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记
查看话题 >王小姐的26次相亲

王小姐找对象的目的很明确:想找个男人,一起在国外定居,子子孙孙无穷尽也。刚回国时她还算年轻漂亮,认为命运可以被自己掌握。自信满满的王小姐想要这样一个男人:家境好,有能力,有修养,形象对得起观众,还要有国际视野。总之一个词:Decent(体面)。
王小姐在国外留学时间太短(英国硕士学制一年),也谈了一个打算留在伦敦的男友,可惜人家最后在身边找了个小学妹。回到北京,父母把她安排到一个工作清闲的国企,并嘱咐亲戚帮她留意合适的对象。王小姐就提了一个物质条件:希望对方家境要好,能和她一起在北京买房,最好能一起出国,在海外定居。承蒙亲戚牵线搭桥,王小姐见了A君和B君。A君是美国留学回来的,家境殷实。见过一次之后,王小姐觉得A君形象差了点,外貌协会的她实在无法想象要如何与一个敦实到几乎看不见脖子的人亲密接触,于是亲戚又为她介绍了高个子的帅小伙B君,比她小两岁。王小姐等不了小鲜肉,只想要一个马上就能跟上她节奏的人,要见过世面,最好比她大,事业较为稳定,有经济实力。她相信自己条件不差,在北京肯定能找到这样的人,因此从不妥协。
有朋友劝她,既然你想去国外生活,为何不直接找个老外,或者已经在国外定居的人?王小姐想起自己曾注册过一个国际相亲网站,于是又登陆上去。由于王小姐的头像很美,有不少人搭讪,她很快认识了C先生,D先生,E先生,以及一些根本记不住名字的人。C是意大利和哪个欧洲国家的混血,她记不清了,看上去长得不错,就约出来见了一面。C提出要去她家里看电影,两人打车回家,是王小姐付的款,因为C一个零钱都找不出来。把C带回家以后,王小姐发现这个男人好色又没教养(他洗完手问都不问就一把抓过她的擦脚毛巾抹了起来),便忍无可忍地把他送出去。她有点相信朋友说的话了:北京这么大,不缺洋垃圾。
相比之下,D先生看起来是一个理想对象,美国人,知识分子家庭出身,仪表堂堂,在北京有稳定工作,而且性格稳重,给人的感觉像是从不乱搞男女关系。与D约会了两次以后,两人有了进一步发展的意向,直到D先生表明自己未来的妻子最好是基督徒,而且必须要跟他回自己家乡。王小姐想了想,每周去做礼拜对她来讲太boring了,何况D的家乡明尼苏达冷的要死,还是算了,于是没有再和他联系。王小姐理想的海外定居地是一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地方。
听说王小姐在找对象,老同学给她介绍了一个西班牙人F。F在西班牙的家里有一栋花园别墅,这让热衷旅行的王小姐十分向往,何况如果嫁了西班牙人还可以获得欧盟身份。西班牙人热情浪漫,让王小姐十分动心,可惜最后也没成,据说F对王小姐印象不错,但心里仍旧忘不了他喜欢的法国女孩。
之后还有很投缘的G先生,曾在英国读过博士,回国后做进出口生意,对王小姐展开了热烈追求。王小姐以为终于自己交了好运,直到半个月后发现G先生在广东有妻子,并且还没离婚。
尽管相亲的路途上屡战屡败,王小姐并没有气馁——愈挫愈勇是她最大的优点。很快,她就开始把目标转向朋友介绍的H。H也是海归,还带王小姐去吃很贵日本料理,两人谈了些在欧洲的经历,聊得不亦乐乎。H长得又高又帅,加上待人慷慨,让空窗期的的王小姐对他有了几分好感。然而奇怪的是,第一次见面后,H总在半夜给王小姐发短信,让她出来陪他喝一杯。王小姐几次没答应,H就冷了下去。H只是觉得化了妆了的王小姐挺好看,但在北京,这样有点小才小貌小气质的女孩子多了去,还有很多人愿意半夜出来陪他喝一杯。何况,他也不着急结婚。
这一连串的失败让王小姐领悟了一个道理:想结婚,应该把标准定的更明确,排除掉那些想占便宜的,以及没打算一年内领证的人。她妈妈也经常说,“让你进体制就是为了好找对象,这是人生大事,比工作还重要,要抓紧解决。”于是她下班就去了相亲会。国企经常搞联谊,这种活动是有人把关的,至少会有身份验证,可以保证这些来相亲的人身份属实,确实未婚。I先生就是一次联谊认识的,他身高刚到170,谈不上有多帅,但开着一辆好车,让他看上去又高了一点。王小姐相亲相的有些累了,很想和I在一起——I不但家里有钱,见过世面,还有自己的公司,并且未来有打算移民。她并不知道,I之前还搜集过创业白富美,演员白富美,后来觉得国企的更单纯一些。I来相亲也是迫于家里的压力——家人希望他三十岁之前能把媳妇儿定下来。I很快发现王小姐其实没怎么富,也不是最美。受不了I到处勾搭女人的轻浮与不表态,王小姐决定放弃。她找一位女性好友倾诉了这段感情,对方说了这样一句话:三次约会还没有结果,就表明没戏。王小姐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根本不懂中国国情。
王小姐单位里有个热心的大姐,说她认识一个北京土著J,30岁,身高180,是某著名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月入两万。看了照片,王小姐觉得男方长得还行,就让大姐帮忙介绍。不料过了两天大姐这样回复:“对方介绍人听说你在国外有过男朋友,不知道你们是否同居过。他想找个没太多感情经历的。”王小姐哭笑不得,决定不寄望于这些土鳖。
她又注册了几个相亲网站,见了十来个人,从K排到Z,发现可以把他们归为两类,一类人见了面会说:你比照片更漂亮;第二类人表示失望,感觉她没照片好看。第一类人大都是老油条,把夸赞的话挂在嘴边。第二类人对相亲的期望较高,明显还没受够现实的打击。毕竟头像是要拿出最好看的一张嘛,这年头哪个女人会给你看不经过美图、不选好角度的素颜?
回国后的两年,王小姐也记不清自己到底见过过少人。K在加拿大工作,却已经接近秃顶,看上去像是有四十岁;L,太小气;M,总是跳槽,看起来根本没有事业心;O,见了好几次才发现他家其实是农村的,父母大字不识;P,好像是个同性恋,R,富二代,符合她所有条件,交往了半年,原计划在美国站住脚了就带她过去,没想到刚出国两个月就找了个比她小好几岁的美国人……王小姐把出国定居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谁知别人也都有自己的算计。
现在王小姐马上就要27岁,父母也很着急,但她并不打算放低标准。虽然有时会气馁,她还是相信自己早晚会遇到那个对的人,只是时间而已。
~~~~~~~~~~~~~~~~~~~~~~~~~~~~~~~~~~~~~~~~~~~~~~~~~~~~~~~~~~~~~~~~~~
原标题《像找工作一样相亲》,载于《中国青年》2017年4月刊,文/冬惊,此帖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