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三部曲读后感
读完《三体》第一部,我的感觉,温暖。
在跟随作者笔尖见识到三体文明一次又一次残酷的重启之后,领略这段三体人对地球的描述:
“那个只有一个太阳,永远处于恒纪元的世界,在永远风调雨顺的天堂中诞生的人类文明”,
“他的思绪在永不封冻的蓝色海洋和翠绿的森林田野间飞翔,感受着那和煦的阳光和清凉的微风的抚摸,那是个多么美好的世界啊,两百多轮文明幻想中的天堂居然真的存在!”
那强烈的反差,把我感动的呀,热泪盈眶,那是幸福的泪水。
天堂!对呀,想想难道不是吗,地球给予人类的,青山绿水,碧海蓝天,四季更迭,春风十里,没有持续数年的寒冬,没有错误的春天,永远不担心冬天不会结束,永远不担心明天的太阳不会升起,天堂啊。
这话不对,我们也有民不聊生的时候?起码在我看来,人类千万年来的民不聊生,生灵涂炭,几乎都是人类自己作的。千万年来,并没遭受什么来自地球或者太阳系的毁灭性打击,也没遇到什么威胁性的物种,人类史上几乎所有大规模的民生疾苦,都是人类内部战争所致,这锅扣给地球,过分了。
感谢太阳,赋予我们温暖,这是三体一合上时,我全部的心境。
读完《三体Ⅱ:黑暗森林》,我的感觉,震撼。
这是一个极其优秀的故事。一个谜贯穿全书,从序章开始就在不断暗示再暗示,然而当结局最高潮悬念揭开的时候,留给我的是深深的震撼。我知道,这结果这结局,我猜不到,怎么也猜不到。
记得读到结局罗辑坟墓那段,是在一个深夜,夜深人静处,那种震撼,快感堪比射精,甚至一样的过后思考时的空虚无力感。
黑暗森林以前,我从未对星空有过什么好感,在我眼里那就是不接地气的跟我无关的一颗颗星星而已,无论是再多清晰的银河系高清大图,还是星球大战,质量效应,漫威宇宙等等,都没能拉近我与星空的“距离”,头顶的朵朵繁星,跟我没关,什么“我们的征途是星辰与大海”,也跟我没关。
是黑暗森林,永久地改变了这一切。从此,这片星空,在我眼里,鲜活鲜活。
读完《三体Ⅲ:死神永生》,我的感觉,what the fuck! 我为什么要读三体Ⅲ?我到底是哪点想不开,非要花这么多时间给自己找不痛快?
就是这感觉,尽管后来我花了两个多小时,在知乎/豆瓣上一点一点扒大家的解读,试图还原刘慈欣塑造程心的动机,初衷,也找到了,也理解了,这确实也符合人类的实情。
然而依旧接受不能!依然妥妥的不喜欢三体Ⅲ!若是我能预见是这样的死神永生,我一定早就把它踢得远远的,束之高阁!起码也得等我有妻有子,生活安定,心平气和的时候,再来领略这不愉快。
有人说,三体Ⅲ比起科幻更像玄幻,我深表赞同。这种另类的死神永生,我只能说,好玄。
当然,不可否认,三体Ⅲ一样是本非常优秀的科幻小说。能把人性剖析的这么透彻,创造出程心这样醒目的女主,我钦佩刘慈欣。
感谢《三体》,感谢刘慈欣,从此,那片浩瀚星空,那片这之前从未触动过我的冷冰冰的星空,在我眼里,活了。从此仰望星空,有了别样的感觉,仿佛我看到了那一双双躲在暗处的猎人的眼睛。
“你在一个清朗的夏夜,望着繁密的闪闪群星,有一种可望不可及的失望吧。我们真的如此可怜吗?不,决不!我们必须征服宇宙。” ——钱学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