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张国荣
查看话题 >影评 | 今天,想起不疯魔不成活的程蝶衣
![]() |
http://www.xiami.com/play?ids=/song/playlist/id/377406/object_name/default/object_id/0#loaded
虾米-张国荣 我 点击链接收听
张国荣的《我》是至今还会让我流泪的一首歌,大概这其中有许多故事吧。(如果阅读量500+我就写出来)
![]() |
01
一别霸王,只恋虞姬
看《霸王别姬》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前后看过三四遍。印象最深的台词是那句:“娘,我冷,水都冻冰了。”
第一次出现这句台词,是小豆子被戏班子收下之前被他娘剁手指的一段。那会,他就是那多余的第六根指头,是他那以卖身为生的娘的累赘。
![]() |
第二次出现这句台词,是京城名角儿程蝶衣戒大烟瘾时痛不欲生,菊仙把他抱在怀里。他喊出多年前说过的那句话:“我冷。娘,我冷。水都冻冰了。”
抱着他的菊仙,和他母亲一样,也曾是一名青楼女子。
![]() |
那些把蝶衣和菊仙的关系简单的归为“情敌”的人,实在有些草率。
《霸王别姬》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它在宏大的时代背景下出色的诠释了人物命运的走向,以及人物关系之间微妙而细腻的变化。演绎之精妙,如程蝶衣被批斗时说:“是咱们自个儿一步步走到这步田地的。”
![]() |
![]() |
我不觉得这部剧是讲一份可歌可泣的同性关系,对于某些电影标签标志了“同性”,我表示深恶痛绝!相反,这是部很深刻的历史剧,情节饱满、寓意丰富,人物情感与关系充满了张力。
我想尝试从文化角度进行解读。因此不得不对两位主角进行抽象化的理解,每一个角色,都是其所处时代文化的具象人性化表现。
02
程蝶衣-文化之魂,命绝荒唐
程蝶衣,是一个极具韧度与张力的角色,他可以比作中华文化的灵魂。他是从苦难中长出来的,从剁六指、到遇到太监总管、袁四爷和日本人、再遇到国民党、遇到解放军……最后到那段特殊时期,直至特殊时期过后……他拔剑自杀。
![]() |
他最茂盛的时候,从“下三流”唱到皇宫里,唱到名流家中。但皇宫里,认得这块宝贝的不多,所以他被糟蹋了。到社会名流里,懂他的有了,袁四爷,他就成了袁四爷的伶人。到了新社会里,他不再唱戏,或者说:不再有机会唱戏。
程蝶衣一生数次不再唱戏,为何却在文革后重返戏台时自杀?最长的一次是达十几年,经历养子的背叛、人民的大批斗、经历菊仙自杀……他都没选择死亡。却总在听到“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这句让他受尽了痛苦、却也成全了他的戏文后,拔刀自刎。
![]() |
这句戏文,让他霎时从戏里的角色回到现实里。程蝶衣从虞姬变回了小豆子:死的是虞姬,觉醒的是小豆子,是那份戏曲的现实。
再过度解读一下:死了的程蝶衣,也代表戏曲的魂死了。从王朝时代到兵荒马乱,再到新社会与文化革命,它苟延残喘的熬过了那十几年日子,但其根已在那场大火中烧的一干二净。这文化的魂已经被折磨的一滴血都不剩,死就成了必然。
![]() |
![]() |
![]() |
03
小四儿-继往开来,却成短命豺狼
程蝶衣抱养小四儿的时候,恰逢他刚从宫里被张公公糟蹋完出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小四儿是京戏传承的隐喻:蝶衣对他的收养,是文化延续的一种隐喻吧。
![]() |
小四儿从襁褓里就在成熟的戏曲环境里长大,追求戏曲、想成角儿。和程蝶衣不同,他因戏而生,因戏而狂,因戏而亡。
![]() |
他的出场很妙,给国民党唱戏和给共产党唱戏的两出,他都站在菊仙身边,还是个孩子。他亲历了第一场混战,又经历了第二场蝶衣卡壳儿后的掌声——这绝对是他后来完全投入到XX建设中的重要推力。
![]() |
