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尼采
2010-02-28
理解生爱,理解也生分离。
多理解尼采就会爱上尼采,了解尼采一个人的孤独以及他在人群中的更加孤独。在那个时代他的创造不被理解不被认可,他那不肯降格的勇敢孤独。孤独给了他智慧与创造也给了他最后生命的悲凉,他预见他的的价值“死而后生”也得到了实现。
理解力的前进与认识的扩张,之前我们推崇的东西,在之后不断学习、理解、思考之后可能觉得并不很好。人的认识观如果有这种改变才不会举步不前。人不能安于目前已知已拥有的知识,除了学习还要自省最后还要有自己独特的思想。
如尼采说,"通向智慧之路"有三个必经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合群时期",崇敬、顺从、仿效随便哪个比自己强的人。第二阶段是"沙漠时期",束缚最牢固的时候,崇敬之心破碎了,自由的精神茁壮生长,一无牵挂,重估一切价值。第三阶段是"创造时期",在否定的基础上重新进行肯定,然而这肯定不是出于我之上的某个权威,而仅仅是出于我自己,我就是命运,我手中抓着人类的阄。《尼采全集》,第13卷,第39-40页。
周国平于《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中说:“许多人的所谓成熟,不过是被习俗磨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实际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个性的夭亡。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
具独特精华思想的人必渴望他人的理解与分享,而对这种独特之人理解的人必少,那个独特的人会有高贵的独艳与陶醉和欢欣,但长久的孤独会让他崩溃导致人格缺陷,这也是有得必有失,顾此失彼呀。象中国老子一样孤独且平静长久的人还有谁呢?
知识贵在思考与创造,没有创造就没有新知,没有新知就没有进步与比较。不能死读书不能死当学者。
如果想了解并理解尼采,请先读周国平力作《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然后再读尼采的著作。尼采的优点在于他看透悲观但保持激情追寻乐观而否定之后再肯定人生的意义。而且他不仅只是停留在事物的概念表面与单一,而深入了事物的内核与复杂。尼采善于肯定他人的优点也勇于否定他人的缺点。比如他对叔本华的观点。他的强力意志使他超越了叔本华,因此得到了进步并被后人认可。
2010-03-01
任何文化层次的人都有他的幸福与痛苦,都有他的技能与感悟,各有各的生存和思考方式,有思想与知识不表示绝对的幸福与智慧,不要自以为高贵或与众不同,看低他人的者,也被他人看低。尼采说:“要向高处攀登也要学会俯视下方”“用乐观战胜悲观是生命意义之所在。”
周国平说人没有痛苦就会无聊。叔本华:“意志是一种盲目的不可遏止的生命冲动,个人受这种冲动的驱使,不断地产生欲望。欲望意味着欠缺,欠缺意味着痛苦。”
一般人很难接受逆己的观点,殊不知逆己或者敌人更能激发人的思维能力,也更能拓宽思维角度。这也是为什么有时谦逊者能进步且能被包容接纳,而骄傲者不能之原因。
尼采强调之所以需要激发情绪陶醉的音乐和悲剧艺术,是为了产生超脱短暂人生、融入宇宙大我的感觉,从而得到一种形而上学的安慰。
我的乐观:人人有一死,没有基督中说的另一个世界的再生,正因为要死,活着的时候要好好珍惜。没有办法免死,但有办法好好地活。
2010-03-02
真理容易让人尖刻、现实、悲观,艺术让人因为体验和欣赏美而快乐,真理是生命的悲剧,艺术是生命的温泉。美具有生命力,艺术品可以是美的,音乐可以是美的,人可以是美的,爱可以是美的,性也可以是美的,生命就是为了这美而欢乐和充满激情与意义。在美中人投入了“精深的感觉和微妙的趣味(周国平)”
"美在什么地方?在我必须以全意志去意欲的地方;在我愿意爱和死、使意象不再是意象的地方。爱和死:永久相伴。求爱的意志,这也是求死的意愿。"《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他也逍遥于人群中,不用道德的眼光、而用审美的眼光看人,能把恶人当荒野的风景欣赏。参看《朝霞》第468节。
“音乐是个迷人的情人,因为迷人而带有危险。他怕自己沉溺在音乐中,也就是说,沉溺在无数朦胧的渴望和柔软的思慕中,丧失了力。在醉的状态中,人与存在达到了沟通。人的心灵中常常会产生一种莫名的情绪,无言词可表达,无形象可描绘。它使你惆怅,惘然,激动,感到若有所失又若有所得。那就是音乐的情绪。那是一种与世界本体脉脉相通的情绪,其中重现了世界的原始冲突和原始痛苦。悲剧则是这种情绪的形象表现。在悲剧中,你由个体毁灭的痛苦体验到了融入原始存在的快乐。”周国平
尼采说:“弱者是多数,而且善于通过忍耐、审慎、伪装、狡诈来保存自己;强者为了追求强力却不惜牺牲生命,较容易毁灭。”这很符合于中国古代的“坚者脆,弱者存,舌头因软而寿命长于牙齿”的观点相符。
