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有没有乡愁
身世复杂的深二代有没有乡愁?那可能是更加复杂的乡愁.
会因为很喜欢很想念你成长的那个城市,在异乡大晴天的午后独自坐在图书馆里看到一篇写她的文字就掉泪了.
我的乡愁都是胶片式的,某些时刻存贮了,余生时而在大脑心上洗印.
就比如说我记得外婆家后面那条接着大片棉花田通向高高深邃的芦苇丛的小路,路的尽头从来没有走到过,只想象过.我记得芦苇深处有一座无名的坟,长眠着一个为了救落水之人而早逝的异乡人.我记得那附近有洁白的小小一朵芝麻花,记得棉花熟了是黑色的壳胀破开吐露棉絮.我会记得从外婆家一直走到镇子上走到复兴中学里的姨家.三层的小楼房门前是枇杷树.我还会记得外婆家门口就是教会,琉璃瓦砖顶头有木十字架.夏天回家她每个下午会独自到东边的屋子里祷告,小孩子们叽叽喳喳也打不开她的门.记得楠木柜子里有她手抄的圣经. 记得后院的葡萄藤和枣树,记得我在那洗过澡,记得外婆用大棒槌捶衣服.也记得那年跟着哥哥一起养了一个夏天的小灰狗清早起来会来亲舔我的腿.记得棉科所那边的太公太婆家房子门前有可以结到比腿长的大胖子冬瓜,后屋的柴火房总是昏暗暗阳光漏进来可以看到飞舞的扬灰,后门出去就是玩一万遍都不疲的汲水井.第一年开车回去的冬天见到人生的第一场雪,盐粒子似的,堆好混着泥的雪人棉鞋上是湿化的白.
可能是这些彩色的胶片记忆都太鲜活了,所以在姨夫调去县中,太公太婆相继离世,外公外婆被接到淮南舅家,前年长江一场大水淹没一切以后,我一次也没回去过.
怕连物是人非的黑白胶片都不保有了.怕看到洪水退了以后坍颓的老房子.
其实老人不在,远人好像也再没有回去的理由了. 回去看那棵枣树吗?
小的时候没那么喜欢深圳的,因为在这里的只有一家三口,他们不在的时候空空的房间只有小小的我一个人.总感觉是过客. 所以每年夏天回到深圳总要以泪洗面的,一直到开学又有温暖的人的慰藉. 哭的时候就会想一个人坐绿皮火车回安庆夜里趴在卧铺看外面的那个时候,等着到站时姨夫牵着妹妹来接我回家两个小丫头跪在后座看后窗越来越远的蜿蜒的国道.
后来高中住校了,第一次知道夜里想那个钢筋混凝高楼里的家的感受. 等到要去很远的城市读大学了,经常一个人到深图二楼外边发呆了. 夜幕里书城外的广场总有弹唱乡愁的五湖四海聚在深圳的人.这时我又会记得小学跟那几个姑娘在不远的少年宫瞎闹,初中为了给一所美国高中拍深圳风光带着一帮人扛着DV黑夜里跑到中心书城的天台上拍城市中心的夜与各色行人,记得一群人午夜时笑着吵着在城市繁华的一角吹夜风, 记得那年追我的男孩靠着我低语. 记得赖在深图里偶尔学习更多时候看杂书写小诗,记得和人在那个广场上敞开心扉地聊天南海北.
等到来到一个地域色彩浓重的大城市时,偶尔也会很想念深圳成迷的大杂烩口音,会想高中每一科老师云泥之别的口音,会想跟我在深外顶楼徘徊的重庆姑娘,东北姑娘,赖在我小床上的潮汕姑娘,同桌的上海姑娘,隔壁的南昌姑娘, 客家姑娘,宿舍里的湖南伢子.
很爱深圳包容承载那么多特异的乡愁,很爱她赋予我的这种复杂的两代乡愁.
有预感自己会一直一直是一个背着沉甸甸的胶片乡愁也要远走的不安分灵魂,所以我在文图里边挂着眼泪边忏悔着怀念.
