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尔博士的密室讲义(From《三口棺材》)
(不得不提醒诸位,如果没读过加斯东·勒鲁的《黄屋奇案》请跳过密室分
析“一”)咖啡摆在桌上,酒瓶是空的,雪茄则是烟雾袅绕。哈德利、
贝特斯、兰波和菲尔博士等四人,绕着桌灯散放的红色光芒团团围坐。在这冬日
午后酒足饭饱的悠闲时光,温暖的炉火叫人感到无比舒畅,雪花开始掠过窗户,
如过筛般飘落,此刻其它桌子的客人是屈指可数,他们四人算是待的最久的了。
在盔甲与盾牌徽章闪烁的微光下,说菲尔博士像是一位藩臣贵族,一点也不为过。
博士睨视着小咖啡杯,彷佛一张口就会将它整个吞下。他手持雪茄,做出一个率
直且不容反驳的手势。说话前他先清了清嗓子。
“我要开始讲课了,”博士以委婉但坚定的语气声明:“主题是侦探小说中
所谓的‘封闭密室’,我要谈的是情节的铺陈,以及概括性的技巧。”
哈德利闻言不禁哀号。“改天吧,”他提议:“在如此令人赞叹的午餐之后,
尤其是还有活要干的情形下,我们可能无心听什幺演讲。就如我刚才说到的——”
“我要开始讲课了,”菲尔博士不为所动:“主题是侦探小说中所谓的‘封闭密
室’,我要谈的是情节的铺陈,以及概括性的技巧。啊哈,有反对意见的人,就
自行跳过这一章吧。啊哈,首先,各位先生们,请听!过去四十年来,煽情小说
的阅读让我的心智成熟不少,我可以这么说——”“既然要分析不可能的现象,”
贝特斯打岔:“为何是从侦探小说下手?”
“因为,”博士坦白说道:“我们所处的情境,就是一个侦探故事,我们不
能欺骗读者说事实并非如此。我们也不必为了讨论侦探故事,便捏造一个冠冕堂
皇的借口。在故事中追缉一个可能的疑凶,是一种最高尚的消遣娱乐,我们应该
直言无隐,以此为豪。
“继续原本的话题:在讨论的过程中,我无意制定任何规则,以免引发争议。
我要谈的,纯粹是个人的品味和偏好。我们可以将吉卜林(J.R.Kipling,1865
—1936,英国作家)的说法改成这样:‘要建造一座谋杀迷宫,共有六十九种方
法,而每一种方法都是对的。’现在我若说,每一种方法对我而言都同样有趣,
那么我一定是——态度上我尽量谦恭些——睁眼说瞎话。但这不是重点。我说我
认为在侦探小说里,最有趣的故事莫过于封闭密室时,这全然是一种偏见。我喜
欢凶手嗜血成性、邪门怪异,而且杀红了眼还不罢手。我喜欢情节生动鲜明,而
且充满想象力,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找不到如此叫人目眩人迷的故事。我承认,
这些想法是一种理性的偏见,但它们让我心满意足、兴高采烈,而且毋须半调子
(或较具份量的)的评论加诸其上。
“这一点绝对重要,因为有些见不得任何流血事件的人,会坚持以他们自己
的嗜好来界定规则。他们会用‘大不可能’这个字,来当作谴责的标记。因此,
不分青红皂白的人就被他们给唬住了,以为‘大不可能’等同于‘拙劣’。
“我想这么说并不为过:拿‘大不可能’这个字眼来咒骂侦探小说,是最不
恰当的事。我喜欢侦探小说,有很大的原因是因为书中大不可能之事。A被谋杀,
B和C是最大的嫌疑犯,在这种情况下,一脸无辜的D却是凶手,这就是大不可
能之事;但他偏偏是凶手。G有完美的不在场证明,而且还有其它人的担保作证,
但他却是干下此案的真凶,这叫做大不可能之事;结果他竟然是。侦探在海边拾
起零星的煤灰,这些琐碎的小东西居然隐藏着重要线索,这也是大不可能之事,
但实情却是如此。简单说,你会发现‘大不可能’这个字眼,随着故事的发展,
将逐渐失去意义,甚至可说是个笑话了。反正在事件落幕之前,什么事都是大不
可能。如此一来,如果你希望凶手人选,非得是某位可能性极小的角色(咱们这
些守旧派,都会这么想),那么到是没得抱怨了,因为在所有嫌疑犯当中,他的
动机的确最不可能、最没有必要、也最不明显。
“埋怨‘这种是不会发生!’,或对只露出半边脸的恶魔、带头巾的幽灵,
和美艳慑人的金发美女心存不满时,你在表达的只是:‘我不喜欢这种故事’。
