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多少年(续)
前文-> 花开多少年
(一)
从2011年秋天,我来到日本留学,每年春节前后都会回国一次。只是,曾经熟悉的北京,长春和家乡都以我理解不到的速度变成了我不认识的模样,无论到了哪里,眼前的一切都在无声地告诉我,你是个外地人。
兜兜转转多少年,大概,唯独留着我的位置的,就是在家的春节团圆饭了。
自从98年三叔一家搬到了长春,因为工作原因,三叔一家再没有回老家来过过春节。春节的团圆饭一直都是我们一家,二叔一家,老叔一家外加爷爷奶奶。因为我们家生的都是女孩,对于春节放烟花鞭炮什么的任务,竟然完全都落在了我老爸身上。家人都遗传的完全没有酒量,这么多年来,团圆饭也一直都没有那种特别热闹的气氛,开启一瓶红酒年夜饭吃完还能剩下半瓶。后来,二妹08年毕业到了三叔的单位工作,也跟三叔一样再没能回家过春节。老妈退休以后,一直致力于专研厨艺,年夜饭越来越丰盛,然而吃饭的人,却越来越少。
二妹毕业工作以来,在长春的大姑和三叔一家就一直致力于给二妹介绍对象。我每年去长春都能听到不同版本的八卦消息,那个小时候一直跟在我身后的安静的乖乖的妹妹,一晃神的功夫,已经到了嫁人的年纪。然而有我这个姐姐做榜样,二妹的相亲这么多年来也没有什么结果。眼瞅着二妹就要跨入三十岁,大姑把新到她手下工作的小崔介绍给了二妹。小崔年龄比二妹大六岁,家里是农村的,这里面二妹有过什么样的想法,我就不得而知了,后来,二妹同意了。
15年刚入秋的时候,二叔查出了直肠癌。
从我有记忆起,二叔的身体就不太好。听长辈们讲,是当年上山下乡在沟儿里的时候,二叔晚上经常跑去老乡家聊天,然后回宿舍,睡觉的炕没有提前烧,就躺在东北冰冷潮湿的炕上睡觉,落下了病,医学上叫强直性脊髓炎。后来治病吃了很多药,把胃也吃坏了,常年受着贫血和其他病痛的折磨。二叔病了之后就申请了病退,二婶在县里的商场做清洁工,靠着两人微薄的工资,将二妹拉扯着长大。
二妹从小就特别懂事,跟我年纪相近,小时候经常去她家玩,在她家过夜,一起看那个没有安装有线,只能收到四个台的电视。我至今还记得,小时候有一次,跟老爸去二叔家串门,发现二叔一个人在家忙来忙去翻东西。老爸就问二叔在干吗呢,二叔说找一找工具,想在路边摆一个摊修自行车。老爸说身体不好就不要折腾了,然后很长时间二叔都没说话,老爸也没说话。
15年10月的时候,二叔在长春做了直肠切除手术,很多细节远在国外的我不得而知,只是听长辈说,上手术台之前,二叔已经交代了遗言。
(贰)
16年2月,我回国过春节。
春节依旧是我们一家三口,老叔一家三口和二叔两口子外加爷爷奶奶。二叔看起来恢复的挺不错的,根本看不出来刚做过大手术。最小的妹妹也马上要从护士学校毕业,面临就业,在准备考护士的职业证。爷爷身体不太好,之前一直咳嗽,查出来间质性肺炎,戒掉了抽了五六十年的烟。大概是因为我每年才能回家一次,感觉爷爷突然一下子就衰老了,走路也不是很顺畅,冬天根本没有办法出门。然而在我印象中爷爷,明明应该是天天坐在楼道里编筐,然后蹬着三轮车拿到市场上去换一些蔬菜水果,还能一边照料双眼失明瘫在床上的奶奶。
春节后我在长春待了几天,正好二叔也来长春住院复查,我就陪着二叔检查了几天。其实这么多年来,我对于医院的了解实在有限,探病的经历也不多。带着消毒水味道的人群,各项检查室门口的队伍蔓延出来的不安和急躁。在地球上身为几十亿分之一的自己的生命何其渺小,而身为亲人朋友的自己的生命又是何其贵重。
