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传家久 诗书继世长 (替我姐写)
“耕读传家躬行久,诗书继世雅韵长”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
由于家庭与职业关系,读书成了我工作之余的最大爱好,从杂家之学到专业类书,均与之结缘。特别是有了女儿之后,初为人母的我在保障女儿身体健康成长的同时,更注重对其在教育方面的培养。
言传身教:梁实秋曾发出号召:“一个正常的良好的人家,每个孩子应该拥有一个书桌,主人应该拥有一间书房......”,虽不是说必须得有一间书房才能称之为良好人家,而是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当有好的读书氛围。我曾见过一位富有的知识分子,他不但没有书房,也没有书桌,我亲见他的公子趴在地板上读书,他的女公子用一块木板在沙发上写字。我家长辈爱看书,我爱看书,如今,我家女儿也爱看书。当别人问起,你公事如此繁忙,你哪有时间培养你女儿的阅读兴趣之时,我常说:“我时时刻刻都在教育女儿啊,言教再多也不如身教有效。”我喜好阅读的言行举止都看在女儿眼中,只要懂得以身作则来影响她,比喋喋不休的说教或严酷的打骂又何止只是好上一百倍。
读书训诂:曾国藩的家书“八本堂”中第一句便是“读书以训诂为本”。我国自古以来既有“读书训诂”一说,南宋朱熹在其《训学斋规》中主张“读书穷理,当体之于身。”什么叫“体之于身”?就是要心神领会,身体力行。而此后发展起来的我国古代“训诂学”则进一步告诫我们:读书切莫一知半解,而重在把书中典故寓意搞清楚,把来龙去脉弄明白。在培养孩子多读书,享受读书的乐趣的同时,我也常跟女儿说,读书首先是要深入,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曾文正公也同样有教导一本书没读完就不要去读下一本,实际上讲的是做人的定性,恒心。正可谓,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书训诂”,当理应成为书香世家家教之魂。
诗书传家:所谓“富贵传家,不过三代;诗书传家,继世绵长”,几百年来形成共识。诗书传家以德育人的,虽可能一时衰败,但总能在一二代后,出现英才,重振宗族,使之绵延不绝。诗书传家是中国人的文化基因,而家是中国人的信仰。人生的道路虽然是漫长的,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这几步是蹒跚踟蹰的迈步,需要家长的牵行。
我为人母,不过是希望女儿借由书籍在寻常饮水间领略他人琢磨过的精致生命,进入神思所能触摸的最壮阔与最温柔的空间。若是颇有灵气,有幸能在恒常的阅读中摄取到力量,修炼成“腹有诗书气自华”,便已然是母心之所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