这种反应是非常正常的。既然不喜欢它,当然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出来。不过,若
是拿这种喜好与否的问题,当作评断故事价值、甚至可信与否的标准,那么你等
于在说:‘这一连串的事情不能发生,因为我无法从中获得乐趣。’“那真实的
情况究竟是如何呢?大部分的人都喜欢上锁的房间。但是——这里有个麻烦的争
议点——连这一类的书迷,都时常心存质疑。我乐于承认自己也是如此。所以就
目前情况而言,我和各位是站在同一阵线上,让我们来看看其中有什么道理。一
但上锁房间的秘密被解开时,为什么我们会半信半疑?这绝非是疑心病太重在作
祟,而单纯只是我们会莫名奇妙地大失所望。在失望之余,这样的感觉,自然而
然地发展出一种不客观的想法,然后便说这整个故事不可信、不大可能,或是太
荒谬了。
“简言之,这的确是事实,”菲尔博士举起雪茄,大声说道。“今天
O'Rourke所告诉我们的魔术戏法,的确是在现实世界中上演着。天啊!各位先生,
连真实事件都被我们嘲笑了,那么虚构的故事会得到何种待遇呢?每一件发生过
的事实,每一次魔术师又巧计得逞,都使得这类骗术更无所遁行。这种情形若放
到侦探故事里,我们会说它无法叫人相信;但若发生在真实生活中的话,我们虽
仍勉强相信,只是也不免会高呼‘答案太令人失望’!其实说穿了,两种失望之
情,原因却是一样——我们的期望太高了。
“你们想想看,由于呈现出来的效果太过神奇,我们不知不觉也期待它形成
的过程充满惊异。于是,当我们知道那根本不是魔法时,我们就大骂其无聊透顶。
这种心态实在不公平。再者,对于故事中凶手的部分,我们最不该谴责的是他怪
异的行径。整件事该检验的重点是,这杀人诡计真能执行吗?假如可以,那它以
后会不会被执行,便不需列入讨论。某人从某个上锁的房间逃出来,是吗?既然
他可以为了娱乐我们而违反自然的法则,那他当然有权利行为暴戾乖张!如果有
人自愿表演全身倒立,那我们实在很难强求他一定得乖乖站在地上。各位,当你
们要出言批评时,请记住我说过的话。你们尽可根据个人品味,提出‘结局乏味
无趣’等等的感想,然而,如果要要指责故事情节大不可能、胡扯一通时,就得
三思而后行了。”
“好了,好了,”哈德利挪动坐姿:“对于你的讲课主题,我个人没太多意
见。不过,如果你还要坚持讲解下去,看来是因为主题可适用于本案……”“喔,
那个啊?”菲尔博士一边说,一边摆出轻蔑的手势,此举叫哈德利瞪大眼睛。
“那个部分啊?我一听到教堂钟声,就明白怎么回事了。啧,啧,那是一种信号!
我讲真的,现在逃离房间之事,反而困扰着我。既然一丝端倪都没有,干脆我先
来区分几个不同类型,再为各位粗略描述密室杀人的各种方法。本案的犯罪模式,
必定属于其中一种类型。这是必然的!或许形式上有些出入,但不管相异处的差
别有多大,它势必为某些方法类型的变体。
“嗯!哈!现在,你的包厢有一个门,一扇窗户,以及坚固的墙壁。在门窗
皆关闭的前提下,要讨论逃脱的方法之前,所谓有秘密走廊通往密室这类的低级
伎俩(而且,现在已经很少见了),我就不提了。这种故事设计,读者是无法接
受的,因此凡是自重的作者,甚至不需声明绝无秘密信道之事。至于一些犯规的
小动作,我们也不讨论了,像是壁板间的缝隙,宽到可伸进一只手掌;或是天花
板上的栓孔,居然被刀子戳过,塞子也神不知鬼不觉地填入栓孔,而上层的阁楼
地板上还洒了尘土,布置成似乎无人走过的样子。这动作虽小,却同样是犯规行
为。无论秘密洞穴是小到如裁缝用的顶针,或大到如谷仓门,基本准则决不改变,
通通都是犯规。关于合理的类型,你们随便抄下来就好,贝特斯先生……”“很
好,”露齿而笑的贝特斯说道:“请继续。”
“首先,有一种密室杀人,案发现场的房间真的是完全紧闭,既然如此,凶
手没从房间逃出来的原因,是因为凶手根本不在房里。解释如下:一、这不是谋
杀,只是一连串阴错阳差的巧合,导致一场像谋杀的意外。先是,房间尚未上锁
之前,里面可能发生了抢劫、攻击打斗,有人挂彩受伤,家具也遭到破坏,情况
足以让人联想到行凶时的挣扎拼斗。后来,受害人因意外而被杀,或是昏迷于上