“自我保存常常成为问题并且被牺牲掉……在自然中统治的不是匮乏,而是丰裕,浪费,甚至达到无意义的地步。生存竞争仅是一个例外,生命意志的一种暂时约束;大大小小的竞争到处都是为了争优势,争发展和扩大,争强力,依照着求强力的意志也就是生命意志。"《快乐的科学》第349节。
这种竟争(为了扩大与强力导致浪费)不仅存在于个人之间集体之间也存在于国家之间。现今社会太多的竟争不是因为贫乏而是为了强势。尼采否定了达尔文的“因匮乏而竟争”。尼采认为这种竟争体现了人的强力意志与人生意义。因为不满足而往自身与高处超越,人生因此有了追求的意义。他认为叔本华的为生存而竟争是不现实的。
周国平:“在尼采看来,求力量之增强既是生命的本质,又是意志的本质,从而也是生命意志的本质。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活得长久,而在于活得伟大,活得高贵,活得有气魄。”
尼采:"最美好的都属于我辈和我自己;不给我们,我们就自己夺取: 最精美的食物,最纯净的天空,最刚强的思想,最美丽的女子!"《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晚餐》。“一切快乐都包含着痛苦。”《强力意志》第286节。
周国平:“清醒地看到生命无意义的真相之后,你仍然不厌倦它,不否弃它,依然热爱它,祝福它,到了这一步,你方显出你的悲剧英雄的本色,达到了肯定人生的极限。”
从悲观者的角度来思忖,人生因难免一死变得毫无意义,而哲学潜力就在于发掘它的意义。生命如肥皂泡终要破灭,但它终究还是明亮的飞扬过,哪怕只是一瞬间它也曾经幸福过。如果人生没有意义那哲学也失去了它的意义。在读到尼采之前我也以为一切真理与哲思应当以获得升华与快乐为意义。尼采讽刺说:"人这可爱的动物一旦好好思考时,仿佛总要失去好兴致,变得'严肃'了。"他认为:"没有带来欢笑的一切真理都是虚伪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旧榜和新榜》第23节。《尼采全集》,第6卷,第307页。
“真正的快乐在自性里。”它源自一个人的思想与生活态度。我想成为一个快乐的人,虽然会遇到痛苦与磨难。但我不想沉迷在悲观与痛苦中,即使这快乐如肥皂泡一样短,但也快乐过。同时也不拒绝痛苦的修练。悲观虽然产生深刻的思想观,但一味悲观不足取。痛苦过也还是要继续追求快乐仰望高处。除了想成为,还要为此付出行动(思想结合劳动)。一味沉湎于思索也只能算是理论空拳道。人活着必须有理智的激情,激情一旦失去人就退化,离苍老近离快乐远。
叔本华看透悲而悲观,尼采贵在看透悲而依然保持激情。
勤劳不仅能创造财富也能创造智慧与快乐!尼采就用他的勤劳与孤独为世人创造了精神财富(思想与快乐)。身体的劳累与思想的痛苦都是财富与磨练。
2010-03-03
婚姻其实是一种为了性和繁殖以及老年相伴的合作关系,而在西方因为性自由所以不结婚的多,因为受了西方的影响,现在中国离婚的多。因为可以离婚自由,人们结婚也无所谓了。几乎每一个人的第一次婚姻都是因为不了解婚姻的实质而结婚,因为了解而离婚。
尼采:“我们赞许婚姻,首先是因为我们并不了解婚姻,其次是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结婚的观念,第三是因为一般来说我们事实上已经结婚。然而,所有这些理由没有一条能够证明婚姻是值得赞许的。”
理解生爱,理解也生分离。
多理解尼采就会爱上尼采,了解尼采一个人的孤独以及他在人群中的更加孤独。在那个时代他的创造不被理解不被认可,他那不肯降格的勇敢孤独。孤独给了他智慧与创造也给了他最后生命的悲凉,他预见他的的价值“死而后生”也得到了实现。
理解力的前进与认识的扩张,之前我们推崇的东西,在之后不断学习、理解、思考之后可能觉得并不很好。人的认识观如果有这种改变才不会举步不前。人不能安于目前已知已拥有的知识,除了学习还要自省最后还要有自己独特的思想。
如尼采说,"通向智慧之路"有三个必经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合群时期",崇敬、顺从、仿效随便哪个比自己强的人。第二阶段是"沙漠时期",束缚最牢固的时候,崇敬之心破碎了,自由的精神茁壮生长,一无牵挂,重估一切价值。第三阶段是"创造时期",在否定的基础上重新进行肯定,然而这肯定不是出于我之上的某个权威,而仅仅是出于我自己,我就是命运,我手中抓着人类的阄。《尼采全集》,第13卷,第39-40页。
周国平于《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中说:“许多人的所谓成熟,不过是被习俗磨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实际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个性的夭亡。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
具独特精华思想的人必渴望他人的理解与分享,而对这种独特之人理解的人必少,那个独特的人会有高贵的独艳与陶醉和欢欣,但长久的孤独会让他崩溃导致人格缺陷,这也是有得必有失,顾此失彼呀。象中国老子一样孤独且平静长久的人还有谁呢?
