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宝钗式美少女:稳稳地,拎得清
《红楼梦》中,说到大家闺秀的范儿,第一个当属宝钗。贾母曾言:“千真万真,从我们家这些女孩儿算起,都不如宝丫头。”且不论这些女孩儿到底指的是谁,从这句评语并书中贾府上下人等对宝钗的评价可见,宝钗的行止作为怕是最合乎那个时代人们对大家闺秀的定位。爱钗者,爱的多是她身上这股子端和大气有身份,圆融通达知时务的高情商。恶钗者,恶的却也是这通达世故近虚伪,外似敦厚“内藏奸”的准完美人格。其实,宝钗身上这种“随行就市受欢迎”的属性,并非投人所好无原则的迎合,而是通透睿智有选择的融合。这是一个对生命成长抱持理性态度,懂得自持与筹谋的睿智女孩,处处拎得清,对人生有“稳”的追求。
要领一:看透后的笃定选择。宝钗并非天生沽名钓誉的“国贼禄鬼”,与宝黛一样,她也很懂得圆融寂灭的人生大智慧。二十二回中,宝钗过生日时为迎合贾母喜好巧用心思的选食点戏,可说是她随和世故的一次特写。而就在此番场景中,宝钗特为宝玉点评了自己所选戏《山门》中“寄生草”一曲:“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哪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砵随缘化!”其中包涵的禅意,透射出宝钗个性喜好里本有与佛理相通,对生死宿命的思考。回目是“听曲文宝玉悟禅机”,这禅机却恰是由“随和世故”的宝钗点出,内中意味深远。钟鸣鼎食易逝,富贵繁华虚茫,人生命运无常,这些宝钗并非看不透,她只是看透后依然安稳,不妄喜,不狂悲,安稳的去得想得的,舍该舍的。
有许多才貌双全的美少女,一直纠结于诗歌和面包的难题:她们既为诗和远方着迷,又对华服名包花心;她们在风花雪月中担心物质的贫瘠,在争名谋利时怀疑精神的游离;她们在两个围城间游走,哪儿都无法安心,走着走着,蹉跎成了纠结的中年妇女。宝钗式的美少女不会如此,她们什么都懂得,却不纠结游离。她们在缥缈的精神超度与繁杂的现世生活中选择了后者,心境平和,目光笃定,然后稳稳的做应做之事,稳稳的接受命运的起承转合。
要领二:基于现实的理智考量。对宝钗个性最点睛的点评莫过于花签上的那句:“任是无情也动人。”从她平时的行事风格来看,处处体谅得体,时时宽宥大度,对大观园多数人来说,她似乎是暖色调的。然而蘅芜苑内雪洞般的无声陈设,几次事件中冷静至冷漠的有声言辞,却透出她个性中寒凉的冷色底调。最为人诟病的情节有二,一是死金钏后慰王夫人之言,二是柳湘莲出家后劝母之辞。金钏自尽后,向来以“活菩萨”自居的王夫人内心是忐忑的,宝钗为她细细分析,认为金钏应是贪玩失足落水,倘若真是轻生也不过是个糊涂人,死了也不为可惜,多赏银子就是。一段慰问说辞顿时开释了王夫人的心结,却令读者不寒而栗。宝钗对待生命之冷,常被当做她冷漠自私真性情的铁证,然而结合宝钗说禅的情节,这种冷漠似乎又可以理解。如果说宝玉在佛家偈语中屡屡参悟到的是对人生悲欢离合的悲悯与怜惜,那么宝钗参悟到的或者是对生命虚幻无常的冷静与漠然。这冷静与漠然使得她常能跳出感性的困扰,以纯理性的角度去看待事物,解决当下的难题。宝钗的冷静与理智一部分来自于对生命的某种参悟,还有一部分还来自于现实生活的必须。三姐自尽柳湘莲出家后,薛姨妈心甚叹息,独宝钗听后不以为意,反应十分淡然,先是认为“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如今死的死走的走,依我说,也只好由他罢了”,再来奉劝薛姨妈“没的为了这个伤了自己的身体”。