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荒原的孤独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纤纤之周(来自豆瓣)
来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424471/
《太空旅客》是一部科幻片,但与其说是一部科幻片,把它当做一部爱情片、文艺片也不为过。因为各种炫人眼球的“科幻”的元素只不过是一层外壳,在我看来,它的内涵和本质依旧是在讨论:“人与孤独如何相处”“有瑕疵的爱是矛盾的吗?”以及“生命与爱的选择和融合”等这些经典的命题。近来许多科幻片都与这类讨论相关,像前段时间的《降临》,烧脑片《星际穿越》,“爱地球”片《地心引力》,在神秘、未知的科幻主题渲染下,都弥漫着浓厚的人文情怀,价值思考,都离不开绕不过一些基本问话题:生活的意义,生命的轮回与亲情的永恒,纵使已知未来有别离与伤痛,我仍一如前往。《太空旅客》这一个片子,更多的是讨论爱情,同时,也引出了一个关于“孤独”的思索,耐人寻味。1.身处荒原的孤独 孤独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人们都喜欢说:人事社会性的动物。群居是人的本性,人类在不断的沟通交流中得以发展,文明得以绵延。然而,不论是社群发展到怎样如火如荼的程度,孤独感却是一直与人类相依相伴的。因为人同样是一个个体。需要他人的认可与互动是人获得精神愉悦的一种外在刺激,人能在他人的认同中获得满足感,要比自我认同更加容易。但同样,个体的感受和体验依然会影响人自身的生活质量。内部外部的矛盾,如果把这一个命题继续延伸,则是众多哲学家讨论过的范畴了。而影片重点阐释的并不在简单阐释孤独,它想说明的是:在物质极大丰沛、各种需求及客观因素都满足的条件下,将人们置身“荒原”之外,人究竟会面临怎样的困境?毫无疑问人是会孤独的。除非你长眠于此,就像影片未解冻的人一样。而这种孤独感还和身处地球时不一样,我把这两种叫做“身处荒原的孤独”和“身处嘈杂的孤独”,在嘈杂里,孤独是有意义的,有依附的,而荒原之外,孤独没有任何意义,任何都没有意义,这正是令人绝望及恐惧的地方。嘈杂里,是一种相对孤独;荒原外,则近乎是一种绝对孤独。就像主角一样,人的自身感受还在,一开始,他还试图去做某些努力和尝试,不断的折腾,期望能够摆脱还未到“未来星球”就老死在路上的局面。然而,通过种种努力无果后,他放弃了,陷入一个每天仅需维持自身生命周而复始的循环,因为它能做的也只有这些,做其他的,也没有意义。2.关于生命和爱的两种选择为什么说这个影片是爱情片也是基于此,当生命遭遇爱的矛盾,抉择是何其之难,影片中的两处重要选择,都与爱有关。选择其一是男主为满足一己之私,提前唤醒了女主,因为内心重燃爱的希望,他唤醒女主成为伙伴。虽然其背后隐藏着一个略藏恶念的秘密。在真相没有揭穿之前的一开始,男主通过唤醒女主,获得了新生,女主虽经历过一番同样的折磨,但后来也妥协于现实,并乐于享受生活,看似,可能就这样二人一起老死了。---直到她知道真相。第二次选择,同样面临着生的希望和爱的矛盾,他们其中有一个人可以重新进入休眠状态。经历过一番磨难的二人,从结尾来看,都放弃了重生的机会。在未到达未来星球的路上,共度了余生,并在飞船上创造了自己的美丽生活生活。当爱与生面临矛盾时,其实更容易让人思索自己生命的内涵,也更容易认识自己,也能逐渐丰富自己。3.以错误的方式去实现一个美好的愿望,都不可取。影片让我想起了很火的国产电影---驴得水,放在一起比较,如果单说小学校长和男主的做法有多不合适,造成多大严重后果,其实也没有,因为至少他们的出发点,目标都会让人报以理解和宽容的态度。但是,错误的方式即便达成了一个好的结果也改变不了其性质,至少是会埋有隐患的。而且从片中结果来看也都并未造成一个理想的结局而是相反。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社会生活中数不胜数,规则与程序,被或多或少有意无意的突破,变化,破坏时,欣然无异,因为有着道德绑架,有着善念挡箭牌,有着好的愿望增加行为的正当性。但是,如果可以以一个错误的方式去实现美好的愿望,这是能被大多数人所能接受并认可的,那么,这样的社会其实是有些可怕的。因为可能谁也不知道底线在哪里。
