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Mag/Party——1.22 rustic/24hours/ourself beside me/pk 14
一月底的演出拖到现在才写。
我强烈觉得是Mao和兵马司关系比较密切,所以Mao上海开业兵马司旗下的乐队组团来捧场。
在豆瓣上参加了活动就找了演出乐队的音乐人界面试听,
ourself beside me和pk14多年前就听过,
rustic听了一下就没兴趣了,倒是24hours反复听了很多遍。
演出验证了我的感觉。
有人说兵马司是sonic youth的粉丝店,如果不是sonic youth的粉丝店,那么也是挚爱复古店。
主要复古六七十年代,请注意,如果细分的话,六七十年代的各路流派区别还是相当大的。
兵马司是只要是复古的菜都收进筐里。
rustic
rustic复的是七十年代纽约朋克的古,穿的相当艳丽。
某主唱这圆点衬衫格子外套的风格快赶上边远了,一直戴着个白框的墨镜练夜视,后来摘了眼镜发现此君眼睛灰常之小。
某贝斯手这金光闪闪的上衣花哨的当发带用的长条布一看就是哪儿弄来的演出服,作为时装编辑我最恨看起来很劣质的衣服和头发,这哥们儿都占全了。
说到他们的音乐,就是那种我想让他们赶紧演完走人的音乐。
看现场的各种感觉,最好的那种是哇塞太棒了,千万别演完下台。
其次是OK这首不错,嗯,这首也不错。
最差就是嗯怎么还没演完呢。
不过我常常有最后一种感觉。
主唱自己唱着唱着也说:“我希望赶紧演完。”
虽然整合我心意但是未免让人觉得这个乐队敷衍演出,门票80块呢。
所以对他们的音乐没评价,就很吵。
24hours
豆瓣上试听的时候就很喜欢,大概因为他们跟rustic相比更有章法些吧,这大概也因为他们并不是做那种最粗糙的朋克,也可能因为这个乐队里有女成员。
喜欢这个乐队,因为他们的音乐有章法的传递出阴郁/叛逆/邪恶/激烈/愤怒的情绪。
凡事能传达以上情绪的音乐我都喜欢,前提是在我的限度之内,因为我不听哥特和黑金。
这个乐队在细节的把握上也比较精细,启程转合、变化衔接都算做的到位完美,让我想到了重塑,我爱重塑!
然而我觉得遗憾的是,这样的女子乐队多多少少会有些男孩气,与后面一个出场的ourself beside me相比。
主唱张晨同时也是贝司,她的风格肯定不是女性化,倒是跟Kim Gordon这个路数的有点像。
大概我知道Kim Gordon的时候她就已经不年轻了,所以印象中从没觉得她妩媚。
和她是好朋友后来因为成了某人遗孀而著名的Courtney Love倒是很女性化很妩媚,嗯嗯。
至于Karen O那样的和她的一众模范者我觉得跟女疯子无异。
吉他手任一兰水平很好,其实这乐队的歌儿编排可不算简单,吉他手都游刃有余的完成了,跟我同去的姑娘对她赞赏有加。
这个头发短短身材平板的姑娘其实也是男性化气质的。
她很沉稳,她很冷静,她在舞台上是技术流,没有任何表演欲。
啊,扯两句女权话题的题外话,女子乐队太妩媚了就会被忽略音乐——而往往这种乐队音乐还真的不行。不妩媚就会给人男性化的感觉,总之难以两全。
跟重塑一样,这个三人编制的乐队人员运用的也很经济,吉他手和唯一的男孩鼓手都要时不时做伴唱。
总之我很看好这乐队,期待他们出专辑。
ourself beside me
我有朋友很不喜欢这乐队,声称其音乐太过装B,然后扩大化说兵马司签的乐队听起来都很像,那么也就都装B。
其实ourself beside me的录音室专辑听起来还是不错的,尤其在守望同学推荐过之后。
只是现场差强人意,演的像排练一样,情绪断断续续,气势也偏弱,观众的感觉也就老像吊着一口气。
综合总结下来,现场能像不断吹气一样始终让观众很high的乐队现场效果就会比较好。
跟24hours相比,ourself beside me可算是典型的女孩乐队了。
我没研究过她们的歌词,仅从音乐上来说给人感觉传递的都是女孩子很细节的心思,还带着一副“我不想搭理你”的态度。
任性小女孩的形象。
三个姑娘弹乐器的水平都一般,现场的掌控能力也一般。
但是主唱杨帆和贝司谢涵合唱的段落感觉很不错,
还有就是除了鼓手emi必须面对观众,其他两位从头到尾就给观众一个背影。
pk14
这个乐队我很小就知道了,因为乐队名字the Public Kingdom for Teens,当时被Nirvana影响的见到teenage这个字就兴奋,所以对这乐队好感倍增。
但印象中很小的时候有次听了他们的音乐觉得不是很能接受,所以并没认真听过他们的音乐。
话说我这种受欧美流行影响很深的人,旋律是否动听,对我来说还是很重要的,这一点在年龄渐大,多听了一些东西之后才有所改观。
《上楼就往左拐》这专辑我还买过,后来送给迷笛的王副校长了。
这次听他们的演出,觉得音乐的风格和印象中差别很大,印象中他们的音乐还是很阴郁很dark wave的,但是这次听到的是很激昂算不上技术流的音乐。
难道pk14也兵马司化了?