锁的房间内,但所有事件却被当作发生于同一时间。在这个例子中,引起死亡的
方法,通常是脑部破裂。一般的推测是棍棒造成的,实际上却是家具的某个部位,
也许是桌角或是椅子突出的边缘,不过最常见的对象,其实是铁制的壁炉罩。总
之,自从歇洛克·福尔摩斯的冒险故事《驼背人》问世以来,这个残忍的炉罩,
着实杀害了不少人,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这些死亡事件都貌似谋杀。此类型的情
节中,包括解开凶手之谜在内,解答部分最令人满意的作品,要属加斯顿·勒鲁
的《黄色房间的秘密》,堪称是史上最佳的侦探故事。
二、这是谋杀,但受害人是被迫杀他自己,或是误打误撞走入死亡陷阱。那
可能是一间闹鬼的房间所致,也可能被诱引,较常见的则是从房间外头输入瓦斯。
不管是瓦斯或毒气,都会让受害人发狂、猛撞房间四壁,使得现场像是发生过困
兽之斗,而死因还是加诸于自己身上的刀伤。另一种从中延伸的变体范例,是受
害人将树枝形灯架的尖钉穿进自己的脑袋,或是用金属丝网把自己吊起来,甚至
用双手把自己勒死。
三、这是谋杀,方法是透过房间内已装置好的机关,而且此机关难以察觉,
它隐藏在家具上头某个看似无害的地方。这个陷阱的设计,可能是某个死去多年
的家伙一手完成,它可以自动作业,或是由现任使用者来重新设定。它可能是现
代科技所延伸的邪恶新发明。譬如说,话筒里面藏着手枪机械装置,一旦受害人
拿起话筒,子弹就会发射,并贯穿他的脑袋。还有一种手枪,板机上面系着一条
丝线,一旦水结冰凝固时,原先的水就会膨胀,如此随即拉动丝线。我们再举闹
钟为例,当你为这个闹钟上紧发条时,子弹便会射出来;或者(闹钟是受人欢迎
的凶器),我们有另一种精巧的大型挂钟,它上端安放了可怕的铿锵铃声装置,
一旦吵闹声响起,你想要靠近去关掉它时,只要你一触碰,便会掷出一把利刃,
当场划破你的下腹。此外,有一种重物,可从天花板摆荡下来,只要你做上高背
椅,这个重物的威力,包准敲得你的脑袋唏巴烂;另有一种床,能释放致命的瓦
斯;还有会神秘消失的毒针、会——“你们明白了吧,”菲尔博士以雪茄指着每
个人:“当我们研究了这些五花八门的机关陷阱之后,才真正进入了‘不可能犯
罪’的领域,而上锁的房间可就算是小儿科了。这种情况可能会永续发展,甚至
还会出现电死人的机关。置于一排画像前的细绳,可以接上电;棋盘可以充电;
甚至手套也可以让人通电致死。家具之中的任何对象,包括茶壶在内,都能置人
于死地。不过这些伎俩,现在似乎没人用过。所以,我们接着说下去:四、这是
自杀,但刻意布置成像是谋杀。某人用冰柱刺死自己,然后冰柱便融化了!由于
上锁房间里找不到凶器,因此假定是谋杀。或者,某人射杀他自己,所用之枪缚
系于橡皮带尾端——当他放手时,枪械被拉入烟囱而消失不见。此伎俩在非密室
的情形下,可改成枪枝系着连接重物的丝线,射击后枪枝被迅速拉过桥梁栏杆,
随即坠入水中;同样的方式,手枪也可以猛然拂过窗户,然后掉入雪堆里。
五、这是谋杀,但迷团是因错觉和乔装术所引起的。譬如,房门有人监视的
情形下,受害人被谋杀横尸于室内,但大家以为他还活着。凶手装扮成受害人,
或是从背后被误认为受害人,匆忙地走到门口现身。接着,他一转身,卸下所有
伪装,摇身一变,换回原本的样貌,并且立刻走出房间。由于他离去时,曾走过
别人身边,因而造成了错觉。无论如何,他的不在场证明已成立;因为后来尸体
被发现时,警方推定的案发时间,是发生在冒牌受害人进房之后。
六、这是谋杀,凶手虽是在房间外面下手的,不过看起来却像是在房间里犯
下的。
“为了方便解释,”菲尔博士中断分类的话题。“我把这种犯罪归类,通称
为‘长距离犯罪’或‘冰柱犯罪’,反正不管它们怎么变化,都是基本雏形的延
伸。我刚说过冰柱的案例,你们应该都明白了。门是上锁的,窗户小到凶手无法
穿过去;但受害人显然是在房间内被刺杀,而且凶器也下落不明。好啦,冰柱仿
如子弹一般从房间外面发射进来——然后它融化地无影无踪。我相信,Anna
Katherine Green(1846-1935,美国推理女作家先锋)是侦探小说中使用此诡
