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sion Beach
周末去Mission Beach散步,孩子总说Mission Beach没意思,光秃秃的,没有山没有树,他宁愿去离家更近的La Jolla或者Torrey Pines。他不知道十年前,还没有他的时候我和他爸千里迢迢开车到圣地亚哥,在Mission Beach流连忘返。看着海滩上的人和狗,我感叹:“这才是生活啊”;他爸说:“嗯,以后咱们每个星期开七个小时来玩一趟。”
Mission beach于我有特别的情分,来多少次都觉得有意思。它总让我想起很多第一次。到美国的第一个春假,第一次roadtrip,第一次亲眼目睹沙漠之外的大海。
那次是跟研究生同学一起来的。塞浦路斯的乔治,高大健硕,上课喜欢坐第一排,还喜欢举手发言。抬起胳膊竖起食指,殷切大声地说“excuse me”。讲台上的老师想装作没看见都不行。同行的还有乔治的女朋友巴勒斯坦美女小伊,也是我们班同学,非常活泼漂亮,棕色的头发,个头矮小,面孔很像赫本。开车的是小伊的德国同屋,物理系的金发女郎小欧,沉静温柔,身材高挑,比起小伊来是另一种美。
我们开的是小欧的二手尼桑。当时我和小伊都还没有驾照,所以乔治和小欧轮流开车。小欧开车的时候乔治要在后座陪小伊。这对临时鸳鸯毕业后无论如何不可能长久在一起的,但是渺茫的未来一点都不妨碍他们现在的蜜里调油。
我在副驾驶和小欧聊天。我没去过德国小欧也没去过中国,但找到共同话题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难。小欧的父亲是啤酒厂的工程师,曾经去青岛参观过。惭愧的是我没去过青岛,信口开河地跟小欧说那儿的女孩子身材特别好,很多模特都是那儿的人。还说起物理系被放逐到沙漠里的方教授,小欧满口赞扬,说他的课上得特别好,很多同学都非常喜欢他。后来读过北岛写的方教授,陪客人逛mall的时候百无聊赖仰望屋顶,似乎也在仰望星空。再后来方教授去世,关于他的功过是非终究没有尘埃落定,他的名字倒像是逐渐被遗忘了。这样也好,身后寂寂,胜过生前喧嚣。
到了圣地亚哥已经天黑了,还下起了雨。我们连夜赶到海滩,在mission beach旁边的小店吃pizza。小欧热情地劝我吃大蒜面包--一会儿我和她要合住一间屋,“一间屋里唯一一个闻得到大蒜味的,就是晚餐没吃大蒜那个人”。
饭后到海滩站了一会儿,这是我第一次离海这么近,关于海的感触格外分明,比如空气里的潮湿凉润,还有海风的腥气。四周一片黑压压的,分不清海水和海滩,没有游客,只听到黑沉沉的海浪周而复始地拍打沙滩。“这就是大海”,我跟自己说。
第二天还下雨,对于远道而来的游客似乎有点扫兴,但是既然是远道而来,就顾不得那么多了。我们照原计划去La Jolla,海洋世界,傍晚又回到mission beach。海湾的酒吧里有个男人过来跟小欧搭讪,指着酒水单上的“sex on the beach”问:“你觉得这个怎么样?”小欧说我没试过。那个人腆着脸说:“什么没试过?sex on the beach,还是sex on the beach这种酒?”等他搭讪不成走开了,乔治才凑过来问:“刚才那个人没怎么样你吧。”这是我第一次在酒吧目睹陌生人搭讪。
小伊热情赞扬说圣地亚哥的海滩是她见过的最美的海滩,小欧保持理工女的客观冷静说不见得,欧洲很多海滩都比这个强。而对我来说,一切都是新鲜的,新鲜就有趣,我的所有感官开足马力,像海绵一样把所有好的不好的,辛苦的愉快的,得意的失望的,纷纷点点地吸收在记忆里。
在沙漠里大大低估了海边的下雨天的阴冷程度。乔治把他的大T恤借给我御寒,远远不够,不过聊胜于无。肥肥大大的衣服罩在身上,遮住了肥肉玲珑的曲线,不顾一切地强压着被海风吹乱的长头发照相,效果格外的文艺,造型很“逆风飞扬”。那时候数码还不流行,照片寄回去给家里人看,都夸照得好。
回程高速上遭遇了flat tire ,又是一个生平第一次。我们开着换了备胎的车一瘸一拐地找加油站。找到一个人烟稀少的村庄,门口站着两个晒得黑炭一样的小孩,大概是墨西哥偷渡客。会西班牙语的小E出马,居然从两个孩子嘴里问出了最近的加油站在那里。没有智能手机和谷歌地图的遥远的年代啊。
开车回学校,还在下雨,一直到了沙漠,沙漠里都还在下雨,少见的沙漠里的下雨天。阴雨绵绵的夜晚回家,沙漠里临时的家。对于圣地亚哥,似乎是刚转身就思念起来。
