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帝王庙
这两日拍摄一个活动,传统祭祀。开始在袁崇焕祠堂,几个穿着明朝服装的人来请神。我们到早了,他们也到早了,没开门。于是一个穿着明朝服装的胖子跟我们聊椰子鞋,他买过什么什么,他觉着买这鞋的心态就是为了装逼云云,很爱聊。我们就着么跟古人对话的。这几个古人是干嘛的呢?据说就是古文化爱好者, 平时他们也有自己的职业。
后来又去了文天祥祠,把袁崇焕的灵位和于谦的灵位搬来,让他们三个聚一聚。这里明朝打扮的人就更多了,是一个小团队,有捧灵位的,有领导指挥的,有护卫的。这次三个灵位放在一起祭拜有点复杂了,于是他们有点乱,先排练,领头的也在嘀咕着调度如何如何。过程中有人手机响了,有人帽子掉了,都很出戏。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还有自己的语言,语调是陈佩斯小品里模仿新疆人说汉语那个味儿。而且,比陈佩斯说的还有意思。
下午去了另一个地儿,历代帝王庙。从来没来过,进来一看,这么大,里面也不止上午那个团队里的几个人。但是领头的那个在这还是领头的,叫做导演。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准备之后,大家终于都差不多穿好了衣服,开始排练。目测能有七八十人。我们拍彩排,主要是想多拍一些素材,因为明天正式演出,只能一遍过。但是这也是他们第一次排练,明显都不熟悉,到场上经常是一种犹犹豫豫我该往哪走的状态。导演拿着话筒,着急,心力憔悴,怎么就不明白呢?!
拍摄的同行说着导演脑子不好使,我可能接触的少没有体会到。但是做事确实应该想的更清楚一些,提升效率,也不累别人。这天排练在导演很无奈的状态中结束,他希望明天大家不要东看西看,集中注意力,千万别搞砸。
第二天正式拍,一切顺利。结束后,我本以为松散的演出人员却充满了热情的在一起合影。我还聊到一个敲鼓的演员,长得很清秀,像是个大学生。在等待的时候,他一直隔着厚重的大门和门后面的另一个演员聊天,俩人从门缝里也许能相互看见。他这是第三次来了,每次都敲鼓,表演时间大概5分钟,然后就没他事了。
来这里演出的大都是学生和老年人,用他们的话说,只有这些人有这个时间和兴趣。但是我觉得,在生活中这就是很有意思的事。
后来又去了文天祥祠,把袁崇焕的灵位和于谦的灵位搬来,让他们三个聚一聚。这里明朝打扮的人就更多了,是一个小团队,有捧灵位的,有领导指挥的,有护卫的。这次三个灵位放在一起祭拜有点复杂了,于是他们有点乱,先排练,领头的也在嘀咕着调度如何如何。过程中有人手机响了,有人帽子掉了,都很出戏。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还有自己的语言,语调是陈佩斯小品里模仿新疆人说汉语那个味儿。而且,比陈佩斯说的还有意思。
下午去了另一个地儿,历代帝王庙。从来没来过,进来一看,这么大,里面也不止上午那个团队里的几个人。但是领头的那个在这还是领头的,叫做导演。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准备之后,大家终于都差不多穿好了衣服,开始排练。目测能有七八十人。我们拍彩排,主要是想多拍一些素材,因为明天正式演出,只能一遍过。但是这也是他们第一次排练,明显都不熟悉,到场上经常是一种犹犹豫豫我该往哪走的状态。导演拿着话筒,着急,心力憔悴,怎么就不明白呢?!
拍摄的同行说着导演脑子不好使,我可能接触的少没有体会到。但是做事确实应该想的更清楚一些,提升效率,也不累别人。这天排练在导演很无奈的状态中结束,他希望明天大家不要东看西看,集中注意力,千万别搞砸。
第二天正式拍,一切顺利。结束后,我本以为松散的演出人员却充满了热情的在一起合影。我还聊到一个敲鼓的演员,长得很清秀,像是个大学生。在等待的时候,他一直隔着厚重的大门和门后面的另一个演员聊天,俩人从门缝里也许能相互看见。他这是第三次来了,每次都敲鼓,表演时间大概5分钟,然后就没他事了。
来这里演出的大都是学生和老年人,用他们的话说,只有这些人有这个时间和兴趣。但是我觉得,在生活中这就是很有意思的事。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