计的第一人,她的那本长篇小说名为《Initials Only》(1911)。
“(顺便一提,某些诡计会发展成各支流派,她的确是居功厥伟。五十多年
前,她发表的首部推理小说中,就创造了凶残秘书杀死雇主的故事,而且我认为,
从今日的统计资料可以证明,秘书仍是小说中最常见的凶手。而当今最受欢迎的
推理作家,正是有样学样,也以‘好人’来称呼他的凶手角色。不过这些时日以
来,只要有大宅存在,秘书仍然是最危险的人物。)“继续冰柱的话题。它的实
地运用,得拜麦第奇(Medici,十五至十六世纪中,意大利佛罗伦斯市望族,对
文艺、美术的保护颇有贡献)之赐,而且在一篇令人赞赏的《Fleming Stone》
故事里,引用了一首关于战争的讽刺诗,内容提及第一世纪的罗马衰亡路,冰柱
在其间提供了亡国的原因。藉由十字弓的助力,冰柱被发射、投掷、抛出,在
Hamilton Cleek(《Forty Faces》书中的迷人角色)的冒险故事里,也有异曲
同工的元素;可溶解的投射弹、盐块子弹,甚至还有冻结血液所制成的子弹。
“冰柱犯罪理论证明了我的观点:屋内的凶案,可以是屋外的某人干的。这
里还有一些其它可能。受害人被刺,凶器可能是内藏薄刃的手杖,它可以穿过夏
季别墅周遭盘绕的编织物,一击得手就收回;或者,受害人可能被刀刃所刺,由
于刀身过于细薄,因此他毫无知觉自己受伤,然后当他走入另一个房间时,才猝
然倒地毙命。抑或是,受害人被引诱探头出窗;从下面无法爬到这扇窗户,但是
从上方呢,冰块却能够下坠,并狠狠重击他的头。脑袋被砸得开花,但凶器却找
不到,因为它老早就融化了。
“在这个标题之下(其实放到第三项标题之下,也很合适),我们还可以列
举出利用毒蛇或昆虫来杀人的手法。蛇不但能隐匿于衣柜和保险箱,也可以灵巧
地躲藏在花盆、书堆、枝形吊灯架以及手杖中。我记得一个非常夸张的个案——
把琥珀制的烟斗柄,刻成古怪得蝎子形状,受害人正要把它放入嘴里,雕刻物居
然活过来,变成一只活生生的蝎子。不过,若说到上锁房间命案中最惊人的长距
离谋杀手法,各位,我向你们推荐一篇侦探小说史上最精采的短篇故事(事实上,
还有几篇非常出色、同样齐名的第一流杰作,如Thomas Burke的《The Hands of
Mr Ottermole》、切斯特顿的《通道上的男人》、雅克·福翠尔的《十三号囚房
的难题》。)它就是Melville Davisson Post《The Doomdorf Mystery》——这
位从长距离之外行凶的刺客,即是太阳。太阳光穿过上锁房间的窗户,照射在都
多尔夫摆于桌上的酒瓶,由于瓶内装的是未加工的甲醇白酒,因而形成了火镜
(即集中阳光而生热的凸透镜),而挂在墙上的枪经由光线一射,正好点燃了雷
管:因此躺在床上的可憎家伙,胸膛自然被轰的血肉模糊。还有……且慢!阿哈,
我最好适可而止了;现在,我就以最后一个标题,来为分类工作划下完美的休止
符吧:七、这是谋杀,但其诡计的运作方法,刚好和第五项标题背道而驰。换句
话说,受害人被推定的死亡时间,比真正案发时间早了许多。受害人昏睡(服了
麻醉药,但没有受伤)在上锁房间里。所以用力撞门,也叫不醒他,这时凶手开
始装出惊恐的模样,先强行打开门,接着一马当先冲进去,刺杀或切断被害人的
喉咙,同时让其它在场的人觉得看到了其实没看到的东西。发明这种诡计的
Israel Zangwill,应可获得无上的荣耀,因为后人仍旧在沿用他的创意,只是
形式各有不同。这种诡计曾用在(通常是刺杀)船上、陈年老屋、温室、阁楼,
甚至是露天户外。在这些地方,受害人先是失足绊倒,然后昏迷不醒,最后才是
刺客俯身靠近他。所以……“慢点!等一下!”哈德利连忙插嘴,并重拳打在桌
上以引起大家注意。意得志满的菲尔博士,正是一副口若悬河、欲罢不能的神情,
他堆满笑容,和气地转身看着督察。哈德利接着说:“你的分析或许非常棒。上
锁房间的所有可能状况,你全都研究了——”“所有的情况?”菲尔博士睁大眼
睛,哼着鼻子说:“还差的远哩。有一些很特殊的类型,我还未将它们一网打尽,