跟二叔同病房的病友是一个看起来四五十岁的中年人,消化道出了问题春节过后立即从外地赶来住院检查,检查的结果是结肠癌。开始的时候亲属并没有告知病人,只说是个肿瘤,切了就行了。然而人在专注的时候又是如此的敏锐,从亲人频繁的出门接电话到越来越多的探病来访,已经得出了不需要确认的答案。沉默,得知自己病情真相的人,是不是大多都会选择长时间的沉默,二叔那个时候是否也如此,躺在病床上双眼看着天花板,一动不动,我那时候常这样想。
第二天检查之后,医生跟二妹说从彩超片看起来疑似癌细胞已转移到肝,需要做进一步检查确认。二妹在我和二叔二婶面前什么都没有表现出来,直到后来到了大姑家,才露出要哭出来的表情,大姑大姑父安慰二妹说,我们家遗传肝囊肿,我爷爷,我爸,大姑都有,片子上照的肯定是肝囊肿。然而,事实并不会因为人们多么深刻的祈祷而发生改变。检查完之后,家人跟二叔说检查一切正常,恢复的很好,回家可以喝点中药养养胃。
六月份的时候,二妹跟小崔在小崔老家办了婚礼。在我家这边办婚礼的日程还没定的时候,二叔病重住院。八月份,二叔去世,遗体根据二叔遗愿捐给了医学院。
那年春节回国要离开长春的时候,三妹三叔大姑加上我和二叔一家一起吃了一顿羊肉火锅。东北的冬天,大雪纷飞,饭店里热气腾腾的火锅,烟雾缭绕。二叔胃口不错,饭桌上其乐融融,跟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里的温馨的相聚并没有什么不同。
那是我见二叔的最后一面。
八月的日本,热的一塌糊涂。我一个人,总是会想起小时候的好多片段。
我还在上小学的年纪,某一场大雨过后,天空依然低沉的漂浮着灰蒙蒙的云朵。老爸带我去二叔家,爬上了一段斜坡,我一蹦一下跳过了二叔家门前的水坑,敲起了门。过了一会儿,院子里面传来低沉的声音“谁呀”,我喊“是我——”。二叔打开门,说“莹莹来了啊”。
至此,多少年。
(叁)
今年春节有点早,那时候我还在等论文的审稿结果,正月十五之后才回国。先在北京逗留了几天,在表姐家无聊看电视,翻开了一直想看的纪录片《人间世》。只是,或许是我太容易融入到别人的故事中,看到第二集就无法继续,太多的情绪记忆被触发,生老病死,最寻常的往往也是最残忍的。
回到家,才知道爷爷生病住院了。见到了爷爷,才发现,一年的时间,在我不知道的地方,爷爷已经虚弱到了我想象不到的地步。那个八十来岁还能着蹬三轮上街的爷爷,现在却只能坐在病床上,带着氧气管,见到我,很高兴的说“莹莹,回来了啊——”,然后通过自己已经没什么功能的肺,轻轻地咳嗦。
我用手轻轻顺着爷爷的背,抬头看着医院的屋顶,怕眼泪一下子落下来。
然后每天,中午和晚上,我都往返医院给爷爷送饭。爷爷的精神还可以,胃口也不错。有一天老妈蒸了大包子,用饭盒装了四个,说给我爷爷一个,给陪床的老叔三个。拿到医院,给爷爷先吃,爷爷一口气吃了三个,还喝了半盆的萝卜汤。老爸说爷爷只是感冒,加重了肺部的炎症,之前也经常这样,住院打个十天八天的消炎药就好了,于是我开始掰着手指数着爷爷什么时候才能出院。
去探望爷爷的时候,经常能碰到最小的妹妹。自从二妹也去了长春,这十多年来,只有她还在老家,陪着爷爷奶奶。小妹刚刚大学毕业,在老家的一个医院做护士。爷爷这一年来身体不好要打针的时候,经常都是小妹跑前跑后来看护,一转眼,就连那个只会哭闹的小妹,都变成了如此成熟可靠的大人。小妹跟我说,爷爷刚住院那天,一下子就休克过去了,抢救了十几分钟才醒过来,可吓死人了。小妹跟我说,她每天在医院见多了病入膏肓的病人,都可以平静的对待,只是,当那个正在抢救的病人变成了自己的爷爷,就无论如何都冷静不了了。带着一如往常跟我撒娇时的表情,只是,眼睛里闪着一片片晶莹。
