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育
查看话题 >我们眼中的熊孩子们拍了部电影,算不算教育?

在2009年的时候,我拍摄的幼儿园做过一个项目教学,老师发现孩子们经常讨论说:“如果我变成银幕后面的人会怎么样?”
于是老师提议:要不我们来拍一个自己的电影吧! 那么怎么起步呢? 有孩子提议去市里的电视台问一问。

大家觉得这个比较靠谱,就去电视台看了整个的制作流程。 知道流程以后,他们就开始坐下来构思剧本。

有的小孩说:“我要做一个船长。”;有的说:“我是一个赛车手。”;还有的说:“我要做一个公主。” 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问题,都是单个的场景。怎么样串联成一个完整的电影呢? 有一天,一个孩子很高兴地告诉老师:“我昨天做了一个梦,突然想到可不可以把所有的场景变成我们的一个梦境?” 大家一讨论觉得都不错,一个完整的电影剧本就出现了。

接下来,他们进入道具的制作环节了,每一个场景的道具都需要他们自己完成。 道具做好后他们开始了第一场戏。

小演员驾驶着红色的法拉利赛车从滑梯上冲下去,然后打开一张纸上面写着电影的片名,这是他们自己构思的。但是下一个故事开始的时候,他们遇到了一个困难。

有一个小朋友想扮演急救医生,但希望用到真的救护车,因为这样显得更真实。 他们就给医院打电话,医院认为拍摄会影响到正常的救治。 最后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在救护车不需要用到的时候,开到幼儿园提供给他们拍摄。

小朋友们一起参与了后期剪辑,整个的项目他们自己导演、编剧、主演、制作道具、选择音乐。 老师问:“你们准备把这个电影怎么处理啊?” 小朋友说:“找全市最好的电影院播放它!”

然后他们再去联系电影院,电影院非常配合说我们会安排电影院空闲的时间给你们做一个独特的首映式。

孩子们高兴坏了,开始自己做海报,邀请他们的父母。

这个时候孩子们一个新的点子出现了,既然有这么多的家长要来,我们干嘛不卖爆米花给他们? 这样我们就有了第一笔电影基金了。

电影放映完,这些孩子被请上了台去谈他们的创作感受。 同时每一个制作者获颁了一个奖牌上面写着:这是我的第一部电影。 我们从这个里面能看到一个项目是怎么开始,又是怎么结束的。
看到老师在其中如何去引导,家庭和社会如何包容和支持他们。 然后又看到孩子们是怎么样地去挑战一个一个的不可能。

追溯幼儿教育,可能要回到德国人福禄贝尔创造的世界上第一所现代意义的幼儿园。
他倡导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平和、充满激励性的环境,让孩子们自由选择,并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跟社会产生磨合。
幼儿教育不能预先设定一个模式,因为每个孩子都是有个性的。

我一边拍一边在想:能不能把这些德国老师园长请到中国来,我们来试一下。

我把这些园长老师请到了中国后做了一个为期一周的项目制教学。
有一个小组,项目课程结束时决定每个人做一个皇冠,小朋友们的皇冠做的都很漂亮,但是有一个小女孩做的皇冠非常简朴。
老师问她:“你确认你就要做这样的皇冠吗?”
她说:“我确认,在我的城堡里面,国王就是戴这样的皇冠。”
家长看到后说:“你这做的是什么?太难看了!”
老师打圆场说:“其实做得也不错。”

德国老师说,这些孩子做的皇冠都很漂亮,但是让他们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个。
我们的认知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
站在家长的角度讲,家长认为你做的皇冠太low了。我怎么有脸跟其他的家长比呢?
站在幼儿园老师的观点去讲,你做的虽然不好但是我总要鼓励你。
但是如果我们站在孩子整个的生命线上去看,我们能看到一个无比闪光的源点,这个源点如果不被成人抹杀的话,会照耀她整个生命。
这个孩子有自己独特的审美和原则,并且她非常坚持自己的原则。
不为别人的价值观念所左右,这才是我们创造力的核心。
创造力更关注的是你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一种方式,是在一个你形成原创性过程的经历,小朋友做游戏也是从这个经历里面去获得创造力。

我们无数次地强调,父母才是教育的主体。
那么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放下心来,抛掉成人已经固化的思维,低下身进入到孩子的世界,去发现他们的兴趣所在,引领他们探索知识。 更重要的是,去找回你丢失久远的童年的快乐,找到给你带来激荡的创造力的快乐。
本文来自 朱春光导演 在 造就TALK 的演讲。 原文链接 https://www.zaojiu.com/talks/1064 欢迎大家给造就在豆瓣点评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6828069/
-
豆友201673489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15 22:01:24
-
👼🏻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7-30 14:41:46
-
弗洛拉 花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0-05 01:22:21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4-24 15: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