并且找出其中的玄机;这只是一份即席发表的粗略大纲;不过有朝一日,我会全
部整理出来的。”
析“一”)咖啡摆在桌上,酒瓶是空的,雪茄则是烟雾袅绕。哈德利、
贝特斯、兰波和菲尔博士等四人,绕着桌灯散放的红色光芒团团围坐。在这冬日
午后酒足饭饱的悠闲时光,温暖的炉火叫人感到无比舒畅,雪花开始掠过窗户,
如过筛般飘落,此刻其它桌子的客人是屈指可数,他们四人算是待的最久的了。
在盔甲与盾牌徽章闪烁的微光下,说菲尔博士像是一位藩臣贵族,一点也不为过。
博士睨视着小咖啡杯,彷佛一张口就会将它整个吞下。他手持雪茄,做出一个率
直且不容反驳的手势。说话前他先清了清嗓子。
“我要开始讲课了,”博士以委婉但坚定的语气声明:“主题是侦探小说中
所谓的‘封闭密室’,我要谈的是情节的铺陈,以及概括性的技巧。”
哈德利闻言不禁哀号。“改天吧,”他提议:“在如此令人赞叹的午餐之后,
尤其是还有活要干的情形下,我们可能无心听什幺演讲。就如我刚才说到的——”
“我要开始讲课了,”菲尔博士不为所动:“主题是侦探小说中所谓的‘封闭密
室’,我要谈的是情节的铺陈,以及概括性的技巧。啊哈,有反对意见的人,就
自行跳过这一章吧。啊哈,首先,各位先生们,请听!过去四十年来,煽情小说
的阅读让我的心智成熟不少,我可以这么说——”“既然要分析不可能的现象,”
贝特斯打岔:“为何是从侦探小说下手?”
“因为,”博士坦白说道:“我们所处的情境,就是一个侦探故事,我们不
能欺骗读者说事实并非如此。我们也不必为了讨论侦探故事,便捏造一个冠冕堂
皇的借口。在故事中追缉一个可能的疑凶,是一种最高尚的消遣娱乐,我们应该
直言无隐,以此为豪。
“继续原本的话题:在讨论的过程中,我无意制定任何规则,以免引发争议。
我要谈的,纯粹是个人的品味和偏好。我们可以将吉卜林(J.R.Kipling,1865
—1936,英国作家)的说法改成这样:‘要建造一座谋杀迷宫,共有六十九种方
法,而每一种方法都是对的。’现在我若说,每一种方法对我而言都同样有趣,
那么我一定是——态度上我尽量谦恭些——睁眼说瞎话。但这不是重点。我说我
认为在侦探小说里,最有趣的故事莫过于封闭密室时,这全然是一种偏见。我喜
欢凶手嗜血成性、邪门怪异,而且杀红了眼还不罢手。我喜欢情节生动鲜明,而
且充满想象力,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找不到如此叫人目眩人迷的故事。我承认,
这些想法是一种理性的偏见,但它们让我心满意足、兴高采烈,而且毋须半调子
(或较具份量的)的评论加诸其上。
“这一点绝对重要,因为有些见不得任何流血事件的人,会坚持以他们自己
的嗜好来界定规则。他们会用‘大不可能’这个字,来当作谴责的标记。因此,
不分青红皂白的人就被他们给唬住了,以为‘大不可能’等同于‘拙劣’。
“我想这么说并不为过:拿‘大不可能’这个字眼来咒骂侦探小说,是最不
恰当的事。我喜欢侦探小说,有很大的原因是因为书中大不可能之事。A被谋杀,
B和C是最大的嫌疑犯,在这种情况下,一脸无辜的D却是凶手,这就是大不可
能之事;但他偏偏是凶手。G有完美的不在场证明,而且还有其它人的担保作证,
但他却是干下此案的真凶,这叫做大不可能之事;结果他竟然是。侦探在海边拾
起零星的煤灰,这些琐碎的小东西居然隐藏着重要线索,这也是大不可能之事,
但实情却是如此。简单说,你会发现‘大不可能’这个字眼,随着故事的发展,
将逐渐失去意义,甚至可说是个笑话了。反正在事件落幕之前,什么事都是大不
可能。如此一来,如果你希望凶手人选,非得是某位可能性极小的角色(咱们这
些守旧派,都会这么想),那么到是没得抱怨了,因为在所有嫌疑犯当中,他的
动机的确最不可能、最没有必要、也最不明显。
“埋怨‘这种是不会发生!’,或对只露出半边脸的恶魔、带头巾的幽灵,
和美艳慑人的金发美女心存不满时,你在表达的只是:‘我不喜欢这种故事’。
这种反应是非常正常的。既然不喜欢它,当然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出来。不过,若
