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上第三只眼睛」留学生如数家珍

都说墨尔本的黄昏让人惊艳,来这之前,我在珀斯呆了一年。那儿的天气保持在一件包外套和短袖之间,无需面对吸大麻一样抽风的又风又雨又冰雹的日子,因此也就缺点挑战性。在那儿,人,倒是很亲切。后来我摸到一个普遍道理,人越少,越真诚。换句话说,民众在人际上的选择变少了,更珍惜每一次相处的机会。

在考完最后一场考试之后,我和豆瓣上的一位小姐姐相约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这是整个澳洲最南端的小镇,当时去天气蛮冷,很早街上就都关门了。这样的小镇只能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它带来的仙气。倒吸一口气,多盯上几秒能洗眼睛。

从珀斯到墨尔本,在college里读书。因为其坐落在大学边上,图书馆和学生服务中心都对college学生开放。我个人对环境相对敏感,喜欢独自霸占空旷的读书环境。这是法律部的图书馆最顶层,也是最安静的一层。墙上挂着的是历届的优秀律师代表,走进点看,眼神里都是戏【看看你们小兔崽子能做多大点事】。

自从搬到了CBD,常常和朋友见面,这张是在和豆瓣上认识的学姐一起吃完荞麦面后拍的。当时我俩还讨论了拍照的事情,她问我会不会拿着相机到处走走停停,我说不会。个人浅见认为越是不经意地一个抓拍,自然地流露更能体现出那一霎那世界的能量。

这是收摊中的维妈集市,平常较少来这儿买菜,我会来这通常因为它有Night Market。那时各个国家的美食成摊一排排一直走到尽头,吃完土耳其烤肉,眼睛已经相中迷你芝士汉堡,嘴里渴得想喝椰子汁。话说回来,这一图的冲突恰恰体现了墨尔本城乡结合的特点。

图这中间的建筑物是皇家展览馆,平日里会开放私营小摊集会卖各种手工制作精品。到了考试期间,会被整改成一座考场。想想看平日里容纳上百个小摊店的地方到一个个学生低头沉思着考题的转变之大,就不仅仅被它外观辉煌所吸引【当然学生也因此没有很爱它哈哈哈】。旁边是墨尔本博物馆,展厅数个,有准备为小孩特地准备的展厅,周末经常看到许多家庭推着婴儿车前来。

我第一次来墨尔本旅游是在2014年年底。当时是考完试,买了张机票,自己拎着个包就来了。我在airbnb上订了一间房间,房东是为瘦小的老人,待我非常好。我记得,离开时,他狠狠抱住我还亲了我的脸颊。没想到,搬来墨尔本之后找房子时,我回来住在了当初的房间,像是运命的轮回。

这不是第一次去看白昼节,实不相瞒是和一个第一次见面的同学一块看的。两人是同一所大学的,共同的烦恼把我们带到了一起。我们把市区周边的放映区走了一遍,看着人头攒动缓缓地移动到前。虽然媲美不了中国春节大场面,但也见识到了墨尔本人对节日的热情。图上是皮诺曹🤥有着凡人的苦恼:自己到底会找到真爱吗。

墨大law library藏在大楼里,往上是办公区,往下是教室和自习区。坐在5楼落地窗旁的书桌学习,时间久了眼睛发酸,转头能看见Uni Square公园里的参天大树,毫无费力地想象这就是自己的后花园。人儿呈长条蚂蚁从一端移走到另一端,我有时望着他们身着的大概色块,跟着他们的路线思绪也飘向不知到哪了。

常常一个人去看展,生怕两个人去顾着说话而漏看了部分内容。但我看到情侣在一起时发觉这也是维系感情的好方法,尽管对美的态度不同,起码会更加了解对方。这和读书看电影一样,我认为都是很私人的事情,得静心坐下来感受它们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