只是爷爷没能想我预想的十天八天出院,不小心在医院又着了凉,开始反反复复发烧。脸颊和手脚都开始有些浮肿,胃口也渐渐减退了下来。后来,大姑回来了。爷爷跟大姑说,能不能跟医生一起研究研究,咱们不治了,就是早走和晚走的区别。再后来,爷爷开始频繁地全身抽搐,退烧针也不怎么管用了。大姑打电话把在长春的三叔一家也叫了回来。那时候的爷爷,每次说话,每口呼吸,都伴随着肺部的剧烈疼痛,基本吃不下什么东西,肺部疾病也打不了止痛针,只能忍着。我带着从日本买回来的点心哄着爷爷吃,爷爷用着臃肿的手指颤抖着拿起鸡蛋大小的糕点,一口一口,吃了很长时间。
奶奶知道大姑三叔他们都回来了,隐隐地感到的不安,我每次从医院回来,奶奶都一遍一遍地问我爷爷的情况,我只能一遍一遍地安慰奶奶说,爷爷恢复的挺好,胃口好,精神好,就是还有点咳嗽。因为平常都是我和老爸去医院,老妈一般都是在家做饭照顾奶奶,爷爷病危,老妈也去了医院,我在家照顾奶奶。奶奶总是慌慌地问我妈是不是去医院了,老头子是不是不行了,我只能苍白地重复着没有什么说服力的话,说奶奶你别瞎想,我妈去上街买菜了,爷爷很好。
在三叔他们回来第三天的下午,我跟三妹在家照顾奶奶,长辈们全都去了医院。我们刚刚哄着奶奶睡着了觉,家里静悄悄的,谁都不想说话,只是坐立不安的等着医院的消息。然后老妈回到了家,拿出了一个大包裹,大姑曾告诉我说,这里装的是爷爷的寿衣,因为我是长孙女,让我一起去了医院,把三妹留在家照看奶奶。
病房的门口站着几个许多年没见的亲戚,顾不上慢慢叙旧,匆忙地走到爷爷的病床前。那时三叔正在病床前给爷爷刮胡子,爷爷已经是弥留状态,意识还算清醒,但是已经完全说不了话,靠着抢救药升压针支撑着最后的生命。我们一一跟爷爷说话,爷爷用眼神追着我妈,我妈到爷爷床边,说会好好照顾奶奶的,爷爷点了点头。我和小妹用温热的毛巾给爷爷擦身,给爷爷剪脚趾甲,爷爷浮肿的手还很温。大姑哭的眼睛红肿,给大姑父打电话,让大姑父开车把二妹和二婶带回来。
二叔的事情,一直瞒着爷爷奶奶,春节的时候二叔一家不在,也只是跟他们说二叔二婶去长春到二妹那住了。大姑怕爷爷最后还有什么留恋,蹲在爷爷床前,跟爷爷说,“你看老三他们都回来了,没见到小二吧,去年八月份的时候,我们已经一起把小二送走了。。。”
晚上快八点的时候,大姑父拉着二妹和二婶从长春赶到了医院。在二妹二婶和大姑父一一跟爷爷说过告别的话之后,显示着爷爷心跳的仪器突然变成了一条直线。
今年是爷爷八十四周岁的本命年。
(肆)
之后,我们跟着运送爷爷遗体的车来到殡仪馆,爷爷的遗体被放在了太平间的抽屉里一个晚上。然后,第二天停灵,第三天出殡。
一大家子人踩着夜晚的寒冰,带着各自的心情,重新回到我家。所有人都没有准备好要如何告诉奶奶,怕奶奶觉察出不对,大姑父和二婶二妹都没有出声。然而奶奶虽然眼睛看不见,但心思却特别的敏锐,一直从我们的谎言中一遍一遍追问着真相。
第二天早上,一大家子人在殡仪馆开始混乱忙碌的一天。多少年没有相聚的亲人朋友,前来拜祭的人流,那么多熟悉或陌生的面庞,忙碌和疲惫使人暂时忘却了悲伤。
三月份的东北,白天带着暖融融味道的阳光融化了地面上的冰雪,晚上料峭的寒风又将雪水重新凝结成冰,周而复始。停灵的房间里摆好了各种祭品,目光扫过爷爷遗像的一瞬,眼泪就要落下来。冥币烧成的纸灰被风轻轻扬起,将金色的阳光蒙上氤氲的薄雾。旁边的停灵房间里时不时传来压抑的哭泣声,阳光那么刺眼,没心没肺地灿烂着。是啊,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在这某个角落的一小群人的心情,与这天地万物又有何干。