是拿这种喜好与否的问题,当作评断故事价值、甚至可信与否的标准,那么你等
于在说:‘这一连串的事情不能发生,因为我无法从中获得乐趣。’“那真实的
情况究竟是如何呢?大部分的人都喜欢上锁的房间。但是——这里有个麻烦的争
议点——连这一类的书迷,都时常心存质疑。我乐于承认自己也是如此。所以就
目前情况而言,我和各位是站在同一阵线上,让我们来看看其中有什么道理。一
但上锁房间的秘密被解开时,为什么我们会半信半疑?这绝非是疑心病太重在作
祟,而单纯只是我们会莫名奇妙地大失所望。在失望之余,这样的感觉,自然而
然地发展出一种不客观的想法,然后便说这整个故事不可信、不大可能,或是太
荒谬了。
“简言之,这的确是事实,”菲尔博士举起雪茄,大声说道。“今天
O'Rourke所告诉我们的魔术戏法,的确是在现实世界中上演着。天啊!各位先生,
连真实事件都被我们嘲笑了,那么虚构的故事会得到何种待遇呢?每一件发生过
的事实,每一次魔术师又巧计得逞,都使得这类骗术更无所遁行。这种情形若放
到侦探故事里,我们会说它无法叫人相信;但若发生在真实生活中的话,我们虽
仍勉强相信,只是也不免会高呼‘答案太令人失望’!其实说穿了,两种失望之
情,原因却是一样——我们的期望太高了。
“你们想想看,由于呈现出来的效果太过神奇,我们不知不觉也期待它形成
的过程充满惊异。于是,当我们知道那根本不是魔法时,我们就大骂其无聊透顶。
这种心态实在不公平。再者,对于故事中凶手的部分,我们最不该谴责的是他怪
异的行径。整件事该检验的重点是,这杀人诡计真能执行吗?假如可以,那它以
后会不会被执行,便不需列入讨论。某人从某个上锁的房间逃出来,是吗?既然
他可以为了娱乐我们而违反自然的法则,那他当然有权利行为暴戾乖张!如果有
人自愿表演全身倒立,那我们实在很难强求他一定得乖乖站在地上。各位,当你
们要出言批评时,请记住我说过的话。你们尽可根据个人品味,提出‘结局乏味
无趣’等等的感想,然而,如果要要指责故事情节大不可能、胡扯一通时,就得
三思而后行了。”
“好了,好了,”哈德利挪动坐姿:“对于你的讲课主题,我个人没太多意
见。不过,如果你还要坚持讲解下去,看来是因为主题可适用于本案……”“喔,
那个啊?”菲尔博士一边说,一边摆出轻蔑的手势,此举叫哈德利瞪大眼睛。
“那个部分啊?我一听到教堂钟声,就明白怎么回事了。啧,啧,那是一种信号!
我讲真的,现在逃离房间之事,反而困扰着我。既然一丝端倪都没有,干脆我先
来区分几个不同类型,再为各位粗略描述密室杀人的各种方法。本案的犯罪模式,
必定属于其中一种类型。这是必然的!或许形式上有些出入,但不管相异处的差
别有多大,它势必为某些方法类型的变体。
“嗯!哈!现在,你的包厢有一个门,一扇窗户,以及坚固的墙壁。在门窗
皆关闭的前提下,要讨论逃脱的方法之前,所谓有秘密走廊通往密室这类的低级
伎俩(而且,现在已经很少见了),我就不提了。这种故事设计,读者是无法接
受的,因此凡是自重的作者,甚至不需声明绝无秘密信道之事。至于一些犯规的
小动作,我们也不讨论了,像是壁板间的缝隙,宽到可伸进一只手掌;或是天花
板上的栓孔,居然被刀子戳过,塞子也神不知鬼不觉地填入栓孔,而上层的阁楼
地板上还洒了尘土,布置成似乎无人走过的样子。这动作虽小,却同样是犯规行
为。无论秘密洞穴是小到如裁缝用的顶针,或大到如谷仓门,基本准则决不改变,
通通都是犯规。关于合理的类型,你们随便抄下来就好,贝特斯先生……”“很
好,”露齿而笑的贝特斯说道:“请继续。”
“首先,有一种密室杀人,案发现场的房间真的是完全紧闭,既然如此,凶
手没从房间逃出来的原因,是因为凶手根本不在房里。解释如下:一、这不是谋
杀,只是一连串阴错阳差的巧合,导致一场像谋杀的意外。先是,房间尚未上锁
之前,里面可能发生了抢劫、攻击打斗,有人挂彩受伤,家具也遭到破坏,情况
足以让人联想到行凶时的挣扎拼斗。后来,受害人因意外而被杀,或是昏迷于上
锁的房间内,但所有事件却被当作发生于同一时间。在这个例子中,引起死亡的
方法,通常是脑部破裂。一般的推测是棍棒造成的,实际上却是家具的某个部位,