知识贵在思考与创造,没有创造就没有新知,没有新知就没有进步与比较。不能死读书不能死当学者。
如果想了解并理解尼采,请先读周国平力作《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然后再读尼采的著作。尼采的优点在于他看透悲观但保持激情追寻乐观而否定之后再肯定人生的意义。而且他不仅只是停留在事物的概念表面与单一,而深入了事物的内核与复杂。尼采善于肯定他人的优点也勇于否定他人的缺点。比如他对叔本华的观点。他的强力意志使他超越了叔本华,因此得到了进步并被后人认可。
2010-03-01
任何文化层次的人都有他的幸福与痛苦,都有他的技能与感悟,各有各的生存和思考方式,有思想与知识不表示绝对的幸福与智慧,不要自以为高贵或与众不同,看低他人的者,也被他人看低。尼采说:“要向高处攀登也要学会俯视下方”“用乐观战胜悲观是生命意义之所在。”
周国平说人没有痛苦就会无聊。叔本华:“意志是一种盲目的不可遏止的生命冲动,个人受这种冲动的驱使,不断地产生欲望。欲望意味着欠缺,欠缺意味着痛苦。”
一般人很难接受逆己的观点,殊不知逆己或者敌人更能激发人的思维能力,也更能拓宽思维角度。这也是为什么有时谦逊者能进步且能被包容接纳,而骄傲者不能之原因。
尼采强调之所以需要激发情绪陶醉的音乐和悲剧艺术,是为了产生超脱短暂人生、融入宇宙大我的感觉,从而得到一种形而上学的安慰。
我的乐观:人人有一死,没有基督中说的另一个世界的再生,正因为要死,活着的时候要好好珍惜。没有办法免死,但有办法好好地活。
2010-03-02
真理容易让人尖刻、现实、悲观,艺术让人因为体验和欣赏美而快乐,真理是生命的悲剧,艺术是生命的温泉。美具有生命力,艺术品可以是美的,音乐可以是美的,人可以是美的,爱可以是美的,性也可以是美的,生命就是为了这美而欢乐和充满激情与意义。在美中人投入了“精深的感觉和微妙的趣味(周国平)”
"美在什么地方?在我必须以全意志去意欲的地方;在我愿意爱和死、使意象不再是意象的地方。爱和死:永久相伴。求爱的意志,这也是求死的意愿。"《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他也逍遥于人群中,不用道德的眼光、而用审美的眼光看人,能把恶人当荒野的风景欣赏。参看《朝霞》第468节。
“音乐是个迷人的情人,因为迷人而带有危险。他怕自己沉溺在音乐中,也就是说,沉溺在无数朦胧的渴望和柔软的思慕中,丧失了力。在醉的状态中,人与存在达到了沟通。人的心灵中常常会产生一种莫名的情绪,无言词可表达,无形象可描绘。它使你惆怅,惘然,激动,感到若有所失又若有所得。那就是音乐的情绪。那是一种与世界本体脉脉相通的情绪,其中重现了世界的原始冲突和原始痛苦。悲剧则是这种情绪的形象表现。在悲剧中,你由个体毁灭的痛苦体验到了融入原始存在的快乐。”周国平
尼采说:“弱者是多数,而且善于通过忍耐、审慎、伪装、狡诈来保存自己;强者为了追求强力却不惜牺牲生命,较容易毁灭。”这很符合于中国古代的“坚者脆,弱者存,舌头因软而寿命长于牙齿”的观点相符。
“自我保存常常成为问题并且被牺牲掉……在自然中统治的不是匮乏,而是丰裕,浪费,甚至达到无意义的地步。生存竞争仅是一个例外,生命意志的一种暂时约束;大大小小的竞争到处都是为了争优势,争发展和扩大,争强力,依照着求强力的意志也就是生命意志。"《快乐的科学》第349节。
这种竟争(为了扩大与强力导致浪费)不仅存在于个人之间集体之间也存在于国家之间。现今社会太多的竟争不是因为贫乏而是为了强势。尼采否定了达尔文的“因匮乏而竟争”。尼采认为这种竟争体现了人的强力意志与人生意义。因为不满足而往自身与高处超越,人生因此有了追求的意义。他认为叔本华的为生存而竟争是不现实的。
周国平:“在尼采看来,求力量之增强既是生命的本质,又是意志的本质,从而也是生命意志的本质。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活得长久,而在于活得伟大,活得高贵,活得有气魄。”
尼采:"最美好的都属于我辈和我自己;不给我们,我们就自己夺取: 最精美的食物,最纯净的天空,最刚强的思想,最美丽的女子!"《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晚餐》。“一切快乐都包含着痛苦。”《强力意志》第286节。
