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吐不快之《喋血孤城》
时间刚刚进入五月,又到了晚上睡不着起来写日记的日子。
刚写了喋血孤城的短评,想来想去还是觉得不吐不快。
我之所以给两星,甚至一瞬间有点上头想给一星,我后来静静想了一下,觉得是因为自己本来是准备用战争片的视角评价这部电影的。毕竟我一直以为这部电影受到部分好评是因为这是个类似我的团长我的团一样的战争历史片。
我现在内心真的挣扎。到底要不要继续用分析战争历史片的视角继续分析这部分明是政治作业的长视频。继续分析下去浪费时间,这个我倒是有的是。可是这分明是徒劳的,我不喜欢这样。然而不吐不快。
喋血孤城在几个片段里让我想起十几年前的《兄弟连》,最近刚回看了童年的大爱,记忆还算新。首先是战壕里国军面对日军冲锋。这个可以参考E连在巴斯托捏面对德军进攻。之后是国军埋伏偷袭日军,这个在兄弟连第二集E连突袭德军炮兵阵地也有点类似。还有就是战地医护设施的剧情,兄弟连同样是在巴斯托捏那段也有涉及。总之喋血孤城应该不算是我国战争电影非常擅长的爱情片,这也是它值得我尊敬的一点,当然如果我们知道这部电影其实是个政治作业,没有大篇幅爱情也可以理解了。。其实我想说的是,喋血孤城居然在一些片段能让我想到兄弟连,讲道理我挺感动的。。但是我必须继续说,这电影在所有技法上都他娘的比兄弟连烂。当然,我是说从看战争历史片的角度来说的话。。
首先各种演员演技奇葩。伤兵、怯兵、老兵、下级军官、高级将领和医护人员都让人不得不给剧组跪下。一位刚刚失去一条腿下了火线的伤兵在被抬上救护台的时候生龙活虎的在那儿表示老子不能没有腿老子还有母亲要养,对比兄弟连里失去一条腿的沉默中士瓜乃尔,我们知道中国人非常善于表达且乐于表达。苗族土兵张嘎第一次面对敌人时很害怕,躲在战壕里表现的心事重重的样子,对比兄弟连里列兵Blithe面对激烈枪战的歇斯底里和强烈逃避,我们知道中国人非常理性,在进行一番思索之后可以自我激励完成蜕变。看着眼熟的那哥们饰演的老兵是喋血孤城里我最喜欢的角色,因为他演的真的不错。其他人我真的服了,不知道有什么用,军官没见着指挥,护士根本没想救人吧。。
再说镜头。我没学过电影。我的意思是喋血孤城的那些个战争镜头到底是为了干嘛啊,摆酷吗?可能还真的是。就比如第二集E连突袭88火炮阵地吧,短短几十分钟我们可以清晰的琢磨出美军的战术。你说有人上树打德军帅不帅酷不酷装不装逼?是,可是我们也清楚的知道他为什么上树,谁让他上树的啊。莫里亚蒂霍尔同志死在坑道里惨不惨动不动请?我们知道他是因为什么死的,这个小人物的出场和人物关系也交代的很清楚。找营部的士兵被一枪爆头震不震撼?我们还知道TNT就是因为德军火力太猛才迟迟送不上去,也知道D day当天美军的情况其实比较混乱。这些都是小人物小细节可是导演都交代的很清楚,这些镜头都有它要服务的对象于是他们有了意义。喋血孤城的镜头就比较牛逼了,就是拽。零零碎碎的左一枪右一雷谁管什么战术,糊里糊涂的日本人就死了,你们信不信?大段大段的剧情就是很直接的服务了要么国军死了要么日军死了这一主旨,深刻体现了战争的无常与生命的无奈。
看了一些网上当年的评价,我非常同意。大概就是这电影之所以5000万的投入亏损四千多万的的确确是有角色太少 剧情太空的原因,我也就不说了。
刚才提到战争片里的战术,我觉得这就跟我大清国情有很大关系了。按照高晓松的话说,美国人尚武。我想起15年我跟同学一起去打彩蛋,旁边一组十几个美国人那真他妈是有战术的,一板一眼的交叉进攻,互相掩护,打一枪换一个掩体的阵势,的确是让我这个瞎鸡巴打的人有点小佩服。想来美国人可以有枪,喜欢打枪,影视剧对各个年代的战争刻画也力图真实,的确是能够培养一群数量可能还真不少的战术控。说白了有市场才有进步嘛。。中国观众觉得集团冲锋,刺刀见红比较热闹。按照周总理的话说,人民喜闻乐见,你不喜欢,你算老几?总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人民生活安逸远离战争,什么电影都得爱恨情仇,不然没人看。