跟我同去的姑娘很喜欢pk14,说之前看他们演出觉得很具煽动性。
杨海崧也算是得到了机会,遇到了兵马司,自己的乐队也能做下去,而且兵马司运作良好,在全球摇滚乐界都萎靡不振而中国尤甚的情况下很难得。
脸色苍白、黑框眼镜、消瘦,杨海崧长的也未免比较像我前男友了,而我上了一天班再来看演出,到这会儿也渐渐支持不住了。
《夏天,以及夏天以后》、《多么美妙的夜晚》过桥的段落我很喜欢,pk14一直以如同诗句一般的歌词著称,偶尔闪过一句让人觉得被闪电击中。
杨海崧的唱腔让人觉得他是故意发出肥皂或者锯末的声音的,我猜他还有更美丽的音色。
另外杨老师还老爱在唱歌的时候踢踢左腿,个人觉得这个动作挺老土的,第一个乐队rustic的主唱和贝司都做了这个动作,
不知是向杨老师致敬,还是在嘲笑他。
我强烈觉得是Mao和兵马司关系比较密切,所以Mao上海开业兵马司旗下的乐队组团来捧场。
在豆瓣上参加了活动就找了演出乐队的音乐人界面试听,
ourself beside me和pk14多年前就听过,
rustic听了一下就没兴趣了,倒是24hours反复听了很多遍。
演出验证了我的感觉。
有人说兵马司是sonic youth的粉丝店,如果不是sonic youth的粉丝店,那么也是挚爱复古店。
主要复古六七十年代,请注意,如果细分的话,六七十年代的各路流派区别还是相当大的。
兵马司是只要是复古的菜都收进筐里。
rustic
![]() |
rustic复的是七十年代纽约朋克的古,穿的相当艳丽。
某主唱这圆点衬衫格子外套的风格快赶上边远了,一直戴着个白框的墨镜练夜视,后来摘了眼镜发现此君眼睛灰常之小。
某贝斯手这金光闪闪的上衣花哨的当发带用的长条布一看就是哪儿弄来的演出服,作为时装编辑我最恨看起来很劣质的衣服和头发,这哥们儿都占全了。
说到他们的音乐,就是那种我想让他们赶紧演完走人的音乐。
看现场的各种感觉,最好的那种是哇塞太棒了,千万别演完下台。
其次是OK这首不错,嗯,这首也不错。
最差就是嗯怎么还没演完呢。
不过我常常有最后一种感觉。
主唱自己唱着唱着也说:“我希望赶紧演完。”
虽然整合我心意但是未免让人觉得这个乐队敷衍演出,门票80块呢。
所以对他们的音乐没评价,就很吵。
24hours
![]() |
主唱及贝司手 |
![]() |
很牛的吉他手 |
豆瓣上试听的时候就很喜欢,大概因为他们跟rustic相比更有章法些吧,这大概也因为他们并不是做那种最粗糙的朋克,也可能因为这个乐队里有女成员。
喜欢这个乐队,因为他们的音乐有章法的传递出阴郁/叛逆/邪恶/激烈/愤怒的情绪。
凡事能传达以上情绪的音乐我都喜欢,前提是在我的限度之内,因为我不听哥特和黑金。
这个乐队在细节的把握上也比较精细,启程转合、变化衔接都算做的到位完美,让我想到了重塑,我爱重塑!