会因为很喜欢很想念你成长的那个城市,在异乡大晴天的午后独自坐在图书馆里看到一篇写她的文字就掉泪了.
我的乡愁都是胶片式的,某些时刻存贮了,余生时而在大脑心上洗印.
就比如说我记得外婆家后面那条接着大片棉花田通向高高深邃的芦苇丛的小路,路的尽头从来没有走到过,只想象过.我记得芦苇深处有一座无名的坟,长眠着一个为了救落水之人而早逝的异乡人.我记得那附近有洁白的小小一朵芝麻花,记得棉花熟了是黑色的壳胀破开吐露棉絮.我会记得从外婆家一直走到镇子上走到复兴中学里的姨家.三层的小楼房门前是枇杷树.我还会记得外婆家门口就是教会,琉璃瓦砖顶头有木十字架.夏天回家她每个下午会独自到东边的屋子里祷告,小孩子们叽叽喳喳也打不开她的门.记得楠木柜子里有她手抄的圣经. 记得后院的葡萄藤和枣树,记得我在那洗过澡,记得外婆用大棒槌捶衣服.也记得那年跟着哥哥一起养了一个夏天的小灰狗清早起来会来亲舔我的腿.记得棉科所那边的太公太婆家房子门前有可以结到比腿长的大胖子冬瓜,后屋的柴火房总是昏暗暗阳光漏进来可以看到飞舞的扬灰,后门出去就是玩一万遍都不疲的汲水井.第一年开车回去的冬天见到人生的第一场雪,盐粒子似的,堆好混着泥的雪人棉鞋上是湿化的白.
可能是这些彩色的胶片记忆都太鲜活了,所以在姨夫调去县中,太公太婆相继离世,外公外婆被接到淮南舅家,前年长江一场大水淹没一切以后,我一次也没回去过.
怕连物是人非的黑白胶片都不保有了.怕看到洪水退了以后坍颓的老房子.
其实老人不在,远人好像也再没有回去的理由了. 回去看那棵枣树吗?
小的时候没那么喜欢深圳的,因为在这里的只有一家三口,他们不在的时候空空的房间只有小小的我一个人.总感觉是过客. 所以每年夏天回到深圳总要以泪洗面的,一直到开学又有温暖的人的慰藉. 哭的时候就会想一个人坐绿皮火车回安庆夜里趴在卧铺看外面的那个时候,等着到站时姨夫牵着妹妹来接我回家两个小丫头跪在后座看后窗越来越远的蜿蜒的国道.
后来高中住校了,第一次知道夜里想那个钢筋混凝高楼里的家的感受. 等到要去很远的城市读大学了,经常一个人到深图二楼外边发呆了. 夜幕里书城外的广场总有弹唱乡愁的五湖四海聚在深圳的人.这时我又会记得小学跟那几个姑娘在不远的少年宫瞎闹,初中为了给一所美国高中拍深圳风光带着一帮人扛着DV黑夜里跑到中心书城的天台上拍城市中心的夜与各色行人,记得一群人午夜时笑着吵着在城市繁华的一角吹夜风, 记得那年追我的男孩靠着我低语. 记得赖在深图里偶尔学习更多时候看杂书写小诗,记得和人在那个广场上敞开心扉地聊天南海北.
等到来到一个地域色彩浓重的大城市时,偶尔也会很想念深圳成迷的大杂烩口音,会想高中每一科老师云泥之别的口音,会想跟我在深外顶楼徘徊的重庆姑娘,东北姑娘,赖在我小床上的潮汕姑娘,同桌的上海姑娘,隔壁的南昌姑娘, 客家姑娘,宿舍里的湖南伢子.
很爱深圳包容承载那么多特异的乡愁,很爱她赋予我的这种复杂的两代乡愁.
有预感自己会一直一直是一个背着沉甸甸的胶片乡愁也要远走的不安分灵魂,所以我在文图里边挂着眼泪边忏悔着怀念.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