而他渴望成角儿的心愿也逐渐变为野心——他渐渐摆脱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传统思想的影响,逐步被“平等、反旧……”思想影响。可以说小四儿的角色极佳的诠释了与他同时代青年思想裂变的痕迹。
![]() |
但他又有所不同:他身上既有对京戏的热忱,又带着人性的空洞。如同他的身世,无源无根。
![]() |
他与程蝶衣论京戏、抢虞姬主角儿,到大批斗后终于拿到程蝶衣身上的虞姬行头……都是文化继承者对传统的反叛与对主流地位的争夺。但他身上又带着赤裸裸的投机、速成、分裂的气味儿。最终的结局,还未等到出头之日,就被继任者用同样的方式打倒。正应了路加福音里的那句:“你用什么样的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
![]() |
![]() |
04
段小楼-文化之表,终剩皮囊
如果说传统文化有表有里,程蝶衣是其里,那么段小楼就是其表。
若没有段小楼,程蝶衣还在,还可以唱《牡丹亭》把文化继续下去。但是段小楼没有程蝶衣,那就是一个空架子。段小楼的角色,是传统文化实用的部分——生活的作料。所以段小楼可以不唱戏去玩蛐蛐,可以娶妻生子……段小楼是生活,生活里没有文化与精神,还照样过活。
![]() |
段小楼就像程蝶衣所说:“你空剩一张人皮了!” 这位霸王,是个假霸王,在岁月的磨砺与消解下,成了一个空架子。抑或说:他本身就是一副空架子。他追求实用、讲求真实具有触感的生命。所以他可以变通、可以真正的为任何人唱戏、甚至在揭发的会场上,都能把揭发词儿唱出来。
他既不依附戏曲(文化),也不依附任何人(菊仙)。
最终,只剩下了他——文化之表,还在世上,扮着霸王。可惜,虞姬不再,文化之魂不再。
![]() |
05
菊仙-文化之骨,铮铮而断
这样讲,似乎有些牵强了。但我也不知道怎么来形容了,就当个不恰当的比喻,总比“文化之母”要舒服些吧。
菊仙可以说是我最喜欢的角色,巩俐的表现力真有股子说不出来的精神气儿。她总会顺着局势把段小楼和程蝶衣分开或捆一块儿。
![]() |
![]() |
很多人说袁四爷最懂虞姬,那我想说菊仙最懂蝶衣。还记得那把剑吗?最后是菊仙拼死去火里把它救出来的,最后交在蝶衣手里。也是她拿着那把剑去找袁四爷,换来救蝶衣的机会。
![]() |
![]() |
还记得文章开头吗,蝶衣戒鸦片烟瘾的时候,是菊仙抱着蝶衣的头。而蝶衣不能上台演戏的时候,是她给心碎的蝶衣披了件衣服。
只是很巧,她爱上的是段小楼,不是程蝶衣。她支撑着两人的关系,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她充当了保护蝶衣和小楼的角色。直到她死了,蝶衣才回过神来。
![]() |
![]() |
05
结语-姬别霸王,过度解读
我就写了四个人物,袁四爷、那爷、戏班班主、张公公都没写进去。他们是文化的维护者与消费者,也是文化的纽带。只是后来的结局大家都知道,死的死,忘的忘。从清末到文革结束,从一九二四到一九七六,不过52年时间,京剧班子就只剩段小楼这一个假霸王了。
可如今,我们连这个假霸王都不在乎了。
![]() |
这部电影被我这么生吞活剥下来,实在有些牵强。但也是我思考后的尝试。文字特别跳跃,也是不知道怎样描述。胸有雷霆万顷,出口却是云淡风轻。
电影里有太多可说的细节,譬如菊仙悬梁后那双绣鞋的特写镜头,譬如小石头用铜烟嘴捣烂小豆子的嘴,譬如那每一帧背后的背景音乐、时间特写说明……只是这些,也都是我从别处看来的。去豆瓣上搜《霸王别姬》的影评,可以搜出很多优秀的赏析品鉴文章来。
![]() |
今天是张国荣先生逝世14周年的祭日。写下这篇拙劣的影评,也算是对他的悼念吧!
Bonus
![]() |
我见你笑容,以为你仍未老
![]() |
哪知你挥挥手,不吭一声就走了
![]() |
如同那没脚的飞鸟,一次飞翔就是死亡
![]() |
这是发在我公众号上的一篇文章。截图像素有点渣,但是好歹把这一直以来想写的影评写出来了。在这个日子,不讲别的,就讲讲这部电影吧!
![]() |
欢迎关注哟!青之枚 一个我写字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