然而我觉得遗憾的是,这样的女子乐队多多少少会有些男孩气,与后面一个出场的ourself beside me相比。
主唱张晨同时也是贝司,她的风格肯定不是女性化,倒是跟Kim Gordon这个路数的有点像。
大概我知道Kim Gordon的时候她就已经不年轻了,所以印象中从没觉得她妩媚。
和她是好朋友后来因为成了某人遗孀而著名的Courtney Love倒是很女性化很妩媚,嗯嗯。
至于Karen O那样的和她的一众模范者我觉得跟女疯子无异。
吉他手任一兰水平很好,其实这乐队的歌儿编排可不算简单,吉他手都游刃有余的完成了,跟我同去的姑娘对她赞赏有加。
这个头发短短身材平板的姑娘其实也是男性化气质的。
她很沉稳,她很冷静,她在舞台上是技术流,没有任何表演欲。
啊,扯两句女权话题的题外话,女子乐队太妩媚了就会被忽略音乐——而往往这种乐队音乐还真的不行。不妩媚就会给人男性化的感觉,总之难以两全。
跟重塑一样,这个三人编制的乐队人员运用的也很经济,吉他手和唯一的男孩鼓手都要时不时做伴唱。
总之我很看好这乐队,期待他们出专辑。
ourself beside me
我有朋友很不喜欢这乐队,声称其音乐太过装B,然后扩大化说兵马司签的乐队听起来都很像,那么也就都装B。
其实ourself beside me的录音室专辑听起来还是不错的,尤其在守望同学推荐过之后。
只是现场差强人意,演的像排练一样,情绪断断续续,气势也偏弱,观众的感觉也就老像吊着一口气。
综合总结下来,现场能像不断吹气一样始终让观众很high的乐队现场效果就会比较好。
跟24hours相比,ourself beside me可算是典型的女孩乐队了。
我没研究过她们的歌词,仅从音乐上来说给人感觉传递的都是女孩子很细节的心思,还带着一副“我不想搭理你”的态度。
任性小女孩的形象。
三个姑娘弹乐器的水平都一般,现场的掌控能力也一般。
但是主唱杨帆和贝司谢涵合唱的段落感觉很不错,
还有就是除了鼓手emi必须面对观众,其他两位从头到尾就给观众一个背影。
pk14
这个乐队我很小就知道了,因为乐队名字the Public Kingdom for Teens,当时被Nirvana影响的见到teenage这个字就兴奋,所以对这乐队好感倍增。
但印象中很小的时候有次听了他们的音乐觉得不是很能接受,所以并没认真听过他们的音乐。
话说我这种受欧美流行影响很深的人,旋律是否动听,对我来说还是很重要的,这一点在年龄渐大,多听了一些东西之后才有所改观。
《上楼就往左拐》这专辑我还买过,后来送给迷笛的王副校长了。
这次听他们的演出,觉得音乐的风格和印象中差别很大,印象中他们的音乐还是很阴郁很dark wave的,但是这次听到的是很激昂算不上技术流的音乐。
难道pk14也兵马司化了?
跟我同去的姑娘很喜欢pk14,说之前看他们演出觉得很具煽动性。
杨海崧也算是得到了机会,遇到了兵马司,自己的乐队也能做下去,而且兵马司运作良好,在全球摇滚乐界都萎靡不振而中国尤甚的情况下很难得。
脸色苍白、黑框眼镜、消瘦,杨海崧长的也未免比较像我前男友了,而我上了一天班再来看演出,到这会儿也渐渐支持不住了。
《夏天,以及夏天以后》、《多么美妙的夜晚》过桥的段落我很喜欢,pk14一直以如同诗句一般的歌词著称,偶尔闪过一句让人觉得被闪电击中。
杨海崧的唱腔让人觉得他是故意发出肥皂或者锯末的声音的,我猜他还有更美丽的音色。
另外杨老师还老爱在唱歌的时候踢踢左腿,个人觉得这个动作挺老土的,第一个乐队rustic的主唱和贝司都做了这个动作,
不知是向杨老师致敬,还是在嘲笑他。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