妙龄少女,本应最易为此类情爱绝唱打动,而宝钗却身陷周遭人奔涌澎湃情绪中,犹能务实理性,实是令人惊愕。然而宝钗接下来的一段务实之语细思之下或又可解此惊愕。劝慰完毕,宝钗话题立转,提醒母亲要赶紧和哥哥商议商议,摆席宴请一同南下的伙计,及时酬谢莫要失礼。一段话提醒我们,幼时失父,母弱兄愚的宝钗,虽是贵族小姐,却并不能活在伤春悲秋诗词歌赋里,她自小起就不得不在凡尘俗事上为家族多操一份心,又哪儿分得出多余闲心作唏嘘惆怅之态?宝钗是冷,她用冷香丸压制住身体的“热毒”,用冷静与理智压抑住感性与激情。正因如此,她能抽身事外,冷眼旁观,能去繁就简,权衡利弊。
宝钗式的美少女有早熟的理智与冷静。她们也许是最早懂得安排人生的那群人,明白自己要什么,必须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她们身上不会有暴溢的青春期荷尔蒙,不会奏响狂乱的青春交响曲,让人措手不及;她们落棋招招谨慎,她们成长步步为营。不出意外她们的人生不会跑偏,她们拥有斧正和决断的能力。她们舍弃一些却也得到了一些,在她们心中,激情澎湃不知方向的青春狂浪终究不及冷静自持尽在掌握的现世安稳。
要领三:随分从时,处世得体。《红楼梦》八回中,借作者之口对宝钗性格有这样的描述:“罕言寡语,人谓藏愚,随分从时,自云守拙。”是褒是贬,各有定见,然依书中情形,这个藏愚守拙的姑娘却是众口一词的好人缘。红楼梦中关于宝钗赚得好人缘的处世智慧可谓俯首可拾。概括总结,要点有三:一谓应时合势守规则。个性张扬鲜亮的“放”是西方文化的喜好,中国传统文化则以低调内敛的“藏”为美。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游戏规则,特立独行、与众不同可以是引领时尚的icon,也可以是离经叛道的邪佞,中庸平和、循规蹈矩可以是苍白乏味的无趣,也可以是遵祖守制的典范。宝钗是个深谙游戏规则的姑娘。幼时的她也曾“是个淘气的”,和兄弟姐妹们“你瞒着我,我瞒着你”偷读《西厢记》类的禁书,但见父死后兄长无能乘家,“便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针黹家计为母分忧了”,其行为举止也合乎当时的审美标准,王夫人挑袭人为宝玉侍妾的第一条理由就是“性情和顺,举止沉重”,仿佛是照着宝钗模子剥的,贾母则因“素喜她稳重和平”特特为她做生。应时合势懂规则,既是一种自控力也是一种社会力,唯有让人顺心畅意不扎眼,自己才能顺风顺水有行情。二谓有底线的宽厚为善。宝钗是个助人为乐的姑娘,送螃蟹给史姑娘解东道之急,赠燕窝给林姑娘抚寄居之苦,送丸药给宝兄弟止棒疮之痛,取棉袍解邢蚰烟窘迫之境;宝钗是个宽和大度的姑娘,逢黛玉的小性儿讥诮能微微一笑,对宝玉的评断指责也能虽“变了颜色”却不妄发肝火,即便是邢夫人赵姨娘一干人等也都嘴里念着她的好。可宝钗的宽厚为善却不是无限度的。她的宽和是有底线的,是有身份的不计较而非服低懦弱与迎合。她可以不假辞色,人尽可亲,却不会如迎春般“老好人”式逃避矛盾、懦弱可欺;她可以无视敌意与疏离,但不容他人触碰她最忌讳的痛处与伤疤,宝玉以“杨妃”为喻时,宝钗的冷笑与反唇相讥无疑告诉众人,我可以好脾气,也可以收拾你。她的给予是能力之内的,不伤筋骨的。