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陵,地下皇城
怀揣着一颗沉重的心,等在清明这一天去楚王陵。
早上8点起床,洗漱完毕,背上背包上路。
等公交车,还有两个美女作伴。拥挤的车,我站着,颠簸了一路。
人还不多,早晨的空气还是很清爽,纵然没有太阳。还没有进去,站在大门外就看到了一尊铜像:一将军身披盔甲,右手持大剑,左手勒紧马缰,马匹三脚着地,一脚微微抬起,头朝向远方瞭望状,嘴巴自然开阖,仿佛在嘶鸣,在为他的主人骄傲,在像远方的敌人挑衅,在向天地展示它与它的主人的存在。游客站在铜像一边留念。这好像是游客进门的第一件要做的事。
铜像后面便是王陵墓了。我们买过票进去。
在去之前,我就在网上查了关于楚王墓的有关情况。那时,我只感觉墓地凿山而建,深入地下10多米,自当气势恢宏。当我进去后绕过屏风墙,视野一下子开阔了许多。灯光妖娆,水晶蓝,牡丹红,翡翠绿,古铜黄,色彩交织交汇,组成了梦幻般的宫殿。从小道下去,里面还留着当初建墓时准备用作封口的大石坯,上面有着明显的人工凿痕,石坯上摆放着当初人们用来开山凿石的铁锤,撬棍等家伙。往下,天井威严,一米多宽的过道两侧是浑厚的岩石,石阶越往下天井越高,上面的灯光打下来,优美动人。往前走数米,天井骤然消失,迎面而来的是不到两米高,一米多一点宽的隧道。里面也暗淡了许多。墙壁上凿痕累累,可是凸凹有序。这里已经没有泥土石块的气息,显然是开放了许久,游客已经把它带走了。隧道两侧还有侧洞,应该是王的一些厨房,厕所,储备室等生活所用吧。因为汉朝的人都相信人死了只是不在这个世界上生活,换个世界生活的。建造墓室就是为在另一个世界有个归宿而准备的。而开山建墓的也只有高官贵族才有的权利。至于皇帝,会在即位的第二年就开始建墓。当然更加工程浩大。为下辈子准备的也就最丰富了。在往里,对着两侧各摆放着一个棺,西侧的是在一个玻璃容器里摆放着一尊金缕玉衣,这家伙身上足有4000多块玉,用金线相连,钩织成人形状。东侧纯粹是个棺材。可是,它也是由玉片拼贴而成,菱形的,方形的,交错着的图案也很美丽。据说,94年考古工作者发现的时候只有地方凌乱的散落着玉片,金缕玉衣也是,肯定是被盗墓贼给破坏的。后经工作者精心编织才恢复成现在这个模样。额,可到了最里面了。恩?里面除了一些编钟和楚王像就什么都没有了,石壁还粗糙不堪,无陵无形。怎么回事?好吧,带着这个疑问出去再看看其他的景点,试试能不能找到答案。
[天井,全部凿山而建,山体裂隙处用石镶补齐整,做成后又用夯土和石块全部填满。夯土每层15厘米左右,推测这一庞大的天井可能起庭院作用,南北长18.6米,东西宽13.2米,深11米,面积245.5米,体积2700立方米。盗洞由天井东侧中部向西北斜贯,直至地宫大门。盗洞上窄下宽,直径1.5至5.2米。 ]
出来了,天还是阴沉沉的。沿山路向西走,第二站,兵马俑。
兵马俑从秦朝遗承下来的。汉代的更加壮观。不仅大,姿态还丰富很多。
在我的想象中,兵马俑应该和常人差不多大,可是,走进博物馆我平视,什么都没有见——除了木头墙。朋友推我向下看时,我惊讶了:嗯???这.... 是.??现在我终于知道了,不亲眼见到最好不要相信传言,更不要天马行空的想象,还充满希望。否则,你会有种无以言表的失落感和挫败感。我们大概瞅了一遍,照了几张相片,欣赏对面墙壁上的字之后就走开了。【汉代音乐欣赏要再交钱,我已经在这趟小游上花了60块钱的门票钱,不忍心再花了,走吧】
水下兵马俑。是怎么回事呢?把泥捏的人像放在水下,是不是有点荒唐?不管,进去就知道了。
进入狮子潭中央的小盒子状的房子,才发现水下兵马俑是放在水下,不过隔着一堵墙壁呢。咦,这里的泥人挺大的,挽回了我一点点的自尊。还有泥马,泥羊,什么的。这里小了很多,转一圈只消费几分钟,原本打算花一天的时间玩,这下可要重做打算了。沿水沿去汉代文化交流中心的路上,看见潭里的渔船上,俩人打上来几条足有几英尺的鱼,没想到这么小的水坑还有那么大的鱼。
汉代文化交流中心里面都是些画,壁画,宣纸图,上面浮雕状的怪兽摆着各种各样的姿势,还有很多其它的图。都是汉代的文化凭证,喜欢历史的会喜欢的吧。
刘氏宗祠,老刘的家谱。香火很旺,呛得我直犯困。壁上大臣皇帝的像倒是不错。很随和。
最后一站,汉代开朝鼻祖 刘邦像。
刘邦像很高很大,左手持剑,右手自然弯曲,昂首扩胸,注目前方,浑然与天地相合,俨然在警告世人:天下是我的。
原来成大事者都有着气势磅礴的霸气,浑然天成的风韵啊!