素未蒙面的姑奶,也就是爷爷的妹妹,从敦化匆忙赶来,在爷爷的遗像前倒地不起,二妹三妹强拉起姑奶,扶到一旁轻轻的安慰。以前的邻里街坊,故交亲友,洒下的酒,点燃的香,都成为了爷爷曾经来过这世上的证明。我想起每年大年三十半夜爷爷都会出门去烧纸,我曾一起陪着,问爷爷这是烧给谁啊,爷爷说,烧给你太爷爷啊,你爸爸的爷爷。太爷爷姓甚名谁长什么样,对这世上是否曾经有这样一个人来过,我是完全没有概念的,然而,在爷爷的心里,太爷爷是那么的真实住在他心里。就是这样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才使得生命产生了存在的意义,才使得消逝的生命,如此的让人悲伤。
爷爷的事情,在整理爷爷陪葬品的时候告诉了奶奶。我们晚上到家的时候,奶奶哭的嗓子已经哑了,姑奶在身边陪着奶奶说话,我坐在她身旁,紧紧地握着我的手不放。
第三天早上,爷爷的遗体被抬进了棺木,我们一一见了爷爷最后一面,然后棺木上钉,老爸摔了火盆,运送棺木的车渐行渐远,大姑目送着车哭了一路。然后,男的上山,女的去酒店接待到来的亲友。
爷爷的棺材木板是老爸很多年前就准备好的,以前老爸曾经问过爷爷奶奶的意愿,老一辈的人都是想要土葬的。姑奶一脸羡慕地说起爷爷的棺木,说自己也想要土葬,那么小的骨灰盒太憋屈了,只是敦化市政府并不让土葬。我们这一代人生活在信息爆炸的社会里,就算是有一天不在了,自己的曾经生活过的痕迹依然永远保存在网络社会里。然而,很多很多年以后,老一辈人在这人世间的存在,大概只有坟头上的墓碑了。
自己的存在,这是任何人都摆脱不了的执念吧。
(伍)
时隔将近二十年,全家人又重新坐在了一起,只是二叔已到天国,爷爷刚刚入土,终究是残缺的团圆。
翻开落了灰的老相册,爷爷奶奶的结婚照冲击着视线,那是我们这一辈人所不熟悉的爷爷奶奶,年轻的美丽的散发着蓬勃的气息。每一张照片都带着一个独特的故事,静静地听长辈向我们诉说着那么多遗失在时光中的年华。翻出了大姑老爸和二叔三叔老叔姐弟五个人的合影,那是一九八二年,三叔要去当兵,送三叔走之前五个人来到照相馆拍的合影,几十年来就仅此一张,之前之后都再没有五人的合影。
三叔一家还没有搬到长春之前,三叔也是个摄影爱好者,家里九十年代的照片大多是三叔拍的。我和二妹三妹的合影有很多,和小妹一起的姐妹四人的合影确是没有一张,毕竟四人聚齐也是时隔了将近二十年。于是在那个阳光有点灿烂的中午,我们一起来到熟人开的照相馆,拍了姐妹四人的合影。或许很多很多年以后,我们也会拨开尘封的记忆,对着这张照片给晚辈们讲起那一天的故事。
出殡之后的深夜,老爸一个人坐在没开灯的厨房里,一个人坐着,抽了很久的烟。
给爷爷圆坟之后,我便又离开家,匆匆踏上旅途。
手机里面唯一的一张爷爷的照片,那是我刚回家不久,跟二妹说爷爷住院了,二妹说想看看爷爷怎么样,拍张照片发来吧。爷爷坐在病床看起来精神还不错,就拍了一张发给二妹,当时随意拍的一张照片,我当时做梦也不会想到,竟会是爷爷的最后的照片。
我一直都觉得,我的爷爷,是这世界上,最好的爷爷。
(陆)
黄金周宅在家里,左边的智齿莫名其妙的疼起来,真是天降横祸,断断续续疼了好几天,疼得晚上睡不着觉爬起来写东西,一个人哭得乱七八糟的,md,牙真疼。
最近对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有了不同的诠释,曾经被我称为流水账的一篇文,现在每次读起,都觉得感动的不行。家人,生活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吧,朴实琐碎中给人无可替代的力量。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思念,我想,我有一点理解了。
听许飞的《父亲写的散文诗》,会时常想起爷爷。
“这是他的生命 留下
留下来的散文诗
几十年后 我看着泪流不止
可我的父亲已经老得像一张旧报纸
旧报纸
那上面的故事 就是一辈子”