她可以送方丸药,却不会有晴雯补裘奋不顾身的神勇;她可以省亲宴上点拨字句,却不会如黛玉般无心他顾直言代笔;当夜抄大观园事件发生后,她便寻个理由第一个搬出了是非之地,毫无犹豫迟疑。宽厚平和是我的姿态,与人为善是我的给予,只是,我也有盔甲与逆鳞。三谓既明是非事,避为是非人。著名管理者王熙凤对宝钗有这样的评价:“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通观《红楼梦》全书,宝钗几乎从未搅入任何是非中,在大家族混沌的人际关系中能独善其身,非极高情商不能。她的“不开口”是真,不传话、不表态、不评价,便也不落人口实,难与人为敌,袭人眼里宝钗就是“从不是轻嘴薄舌奚落人的”温柔敦厚人。她的“三不知”是假,通过很多事件,你会发现宝钗似乎有套神奇的信息收集网,她一直在“冷眼旁观”,对很多是非事都早有所知,“暗下思量”。比如金钏儿跳井,宝钗第一时间去慰王夫人,明显是有的放矢有备而来;比如茯苓霜玫瑰露事发后,宝玉疑惑宝钗怎么知道,宝钗则说还有几件比这更大的事呢;再比如扑蝶那段,宝钗隔着窗听见两个丫头说话,便能猜出是宝玉屋里的小红,且对其个性早有了解定论。是非之中,有三种情形,一是不明是非事却成是非人,这是晴雯,宝、黛;二是既明是非事,又做是非人,这是凤姐,赵姨娘;三是既明是非事,避为是非人,这是宝钗。一者白躺枪,是为可悲;二者穷挑事,是为可恨,三者拎得清,是为可羡。
这个时代有批量暴涨的个性萝莉,也有硕果仅存的宝钗式优质美少女。她们是班里学习好、品行好、人缘好的三好班花,优秀美丽又可爱合群。她们的人生顺风顺水的让人眼红却心服,她们把男女老少通通秒杀却从不骄矜矫情。她们离我们那么近,近得可以手挽手,她们离我们又那么远,远得从不在这摊是非混沌里。她们看似不经意的顺利成长,各个有福气,事实上她们成长的小心翼翼,稳稳地,从不相信运气。
通禅机,识当票,胸有丘壑人低调。随行就市合时宜,我要什么拎得清,任尔风花雪月鸡飞狗跳。人生筹谋需趁早,站稳再往前瞧。
![]() |
87版红楼梦宝钗—张莉 |
要领一:看透后的笃定选择。宝钗并非天生沽名钓誉的“国贼禄鬼”,与宝黛一样,她也很懂得圆融寂灭的人生大智慧。二十二回中,宝钗过生日时为迎合贾母喜好巧用心思的选食点戏,可说是她随和世故的一次特写。而就在此番场景中,宝钗特为宝玉点评了自己所选戏《山门》中“寄生草”一曲:“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哪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砵随缘化!”其中包涵的禅意,透射出宝钗个性喜好里本有与佛理相通,对生死宿命的思考。回目是“听曲文宝玉悟禅机”,这禅机却恰是由“随和世故”的宝钗点出,内中意味深远。钟鸣鼎食易逝,富贵繁华虚茫,人生命运无常,这些宝钗并非看不透,她只是看透后依然安稳,不妄喜,不狂悲,安稳的去得想得的,舍该舍的。
有许多才貌双全的美少女,一直纠结于诗歌和面包的难题:她们既为诗和远方着迷,又对华服名包花心;她们在风花雪月中担心物质的贫瘠,在争名谋利时怀疑精神的游离;她们在两个围城间游走,哪儿都无法安心,走着走着,蹉跎成了纠结的中年妇女。宝钗式的美少女不会如此,她们什么都懂得,却不纠结游离。她们在缥缈的精神超度与繁杂的现世生活中选择了后者,心境平和,目光笃定,然后稳稳的做应做之事,稳稳的接受命运的起承转合。
![]() |
77年《金玉良缘》宝钗——米雪 |