在圣地亚哥住久了很容易被惯坏。Mission Beach只是从南到北各具特色的海滩中的一个,没有惊涛拍岸的La Jolla那么震撼,也没有山峦起伏的Torrey Pines那么秀丽。Mission Beach是比较家常的,邻家少女一样,有一种随和恬淡的美。人行道宽阔平整,海滩干净细软。什么都不用做,只要be there就好了。
清早人不多,跑步的人身材都好极了,笑容满面,活力四射,看着都觉得精神抖擞。人行道旁边的两层小别墅,有点陈旧,但看着舒服。都是大玻璃窗,大露台,让人想起亦舒笔下的浪漫情调:“大雨倾盆的时候;浪花卷上沙滩的时候……”。到处都是花,路边,院子里,从大玻璃窗看进去的客厅里–当然包括但不限于“水晶瓶里硕大的白色香花”。后院通向海滩,只有几步路的距离,院子中央趴着一条巨大的毛茸茸的狗,睡着了,人来人往的都吵不醒。可以打盹,可以野餐,可以散步,玩沙排,扔飞盘,无所事事地消磨一个上午。
对于带孩子的人来说,最好的是方便,走两步就是咖啡馆,餐厅和干净的公共厕所。我跟娃说我们去咖啡馆吃早餐吧。不是千人一面的星巴克,是个很可爱的海边小馆。看到他无动于衷的样子,我补充一句:“你可以吃一个甜甜圈哦”。他有点困惑有点惊喜地说:“真的啊?为什么?”幸福来得太突然,容易让人不知所措。
咖啡馆的院子里坐着几个老太太,穿得很鲜艳,低声聊天。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有个老太太进店里买点心,指着一块松饼不放心地问:“是vegan的吗?”
服务生是个中学生模样的小姑娘,笑得很甜。菜单上有普通热巧克力,黑巧克力,白巧克力,墨西哥巧克力。我们问它们都有什么区别,她笑着跟我们一个一个解释。孩子又一个一个地问,可不可以加棉花糖?姑娘耐心地回答:“不可以……白巧克力不可以,墨西哥巧克力不可以,黑巧克力不可以,普通巧克力也不可以......我们这儿没有棉花糖......”让人想起麦兜和卖鱼丸粗面的大叔的对话。姑娘冲娃挤挤眼睛说:“不过,我可以在巧克力上给你打一点奶油。”娃终于满意地点头,好吧,普通巧克力就可以了。
老太太们走了,来了一群老头,不是全秃就是半秃,嗓门都很大。进门就动手挪桌子,老头们要坐在一起。他们一坐下来感觉小店里的各种空间都被填满了。我想,这群老头跟刚才那群老太太们,是不是配偶关系呢?我到他们这个岁数的时候,周末大概也愿意和女朋友们出来到MissionBeach的咖啡馆喝杯咖啡吧。
Mission beach于我有特别的情分,来多少次都觉得有意思。它总让我想起很多第一次。到美国的第一个春假,第一次roadtrip,第一次亲眼目睹沙漠之外的大海。
那次是跟研究生同学一起来的。塞浦路斯的乔治,高大健硕,上课喜欢坐第一排,还喜欢举手发言。抬起胳膊竖起食指,殷切大声地说“excuse me”。讲台上的老师想装作没看见都不行。同行的还有乔治的女朋友巴勒斯坦美女小伊,也是我们班同学,非常活泼漂亮,棕色的头发,个头矮小,面孔很像赫本。开车的是小伊的德国同屋,物理系的金发女郎小欧,沉静温柔,身材高挑,比起小伊来是另一种美。
我们开的是小欧的二手尼桑。当时我和小伊都还没有驾照,所以乔治和小欧轮流开车。小欧开车的时候乔治要在后座陪小伊。这对临时鸳鸯毕业后无论如何不可能长久在一起的,但是渺茫的未来一点都不妨碍他们现在的蜜里调油。
我在副驾驶和小欧聊天。我没去过德国小欧也没去过中国,但找到共同话题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难。小欧的父亲是啤酒厂的工程师,曾经去青岛参观过。惭愧的是我没去过青岛,信口开河地跟小欧说那儿的女孩子身材特别好,很多模特都是那儿的人。还说起物理系被放逐到沙漠里的方教授,小欧满口赞扬,说他的课上得特别好,很多同学都非常喜欢他。后来读过北岛写的方教授,陪客人逛mall的时候百无聊赖仰望屋顶,似乎也在仰望星空。再后来方教授去世,关于他的功过是非终究没有尘埃落定,他的名字倒像是逐渐被遗忘了。这样也好,身后寂寂,胜过生前喧嚣。
到了圣地亚哥已经天黑了,还下起了雨。我们连夜赶到海滩,在mission beach旁边的小店吃pizza。小欧热情地劝我吃大蒜面包--一会儿我和她要合住一间屋,“一间屋里唯一一个闻得到大蒜味的,就是晚餐没吃大蒜那个人”。
饭后到海滩站了一会儿,这是我第一次离海这么近,关于海的感触格外分明,比如空气里的潮湿凉润,还有海风的腥气。四周一片黑压压的,分不清海水和海滩,没有游客,只听到黑沉沉的海浪周而复始地拍打沙滩。“这就是大海”,我跟自己说。