也许是桌角或是椅子突出的边缘,不过最常见的对象,其实是铁制的壁炉罩。总
之,自从歇洛克·福尔摩斯的冒险故事《驼背人》问世以来,这个残忍的炉罩,
着实杀害了不少人,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这些死亡事件都貌似谋杀。此类型的情
节中,包括解开凶手之谜在内,解答部分最令人满意的作品,要属加斯顿·勒鲁
的《黄色房间的秘密》,堪称是史上最佳的侦探故事。
二、这是谋杀,但受害人是被迫杀他自己,或是误打误撞走入死亡陷阱。那
可能是一间闹鬼的房间所致,也可能被诱引,较常见的则是从房间外头输入瓦斯。
不管是瓦斯或毒气,都会让受害人发狂、猛撞房间四壁,使得现场像是发生过困
兽之斗,而死因还是加诸于自己身上的刀伤。另一种从中延伸的变体范例,是受
害人将树枝形灯架的尖钉穿进自己的脑袋,或是用金属丝网把自己吊起来,甚至
用双手把自己勒死。
三、这是谋杀,方法是透过房间内已装置好的机关,而且此机关难以察觉,
它隐藏在家具上头某个看似无害的地方。这个陷阱的设计,可能是某个死去多年
的家伙一手完成,它可以自动作业,或是由现任使用者来重新设定。它可能是现
代科技所延伸的邪恶新发明。譬如说,话筒里面藏着手枪机械装置,一旦受害人
拿起话筒,子弹就会发射,并贯穿他的脑袋。还有一种手枪,板机上面系着一条
丝线,一旦水结冰凝固时,原先的水就会膨胀,如此随即拉动丝线。我们再举闹
钟为例,当你为这个闹钟上紧发条时,子弹便会射出来;或者(闹钟是受人欢迎
的凶器),我们有另一种精巧的大型挂钟,它上端安放了可怕的铿锵铃声装置,
一旦吵闹声响起,你想要靠近去关掉它时,只要你一触碰,便会掷出一把利刃,
当场划破你的下腹。此外,有一种重物,可从天花板摆荡下来,只要你做上高背
椅,这个重物的威力,包准敲得你的脑袋唏巴烂;另有一种床,能释放致命的瓦
斯;还有会神秘消失的毒针、会——“你们明白了吧,”菲尔博士以雪茄指着每
个人:“当我们研究了这些五花八门的机关陷阱之后,才真正进入了‘不可能犯
罪’的领域,而上锁的房间可就算是小儿科了。这种情况可能会永续发展,甚至
还会出现电死人的机关。置于一排画像前的细绳,可以接上电;棋盘可以充电;
甚至手套也可以让人通电致死。家具之中的任何对象,包括茶壶在内,都能置人
于死地。不过这些伎俩,现在似乎没人用过。所以,我们接着说下去:四、这是
自杀,但刻意布置成像是谋杀。某人用冰柱刺死自己,然后冰柱便融化了!由于
上锁房间里找不到凶器,因此假定是谋杀。或者,某人射杀他自己,所用之枪缚
系于橡皮带尾端——当他放手时,枪械被拉入烟囱而消失不见。此伎俩在非密室
的情形下,可改成枪枝系着连接重物的丝线,射击后枪枝被迅速拉过桥梁栏杆,
随即坠入水中;同样的方式,手枪也可以猛然拂过窗户,然后掉入雪堆里。
五、这是谋杀,但迷团是因错觉和乔装术所引起的。譬如,房门有人监视的
情形下,受害人被谋杀横尸于室内,但大家以为他还活着。凶手装扮成受害人,
或是从背后被误认为受害人,匆忙地走到门口现身。接着,他一转身,卸下所有
伪装,摇身一变,换回原本的样貌,并且立刻走出房间。由于他离去时,曾走过
别人身边,因而造成了错觉。无论如何,他的不在场证明已成立;因为后来尸体
被发现时,警方推定的案发时间,是发生在冒牌受害人进房之后。
六、这是谋杀,凶手虽是在房间外面下手的,不过看起来却像是在房间里犯
下的。
“为了方便解释,”菲尔博士中断分类的话题。“我把这种犯罪归类,通称
为‘长距离犯罪’或‘冰柱犯罪’,反正不管它们怎么变化,都是基本雏形的延
伸。我刚说过冰柱的案例,你们应该都明白了。门是上锁的,窗户小到凶手无法
穿过去;但受害人显然是在房间内被刺杀,而且凶器也下落不明。好啦,冰柱仿
如子弹一般从房间外面发射进来——然后它融化地无影无踪。我相信,Anna
Katherine Green(1846-1935,美国推理女作家先锋)是侦探小说中使用此诡
计的第一人,她的那本长篇小说名为《Initials Only》(1911)。
“(顺便一提,某些诡计会发展成各支流派,她的确是居功厥伟。五十多年
