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的德国表现主义
伟大的现代主义革命仿佛开启了现代社会的审美历程,野兽派与立体主义之后留给后世的无尽影响像一尊雄伟的里程碑竖立在艺术史的发展中。保罗▪费希特尔认为表现主义就代表着德国的反印象主义运动,是和法国的立体主义、意大利的未来主义平行的流派,德国悠久的表现主义甚至可以追溯至文艺复兴盛期的阿尔布雷希特▪丢勒充满心理张力的作品。
依我看来,在茫茫艺术发展长河中,表现主义艺术在其之间是最具神秘感最富精神性的艺术流派之一。他不同于现实主义与印象主义的再现,他更像是对精神性的再现,于我而言这是更加精彩的世界。多数艺术作品所表达的东西相对于现实的真实更加宽广,在表现所见之物时更具有丰富的层次,是主观对所表现的艺术一种更为高级的提炼。
德国表现主义在1905年前后浮现出来,作品多具有痛苦焦虑、残酷原始,充满激情与精神性。不同于现实主义或印象主义,表现主义大多表现形而上的精神气质,不再具体地参照真实世界。后印象主义高更笔下的塔希提妇女在表现主义初期仍有深刻影响,莫德松-贝克的《自画像》借用的大地女神的形象,画面使我们感受到天然原始能量与质朴感,与高更的原始主义本质并不相同。
桥社艺术家们最初关注现代德国人混乱不堪的心理状态,并运用强烈的色彩来表现这一点。基希纳《德累斯顿街头》中颇具有蒙克式的慌张与不稳定感。桥社艺术家们热爱梵高的艺术,不久后又着迷于马蒂斯,反映在他们野兽派的用色上,色彩从其再现的功能中解放出来。大病初愈的埃米尔▪诺尔德创作了一系列宗教作品,其中包括《最后的晚餐》,作品是在情绪激动中创作的,表达了艺术家的情感也表达了耶稣及其门徒的情感,他声称“追随了表现深刻的精神性、信仰与柔情的不可遏制的欲望”。相比起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那幅著名的《最后的晚餐》,诺尔德将其激昂亢奋的情绪融入进画面,画面无论是用色还是造型都并非是现实再现的,是他精神中的真实再现。人物形象的生涩感增强了直接的情感力量。
青骑士是第二个重要的德国表现主义艺术团体,青骑士力图创造能够展现其怀疑现代工业生活观点的图像。虽然青骑士出现的时间短,但出现了德国表现主义的关键人物。谈到表现主义,不得不谈到瓦西里▪康定斯基,他在1910年问道:“神秘性通过谜语来言说,那不就是意义吗?那不就是对创造的难以抑制的冲动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目的吗?”雅夫伦斯基提到康定斯基得到答案后,便跻身他称之为表现主义抽象的巅峰。康定斯基在1910年撰写了《论艺术中的精神》,他在书中主张必须以绘画的方式记录下个人与宇宙之间的联系,并运用抽象的语汇,其功能如同音乐,描绘着精神的抽象性质。他在《构图二号,草图》中并不愿意放弃再现图像,貌似抽象但其中充满可辨识的图像。马匹与骑手是他作品中的常见题材,通常认为暗指他本人及其偶像圣乔治。
弗兰茨▪马尔克同康定斯基具有许多相同的目标,尤其是在力求表现精神性方面,两位艺术家曾讨论过动物如何本能地与自然结合在一起,进而与宇宙融为一体。马尔克说过:“动物具有无暇的生命感,能够唤起我身上所有美好的东西。”马尔克经常描绘以马为主的动物,将其紧密交织在风景之中。《动物的命运》便是如此。而对于色彩他则认为:“蓝色是男性的本质,严厉又具有精神性。黄色是女性的本质,温和、怡人而又肉感。”令人联想到埃及雕像的着色法则,仿佛一切精神性的规则都是有章可循的。
瑞士画家保罗▪克利触及了许多青骑士活动中的出版集《青骑士年鉴》中的艺术元素。在前往突尼斯的旅行中被色彩与光线的魅力所折服,一如前辈们的另类现实主义印象派一般。“色彩抓住了我……这个幸福的时刻的在于,色彩与我成为一体。我是一名色彩画家。”保罗▪克利如是说。我很能理解保罗克利▪克利对于色彩的这种激昂的心情。在我接触油画初期也曾是被色彩与光影的无穷变幻所吸引,沉迷在他所能展现的万般可能性。在保罗▪克利的作品中甚至融入了儿童艺术、部落艺术还有音乐。1915年《尼森山》使用了立体主义的小格子,而运用色彩的手法像是从马蒂斯与康定斯基的经典中取经。图像反映出儿童艺术与民间艺术的直接与天真。从这张作品中感受到艺术不表现可见的事物,更确切地说,是让事物显现出来。
