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故事 21 | 人类精华,万物吸取者拉斐尔的模仿游戏

名画故事|21
遇到比自己更强大的对手是一种幸运。因为,能够学到新的东西,比打败一个人更有意义。
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如果一不小心出生在15世纪最后那几年,将会面临这样的窘境:当他经过多年苦学,终于准备要大展拳脚的时候,却遇到人类历史上最逆天的两个人,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他们的天赋和才华,足以让所有打算从事艺术创作的人感到绝望。
达·芬奇是浩瀚的天空,深邃而隽永;米开朗基罗是广袤的大地,悲情而壮阔。如同天地之神归位一般,他们的作品,几乎定义了整个世界的存在。想要战胜他们,就像挑战天与地的界限一样,让所有理智的人都望而却步。
唯有一个人,在这天与地的夹缝中,走出了一条光荣之路。
在意大利中部的马尔凯地区有一座文化名城,叫做乌尔宾诺,统治这里的蒙泰费尔罗家族热情地赞助了不少优秀的艺术家,包括著名的“灵异画师”皮耶罗·弗朗切斯卡。1483年,已经年近48岁的宫廷画匠乔瓦尼正是这位“灵异画师”的学生,然而他的个人能力有限,名气也很一般。直到那一年的3月28日,他的妻子终于为他生下了一个聪颖过人的儿子,取名叫拉法埃洛·圣齐奥。
后来,世人亲切地将他称作——拉斐尔。
为了把儿子培养为一个出色的画家,老乔瓦尼亲自上阵辅导。然而到拉斐尔8岁那年,他觉得事情有点儿不对劲。因为这个孩子学得太快,已经画得跟自己差不多了。很快他便意识到,既然儿子是个天才,必须给他找最好的老师。火急火燎的乔瓦尼立刻冲出家门,一路向西,来到了佩鲁贾,找到“黄金三先师”之一的佩鲁吉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让大师同意收下拉斐尔这个没到入学年龄的孩子。
小拉斐尔背起小书包离开家乡那天,他的母亲眼含热泪与疼爱的儿子依依惜别。然而不久后,母亲就病故离去。仅过了三年,含辛茹苦的父亲乔瓦尼也离开了人世。11岁的拉斐尔成了孤儿,由他的叔父巴尔托洛梅奥抚养。
虽然失去了疼爱自己的父母,但童年家庭的温馨记忆和父母的良好教育,使拉斐尔成长为一个温文尔雅的少年。同时,他对学习的热情十分高涨,进步异常神速,以至于让老师佩鲁吉诺都感到有点儿紧张。因为拉斐尔的模仿能力太强,画出来的作品和老师简直一模一样,只要他不在上面签自己的名字,就可以拿出去跟人说这是佩鲁吉诺画的。老师对这个复印机一样的神童有些打怵,不得不委婉地表示“要不您老人家毕业了吧”。
于是,17岁时的拉斐尔已经顺利完成学业,成为了大师级人物,开始独闯江湖。
拉斐尔工作的第一站是佩鲁贾附近的小镇卡斯特洛,他为当地的圣方济各教堂所绘制的《圣母的婚礼》,是那个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拉斐尔,圣母的婚礼(木板油画) 约公元1504年
卡斯特洛圣方济各教堂
画面中,一位牧师正在主持圣母玛利亚的婚礼。根据上帝的旨意,能够让木棍开花的人才可以迎娶玛利亚,结果一位叫作约瑟的木匠大叔实现了这个奇迹。在婚礼现场,约瑟正在将戒指带到玛利亚的手上。求婚失败的青年们则站在约瑟的身后,其中一位显然悲愤不已,一气之下把木棍折成两半。
拉斐尔用准确的“单一灭点透视法”表现出广场的景深,并通过中远景的人物使距离感得到加强,这与老师佩鲁吉诺在西斯廷礼拜堂所画的《交付天堂钥匙》如出一辙。通过对佩鲁吉诺淋漓尽致的模仿,拉斐尔轻松地展示了“黄金一代”艺术家在空间探索上的成就,并在人物造型上体现出了更巧妙的构思。
在这幅作品完成不久后,拉斐尔被一位叫平图里乔的老同学带到了锡耶纳,一起完成大教堂图书馆的装修任务。就是在锡耶纳期间,拉斐尔得知了一个重大消息——两位艺术界的旷世奇才正在佛罗伦萨展开对决,他们的光辉事迹传得沸沸扬扬,海报挂得满街都是。
要是在别的地方也就罢了,锡耶纳可是一座以鄙视佛罗伦萨为己任的城市,能让锡耶纳人从一生黑转为脑残粉,说明这两个人的功力已经完爆当年的超级巨星乔托。想到这里,拉斐尔立刻切换回学霸模式,活儿也不干了,钱也不挣了,背起小书包就冲向佛罗伦萨,把好基友平图里乔扔在图书馆一脸懵逼。
来到佛罗伦萨之后,拉斐尔发现自己被忽悠了,两位天才的世纪对决根本就没有举办成功。然而他们留下的作品和草图,已经足够让拉斐尔目瞪口呆,三观尽毁。原来绘画还可以采用这么巧妙的布局,表现这么优美的人物。这下他才明白,学海无涯,任重道远。而自己今后的老师,就是大神达·芬奇和大圣米开朗基罗。
经过两年的努力,拉斐尔对达·芬奇作品中人物举止和神态的学习已经初见成效,风格的巨大转变,反映在他此后的一幅名作——《草地上的圣母》中。

