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病
妈妈咳嗽到现在已经四个多月了。
她在去年年底报名了一个太极班,每天晚上和一群比自己大十几二十岁的老头老太太一起运动。一个月不到,她就开始感冒咳嗽了。几个月来,她换了好多个医生,吃了好多包中药,但是咳嗽时时未见好。
妈妈一咳嗽,爸爸的睡眠质量就下降。“你晚上老是咳嗽,咳得我半夜被吵醒,睡都睡不好。”爸爸隔几天就抱怨一次,听到我和妈妈耳朵生茧。
妈妈也是极不愿的,何况,谁愿意生病呢?
最初咳嗽严重时,她夜晚睡觉时也睡得不安稳,喉咙疼得厉害,还生痰。夜晚睡得少,白天却依旧那么干活,周而复始,自己也觉得累。后来她听大姨说咳嗽吃麦芽糖好,于是每天晚上拿麦芽糖和鸡蛋去隔水炖,睡前一碗吃下去。吃了将近一个月的鸡蛋,一个一元,吃到心疼,但咳嗽也没治好。
她看医生不管用,就考虑换个医生。每次换,医生都会叮嘱她要禁食某些东西:萝卜、白菜不能吃,苹果、香梨不能吃,带鱼鳞的鱼不能碰,辣的麻的更是万万不能要......她被搞得晕头转向,无奈地和我说:“这样子来看,我就只能喝粥伴青菜过日子了。”
妈妈很久没有这么长时间地生病了。
妈妈的身子其实一直很弱,很容易生病,这已经不是一年两年的事了。自我记事以来,她几乎年年生病,大病小病不断,一个月一次,多的时候就两次。妈妈每次来月事之前一定会头疼,她自己说是供血不足引起的。每次生病就得喝中药,每次煲中药都至少吃上6包。家里每天都弥漫着一股药草味,苦苦的,一进门就知道这个家养着一个病人。且不说妈妈痛苦,我和爸爸也少不了折磨。
平时回家,要是厨房里头没人,那不用问,定是妈妈生病躺在床上了。看她脸部肌肉因疼痛都挤到了眉心中央,我揪心得很,自己都难受。小时候的我往往会在心底默默地说:老爷保贺,让妈妈早点好起来啊,我宁愿少活几年,换妈妈健健康康。
因为生病,我们家囤了很多药方子。妈妈每次看完中医后总会留下药方,时不时整理一次,在有用的药方后头标明相对应的病症。时间长了,妈妈也成了半个“老医生”,有时候生了病就去翻药方子,直接去药店买药,省下看医生这一步。
这几年,妈妈抱怨声多了。药费一年比一年贵,每张方子大概就要半百块,预约个医生还得再花掉二十几元。治一次病治到好所需费用估计得好几百。爸爸老说:“你要是不生病,我们家都可以省下一大笔钱吃喝玩乐了。”
要是我妈的病单纯只是因为她自身体质,那还不至于我这么大笔墨地写。我妈的病一半也是因为我。
因为我妈易生病,作为女儿的我自然发挥她的基因特点,生病次数也不在少数。
最早是在我五岁的时候,因为淘气,我被热菜汤饭烫伤,因此发炎发烧,在医院待了好几个月。妈妈后来一提到这事就是一副懊恼相:“要是我当时在你旁边,你就绝不会这样了。”
初中的我挺经常生病的,妈妈在那几年,要是自己不生病,那很有可能就是在照顾生病的我。
记得有次发烧,爸爸恰好在南京工作,妈妈只好放下工作请假接我回家。我难受地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用厚被子裹得结结实实。睡梦中迷迷糊糊的我仍旧记得,妈妈给我敷冷毛巾,用四季油搽我的太阳穴,给我灌温度刚好的白开水。晚餐也一定是白粥配青菜。到了晚上八九点,我的精神就显得好些了,能够坐起来陪陪妈妈在客厅坐坐,看看电视转移疼痛。
每次生病,我总是内疚得很,总会叮嘱自己:我要少生病,让妈妈不那么累。我要听话,要乖,这样子才能报答妈妈的付出。
因为母女身体弱,妈妈变得很会“养生”。初中的时候,妈妈每天都给我准备菊花枸杞茶或者红枣桂圆茶;煲汤喜欢熬乌鸡汤;周末有空就炖鱼胶,阿胶......妈妈希望女儿身体更加强壮,每次我放假回家,妈妈恨不得我多吃些,多补补身子。
我这几年身体倒是强壮许多,几乎全年不生病。原本以为妈妈会因为我少生“病”,但没想到妈妈这次四个来月的咳嗽还是源于我。
妈妈平时白天上班,晚上回家就是做饭洗碗,闲时爱瘫在沙发上读手机小说。我常常唠叨她不爱运动,身板儿弱,才会时不时感冒。她估计是听烦了女儿的唠叨话,也可能是听进了女儿关心的话语,这才会特意报名参加太极操课程。要是她没有听我的话,没有去做操,可能就不会感冒,可能就不会生病到现在都没好吧。
想到这里,我又觉得很难过很愧疚了。妈妈的病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