而德国表现主义不光发生在德国,另一个重要中心维也纳也笼罩着浓浓的表现主义的浪漫。维也纳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家乡,这种城市充满着压抑的氛围,保守的中产阶级以及抵制变革的颓废贵族占据着社会与文化的统治地位,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艺术家创造出的艺术品多少都带着神经质的压抑以及颓废的精神性。
奥斯卡▪科科斯卡专修肖像画,他称自己的肖像为“黑色肖像”,画中人通常都带着苦闷的神情,被称为绘画界弗洛伊德。在最为著名的《风的新娘》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艺术家鲜明的表现主义特征。画面描绘的是画家与他名声狼藉的情人阿尔玛,在画面中能感受到对待这份感情画家心中的静谧,笔锋中画面充满动势,而人物却相当安详。他通过粗狂的笔触和沸腾的漩涡形构图传达出自身的焦虑。这个古怪的环境似乎处于流动的状态,像是象征整幅图像为一滩沼泽。
维也纳最具代表性的大师埃贡▪席勒也卷入表现主义的风潮之中。受到克里姆特挑战保守中产阶级的鼓动,他也同样叛逆于社会,席勒的生活放荡不羁,或许他的个人独特性格造就了他作品中巨大的野性张力。席勒的作品充满了裸体形象,包括他本人、妓女以及情人的裸体。席勒的人物裸体题材作品充满了对古典以往历史的反叛。他的人物表现十分直率,没有精准的解剖,没有完美的透视。画面上洋溢的净是他对于人体的自信表达。人物的神情动态充满张力与生动,生活中找寻不出如此具有戏剧张力的人物。席勒的反叛不仅表现在它恶魔般的怒目直视与大胆扭曲的姿态上,他还将自己表现为畸形的食尸鬼。从这一点中可以感受其作品中的自省成分,这位年轻的艺术家纤细的骨架与肉体与我们怒目对视,确实着实让人感受到他内心的脆弱不堪。他曾说道“我是一个人,我热爱死亡也热爱生命。”
参考书籍《詹森美术史》(美)H.W.詹森
《表现主义艺术家》(德)杜贝
依我看来,在茫茫艺术发展长河中,表现主义艺术在其之间是最具神秘感最富精神性的艺术流派之一。他不同于现实主义与印象主义的再现,他更像是对精神性的再现,于我而言这是更加精彩的世界。多数艺术作品所表达的东西相对于现实的真实更加宽广,在表现所见之物时更具有丰富的层次,是主观对所表现的艺术一种更为高级的提炼。
![]() |
莫德松-贝克作品 |
德国表现主义在1905年前后浮现出来,作品多具有痛苦焦虑、残酷原始,充满激情与精神性。不同于现实主义或印象主义,表现主义大多表现形而上的精神气质,不再具体地参照真实世界。后印象主义高更笔下的塔希提妇女在表现主义初期仍有深刻影响,莫德松-贝克的《自画像》借用的大地女神的形象,画面使我们感受到天然原始能量与质朴感,与高更的原始主义本质并不相同。
![]() |
基希纳作品 |
桥社艺术家们最初关注现代德国人混乱不堪的心理状态,并运用强烈的色彩来表现这一点。基希纳《德累斯顿街头》中颇具有蒙克式的慌张与不稳定感。桥社艺术家们热爱梵高的艺术,不久后又着迷于马蒂斯,反映在他们野兽派的用色上,色彩从其再现的功能中解放出来。大病初愈的埃米尔▪诺尔德创作了一系列宗教作品,其中包括《最后的晚餐》,作品是在情绪激动中创作的,表达了艺术家的情感也表达了耶稣及其门徒的情感,他声称“追随了表现深刻的精神性、信仰与柔情的不可遏制的欲望”。相比起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那幅著名的《最后的晚餐》,诺尔德将其激昂亢奋的情绪融入进画面,画面无论是用色还是造型都并非是现实再现的,是他精神中的真实再现。人物形象的生涩感增强了直接的情感力量。
![]() |
瓦西里▪康定斯基作品 |