拉斐尔,草地上的圣母(木板油画) 约公元1505年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
这幅画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达·芬奇《岩间圣母》的启发。同样是圣母、小耶稣与小约翰的组合,同样是采用三角形的构图,同样是通过空气透视法描绘的景深,只不过,拉斐尔保留了老师佩鲁吉诺那种明亮的色调。
与达·芬奇不同,拉斐尔不喜欢朦胧而神秘的氛围,而是更偏爱清晰而甜美的意境。这里的小耶稣与小约翰只是在草地上玩耍的熊孩子,圣母的双手轻轻扶着小耶稣,表现出一位平凡母亲的温柔与慈爱。没有神秘的手势和象征性的动作,整个画面在一种轻松的状态下传递着我们最熟悉的那份美好。从此,拉斐尔的圣母画像,毫无争议地成为了这个题材的世界之最。
正像他自己的作品那样,拉斐尔的性格也非常随和,是个乐于助人的好少年。在佛罗伦萨的四年里,他迅速地结交了大量的朋友。强大的社交能力为他赢得了很多作品委托,订单经常排不过来。
除了朋友的帮助以外,更给力的是亲属的提携。1508年,拉斐尔收到了一封罗马寄来的信,寄信者不是别人,正是那个企图迫害米开朗基罗的“老油条”,建筑大师布拉曼特。布拉曼特也是乌尔宾诺人,算起来还是拉斐尔的远亲,估计是七舅老爷之类的。他在信中催促拉斐尔赶紧来罗马,因为教皇正在找人“装修”自己的公寓。拉斐尔一想,去罗马,就有机会见到活的米开朗基罗了。于是他又把佛罗伦萨的活儿全扔下,背起小书包冲向罗马。
在梵蒂冈宫的教皇公寓里,拉斐尔看到许多房间已经完成了壁画装饰,其中还有父亲的老师——“灵异画师”皮耶罗的巨作。剩下的房间已经不多,竞争十分激烈,而且前来参加比稿的一票大师当中,还有自己的老师佩鲁吉诺。
然而此时的拉斐尔,再也不是当年那个行走的复印机,他已经领悟了达·芬奇的美学精髓,艺术造诣轻松甩出佩鲁吉诺二十条街。在一场没有悬念的比拼中,拉斐尔力挫群雄,拿下了“签字大厅”这一重要委托。而被虐得惨不忍睹的佩鲁吉诺只好淡然一笑,回到家乡佩鲁贾,深藏功与名。
为了表现自己在人世间的统治力,教皇破天荒地要求拉斐尔不以宗教为题材,而是画一幅表现人类智慧的作品。拉斐尔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创作了一幅堪称人文精神的巅峰之作——《雅典学院》。