要领二:基于现实的理智考量。对宝钗个性最点睛的点评莫过于花签上的那句:“任是无情也动人。”从她平时的行事风格来看,处处体谅得体,时时宽宥大度,对大观园多数人来说,她似乎是暖色调的。然而蘅芜苑内雪洞般的无声陈设,几次事件中冷静至冷漠的有声言辞,却透出她个性中寒凉的冷色底调。最为人诟病的情节有二,一是死金钏后慰王夫人之言,二是柳湘莲出家后劝母之辞。金钏自尽后,向来以“活菩萨”自居的王夫人内心是忐忑的,宝钗为她细细分析,认为金钏应是贪玩失足落水,倘若真是轻生也不过是个糊涂人,死了也不为可惜,多赏银子就是。一段慰问说辞顿时开释了王夫人的心结,却令读者不寒而栗。宝钗对待生命之冷,常被当做她冷漠自私真性情的铁证,然而结合宝钗说禅的情节,这种冷漠似乎又可以理解。如果说宝玉在佛家偈语中屡屡参悟到的是对人生悲欢离合的悲悯与怜惜,那么宝钗参悟到的或者是对生命虚幻无常的冷静与漠然。这冷静与漠然使得她常能跳出感性的困扰,以纯理性的角度去看待事物,解决当下的难题。宝钗的冷静与理智一部分来自于对生命的某种参悟,还有一部分还来自于现实生活的必须。三姐自尽柳湘莲出家后,薛姨妈心甚叹息,独宝钗听后不以为意,反应十分淡然,先是认为“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如今死的死走的走,依我说,也只好由他罢了”,再来奉劝薛姨妈“没的为了这个伤了自己的身体”。妙龄少女,本应最易为此类情爱绝唱打动,而宝钗却身陷周遭人奔涌澎湃情绪中,犹能务实理性,实是令人惊愕。然而宝钗接下来的一段务实之语细思之下或又可解此惊愕。劝慰完毕,宝钗话题立转,提醒母亲要赶紧和哥哥商议商议,摆席宴请一同南下的伙计,及时酬谢莫要失礼。一段话提醒我们,幼时失父,母弱兄愚的宝钗,虽是贵族小姐,却并不能活在伤春悲秋诗词歌赋里,她自小起就不得不在凡尘俗事上为家族多操一份心,又哪儿分得出多余闲心作唏嘘惆怅之态?宝钗是冷,她用冷香丸压制住身体的“热毒”,用冷静与理智压抑住感性与激情。正因如此,她能抽身事外,冷眼旁观,能去繁就简,权衡利弊。
宝钗式的美少女有早熟的理智与冷静。她们也许是最早懂得安排人生的那群人,明白自己要什么,必须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她们身上不会有暴溢的青春期荷尔蒙,不会奏响狂乱的青春交响曲,让人措手不及;她们落棋招招谨慎,她们成长步步为营。不出意外她们的人生不会跑偏,她们拥有斧正和决断的能力。她们舍弃一些却也得到了一些,在她们心中,激情澎湃不知方向的青春狂浪终究不及冷静自持尽在掌握的现世安稳。
![]() |
89北影版宝钗——傅艺伟 |
要领三:随分从时,处世得体。《红楼梦》八回中,借作者之口对宝钗性格有这样的描述:“罕言寡语,人谓藏愚,随分从时,自云守拙。”是褒是贬,各有定见,然依书中情形,这个藏愚守拙的姑娘却是众口一词的好人缘。红楼梦中关于宝钗赚得好人缘的处世智慧可谓俯首可拾。概括总结,要点有三:一谓应时合势守规则。个性张扬鲜亮的“放”是西方文化的喜好,中国传统文化则以低调内敛的“藏”为美。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游戏规则,特立独行、与众不同可以是引领时尚的icon,也可以是离经叛道的邪佞,中庸平和、循规蹈矩可以是苍白乏味的无趣,也可以是遵祖守制的典范。宝钗是个深谙游戏规则的姑娘。