2017年5月7日 夜 于日本 千叶
(一)
从2011年秋天,我来到日本留学,每年春节前后都会回国一次。只是,曾经熟悉的北京,长春和家乡都以我理解不到的速度变成了我不认识的模样,无论到了哪里,眼前的一切都在无声地告诉我,你是个外地人。
兜兜转转多少年,大概,唯独留着我的位置的,就是在家的春节团圆饭了。
自从98年三叔一家搬到了长春,因为工作原因,三叔一家再没有回老家来过过春节。春节的团圆饭一直都是我们一家,二叔一家,老叔一家外加爷爷奶奶。因为我们家生的都是女孩,对于春节放烟花鞭炮什么的任务,竟然完全都落在了我老爸身上。家人都遗传的完全没有酒量,这么多年来,团圆饭也一直都没有那种特别热闹的气氛,开启一瓶红酒年夜饭吃完还能剩下半瓶。后来,二妹08年毕业到了三叔的单位工作,也跟三叔一样再没能回家过春节。老妈退休以后,一直致力于专研厨艺,年夜饭越来越丰盛,然而吃饭的人,却越来越少。
二妹毕业工作以来,在长春的大姑和三叔一家就一直致力于给二妹介绍对象。我每年去长春都能听到不同版本的八卦消息,那个小时候一直跟在我身后的安静的乖乖的妹妹,一晃神的功夫,已经到了嫁人的年纪。然而有我这个姐姐做榜样,二妹的相亲这么多年来也没有什么结果。眼瞅着二妹就要跨入三十岁,大姑把新到她手下工作的小崔介绍给了二妹。小崔年龄比二妹大六岁,家里是农村的,这里面二妹有过什么样的想法,我就不得而知了,后来,二妹同意了。
15年刚入秋的时候,二叔查出了直肠癌。
从我有记忆起,二叔的身体就不太好。听长辈们讲,是当年上山下乡在沟儿里的时候,二叔晚上经常跑去老乡家聊天,然后回宿舍,睡觉的炕没有提前烧,就躺在东北冰冷潮湿的炕上睡觉,落下了病,医学上叫强直性脊髓炎。后来治病吃了很多药,把胃也吃坏了,常年受着贫血和其他病痛的折磨。二叔病了之后就申请了病退,二婶在县里的商场做清洁工,靠着两人微薄的工资,将二妹拉扯着长大。
二妹从小就特别懂事,跟我年纪相近,小时候经常去她家玩,在她家过夜,一起看那个没有安装有线,只能收到四个台的电视。我至今还记得,小时候有一次,跟老爸去二叔家串门,发现二叔一个人在家忙来忙去翻东西。老爸就问二叔在干吗呢,二叔说找一找工具,想在路边摆一个摊修自行车。老爸说身体不好就不要折腾了,然后很长时间二叔都没说话,老爸也没说话。
15年10月的时候,二叔在长春做了直肠切除手术,很多细节远在国外的我不得而知,只是听长辈说,上手术台之前,二叔已经交代了遗言。
(贰)
16年2月,我回国过春节。
春节依旧是我们一家三口,老叔一家三口和二叔两口子外加爷爷奶奶。二叔看起来恢复的挺不错的,根本看不出来刚做过大手术。最小的妹妹也马上要从护士学校毕业,面临就业,在准备考护士的职业证。爷爷身体不太好,之前一直咳嗽,查出来间质性肺炎,戒掉了抽了五六十年的烟。大概是因为我每年才能回家一次,感觉爷爷突然一下子就衰老了,走路也不是很顺畅,冬天根本没有办法出门。然而在我印象中爷爷,明明应该是天天坐在楼道里编筐,然后蹬着三轮车拿到市场上去换一些蔬菜水果,还能一边照料双眼失明瘫在床上的奶奶。
春节后我在长春待了几天,正好二叔也来长春住院复查,我就陪着二叔检查了几天。其实这么多年来,我对于医院的了解实在有限,探病的经历也不多。带着消毒水味道的人群,各项检查室门口的队伍蔓延出来的不安和急躁。在地球上身为几十亿分之一的自己的生命何其渺小,而身为亲人朋友的自己的生命又是何其贵重。
跟二叔同病房的病友是一个看起来四五十岁的中年人,消化道出了问题春节过后立即从外地赶来住院检查,检查的结果是结肠癌。开始的时候亲属并没有告知病人,只说是个肿瘤,切了就行了。然而人在专注的时候又是如此的敏锐,从亲人频繁的出门接电话到越来越多的探病来访,已经得出了不需要确认的答案。沉默,得知自己病情真相的人,是不是大多都会选择长时间的沉默,二叔那个时候是否也如此,躺在病床上双眼看着天花板,一动不动,我那时候常这样想。
