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间看到了这些画,觉得很心水。
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尤瑟纳尔生在比利时,她构思的小说《苦炼》就是以她童年生活的一座比利时小城为背景的。可是动笔之时,尤瑟纳尔却旅居美国。怎么样还原主人公生活的16世纪的弗拉芒(比利时北部的一个地区)小城呢?文艺复兴时期弗拉芒地区画家们的画作成为了她构筑想象的基石,其中,画家小彼得·布勒哲尔的作品尤其是她的灵感之源。
那么,让我们也跟着这位画家的笔触,穿越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弗拉芒小城吧。
他的画里,有田间的劳作,有市井的喧嚣,有聚会的欢愉。
他画里的人们,在冬季结了冰的河上滑冰,在载歌载舞,在开怀畅饮,在争吵打闹,在推推搡搡。
种种充满了烟火气息的生活场面被刻画的栩栩如生,跃然于画布之上。房屋,衣着,也都是那时的模样。这些画连在一起,就是弗拉芒版的《清明上河图》,每一幅都是生活中剪下的一个小碎片,都有着一个独立的小故事。
因为年代久远,有些画的油彩变得有些暗淡,但是,因为作者对于明丽的颜色(红、黄、蓝、白)的偏爱,画面看上去仍然是鲜亮的。一如画面中的人物,都是那么生气勃勃,一扫中世纪的阴郁死板。
他们生活被定格在了画布之上。在小布勒哲尔的画里,我们总是能看到很多人。人群的聚集本应是喧闹嘈杂纷扰的,生活是动的,而画是静的,一动一静,反而有一种奇妙的反差。这些热闹的生活场面静止起来,似乎有一种奇妙的宁静。
值得一提的是,小彼得·布勒哲尔出身在画家家庭,他的父亲老彼得·布勒哲尔和弟弟让·布勒哲尔也都是画家,他的作品风格深受其父的影响。老彼得·布勒哲尔也是一个有名的画家,早年应藏家之需,小彼得·布勒哲仿作了不少父亲的画作。其父一些遗失的原作,后人通过小彼得·布勒哲尔出色的复制才能有所知。
看到这些画,
像打开了一本历史书,也像打开了一本童话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