青骑士是第二个重要的德国表现主义艺术团体,青骑士力图创造能够展现其怀疑现代工业生活观点的图像。虽然青骑士出现的时间短,但出现了德国表现主义的关键人物。谈到表现主义,不得不谈到瓦西里▪康定斯基,他在1910年问道:“神秘性通过谜语来言说,那不就是意义吗?那不就是对创造的难以抑制的冲动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目的吗?”雅夫伦斯基提到康定斯基得到答案后,便跻身他称之为表现主义抽象的巅峰。康定斯基在1910年撰写了《论艺术中的精神》,他在书中主张必须以绘画的方式记录下个人与宇宙之间的联系,并运用抽象的语汇,其功能如同音乐,描绘着精神的抽象性质。他在《构图二号,草图》中并不愿意放弃再现图像,貌似抽象但其中充满可辨识的图像。马匹与骑手是他作品中的常见题材,通常认为暗指他本人及其偶像圣乔治。
![]() |
弗兰茨▪马尔克作品 |
弗兰茨▪马尔克同康定斯基具有许多相同的目标,尤其是在力求表现精神性方面,两位艺术家曾讨论过动物如何本能地与自然结合在一起,进而与宇宙融为一体。马尔克说过:“动物具有无暇的生命感,能够唤起我身上所有美好的东西。”马尔克经常描绘以马为主的动物,将其紧密交织在风景之中。《动物的命运》便是如此。而对于色彩他则认为:“蓝色是男性的本质,严厉又具有精神性。黄色是女性的本质,温和、怡人而又肉感。”令人联想到埃及雕像的着色法则,仿佛一切精神性的规则都是有章可循的。
![]() |
保罗▪克利作品 |
瑞士画家保罗▪克利触及了许多青骑士活动中的出版集《青骑士年鉴》中的艺术元素。在前往突尼斯的旅行中被色彩与光线的魅力所折服,一如前辈们的另类现实主义印象派一般。“色彩抓住了我……这个幸福的时刻的在于,色彩与我成为一体。我是一名色彩画家。”保罗▪克利如是说。我很能理解保罗克利▪克利对于色彩的这种激昂的心情。在我接触油画初期也曾是被色彩与光影的无穷变幻所吸引,沉迷在他所能展现的万般可能性。在保罗▪克利的作品中甚至融入了儿童艺术、部落艺术还有音乐。1915年《尼森山》使用了立体主义的小格子,而运用色彩的手法像是从马蒂斯与康定斯基的经典中取经。图像反映出儿童艺术与民间艺术的直接与天真。从这张作品中感受到艺术不表现可见的事物,更确切地说,是让事物显现出来。
而德国表现主义不光发生在德国,另一个重要中心维也纳也笼罩着浓浓的表现主义的浪漫。维也纳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家乡,这种城市充满着压抑的氛围,保守的中产阶级以及抵制变革的颓废贵族占据着社会与文化的统治地位,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艺术家创造出的艺术品多少都带着神经质的压抑以及颓废的精神性。
奥斯卡▪科科斯卡专修肖像画,他称自己的肖像为“黑色肖像”,画中人通常都带着苦闷的神情,被称为绘画界弗洛伊德。在最为著名的《风的新娘》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艺术家鲜明的表现主义特征。画面描绘的是画家与他名声狼藉的情人阿尔玛,在画面中能感受到对待这份感情画家心中的静谧,笔锋中画面充满动势,而人物却相当安详。他通过粗狂的笔触和沸腾的漩涡形构图传达出自身的焦虑。这个古怪的环境似乎处于流动的状态,像是象征整幅图像为一滩沼泽。
维也纳最具代表性的大师埃贡▪席勒也卷入表现主义的风潮之中。受到克里姆特挑战保守中产阶级的鼓动,他也同样叛逆于社会,席勒的生活放荡不羁,或许他的个人独特性格造就了他作品中巨大的野性张力。席勒的作品充满了裸体形象,包括他本人、妓女以及情人的裸体。席勒的人物裸体题材作品充满了对古典以往历史的反叛。他的人物表现十分直率,没有精准的解剖,没有完美的透视。画面上洋溢的净是他对于人体的自信表达。人物的神情动态充满张力与生动,生活中找寻不出如此具有戏剧张力的人物。席勒的反叛不仅表现在它恶魔般的怒目直视与大胆扭曲的姿态上,他还将自己表现为畸形的食尸鬼。从这一点中可以感受其作品中的自省成分,这位年轻的艺术家纤细的骨架与肉体与我们怒目对视,确实着实让人感受到他内心的脆弱不堪。他曾说道“我是一个人,我热爱死亡也热爱生命。”
![]() |
埃贡▪席勒作品 |
参考书籍《詹森美术史》(美)H.W.詹森
《表现主义艺术家》(德)杜贝
-
Cathyyy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31 14: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