第二天检查之后,医生跟二妹说从彩超片看起来疑似癌细胞已转移到肝,需要做进一步检查确认。二妹在我和二叔二婶面前什么都没有表现出来,直到后来到了大姑家,才露出要哭出来的表情,大姑大姑父安慰二妹说,我们家遗传肝囊肿,我爷爷,我爸,大姑都有,片子上照的肯定是肝囊肿。然而,事实并不会因为人们多么深刻的祈祷而发生改变。检查完之后,家人跟二叔说检查一切正常,恢复的很好,回家可以喝点中药养养胃。
六月份的时候,二妹跟小崔在小崔老家办了婚礼。在我家这边办婚礼的日程还没定的时候,二叔病重住院。八月份,二叔去世,遗体根据二叔遗愿捐给了医学院。
那年春节回国要离开长春的时候,三妹三叔大姑加上我和二叔一家一起吃了一顿羊肉火锅。东北的冬天,大雪纷飞,饭店里热气腾腾的火锅,烟雾缭绕。二叔胃口不错,饭桌上其乐融融,跟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里的温馨的相聚并没有什么不同。
那是我见二叔的最后一面。
八月的日本,热的一塌糊涂。我一个人,总是会想起小时候的好多片段。
我还在上小学的年纪,某一场大雨过后,天空依然低沉的漂浮着灰蒙蒙的云朵。老爸带我去二叔家,爬上了一段斜坡,我一蹦一下跳过了二叔家门前的水坑,敲起了门。过了一会儿,院子里面传来低沉的声音“谁呀”,我喊“是我——”。二叔打开门,说“莹莹来了啊”。
至此,多少年。
(叁)
今年春节有点早,那时候我还在等论文的审稿结果,正月十五之后才回国。先在北京逗留了几天,在表姐家无聊看电视,翻开了一直想看的纪录片《人间世》。只是,或许是我太容易融入到别人的故事中,看到第二集就无法继续,太多的情绪记忆被触发,生老病死,最寻常的往往也是最残忍的。
回到家,才知道爷爷生病住院了。见到了爷爷,才发现,一年的时间,在我不知道的地方,爷爷已经虚弱到了我想象不到的地步。那个八十来岁还能着蹬三轮上街的爷爷,现在却只能坐在病床上,带着氧气管,见到我,很高兴的说“莹莹,回来了啊——”,然后通过自己已经没什么功能的肺,轻轻地咳嗦。
我用手轻轻顺着爷爷的背,抬头看着医院的屋顶,怕眼泪一下子落下来。
然后每天,中午和晚上,我都往返医院给爷爷送饭。爷爷的精神还可以,胃口也不错。有一天老妈蒸了大包子,用饭盒装了四个,说给我爷爷一个,给陪床的老叔三个。拿到医院,给爷爷先吃,爷爷一口气吃了三个,还喝了半盆的萝卜汤。老爸说爷爷只是感冒,加重了肺部的炎症,之前也经常这样,住院打个十天八天的消炎药就好了,于是我开始掰着手指数着爷爷什么时候才能出院。
去探望爷爷的时候,经常能碰到最小的妹妹。自从二妹也去了长春,这十多年来,只有她还在老家,陪着爷爷奶奶。小妹刚刚大学毕业,在老家的一个医院做护士。爷爷这一年来身体不好要打针的时候,经常都是小妹跑前跑后来看护,一转眼,就连那个只会哭闹的小妹,都变成了如此成熟可靠的大人。小妹跟我说,爷爷刚住院那天,一下子就休克过去了,抢救了十几分钟才醒过来,可吓死人了。小妹跟我说,她每天在医院见多了病入膏肓的病人,都可以平静的对待,只是,当那个正在抢救的病人变成了自己的爷爷,就无论如何都冷静不了了。带着一如往常跟我撒娇时的表情,只是,眼睛里闪着一片片晶莹。
只是爷爷没能想我预想的十天八天出院,不小心在医院又着了凉,开始反反复复发烧。脸颊和手脚都开始有些浮肿,胃口也渐渐减退了下来。后来,大姑回来了。爷爷跟大姑说,能不能跟医生一起研究研究,咱们不治了,就是早走和晚走的区别。再后来,爷爷开始频繁地全身抽搐,退烧针也不怎么管用了。大姑打电话把在长春的三叔一家也叫了回来。那时候的爷爷,每次说话,每口呼吸,都伴随着肺部的剧烈疼痛,基本吃不下什么东西,肺部疾病也打不了止痛针,只能忍着。我带着从日本买回来的点心哄着爷爷吃,爷爷用着臃肿的手指颤抖着拿起鸡蛋大小的糕点,一口一口,吃了很长时间。
