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周星驰的电影谈吴承恩的西游神话世界观
怀着挺大的期望看了西游的伏妖篇,但看完感觉始终在戏外。 说说原因。 有两个败点,一是导演,二是演员。 周星驰的西游系列每一部都没有让人失望,说不清是周星驰找到了西游,还是西游找到了周星驰。周对于西游的解读是不落俗套的,西游的原作也从来不是在说一个简单的故事,妖、神也只是差了一个主流最强大组织的认可。西天路上有些“妖魔”品味雅致,在山林里逍遥自在,被观音套上了箍,压迫着巡山,红孩儿更是一辈子扯不开手,只留着一个双手合十的慈祥表象,隐藏的却是暴力的血腥镇压。 大话西游的两部早就已然成为了经典,吴承恩与周星驰也有着两处契合的特性。西游以妖魔来言人世。周星驰无论是时间上的来回穿梭,还是略显荒诞的个人风格,在西游的世界中,都不再显得突兀。西游以妖魔人神之分来言人的心性。而周的电影一贯一以贯之的是某种人生心境的体现和变化。 周星驰和吴承恩艺术呈现的外在都有着一些奇幻和荒诞,但说的都是一个更“真实”的人性。 在西游记里,神也好,妖也好,都处处可见人的踪影,所谓真实也就是不被表象所蒙骗。西游的最后,传经的神佛,讨要私人的好处,如来不斥责,反说起自己过去传经,某户人家给的黄金不够。何为神?何为人?但这也只是吴承恩笔下的佛,与神或者神话在人的精神世界架构中的关系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因为吴承恩最终想说的是人。 传经的佛最终讨要到了私人的好处,被其他的佛打脸。唐僧在整部西游里更是集无能,虚伪和工于心计之丑态集大成者。皈依佛门的齐天大圣,在路途伊始得到了老佛的那段心经后,每每以此心经提醒唐僧,也戳破着他的伪善。 这是一个基本的“西游神话世界”中的人世观。 西游的伏妖篇的导演是徐克,编剧是周星驰。故事架构,人物设定都延续了周对于西游的解读,降魔篇里的文章延续了大话西游两部中至尊宝的情感线。而伏妖篇里的唐僧已然是彻头彻尾的俗人了,比普通人更过之不及。 1. 故事主线 降魔篇里的唐僧以及大话西游两部里的至尊宝的感情线都是前三部电影最重要的主线。卢冠廷先生与其太太唐书琛共同创作的一生所爱才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伏妖篇的主线变成了以打怪为主,似乎也是为了两段大场面的特效服务,皇宫大战红孩儿,以及九头雕变的三个假如来。 2. 导演 徐克导演以特效及场面见长,在这部片子中也淋漓尽显,依稀看到蜀山记的某些相似的风格与场景。在降魔篇中的特效运用是非常收敛和到位的,始终没有脱离人物的主线和表达,在最后达到了一个最大的高潮。在伏妖篇中特效提到了一个中心重要的位置,两场,而且是升级版,一场大过一场,到最后个人的感受已经跟不上这样一种变化了。 3. 演员 近似的设定下,伏妖篇的三位主要演员与降魔篇相比似乎弱了太多。无关颜值,我感觉演戏还是一个很认真的事,很多人花费了毕生的精力于此。这部戏里每次闪回到上一部的舒淇,感觉就是两个层级上的体验,降魔篇里的黄渤精彩之至,文章也是恰如其分。还有大话西游前两部里的朱茵。 最后说一下,其实喜剧是很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