拉斐尔,雅典学院(湿壁画) 约公元1509-1511年
梵蒂冈宫签字大厅
在一座以圣彼得大教堂为原型的宏伟大厅内,一群古希腊哲学家与科学家正在举行一场盛会,他们仿佛被文艺复兴的春风吹醒,重新谈论起彼此心中的梦想。画面正中央的是柏拉图与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柏拉图手持自己的著作《蒂迈欧篇》,指向天空;而亚里士多德则拿着《伦理学》,指向大地,这暗示出两人不同的哲学观点。在左后方,苏格拉底正对着一群学生慷慨演讲。前景处,毕达哥拉斯在奋笔疾书,赫拉克利特正在孤独地思索,第欧根尼懒散地躺在台阶上阅读。而在画面右边,欧几里得正在地上为学生演示一个定理。他们身后,拉斐尔把自己画在人群中,偷偷望向观众。

雅典学院局部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

雅典学院局部 苏格拉底

雅典学院局部 毕达哥拉斯

雅典学院局部 赫拉克利特与第欧根尼

雅典学院局部 欧几里得
拉斐尔借鉴了达·芬奇在《最后的晚餐》中的对称设计和分组式布局,使庞杂的人群既可以显得错落有致,又能够做到重点突出。人物多样性的姿态传递着他们极具个性的思想,使人们领略到一种强大的信仰力量,这种信仰就是——人的智慧可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当拉斐尔在创作“签字大厅”的壁画时,致力于西斯廷天顶巨作的米开朗基罗就在隔壁。有一回趁着大圣不在,拉斐尔的七舅老爷布拉曼特偷偷把礼拜堂大门打开,带着他进去偷窥了一眼这个正在诞生的奇迹。那一天,眼前震撼的画面让拉斐尔永生难忘,他只能默默重复着一句话,“和米开朗基罗出生在同一个时代,是我的荣幸。”
回去之后,拉斐尔把米开朗基罗很多极具创意的人物造型直接放在了自己的作品里。后来,当大圣看到拉斐尔的所作所为后气得大骂,“拉斐尔这个小兔崽子厉害个屁,全是跟老子学的!”,从此他开始痛恨拉斐尔,更恨那个处处使坏的“老油条”布拉曼特。
然而,后来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永远不要低估一颗学霸的心。为了掌握米开朗基罗的人物造型艺术,拉斐尔痛下决心,恶补人体解剖知识。肌肉怎样屈伸、骨骼怎样扭转、神经怎样连接、血管怎样凸起,所有这些深奥而晦涩的知识,他只用了两三年的时间就稳稳地掌握了下来。
1514年,拉斐尔受到银行家好友阿戈斯蒂诺·齐吉的委托,在法尔内西纳别墅中,创作了他一生中唯一一幅表现古希腊神话的浪漫之作——《伽拉忒亚》。

拉斐尔,伽拉忒亚(湿壁画) 约公元1513年
罗马法尔内西纳别墅
这幅作品与波提切利那幅《维纳斯的诞生》有着相似的场景,一位叫做伽拉忒亚的仙女乘坐着贝壳飞驰在海面上,逃离一位粗鲁的追求者——独眼巨人波吕斐摩斯。在她身边有几对海神正在相互调情,而半空中,一群小爱神的弓箭已经瞄准了她。在自由欢快的气氛中,伽拉忒亚优雅地转过头,嘲笑着巨人粗鄙的情歌,她的斗篷随风飘扬,露出健美的身躯,动人却不轻浮。
这一次,拉斐尔创造了像米开朗基罗一样雕塑般的人体,健壮而充满活力。那些看上去扭曲而复杂的姿态,在人物之间巧妙的呼应中达到了平衡,形成了一个来自动态中的稳定瞬间。
后来,有人惊讶地向拉斐尔请教,“你在哪里找到了这么美的模特?”拉斐尔回答,“我没有模仿任何一个模特,我在模仿心中美的理念。”
这种美的理念,并不是源于凭空幻想,而是在那个时代所有伟大艺术创作中苦心钻研、博采众长的结果。在拉斐尔的作品中,你能看到马萨乔的逼真与波提切利的轻盈,皮耶罗的梦幻与佩鲁吉诺的明媚,达·芬奇的高雅与米开朗基罗的厚重。除此之外,在他的生活作风当中,你还能看到利皮的放荡不羁。
实际上,拉斐尔是个比利皮更犀利的少女杀手,不仅有颜、多金、名声好,而且从不放弃任何一个约姑娘的机会。在为好友齐吉装修别墅的时候,他正和一个叫弗纳利娜的女子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一刻也不能分离。齐吉可以说是极其无奈,只好同意他把妹子带到家里来,让他一边虐狗一边画画。
不久后,拉斐尔为她的情人弗纳利娜创作了一幅著名的肖像画,《披纱的女子》。