第二天还下雨,对于远道而来的游客似乎有点扫兴,但是既然是远道而来,就顾不得那么多了。我们照原计划去La Jolla,海洋世界,傍晚又回到mission beach。海湾的酒吧里有个男人过来跟小欧搭讪,指着酒水单上的“sex on the beach”问:“你觉得这个怎么样?”小欧说我没试过。那个人腆着脸说:“什么没试过?sex on the beach,还是sex on the beach这种酒?”等他搭讪不成走开了,乔治才凑过来问:“刚才那个人没怎么样你吧。”这是我第一次在酒吧目睹陌生人搭讪。
小伊热情赞扬说圣地亚哥的海滩是她见过的最美的海滩,小欧保持理工女的客观冷静说不见得,欧洲很多海滩都比这个强。而对我来说,一切都是新鲜的,新鲜就有趣,我的所有感官开足马力,像海绵一样把所有好的不好的,辛苦的愉快的,得意的失望的,纷纷点点地吸收在记忆里。
在沙漠里大大低估了海边的下雨天的阴冷程度。乔治把他的大T恤借给我御寒,远远不够,不过聊胜于无。肥肥大大的衣服罩在身上,遮住了肥肉玲珑的曲线,不顾一切地强压着被海风吹乱的长头发照相,效果格外的文艺,造型很“逆风飞扬”。那时候数码还不流行,照片寄回去给家里人看,都夸照得好。
回程高速上遭遇了flat tire ,又是一个生平第一次。我们开着换了备胎的车一瘸一拐地找加油站。找到一个人烟稀少的村庄,门口站着两个晒得黑炭一样的小孩,大概是墨西哥偷渡客。会西班牙语的小E出马,居然从两个孩子嘴里问出了最近的加油站在那里。没有智能手机和谷歌地图的遥远的年代啊。
开车回学校,还在下雨,一直到了沙漠,沙漠里都还在下雨,少见的沙漠里的下雨天。阴雨绵绵的夜晚回家,沙漠里临时的家。对于圣地亚哥,似乎是刚转身就思念起来。
在圣地亚哥住久了很容易被惯坏。Mission Beach只是从南到北各具特色的海滩中的一个,没有惊涛拍岸的La Jolla那么震撼,也没有山峦起伏的Torrey Pines那么秀丽。Mission Beach是比较家常的,邻家少女一样,有一种随和恬淡的美。人行道宽阔平整,海滩干净细软。什么都不用做,只要be there就好了。
清早人不多,跑步的人身材都好极了,笑容满面,活力四射,看着都觉得精神抖擞。人行道旁边的两层小别墅,有点陈旧,但看着舒服。都是大玻璃窗,大露台,让人想起亦舒笔下的浪漫情调:“大雨倾盆的时候;浪花卷上沙滩的时候……”。到处都是花,路边,院子里,从大玻璃窗看进去的客厅里–当然包括但不限于“水晶瓶里硕大的白色香花”。后院通向海滩,只有几步路的距离,院子中央趴着一条巨大的毛茸茸的狗,睡着了,人来人往的都吵不醒。可以打盹,可以野餐,可以散步,玩沙排,扔飞盘,无所事事地消磨一个上午。
对于带孩子的人来说,最好的是方便,走两步就是咖啡馆,餐厅和干净的公共厕所。我跟娃说我们去咖啡馆吃早餐吧。不是千人一面的星巴克,是个很可爱的海边小馆。看到他无动于衷的样子,我补充一句:“你可以吃一个甜甜圈哦”。他有点困惑有点惊喜地说:“真的啊?为什么?”幸福来得太突然,容易让人不知所措。
咖啡馆的院子里坐着几个老太太,穿得很鲜艳,低声聊天。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有个老太太进店里买点心,指着一块松饼不放心地问:“是vegan的吗?”
服务生是个中学生模样的小姑娘,笑得很甜。菜单上有普通热巧克力,黑巧克力,白巧克力,墨西哥巧克力。我们问它们都有什么区别,她笑着跟我们一个一个解释。孩子又一个一个地问,可不可以加棉花糖?姑娘耐心地回答:“不可以……白巧克力不可以,墨西哥巧克力不可以,黑巧克力不可以,普通巧克力也不可以......我们这儿没有棉花糖......”让人想起麦兜和卖鱼丸粗面的大叔的对话。姑娘冲娃挤挤眼睛说:“不过,我可以在巧克力上给你打一点奶油。”娃终于满意地点头,好吧,普通巧克力就可以了。
老太太们走了,来了一群老头,不是全秃就是半秃,嗓门都很大。进门就动手挪桌子,老头们要坐在一起。他们一坐下来感觉小店里的各种空间都被填满了。我想,这群老头跟刚才那群老太太们,是不是配偶关系呢?我到他们这个岁数的时候,周末大概也愿意和女朋友们出来到MissionBeach的咖啡馆喝杯咖啡吧。
夏安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完美的分手 (12人喜欢)
- Zac's Heart: A Flash Fiction (4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