作者:纤纤之周(来自豆瓣)
来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424471/
《太空旅客》是一部科幻片,但与其说是一部科幻片,把它当做一部爱情片、文艺片也不为过。因为各种炫人眼球的“科幻”的元素只不过是一层外壳,在我看来,它的内涵和本质依旧是在讨论:“人与孤独如何相处”“有瑕疵的爱是矛盾的吗?”以及“生命与爱的选择和融合”等这些经典的命题。近来许多科幻片都与这类讨论相关,像前段时间的《降临》,烧脑片《星际穿越》,“爱地球”片《地心引力》,在神秘、未知的科幻主题渲染下,都弥漫着浓厚的人文情怀,价值思考,都离不开绕不过一些基本问话题:生活的意义,生命的轮回与亲情的永恒,纵使已知未来有别离与伤痛,我仍一如前往。《太空旅客》这一个片子,更多的是讨论爱情,同时,也引出了一个关于“孤独”的思索,耐人寻味。1.身处荒原的孤独 孤独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人们都喜欢说:人事社会性的动物。群居是人的本性,人类在不断的沟通交流中得以发展,文明得以绵延。然而,不论是社群发展到怎样如火如荼的程度,孤独感却是一直与人类相依相伴的。因为人同样是一个个体。需要他人的认可与互动是人获得精神愉悦的一种外在刺激,人能在他人的认同中获得满足感,要比自我认同更加容易。但同样,个体的感受和体验依然会影响人自身的生活质量。内部外部的矛盾,如果把这一个命题继续延伸,则是众多哲学家讨论过的范畴了。而影片重点阐释的并不在简单阐释孤独,它想说明的是:在物质极大丰沛、各种需求及客观因素都满足的条件下,将人们置身“荒原”之外,人究竟会面临怎样的困境?毫无疑问人是会孤独的。除非你长眠于此,就像影片未解冻的人一样。而这种孤独感还和身处地球时不一样,我把这两种叫做“身处荒原的孤独”和“身处嘈杂的孤独”,在嘈杂里,孤独是有意义的,有依附的,而荒原之外,孤独没有任何意义,任何都没有意义,这正是令人绝望及恐惧的地方。嘈杂里,是一种相对孤独;荒原外,则近乎是一种绝对孤独。就像主角一样,人的自身感受还在,一开始,他还试图去做某些努力和尝试,不断的折腾,期望能够摆脱还未到“未来星球”就老死在路上的局面。然而,通过种种努力无果后,他放弃了,陷入一个每天仅需维持自身生命周而复始的循环,因为它能做的也只有这些,做其他的,也没有意义。2.关于生命和爱的两种选择为什么说这个影片是爱情片也是基于此,当生命遭遇爱的矛盾,抉择是何其之难,影片中的两处重要选择,都与爱有关。选择其一是男主为满足一己之私,提前唤醒了女主,因为内心重燃爱的希望,他唤醒女主成为伙伴。虽然其背后隐藏着一个略藏恶念的秘密。在真相没有揭穿之前的一开始,男主通过唤醒女主,获得了新生,女主虽经历过一番同样的折磨,但后来也妥协于现实,并乐于享受生活,看似,可能就这样二人一起老死了。---直到她知道真相。第二次选择,同样面临着生的希望和爱的矛盾,他们其中有一个人可以重新进入休眠状态。经历过一番磨难的二人,从结尾来看,都放弃了重生的机会。在未到达未来星球的路上,共度了余生,并在飞船上创造了自己的美丽生活生活。当爱与生面临矛盾时,其实更容易让人思索自己生命的内涵,也更容易认识自己,也能逐渐丰富自己。3.以错误的方式去实现一个美好的愿望,都不可取。影片让我想起了很火的国产电影---驴得水,放在一起比较,如果单说小学校长和男主的做法有多不合适,造成多大严重后果,其实也没有,因为至少他们的出发点,目标都会让人报以理解和宽容的态度。但是,错误的方式即便达成了一个好的结果也改变不了其性质,至少是会埋有隐患的。而且从片中结果来看也都并未造成一个理想的结局而是相反。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社会生活中数不胜数,规则与程序,被或多或少有意无意的突破,变化,破坏时,欣然无异,因为有着道德绑架,有着善念挡箭牌,有着好的愿望增加行为的正当性。但是,如果可以以一个错误的方式去实现美好的愿望,这是能被大多数人所能接受并认可的,那么,这样的社会其实是有些可怕的。因为可能谁也不知道底线在哪里。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