奶奶知道大姑三叔他们都回来了,隐隐地感到的不安,我每次从医院回来,奶奶都一遍一遍地问我爷爷的情况,我只能一遍一遍地安慰奶奶说,爷爷恢复的挺好,胃口好,精神好,就是还有点咳嗽。因为平常都是我和老爸去医院,老妈一般都是在家做饭照顾奶奶,爷爷病危,老妈也去了医院,我在家照顾奶奶。奶奶总是慌慌地问我妈是不是去医院了,老头子是不是不行了,我只能苍白地重复着没有什么说服力的话,说奶奶你别瞎想,我妈去上街买菜了,爷爷很好。
在三叔他们回来第三天的下午,我跟三妹在家照顾奶奶,长辈们全都去了医院。我们刚刚哄着奶奶睡着了觉,家里静悄悄的,谁都不想说话,只是坐立不安的等着医院的消息。然后老妈回到了家,拿出了一个大包裹,大姑曾告诉我说,这里装的是爷爷的寿衣,因为我是长孙女,让我一起去了医院,把三妹留在家照看奶奶。
病房的门口站着几个许多年没见的亲戚,顾不上慢慢叙旧,匆忙地走到爷爷的病床前。那时三叔正在病床前给爷爷刮胡子,爷爷已经是弥留状态,意识还算清醒,但是已经完全说不了话,靠着抢救药升压针支撑着最后的生命。我们一一跟爷爷说话,爷爷用眼神追着我妈,我妈到爷爷床边,说会好好照顾奶奶的,爷爷点了点头。我和小妹用温热的毛巾给爷爷擦身,给爷爷剪脚趾甲,爷爷浮肿的手还很温。大姑哭的眼睛红肿,给大姑父打电话,让大姑父开车把二妹和二婶带回来。
二叔的事情,一直瞒着爷爷奶奶,春节的时候二叔一家不在,也只是跟他们说二叔二婶去长春到二妹那住了。大姑怕爷爷最后还有什么留恋,蹲在爷爷床前,跟爷爷说,“你看老三他们都回来了,没见到小二吧,去年八月份的时候,我们已经一起把小二送走了。。。”
晚上快八点的时候,大姑父拉着二妹和二婶从长春赶到了医院。在二妹二婶和大姑父一一跟爷爷说过告别的话之后,显示着爷爷心跳的仪器突然变成了一条直线。
今年是爷爷八十四周岁的本命年。
(肆)
之后,我们跟着运送爷爷遗体的车来到殡仪馆,爷爷的遗体被放在了太平间的抽屉里一个晚上。然后,第二天停灵,第三天出殡。
一大家子人踩着夜晚的寒冰,带着各自的心情,重新回到我家。所有人都没有准备好要如何告诉奶奶,怕奶奶觉察出不对,大姑父和二婶二妹都没有出声。然而奶奶虽然眼睛看不见,但心思却特别的敏锐,一直从我们的谎言中一遍一遍追问着真相。
第二天早上,一大家子人在殡仪馆开始混乱忙碌的一天。多少年没有相聚的亲人朋友,前来拜祭的人流,那么多熟悉或陌生的面庞,忙碌和疲惫使人暂时忘却了悲伤。
三月份的东北,白天带着暖融融味道的阳光融化了地面上的冰雪,晚上料峭的寒风又将雪水重新凝结成冰,周而复始。停灵的房间里摆好了各种祭品,目光扫过爷爷遗像的一瞬,眼泪就要落下来。冥币烧成的纸灰被风轻轻扬起,将金色的阳光蒙上氤氲的薄雾。旁边的停灵房间里时不时传来压抑的哭泣声,阳光那么刺眼,没心没肺地灿烂着。是啊,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在这某个角落的一小群人的心情,与这天地万物又有何干。
素未蒙面的姑奶,也就是爷爷的妹妹,从敦化匆忙赶来,在爷爷的遗像前倒地不起,二妹三妹强拉起姑奶,扶到一旁轻轻的安慰。以前的邻里街坊,故交亲友,洒下的酒,点燃的香,都成为了爷爷曾经来过这世上的证明。我想起每年大年三十半夜爷爷都会出门去烧纸,我曾一起陪着,问爷爷这是烧给谁啊,爷爷说,烧给你太爷爷啊,你爸爸的爷爷。太爷爷姓甚名谁长什么样,对这世上是否曾经有这样一个人来过,我是完全没有概念的,然而,在爷爷的心里,太爷爷是那么的真实住在他心里。就是这样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才使得生命产生了存在的意义,才使得消逝的生命,如此的让人悲伤。
