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妈妈
叶倾城老师在微博上写,很多人说他们最大的负能量来源是他们的妈妈。然后细数了如下理由:(引号内为原文摘录)
“首先是永远的批评;换工作就是干不下去被人家辞了;想考研出国都是逃避现实;失恋了就是:你看你那个样子,矮胖宅性格不好,谁看得上你。
其次是妈妈有无尽的抱怨,对工作对领导对同事,最多的是对丈夫对婆婆,但这些人都是儿女的父亲与祖母,让儿女们说什么?到底得站在谁一边?
第三就是有意无意让孩子们内疚:你晚上要跟同学吃饭?唉,好吧,我反正也就是吃剩饭的命;你蜜月要去东南亚?哦,好,我就在家里守着呗,看看电视也挺好……
第四就是无法取悦:带出去玩是不肯的:浪费钱;送礼物是要骂的:浪费钱。过生日也要骂的:浪费钱。但不带不送不过呢?妈妈含泪带笑地说:没关系,我知道你心里没有我。
我无法劝中老年的母亲,她们有一生的怨尤与心结,不足为外人道,我只能劝还年轻的儿女:原谅妈妈,妈妈不快乐。
最糟是:没有任何明面上不的快乐,不是单亲家庭,不是下岗,只是日子冗长无味,能自得其乐的是少数。
而我再一次对自己下定决心:一定一定,不要成为这样的妈妈。
当孩子长大,我就承认自己老了,大是大非的建议必须做,其他的吃什么穿什么玩什么,少废话。
自己爱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去西藏净化灵魂就去,想夜夜笙歌就上,不爱替小孩替小孩就不带,但——不抱怨。”
是的,我的妈妈也是这样的妈妈。
当我了解并承认我的妈妈也是这一类人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内心无法接受,更无法跟她和解。可是渐渐地,我知道,她也是诸多让她成为这类人的连环扣中的一环,也是或主动,或被动的受害者,因为受教育程度有限,接触的人,事,社会有限,所以只能是这样一个妈妈。她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这样的妈妈。她在这个圈子里出不来,也从未想过可以出来,她理解的人生,就是她这样的人生。最痛苦的人其实是她,自怜,自怨自艾,且这种痛苦无法消解,她找不到办法消解。所以,我愿意用我有限的能力去爱她,帮助她,去满足她某些不太合理的要求。因为她是妈妈,确实因为养育我付出了心血和爱的妈妈。
“首先是永远的批评;换工作就是干不下去被人家辞了;想考研出国都是逃避现实;失恋了就是:你看你那个样子,矮胖宅性格不好,谁看得上你。
其次是妈妈有无尽的抱怨,对工作对领导对同事,最多的是对丈夫对婆婆,但这些人都是儿女的父亲与祖母,让儿女们说什么?到底得站在谁一边?
第三就是有意无意让孩子们内疚:你晚上要跟同学吃饭?唉,好吧,我反正也就是吃剩饭的命;你蜜月要去东南亚?哦,好,我就在家里守着呗,看看电视也挺好……
第四就是无法取悦:带出去玩是不肯的:浪费钱;送礼物是要骂的:浪费钱。过生日也要骂的:浪费钱。但不带不送不过呢?妈妈含泪带笑地说:没关系,我知道你心里没有我。
我无法劝中老年的母亲,她们有一生的怨尤与心结,不足为外人道,我只能劝还年轻的儿女:原谅妈妈,妈妈不快乐。
最糟是:没有任何明面上不的快乐,不是单亲家庭,不是下岗,只是日子冗长无味,能自得其乐的是少数。
而我再一次对自己下定决心:一定一定,不要成为这样的妈妈。
当孩子长大,我就承认自己老了,大是大非的建议必须做,其他的吃什么穿什么玩什么,少废话。
自己爱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去西藏净化灵魂就去,想夜夜笙歌就上,不爱替小孩替小孩就不带,但——不抱怨。”
是的,我的妈妈也是这样的妈妈。
当我了解并承认我的妈妈也是这一类人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内心无法接受,更无法跟她和解。可是渐渐地,我知道,她也是诸多让她成为这类人的连环扣中的一环,也是或主动,或被动的受害者,因为受教育程度有限,接触的人,事,社会有限,所以只能是这样一个妈妈。她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这样的妈妈。她在这个圈子里出不来,也从未想过可以出来,她理解的人生,就是她这样的人生。最痛苦的人其实是她,自怜,自怨自艾,且这种痛苦无法消解,她找不到办法消解。所以,我愿意用我有限的能力去爱她,帮助她,去满足她某些不太合理的要求。因为她是妈妈,确实因为养育我付出了心血和爱的妈妈。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