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考研之路
记录一下我的考研之路 还记得那个时候,我也是个坚定不考研的人。用一个喜欢做借口,挥霍了三年。 什么时候决定考研的呢,大三结束的时候。是在负担最重的时候,却还是决定,再加一份负担。那个时候开始实实在在去分析以后的路该怎么走。 首先,确定了一个目标,要做一个影视戏剧人物造型设计师。然后分析如何去做这件事更可行。这个圈子似乎有点排外,我该找个突破口。列了几个计划后,觉得以考戏剧学校为一条比较稳妥的路,也能让父母放心。那么就决定了。 开始备考,专业方向确定了,该找一所学校了,找到四个学校有这个专业,三个北京一个上海,北京是目前中国影视文化中心,所以,地标北京。第一所不提供住宿,北京租房太贵,学费也不便宜,pass。第二所,传媒大学,忘了为什么没选它了。。第三所,戏剧学院,好吧就它了,够难够挑战。。。 选好学校了,然后就该了解这学校考什么了,初试政治英语必考,专业课一考综合基础,专业课二考舞台美术理论。综合基础包含八大系出的名词解释八题分值四十分(巨难,八个系表演系导演系影视系戏文系戏管系舞美系音乐剧系京剧系。不同专业难以理解是其次,主要是难以收集),舞台美术大方向的简答三题六十分和论述一题五十分。专业二一百五十分,写一篇论文。知道考什么之后该收集资料了,现在回想……该后悔为什么要靠中戏的,考中传多好,还告诉参考书目,看看中戏,只告诉你不指定任何参考书。收集资料之艰辛,难以言表,简直是把度娘掏空。 不管如何,在双重压力下,把二十年团庆的压力扛过了,各种扛过了之后迎来了初试。 初试时的北京,雾霾沉沉,冬日正寒。但那个时候充满激情,赴京路上还能背背政治(多谢肖秀荣老师的押题卷),自己住在霍营,每天天不亮出门考试,回来天也黑了,冬天的白天总是短暂的。出了考场我就知道,专业一能过我肯定能进复试,因为专业一我只能答出110分值的题而且不是全对。中戏硬性要求,两门专业课要过90分才能进复试。 然后就是漫长的等待初试成绩期间,由于是寒假,放假回家了,还有毕业设计的忙碌,没空怀疑自己,这段煎熬的时期也就忙碌的过了,出成绩时,紧张了一下。还好,进复试了。 看到复试名单,却比成绩出来之前绝望。我的导师今年只收一个学生,复试进了两个,一个是跨考的我,一个是他们本校生。别问我怎么知道的,初试时她坐我身后。中戏是一个有校服的学校,而冬天是他们校服的季节。 绝望,却又不敢放弃希望,不断泄气又不断鼓气。我如何能与他们本校生比呢(后来知道我的竞争对手竟然还是拿过奖学金的学霸,绝望难以言表。。)就这样纠结着等待复试日期。好嘛,复试日程出来了,大概是最晚复试的学校了吧,果然好学校就是任性,这意味着复试结束连调剂都来不及了。可是我并不想调剂,我只想学这个专业,我是奔着专业去的,又不是奔着研究生的学历。 就在不自信又必须自信的纠结万分中,迎来了复试。复试在北京呆了八天,中戏研究生入学体检是自行体检,需得在北京市二甲以上医院才可以,而北京的医院体检中心周末都不上班,没办法,提前来了三天。(吐槽,北京消费真高啊,这一趟投入的财力不少)。心疼这些付出是其次,不甘心会有本校生这个坎是首要的。可是,还是要继续啊。 报道后第二天,专业课考试,题目《哈姆雷特》不少于五张人物造型设计图,不少于两张对应的服装裁剪示意图(裁剪示意图??指的是款式图??还是制版图??)再加不少于1000字的设计说明,总共六个小时。时间根本不够,1000字只写了3.4百吧。慌乱中,结束了第一天考试第二天,重头戏来了,专业口试(也就是面试)能不能录就看面试了。进去,自我介绍……噢天呐,自我介绍居然卡壳了。老师提问题了,什么?我昨天的效果图像是喜剧气氛而不是悲剧气氛?胡老师说,这是个什么想法?我………… 胡老师说,既然你是个服装专业的学生,我问你个专业的问题,省道的原理是什么。我…………让服装更贴合人体……满足造型要求……吧……老师不置可否继续指着我画的裁剪示意图,这是什么,这样画对吗……我:这是布……老师:我知道这是布,你这样画对吗,是不是应该是弧线!我:是是是……考试时时间不够,画得潦草了(此处狡辩,不可取),老师:默 赵老师问我有没有实践经验(可见中戏很重视实践)而这是我的最大缺点,我只能答没有。其他的回答还可以吧。煎熬的面试就结束了。 面试完,有一种很无力的感觉,自己确实有很多不足,但是又不甘认输。 第三天空白,是同等学力的加试。 第四天,英语口语听力。听力实力懵逼,胡乱回答了问题。然后是抽话题。我抽到素食主义者的优缺点……进入两分钟左右,之后我的考试就结束了…… 我还没来得及拍一拍中戏的紫藤花架,我怎么能失败呢? ——写于14日返郑的列车上,待结果出来再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