前,她发表的首部推理小说中,就创造了凶残秘书杀死雇主的故事,而且我认为,
从今日的统计资料可以证明,秘书仍是小说中最常见的凶手。而当今最受欢迎的
推理作家,正是有样学样,也以‘好人’来称呼他的凶手角色。不过这些时日以
来,只要有大宅存在,秘书仍然是最危险的人物。)“继续冰柱的话题。它的实
地运用,得拜麦第奇(Medici,十五至十六世纪中,意大利佛罗伦斯市望族,对
文艺、美术的保护颇有贡献)之赐,而且在一篇令人赞赏的《Fleming Stone》
故事里,引用了一首关于战争的讽刺诗,内容提及第一世纪的罗马衰亡路,冰柱
在其间提供了亡国的原因。藉由十字弓的助力,冰柱被发射、投掷、抛出,在
Hamilton Cleek(《Forty Faces》书中的迷人角色)的冒险故事里,也有异曲
同工的元素;可溶解的投射弹、盐块子弹,甚至还有冻结血液所制成的子弹。
“冰柱犯罪理论证明了我的观点:屋内的凶案,可以是屋外的某人干的。这
里还有一些其它可能。受害人被刺,凶器可能是内藏薄刃的手杖,它可以穿过夏
季别墅周遭盘绕的编织物,一击得手就收回;或者,受害人可能被刀刃所刺,由
于刀身过于细薄,因此他毫无知觉自己受伤,然后当他走入另一个房间时,才猝
然倒地毙命。抑或是,受害人被引诱探头出窗;从下面无法爬到这扇窗户,但是
从上方呢,冰块却能够下坠,并狠狠重击他的头。脑袋被砸得开花,但凶器却找
不到,因为它老早就融化了。
“在这个标题之下(其实放到第三项标题之下,也很合适),我们还可以列
举出利用毒蛇或昆虫来杀人的手法。蛇不但能隐匿于衣柜和保险箱,也可以灵巧
地躲藏在花盆、书堆、枝形吊灯架以及手杖中。我记得一个非常夸张的个案——
把琥珀制的烟斗柄,刻成古怪得蝎子形状,受害人正要把它放入嘴里,雕刻物居
然活过来,变成一只活生生的蝎子。不过,若说到上锁房间命案中最惊人的长距
离谋杀手法,各位,我向你们推荐一篇侦探小说史上最精采的短篇故事(事实上,
还有几篇非常出色、同样齐名的第一流杰作,如Thomas Burke的《The Hands of
Mr Ottermole》、切斯特顿的《通道上的男人》、雅克·福翠尔的《十三号囚房
的难题》。)它就是Melville Davisson Post《The Doomdorf Mystery》——这
位从长距离之外行凶的刺客,即是太阳。太阳光穿过上锁房间的窗户,照射在都
多尔夫摆于桌上的酒瓶,由于瓶内装的是未加工的甲醇白酒,因而形成了火镜
(即集中阳光而生热的凸透镜),而挂在墙上的枪经由光线一射,正好点燃了雷
管:因此躺在床上的可憎家伙,胸膛自然被轰的血肉模糊。还有……且慢!阿哈,
我最好适可而止了;现在,我就以最后一个标题,来为分类工作划下完美的休止
符吧:七、这是谋杀,但其诡计的运作方法,刚好和第五项标题背道而驰。换句
话说,受害人被推定的死亡时间,比真正案发时间早了许多。受害人昏睡(服了
麻醉药,但没有受伤)在上锁房间里。所以用力撞门,也叫不醒他,这时凶手开
始装出惊恐的模样,先强行打开门,接着一马当先冲进去,刺杀或切断被害人的
喉咙,同时让其它在场的人觉得看到了其实没看到的东西。发明这种诡计的
Israel Zangwill,应可获得无上的荣耀,因为后人仍旧在沿用他的创意,只是
形式各有不同。这种诡计曾用在(通常是刺杀)船上、陈年老屋、温室、阁楼,
甚至是露天户外。在这些地方,受害人先是失足绊倒,然后昏迷不醒,最后才是
刺客俯身靠近他。所以……“慢点!等一下!”哈德利连忙插嘴,并重拳打在桌
上以引起大家注意。意得志满的菲尔博士,正是一副口若悬河、欲罢不能的神情,
他堆满笑容,和气地转身看着督察。哈德利接着说:“你的分析或许非常棒。上
锁房间的所有可能状况,你全都研究了——”“所有的情况?”菲尔博士睁大眼
睛,哼着鼻子说:“还差的远哩。有一些很特殊的类型,我还未将它们一网打尽,
并且找出其中的玄机;这只是一份即席发表的粗略大纲;不过有朝一日,我会全
部整理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