周国平:“清醒地看到生命无意义的真相之后,你仍然不厌倦它,不否弃它,依然热爱它,祝福它,到了这一步,你方显出你的悲剧英雄的本色,达到了肯定人生的极限。”
从悲观者的角度来思忖,人生因难免一死变得毫无意义,而哲学潜力就在于发掘它的意义。生命如肥皂泡终要破灭,但它终究还是明亮的飞扬过,哪怕只是一瞬间它也曾经幸福过。如果人生没有意义那哲学也失去了它的意义。在读到尼采之前我也以为一切真理与哲思应当以获得升华与快乐为意义。尼采讽刺说:"人这可爱的动物一旦好好思考时,仿佛总要失去好兴致,变得'严肃'了。"他认为:"没有带来欢笑的一切真理都是虚伪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旧榜和新榜》第23节。《尼采全集》,第6卷,第307页。
“真正的快乐在自性里。”它源自一个人的思想与生活态度。我想成为一个快乐的人,虽然会遇到痛苦与磨难。但我不想沉迷在悲观与痛苦中,即使这快乐如肥皂泡一样短,但也快乐过。同时也不拒绝痛苦的修练。悲观虽然产生深刻的思想观,但一味悲观不足取。痛苦过也还是要继续追求快乐仰望高处。除了想成为,还要为此付出行动(思想结合劳动)。一味沉湎于思索也只能算是理论空拳道。人活着必须有理智的激情,激情一旦失去人就退化,离苍老近离快乐远。
叔本华看透悲而悲观,尼采贵在看透悲而依然保持激情。
勤劳不仅能创造财富也能创造智慧与快乐!尼采就用他的勤劳与孤独为世人创造了精神财富(思想与快乐)。身体的劳累与思想的痛苦都是财富与磨练。
2010-03-03
婚姻其实是一种为了性和繁殖以及老年相伴的合作关系,而在西方因为性自由所以不结婚的多,因为受了西方的影响,现在中国离婚的多。因为可以离婚自由,人们结婚也无所谓了。几乎每一个人的第一次婚姻都是因为不了解婚姻的实质而结婚,因为了解而离婚。
尼采:“我们赞许婚姻,首先是因为我们并不了解婚姻,其次是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结婚的观念,第三是因为一般来说我们事实上已经结婚。然而,所有这些理由没有一条能够证明婚姻是值得赞许的。”
-
SoTurnAround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17 01:04:13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2-07 14:33:17
-
一 赞了这篇日记 2013-10-01 14:39:27
-
Jo-乔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6-15 14:42:44
-
Zephyr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1-20 21:15:37
-
土豆飞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6-07 20:08:23
-
魚魚。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5-30 13:37:27
-
一一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4-18 01:10:37
-
kelly188 赞了这篇日记 2011-12-16 15:30:14
-
‘Up。 赞了这篇日记 2011-12-10 14:05:37
-
गॅ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9-17 20:57:04
-
风也温柔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7-14 21:49:01
-
米曹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5-16 09:05:25
-
happy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2-28 21: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