早上8点起床,洗漱完毕,背上背包上路。
等公交车,还有两个美女作伴。拥挤的车,我站着,颠簸了一路。
人还不多,早晨的空气还是很清爽,纵然没有太阳。还没有进去,站在大门外就看到了一尊铜像:一将军身披盔甲,右手持大剑,左手勒紧马缰,马匹三脚着地,一脚微微抬起,头朝向远方瞭望状,嘴巴自然开阖,仿佛在嘶鸣,在为他的主人骄傲,在像远方的敌人挑衅,在向天地展示它与它的主人的存在。游客站在铜像一边留念。这好像是游客进门的第一件要做的事。
铜像后面便是王陵墓了。我们买过票进去。
在去之前,我就在网上查了关于楚王墓的有关情况。那时,我只感觉墓地凿山而建,深入地下10多米,自当气势恢宏。当我进去后绕过屏风墙,视野一下子开阔了许多。灯光妖娆,水晶蓝,牡丹红,翡翠绿,古铜黄,色彩交织交汇,组成了梦幻般的宫殿。从小道下去,里面还留着当初建墓时准备用作封口的大石坯,上面有着明显的人工凿痕,石坯上摆放着当初人们用来开山凿石的铁锤,撬棍等家伙。往下,天井威严,一米多宽的过道两侧是浑厚的岩石,石阶越往下天井越高,上面的灯光打下来,优美动人。往前走数米,天井骤然消失,迎面而来的是不到两米高,一米多一点宽的隧道。里面也暗淡了许多。墙壁上凿痕累累,可是凸凹有序。这里已经没有泥土石块的气息,显然是开放了许久,游客已经把它带走了。隧道两侧还有侧洞,应该是王的一些厨房,厕所,储备室等生活所用吧。因为汉朝的人都相信人死了只是不在这个世界上生活,换个世界生活的。建造墓室就是为在另一个世界有个归宿而准备的。而开山建墓的也只有高官贵族才有的权利。至于皇帝,会在即位的第二年就开始建墓。当然更加工程浩大。为下辈子准备的也就最丰富了。在往里,对着两侧各摆放着一个棺,西侧的是在一个玻璃容器里摆放着一尊金缕玉衣,这家伙身上足有4000多块玉,用金线相连,钩织成人形状。东侧纯粹是个棺材。可是,它也是由玉片拼贴而成,菱形的,方形的,交错着的图案也很美丽。据说,94年考古工作者发现的时候只有地方凌乱的散落着玉片,金缕玉衣也是,肯定是被盗墓贼给破坏的。后经工作者精心编织才恢复成现在这个模样。额,可到了最里面了。恩?里面除了一些编钟和楚王像就什么都没有了,石壁还粗糙不堪,无陵无形。怎么回事?好吧,带着这个疑问出去再看看其他的景点,试试能不能找到答案。
[天井,全部凿山而建,山体裂隙处用石镶补齐整,做成后又用夯土和石块全部填满。夯土每层15厘米左右,推测这一庞大的天井可能起庭院作用,南北长18.6米,东西宽13.2米,深11米,面积245.5米,体积2700立方米。盗洞由天井东侧中部向西北斜贯,直至地宫大门。盗洞上窄下宽,直径1.5至5.2米。 ]
出来了,天还是阴沉沉的。沿山路向西走,第二站,兵马俑。
兵马俑从秦朝遗承下来的。汉代的更加壮观。不仅大,姿态还丰富很多。
在我的想象中,兵马俑应该和常人差不多大,可是,走进博物馆我平视,什么都没有见——除了木头墙。朋友推我向下看时,我惊讶了:嗯???这.... 是.??现在我终于知道了,不亲眼见到最好不要相信传言,更不要天马行空的想象,还充满希望。否则,你会有种无以言表的失落感和挫败感。我们大概瞅了一遍,照了几张相片,欣赏对面墙壁上的字之后就走开了。【汉代音乐欣赏要再交钱,我已经在这趟小游上花了60块钱的门票钱,不忍心再花了,走吧】
水下兵马俑。是怎么回事呢?把泥捏的人像放在水下,是不是有点荒唐?不管,进去就知道了。
进入狮子潭中央的小盒子状的房子,才发现水下兵马俑是放在水下,不过隔着一堵墙壁呢。咦,这里的泥人挺大的,挽回了我一点点的自尊。还有泥马,泥羊,什么的。这里小了很多,转一圈只消费几分钟,原本打算花一天的时间玩,这下可要重做打算了。沿水沿去汉代文化交流中心的路上,看见潭里的渔船上,俩人打上来几条足有几英尺的鱼,没想到这么小的水坑还有那么大的鱼。
汉代文化交流中心里面都是些画,壁画,宣纸图,上面浮雕状的怪兽摆着各种各样的姿势,还有很多其它的图。都是汉代的文化凭证,喜欢历史的会喜欢的吧。
刘氏宗祠,老刘的家谱。香火很旺,呛得我直犯困。壁上大臣皇帝的像倒是不错。很随和。
最后一站,汉代开朝鼻祖 刘邦像。
刘邦像很高很大,左手持剑,右手自然弯曲,昂首扩胸,注目前方,浑然与天地相合,俨然在警告世人:天下是我的。
原来成大事者都有着气势磅礴的霸气,浑然天成的风韵啊!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