幼时的她也曾“是个淘气的”,和兄弟姐妹们“你瞒着我,我瞒着你”偷读《西厢记》类的禁书,但见父死后兄长无能乘家,“便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针黹家计为母分忧了”,其行为举止也合乎当时的审美标准,王夫人挑袭人为宝玉侍妾的第一条理由就是“性情和顺,举止沉重”,仿佛是照着宝钗模子剥的,贾母则因“素喜她稳重和平”特特为她做生。应时合势懂规则,既是一种自控力也是一种社会力,唯有让人顺心畅意不扎眼,自己才能顺风顺水有行情。二谓有底线的宽厚为善。宝钗是个助人为乐的姑娘,送螃蟹给史姑娘解东道之急,赠燕窝给林姑娘抚寄居之苦,送丸药给宝兄弟止棒疮之痛,取棉袍解邢蚰烟窘迫之境;宝钗是个宽和大度的姑娘,逢黛玉的小性儿讥诮能微微一笑,对宝玉的评断指责也能虽“变了颜色”却不妄发肝火,即便是邢夫人赵姨娘一干人等也都嘴里念着她的好。可宝钗的宽厚为善却不是无限度的。她的宽和是有底线的,是有身份的不计较而非服低懦弱与迎合。她可以不假辞色,人尽可亲,却不会如迎春般“老好人”式逃避矛盾、懦弱可欺;她可以无视敌意与疏离,但不容他人触碰她最忌讳的痛处与伤疤,宝玉以“杨妃”为喻时,宝钗的冷笑与反唇相讥无疑告诉众人,我可以好脾气,也可以收拾你。她的给予是能力之内的,不伤筋骨的。她可以送方丸药,却不会有晴雯补裘奋不顾身的神勇;她可以省亲宴上点拨字句,却不会如黛玉般无心他顾直言代笔;当夜抄大观园事件发生后,她便寻个理由第一个搬出了是非之地,毫无犹豫迟疑。宽厚平和是我的姿态,与人为善是我的给予,只是,我也有盔甲与逆鳞。三谓既明是非事,避为是非人。著名管理者王熙凤对宝钗有这样的评价:“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通观《红楼梦》全书,宝钗几乎从未搅入任何是非中,在大家族混沌的人际关系中能独善其身,非极高情商不能。她的“不开口”是真,不传话、不表态、不评价,便也不落人口实,难与人为敌,袭人眼里宝钗就是“从不是轻嘴薄舌奚落人的”温柔敦厚人。她的“三不知”是假,通过很多事件,你会发现宝钗似乎有套神奇的信息收集网,她一直在“冷眼旁观”,对很多是非事都早有所知,“暗下思量”。比如金钏儿跳井,宝钗第一时间去慰王夫人,明显是有的放矢有备而来;比如茯苓霜玫瑰露事发后,宝玉疑惑宝钗怎么知道,宝钗则说还有几件比这更大的事呢;再比如扑蝶那段,宝钗隔着窗听见两个丫头说话,便能猜出是宝玉屋里的小红,且对其个性早有了解定论。是非之中,有三种情形,一是不明是非事却成是非人,这是晴雯,宝、黛;二是既明是非事,又做是非人,这是凤姐,赵姨娘;三是既明是非事,避为是非人,这是宝钗。一者白躺枪,是为可悲;二者穷挑事,是为可恨,三者拎得清,是为可羡。
这个时代有批量暴涨的个性萝莉,也有硕果仅存的宝钗式优质美少女。她们是班里学习好、品行好、人缘好的三好班花,优秀美丽又可爱合群。她们的人生顺风顺水的让人眼红却心服,她们把男女老少通通秒杀却从不骄矜矫情。她们离我们那么近,近得可以手挽手,她们离我们又那么远,远得从不在这摊是非混沌里。她们看似不经意的顺利成长,各个有福气,事实上她们成长的小心翼翼,稳稳地,从不相信运气。
![]() |
10版小宝钗——李沁 |
![]() |
10版大宝钗——白冰 |
通禅机,识当票,胸有丘壑人低调。随行就市合时宜,我要什么拎得清,任尔风花雪月鸡飞狗跳。人生筹谋需趁早,站稳再往前瞧。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