仁的遗产都很丰厚,欧仁对摩里索的美貌和高雅气质非常满意,而摩里索也摆脱了作为一个未婚女性的尴尬处境(结婚前别人要邀请她参加画展的话,按照礼仪都要把邀请函发到她母亲那里,因为她作为未婚女性属于“被监护人”,而结婚后摩里索就可以在自己家里举办沙龙招待朋友们了)。

她的头发很早就变白,而美貌和风度仍然不减,反而更加锐利。结婚几年后摩里索生下了女儿,于是更可以名正言顺地花更多时间和女儿在一起/把女儿当做模特来绘画。爱德华.马奈去世的时候,摩里索表现出的是一个未亡人的悲伤,而几年后欧仁去世的时候,她表现出的更多是“他是一个好人我却没有爱过他” 的愧疚。
丈夫欧仁去世三年后,1895年,摩里索也去世了,享年54岁。而雷诺阿被指定为她女儿的监护人。
1896年,她的印象派画家朋友们:德加、雷诺阿和莫奈等人,为摩里索举行了纪念画展。她在印象派画家里不是名气最大的(名气够大有一个重要前提是要活得够久活到20世纪,或者生前搞了什么大新闻,她都没有),但她仍是一个广受好评也忠于自己的艺术家。

诗人儒勒.拉弗格评价她的作品:“有上千种冲突的颤动,五光十色,缤纷夺目。”而画家雷诺阿的儿子,让.雷诺阿后来成为了电影导演,他回忆说,“贝尔特.摩里索有一种特别的吸引力……她只吸引那些真诚的人。”
本文作者来自今日头条签约原创号:你真的知道吗
谢绝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后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