爷爷的事情,在整理爷爷陪葬品的时候告诉了奶奶。我们晚上到家的时候,奶奶哭的嗓子已经哑了,姑奶在身边陪着奶奶说话,我坐在她身旁,紧紧地握着我的手不放。
第三天早上,爷爷的遗体被抬进了棺木,我们一一见了爷爷最后一面,然后棺木上钉,老爸摔了火盆,运送棺木的车渐行渐远,大姑目送着车哭了一路。然后,男的上山,女的去酒店接待到来的亲友。
爷爷的棺材木板是老爸很多年前就准备好的,以前老爸曾经问过爷爷奶奶的意愿,老一辈的人都是想要土葬的。姑奶一脸羡慕地说起爷爷的棺木,说自己也想要土葬,那么小的骨灰盒太憋屈了,只是敦化市政府并不让土葬。我们这一代人生活在信息爆炸的社会里,就算是有一天不在了,自己的曾经生活过的痕迹依然永远保存在网络社会里。然而,很多很多年以后,老一辈人在这人世间的存在,大概只有坟头上的墓碑了。
自己的存在,这是任何人都摆脱不了的执念吧。
(伍)
时隔将近二十年,全家人又重新坐在了一起,只是二叔已到天国,爷爷刚刚入土,终究是残缺的团圆。
翻开落了灰的老相册,爷爷奶奶的结婚照冲击着视线,那是我们这一辈人所不熟悉的爷爷奶奶,年轻的美丽的散发着蓬勃的气息。每一张照片都带着一个独特的故事,静静地听长辈向我们诉说着那么多遗失在时光中的年华。翻出了大姑老爸和二叔三叔老叔姐弟五个人的合影,那是一九八二年,三叔要去当兵,送三叔走之前五个人来到照相馆拍的合影,几十年来就仅此一张,之前之后都再没有五人的合影。
三叔一家还没有搬到长春之前,三叔也是个摄影爱好者,家里九十年代的照片大多是三叔拍的。我和二妹三妹的合影有很多,和小妹一起的姐妹四人的合影确是没有一张,毕竟四人聚齐也是时隔了将近二十年。于是在那个阳光有点灿烂的中午,我们一起来到熟人开的照相馆,拍了姐妹四人的合影。或许很多很多年以后,我们也会拨开尘封的记忆,对着这张照片给晚辈们讲起那一天的故事。
出殡之后的深夜,老爸一个人坐在没开灯的厨房里,一个人坐着,抽了很久的烟。
给爷爷圆坟之后,我便又离开家,匆匆踏上旅途。
手机里面唯一的一张爷爷的照片,那是我刚回家不久,跟二妹说爷爷住院了,二妹说想看看爷爷怎么样,拍张照片发来吧。爷爷坐在病床看起来精神还不错,就拍了一张发给二妹,当时随意拍的一张照片,我当时做梦也不会想到,竟会是爷爷的最后的照片。
我一直都觉得,我的爷爷,是这世界上,最好的爷爷。
(陆)
黄金周宅在家里,左边的智齿莫名其妙的疼起来,真是天降横祸,断断续续疼了好几天,疼得晚上睡不着觉爬起来写东西,一个人哭得乱七八糟的,md,牙真疼。
最近对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有了不同的诠释,曾经被我称为流水账的一篇文,现在每次读起,都觉得感动的不行。家人,生活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吧,朴实琐碎中给人无可替代的力量。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思念,我想,我有一点理解了。
听许飞的《父亲写的散文诗》,会时常想起爷爷。
“这是他的生命 留下
留下来的散文诗
几十年后 我看着泪流不止
可我的父亲已经老得像一张旧报纸
旧报纸
那上面的故事 就是一辈子”
2017年5月7日 夜 于日本 千叶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