那么话说回来,这电影没啥爱恨情仇,为啥还挺多人看?我觉得可能就是出于政治的热爱了吧。。讲道理,有可能是我太偏颇了。总之好评里写着国军、正面、抗日,我看通篇就是果粉。可惜了这部片子最初的意愿想必不是为了满足果粉的意淫也不是为了什么正名。自己的名声是什麽能吃吗,哪里还会去给别人正名。阴谋论地说,这是一部国民党八年暗通中国卖台的证明。我们也可以说这是国共两党在新世纪的一次合作。总之,那逝去的八年毫无疑问是国共两党的可悲蜜月期,这部电影真是最好的见证。最直接的证据,百度说这是中共统战部硬点的在台开幕影片。何况安以轩一口台湾腔到处出戏,我党想干嘛就不言自明了。。所以八月19号上映给国军正名是伪,按照跪台说,给国民党拍马屁才是真。这么一想,我就觉得这无非是一道高考作文题目:请以果党抗日为背景,大陆(人民)政府和台商的友谊长存为主题,拍一部战争历史片,时长2小时。这么看,什么演技什么剧情都太小家子气,唯有情义才是真。讲道理,这个作业留得真的是很素质教育了:土老冒出身的我党居然没自己要求出镜,可以说让利让的连历史定位都可以让了,颇有一种小姐活太好我真的想给你多掐几下的小纵容。妈的,幸福的马八年啊!想必海峡两岸的政商怕是幸福的高潮迭起了。讽刺的是,那八年之后的事就像是这电影的票房一样,一败涂地。我们可以说其实喋血孤城根本不在乎票房因为他根本是给老师看的小报告而不是给同学们看得范文,但是我们不可以说国民党和跪台办不在乎689万绿营选民。更讽刺的是,同样是五千万,提前两年上映的海角七号花了5000万新台币,票房五亿。很多事情,如果问题真的存在,其实答案都写在那里,明明白白的。
政治就是政治,生意也是生意。
政治的作业做完了,愉快的生意谈妥了,幸福的八年灰飞烟灭了。
少一点喋血孤城,多一点手撕鬼子。少一点作业,多一点真诚。peace
刚写了喋血孤城的短评,想来想去还是觉得不吐不快。
我之所以给两星,甚至一瞬间有点上头想给一星,我后来静静想了一下,觉得是因为自己本来是准备用战争片的视角评价这部电影的。毕竟我一直以为这部电影受到部分好评是因为这是个类似我的团长我的团一样的战争历史片。
我现在内心真的挣扎。到底要不要继续用分析战争历史片的视角继续分析这部分明是政治作业的长视频。继续分析下去浪费时间,这个我倒是有的是。可是这分明是徒劳的,我不喜欢这样。然而不吐不快。
喋血孤城在几个片段里让我想起十几年前的《兄弟连》,最近刚回看了童年的大爱,记忆还算新。首先是战壕里国军面对日军冲锋。这个可以参考E连在巴斯托捏面对德军进攻。之后是国军埋伏偷袭日军,这个在兄弟连第二集E连突袭德军炮兵阵地也有点类似。还有就是战地医护设施的剧情,兄弟连同样是在巴斯托捏那段也有涉及。总之喋血孤城应该不算是我国战争电影非常擅长的爱情片,这也是它值得我尊敬的一点,当然如果我们知道这部电影其实是个政治作业,没有大篇幅爱情也可以理解了。。其实我想说的是,喋血孤城居然在一些片段能让我想到兄弟连,讲道理我挺感动的。。但是我必须继续说,这电影在所有技法上都他娘的比兄弟连烂。当然,我是说从看战争历史片的角度来说的话。。
首先各种演员演技奇葩。伤兵、怯兵、老兵、下级军官、高级将领和医护人员都让人不得不给剧组跪下。一位刚刚失去一条腿下了火线的伤兵在被抬上救护台的时候生龙活虎的在那儿表示老子不能没有腿老子还有母亲要养,对比兄弟连里失去一条腿的沉默中士瓜乃尔,我们知道中国人非常善于表达且乐于表达。苗族土兵张嘎第一次面对敌人时很害怕,躲在战壕里表现的心事重重的样子,对比兄弟连里列兵Blithe面对激烈枪战的歇斯底里和强烈逃避,我们知道中国人非常理性,在进行一番思索之后可以自我激励完成蜕变。看着眼熟的那哥们饰演的老兵是喋血孤城里我最喜欢的角色,因为他演的真的不错。其他人我真的服了,不知道有什么用,军官没见着指挥,护士根本没想救人吧。。