拉斐尔,披纱的女子(布面油画) 约公元1516年
佛罗伦萨皮蒂宫
画面中这位丰满圆润,明眸善睐的女子,就是让拉斐尔无法自拔的情人弗纳利娜。由于当时拉斐尔被迫与红衣主教的侄女玛利亚定下婚约,因此他和这位面包师女儿的恋情始终在暗地里进行。在画面中,拉斐尔借鉴了《蒙娜丽莎》四分之三侧面的角度,以及黄金三角形的构图比例。有所不同的是,弗纳利娜的穿着更加华美而时尚。在发带的前方装饰一颗珍珠、脖子上带有厚重的金项链、锦缎长裙上的褶饰与肩部的缝隙,都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女子最流行的穿着打扮。
拉斐尔肖像画中的人物,总是散发着一种温暖而亮丽的光彩。这是因为他将达·芬奇的“渐隐法”与米开朗基罗的“换色法”融会贯通,进而创造了一项属于自己的独门绝技,那就是同样位列文艺复兴绘画“四大神技”的——“统合法”。这种手法和“渐隐法”相似,也是用渐变的色调来隐去物体的边界线,同时又用提亮色彩的方式避免因模糊造成的饱和度不足,从而实现了鲜亮而又柔和的视觉效果。

披纱的女子局部 统合法效果
凭借这一“神技”,拉斐尔终于得偿夙愿,让自己能够紧随达·芬奇与米开朗基罗之后,成为闪耀在亚平宁半岛上空的第三颗星。
然而这颗星却过早地陨落了。在拉斐尔37岁生日快要到来的一天夜里,与情人弗纳利娜的忘情欢愉使他透支过度,次日一早就发起高烧,医生的诊治也仅仅维持了他两周的生命。1520年4月6日,才华横溢的乌尔宾诺少年,就这样猝然离世。
拉斐尔葬礼那天,整个罗马都在哭泣。人们自发地赶到他的家中,只为再看一眼那个似曾相识的追梦少年。从乌尔宾诺到佩鲁贾,从卡斯特洛到锡耶纳,从佛罗伦萨到古都罗马,20年的艺术生涯,是他20年用来不懈追赶的人生。他追赶的是心中对美的向往,也是8岁那年离家后再也没有见到的,母亲那充满慈爱的目光。
没有达·芬奇的神来之笔,没有米开朗基罗的鬼使之雕,拉斐尔的艺术,更像是来自人间的艺术,温暖、明媚、快乐、平凡。他吸取了一个时代人类智慧的精华,然后轻轻勾勒成简单而美好的画面。
简单而美好,也就是人所能度过的一生。
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与拉斐尔,“文艺复兴三杰”的横空出世,使米兰、佛罗伦萨和罗马成为了人文精神的圣地。他们已然超越了古希腊的艺术成就,将人类的美学标准奠定在崭新的高度上。而那些伟大的作品,让人们永远有理由相信,
“尽管渺小,我们依然可以创造奇迹”。
然而,文艺复兴的盛世还没有来到谢幕的一刻,在神奇的亚平宁半岛上,还有一座如童话般美丽的城市。那里的人们,在亚得里亚海的阵阵轻风里,描绘出一个又一个五彩斑斓的梦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