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千古,浪遏飞舟
记起年幼,在刚刚接触古典诗词的日子里,每天清晨一群咿呀学语的孩童,便在课堂上大声背诵着唐诗宋词,只晓得老师说小升初考试会考,便一遍又一遍地“大江东去”。虽不懂其中深意,总觉得那句“天下英雄谁敌手”意犹未尽,儿时无知,英雄似乎只在一念之间,即是英雄,词人笑我。
岁月已老,那时的自己绝不会想到,自己会在词人的慨叹之地流连思旧,北望神州吧。
落叶飘起的时候,却是登高望远的最佳时节,想在寒意凋敝一切之前,再一次俯瞰老城,解一解心中困惑。
北固山,为何一座海拔不过两百多米的小山能号称“天下第一江山”?
京口不同于会稽,身居江南,温婉中却透着豪放。镇江最早的建城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稼轩笔下的孙仲谋年少大志,带领江东子弟开疆拓土,于北固山筑起最早的城池,铁瓮城。从孙坚到孙权,孙氏父子三人励精图治,在那个丧乱年代,为京口带来了发展繁荣,镇江与东吴文化相关的地名遗迹数不胜数,镇江人民对先祖草创的感激怀念,是记在心里的。走在东吴古道,抚摸着长满青苔的巨石城砖,一段铁瓮城的历史,豪气乾云,生生不息。
孟德叹息,生子当如孙仲谋。他一生克敌制胜,北定中原,却跨不过长江这道天堑,跨不过横亘在面前的这座小山。山脚之下,孙权的行宫内,三十多岁的卧龙,周公瑾汇聚着一帮青年才俊,谈笑风生,赤壁奇兵由此上演。北固山顶,祭江亭下,也曾上演一段凄美死别。刘备与孙尚香的婚姻虽是一段政治需要,但年轻懵懂的孙尚香却深深爱上这位胸怀壮烈的一代霸主,孙刘反目,可怜尚香幽禁北固山下,听闻丈夫遗恨白帝城,悲痛万分。长江水可曾带我逆流前行,飘逝的生命,与君安好。祭江亭便是为了祭奠孙尚香所筑,深秋时节,寻不到那痴情女子的身影,山上甘露寺香火缭绕,许愿树下的红丝带,承蒙千百年的祝愿。
第一江山,是孙权刘备的决胜千里。
仅仅过了一百多年,西晋仍旧是个乱世,永嘉丧乱,中原生灵涂炭,北方流民举家南迁躲避战火,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南北大融合。渡过长江,很多恋家的人便不愿再前行一步,干脆守在镇江,北望烽火扬州,那里是我们的故土啊!在那个水运还不发达的时代,大江给予了他们充分的安全感。在这群游子中间,有一位不忘忧国的后生,他每日闻鸡起舞,苦练本领,为的是早日实现自己那深沉情怀。祖逖虽只是一名下级军官,仍不断像皇帝上书,请求收复中原。偏安一隅的小朝廷,终究听腻了他的软磨硬泡,封给他徒有虚名的空头衔,仅仅一千人的军粮,这只矢志不渝的流民队伍,便这样踏上了光荣的回归征程。北固山下,青山有幸目睹这次悲壮的北伐,祖逖领着家乡青壮,领着志同道合壮怀激烈的北方子弟,宣誓出征。船到江心,祖逖迎风站立船头,手中的船桨击打着船舷,“倘若不能收复失地,祖逖便如这涛涛江水,一去不回!”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一股赤子豪情照亮了整座北固山。祖家军众志成城势如破竹,很快便收复大量失地,功劳引起了猜忌,祖逖一生的敌人,不是北方游牧入侵者,却是那身后他为之而战的朝廷,千百年后,有位叫岳飞的后人与他经历多么相似!病卧军营,大势已去,生命之灯燃尽之际,他是否想起当年的豪言壮志,当年北固山下随队出征的那几百兄弟,多数战死,青山有幸,埋葬这忠贞铁骨吧!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祖逖之后不久,这位小名寄奴的贫贱后辈,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终于替他完成了收复中原的夙愿。刘裕依靠的军事力量,正是北固山下训练的这只北府兵,京口古称北府,北府兵的战力,在中国历史上也是赫赫有名的。百年之后,词人辛弃疾登上北固亭,遥望这写尽历史沧桑的浩浩江水,而今故土仍在金人铁骑下遭受践踏,乐而忘忧的小朝廷不思进取,想起孙权刘裕的赫赫武功,年以衰老,再也不能像当年那样挑灯看剑,但壮志未酬,雄心不老,梦回连营,不信人间有白头。
想到这里,千古江山的疑惑也就有了答案。号称第一江山,不在景色雄奇,在于人文精神。倘若找一座山来代表镇江城市精神,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北固。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坚船利炮很轻松地突破浙江吴淞要塞,却被堵在北固山下,北固山凭借天然屏障,一直是镇江北门门户,镇江军民拼至穷尽,让外来侵略者第一次畏惧于中国军民骨子里的民族气节,北固山,从来都不曾低头。
天下第一江山,有多少英杰就此北去,草创大业。天下第一江山,有多少文人追思怀古,成就精神圣地。天下第一江山,有多少英烈慷慨赴死,血染山枫。这个第一,是精神力量的第一,山的浑厚,在于骨,在于人。
儿时咬文嚼字的难念诗词,如今读来朗朗上口,且再朗读一遍: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