再说镜头。我没学过电影。我的意思是喋血孤城的那些个战争镜头到底是为了干嘛啊,摆酷吗?可能还真的是。就比如第二集E连突袭88火炮阵地吧,短短几十分钟我们可以清晰的琢磨出美军的战术。你说有人上树打德军帅不帅酷不酷装不装逼?是,可是我们也清楚的知道他为什么上树,谁让他上树的啊。莫里亚蒂霍尔同志死在坑道里惨不惨动不动请?我们知道他是因为什么死的,这个小人物的出场和人物关系也交代的很清楚。找营部的士兵被一枪爆头震不震撼?我们还知道TNT就是因为德军火力太猛才迟迟送不上去,也知道D day当天美军的情况其实比较混乱。这些都是小人物小细节可是导演都交代的很清楚,这些镜头都有它要服务的对象于是他们有了意义。喋血孤城的镜头就比较牛逼了,就是拽。零零碎碎的左一枪右一雷谁管什么战术,糊里糊涂的日本人就死了,你们信不信?大段大段的剧情就是很直接的服务了要么国军死了要么日军死了这一主旨,深刻体现了战争的无常与生命的无奈。
看了一些网上当年的评价,我非常同意。大概就是这电影之所以5000万的投入亏损四千多万的的确确是有角色太少 剧情太空的原因,我也就不说了。
刚才提到战争片里的战术,我觉得这就跟我大清国情有很大关系了。按照高晓松的话说,美国人尚武。我想起15年我跟同学一起去打彩蛋,旁边一组十几个美国人那真他妈是有战术的,一板一眼的交叉进攻,互相掩护,打一枪换一个掩体的阵势,的确是让我这个瞎鸡巴打的人有点小佩服。想来美国人可以有枪,喜欢打枪,影视剧对各个年代的战争刻画也力图真实,的确是能够培养一群数量可能还真不少的战术控。说白了有市场才有进步嘛。。中国观众觉得集团冲锋,刺刀见红比较热闹。按照周总理的话说,人民喜闻乐见,你不喜欢,你算老几?总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人民生活安逸远离战争,什么电影都得爱恨情仇,不然没人看。
那么话说回来,这电影没啥爱恨情仇,为啥还挺多人看?我觉得可能就是出于政治的热爱了吧。。讲道理,有可能是我太偏颇了。总之好评里写着国军、正面、抗日,我看通篇就是果粉。可惜了这部片子最初的意愿想必不是为了满足果粉的意淫也不是为了什么正名。自己的名声是什麽能吃吗,哪里还会去给别人正名。阴谋论地说,这是一部国民党八年暗通中国卖台的证明。我们也可以说这是国共两党在新世纪的一次合作。总之,那逝去的八年毫无疑问是国共两党的可悲蜜月期,这部电影真是最好的见证。最直接的证据,百度说这是中共统战部硬点的在台开幕影片。何况安以轩一口台湾腔到处出戏,我党想干嘛就不言自明了。。所以八月19号上映给国军正名是伪,按照跪台说,给国民党拍马屁才是真。这么一想,我就觉得这无非是一道高考作文题目:请以果党抗日为背景,大陆(人民)政府和台商的友谊长存为主题,拍一部战争历史片,时长2小时。这么看,什么演技什么剧情都太小家子气,唯有情义才是真。讲道理,这个作业留得真的是很素质教育了:土老冒出身的我党居然没自己要求出镜,可以说让利让的连历史定位都可以让了,颇有一种小姐活太好我真的想给你多掐几下的小纵容。妈的,幸福的马八年啊!想必海峡两岸的政商怕是幸福的高潮迭起了。讽刺的是,那八年之后的事就像是这电影的票房一样,一败涂地。我们可以说其实喋血孤城根本不在乎票房因为他根本是给老师看的小报告而不是给同学们看得范文,但是我们不可以说国民党和跪台办不在乎689万绿营选民。更讽刺的是,同样是五千万,提前两年上映的海角七号花了5000万新台币,票房五亿。很多事情,如果问题真的存在,其实答案都写在那里,明明白白的。
政治就是政治,生意也是生意。
政治的作业做完了,愉快的生意谈妥了,幸福的八年灰飞烟灭了。
少一点喋血孤城,多一点手撕鬼子。少一点作业,多一点真诚。peace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