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成为文艺青年 首先你得是个知识分子
今天给你推荐一首民谣,谢春花的《只道寻常》。
第一次听她的歌,是那首《借我》,“借我十年,借我亡命天涯的勇敢”,“借我杀死庸碌的情怀,借我笑颜灿烂如春天”,立即被这样的文字吸引,伴随吉他淡淡哀伤的旋律,很抓耳。
这次听到她的《只道寻常》,我第一时间到百度百科搜索了她的资料:1995年,浙江工业大学英语专业,内地民谣女歌手。让我出乎意料的,这个姑娘竟是个95后唱作人(歌手+词曲作者)!照片上的谢春花,安适恬淡,透出江南女子的灵秀。她本人在网易云音乐的评论里这样写道:“久别未聚,于是我写下了记忆中在自家阳台上看到的一年四季——夏夜的纸伞白帆、冬日里母亲最爱的兰、春天屋檐下归来的燕,还有秋日橘色的暖阳。”这么干净、温暖的文字,我竟瞬间爱上了这个姑娘。
虽不懂专业音乐,但我爱唱,也爱听。以我的理解,把听过的民谣分为这几类:上个世纪的校园民谣,充满对青春的回忆和情怀那种,以老狼的《同桌的你》为首,这首由高晓松作词作曲的佳作流传至今(受年龄限制,我熟知的校园民谣并不多,你是不是觉得我可能很年轻);励志类民谣,朴树“我是这耀眼的瞬间”、许巍“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伴随和激励了整整一代人;时下的民谣,赵雷的《理想》、马頔的《南山南》(就是那个“你在南方的艳阳李大雪纷飞,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的始作俑者),这些年轻的民谣歌手,唱着这个年代的忧伤和彷徨,也唱着这个年代的憧憬和理想,他们能迅速拉近歌手与听众的距离,替我们诉说和吟唱。
就在翻找民谣歌曲的同时,也会发现一些粗口民谣,为了所谓的押韵,打着“接地气”的旗号,居然广受热议。民谣是“词在曲先”,表达的是唱作人真实的情感,要与听者产生共鸣,是一种走心的音乐表达形式。世间有那么多种美好的文字,为什么要让粗鄙语言大行其道呢?“忠言”不一定非要“逆耳”,“粗口”不一定表达心声。
当下人都爱自诩“文艺青年”,我不知道你怎么定义,但是在我看来,不是唱个董小姐南山南,拨拉两下吉他,就能称为“文艺”的。想成为文艺青年,首先你得是个知识分子。
《知道寻常》单曲循环中,完成了此篇的写作。写完立马换了微信个性签名。
另外,想再推荐两首我喜欢的民谣,《农夫渔夫》《静下来》,歌手是一个相当有趣的“叔叔侄女”组合,他们的歌,就算歌词没有深厚的文学色彩,旋律不能瞬间让人记住,依然是走心的作品。听了他们的歌,想隐居,想静静地独处。
2017.4.11 家
-
豆友144935633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15 10: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