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德
早上在地铁上读《傅雷家书》,书信中有严苛,也有父母的担忧。在日益丰满的人生进程中,应该读一读这本书。觉得自己长大了,却还没有长大到可以做父母,有责任却不够巨大,觉得自己足够成熟,其实仅仅浅尝生活的酸甜苦辣,生活有百味,何止现在的这些滋味。 不曾经历过的人生,在书中体会到父母对子女的担忧,以及想要参与子女人生,想让他们少一点磕碰的焦急内心。几次读到眼睛酸酸的,觉得自己实在太不应该。 小时候听太奶奶说往事,家穷作为长子的爸爸背着背篓去捡煤球,火辣滚烫的煤球星毫不客气的烙在爸爸的后背,从此爸爸的后背留下一块印章大小的疤痕,小时候无数次抚摸过,也曾经问过爸爸,痛不痛。抽血都心悸的我,万分之一不能体会年幼时爸爸的疼痛。 舅舅曾说过妈妈的敏感,因为小时候家穷,心气高,性格养出一些怪戾和敏感。 因为不曾经历过父母的那个年代,作为普通民众普遍贫穷的年代,所以不能体会妈妈偶尔的情绪。因为不曾做父母,所以也不能体会作为父母对子女的担忧和焦虑。 生为子女,希望自己再体贴一点,把自己的生活照顾好,让爸爸不再担心和挂心。 很庆幸,这辈子做你们的女儿。 附注:书中提到牛恩德,是傅聪青年时期的琴友,傅聪出国后,经常去探望傅雷夫妇,后被傅雷夫妇认做干女儿。初读“恩德”这个名字就很喜欢,所以就作为此篇的题目吧。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