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还是扼杀孩子的创造力?决定权在你手上。
如果我们对孩子们的创造性行为进行评价,我们可能鼓励了一些在社会上更恰当的行为,但是我们也妨碍了这种美妙的,但是很细腻的创造力特质的发展。
我们仨,来自北大和清华,在美国读博士时成为无话不说的好闺蜜。现今已为人母的我们分居中新美三国。微信使我们感觉从未分开过,育儿是我们最爱的话题。欢迎来到我们的育儿基地,和我们一起聊聊孩子,谈谈教育。
最近有人问我,孩子参与太多的学校或同龄人的活动,对孩子有没有负面的影响?一般这种情况下,家长们担心的是他们的孩子没有时间坐下来思考,从而没有机会开发他们的创造潜力。
不,孩子们参与好玩的游戏和有趣的活动,对他们创造力发展并没有什么负面的影响。
当然,从定义上来说“太多”的任何东西都是坏事。 但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创造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孩童在自由的童年嬉戏时进行的思想及活动。
要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人,我们需要能够进行构思,并且能产生新的想法。 这需要我们能够对新的想法敞开我们的心扉,并且很享受将新想法变出来的这个魔术般的过程。我们需要能够自发地将玩乐中无意识产生的有创造力的想法,融入到有意识的思想中去。
童年时期玩的经验对于我们创造性想象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孩童被允许、被鼓励玩耍,对于他们创造力的发展也至关重要。
孩童的游戏还可以发展很多其他的品质,例如情绪控制、技能、归属感、团队合作、和其他人际交往的能力。所有的这些都会为其成年后增加自信和自尊感。因此,孩子花在游戏上的时间,对于他们成年后整体人格的发展是非常的重要的。
很多儿童游戏有许多非常严格的游戏规则,例如棒球,国际象棋等等。还有一些其他的类似绘画,讲故事之类的活动,这些活动更少规则,会有更多的自由表达和内在经验的探索。前者会更多的建立孩童个人的素质和技能,后者更直接地与创造力的发展相关联。
必须要注意到的是,有的时候父母会过度参与到“让孩子参与不同活动”这个过程中,而将他们的孩子推向了不健康的极限。 在这种极端情况下孩子们被强硬的逼迫去与其他的儿童玩耍和交往,以至于这些孩子讨厌甚至憎恶与其他人的互动。还有一些其他的情况是,缺乏自尊的孩子有时候会强迫自己去参与所有的学校或同龄人的活动,为了让自己能够感觉到被接受。有时他们会一直参与到自己精疲力竭。 在这些情况下,需要鉴定并处理的是,为什么这些孩子会有如此低的自我评价。 但是以上都是非常极端的情况。
大多数的孩子是会受益于频繁的,甚至是高强度的集体活动。当然前提是他们喜欢这样的活动,并且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其他的也很重要(虽然可能没有那么有趣的)学习的活动,例如家庭作业。
关于我们是否留给了孩子创造力足够的发展空间,还有一些其他的方面也是需要仔细考虑的。 研究发现当孩子因为做他们已经很喜欢做的事情而受到物质奖励时,这些活动带给他的快乐会慢慢的减少。
例如有一个女孩很喜欢读书,但是她热心的父母会在她每读了一本书之后都给她一笔钱(为了能够激励她读更多的书)。这样一来她天然的对于阅读的热爱反而会慢慢的减少。她有时可能会只是为了钱而进行阅读。 当她的父母不再为她阅读而付钱时, 她可能会读得越来越少甚至完全不再阅读。
我们可以通过表示赞赏来鼓励我们的孩子进行一些会帮助他们发展的活动(例如阅读),但是在他们已经觉得这件事情很有趣时,请不要用物质的奖励。不带任何成见的赞美会激励并且增强那个行为带来的自然的愉悦感。 换句话说我们可以告诉小玛丽我们很高兴她喜欢阅读。 如果她已经很喜欢看书了,我们可不要奖励她钱。
同样重要的,我们要意识到孩童的玩耍对孩子来说就是很天然的非常有趣的事情。 也就是说小孩们会去玩就是因为他们喜欢这件事情。 但是成年人对于他们玩的作品的评价其实是会影响他们对于游戏的享受程度的。
例如小Johnny开始用他的蜡笔画画了。 我们可以说一些类似 “哦,看上去你玩儿的好高兴啊,太好了”和“看看这幅漂亮的画”。 这些都是属于没有成见的赞扬。 然而如果我们频繁地告诉他们“这样画,不要那样画”,或者“那幅画看上去不如这幅画好看”,以及“明天试试做的更好”。 这些建议都是纠正孩子的,可以帮助他们提高他们的技巧,或者在文化上更加准确。 但是这些评论也会扼杀孩子的自由表达,让他们觉得只有某些行为才是好的。
如果我们真的很希望可以有非常多有创造力的想法,那么我们最好可以接受“所有的主意都是好主意,主意越多越好”。事实上这也是被用在提升创造力的研究中使用的实际建议。
可悲的是,很多的父母并不接受他们孩子的有创造力的行为,而更偏好那些看上去和其他孩子相同的行为。 以及很多的老师并不希望他们的班上有有创造力的孩子。 这些孩子喜欢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来做事情,因此也容易被当作是不听话的孩子。 但是请记住,创造力是孩童玩耍时的自然产物。 如果我们不去干扰这个过程,创造力自然就会发展出来。
但是如果我们对他们的创造性行为进行评价(比如我们告诉他有一些主意是好主意,还有一些主意则看上去很蠢),我们可能鼓励了一些在社会上更恰当的行为,但是我们也妨碍了这种美妙的,但是很细腻的创造力特质的发展。
本文英文原文由 Donald A. Cadogan, Ph.D.撰写,编译自http://oaktreecounseling.com/creativity.htm
我们的文章全部原创,如果您喜欢我们的文章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博士育儿三国志。
我们仨,来自北大和清华,在美国读博士时成为无话不说的好闺蜜。现今已为人母的我们分居中新美三国。微信使我们感觉从未分开过,育儿是我们最爱的话题。欢迎来到我们的育儿基地,和我们一起聊聊孩子,谈谈教育。
最近有人问我,孩子参与太多的学校或同龄人的活动,对孩子有没有负面的影响?一般这种情况下,家长们担心的是他们的孩子没有时间坐下来思考,从而没有机会开发他们的创造潜力。
![]() |
不,孩子们参与好玩的游戏和有趣的活动,对他们创造力发展并没有什么负面的影响。
当然,从定义上来说“太多”的任何东西都是坏事。 但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创造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孩童在自由的童年嬉戏时进行的思想及活动。
要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人,我们需要能够进行构思,并且能产生新的想法。 这需要我们能够对新的想法敞开我们的心扉,并且很享受将新想法变出来的这个魔术般的过程。我们需要能够自发地将玩乐中无意识产生的有创造力的想法,融入到有意识的思想中去。
童年时期玩的经验对于我们创造性想象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孩童被允许、被鼓励玩耍,对于他们创造力的发展也至关重要。
![]() |
孩童的游戏还可以发展很多其他的品质,例如情绪控制、技能、归属感、团队合作、和其他人际交往的能力。所有的这些都会为其成年后增加自信和自尊感。因此,孩子花在游戏上的时间,对于他们成年后整体人格的发展是非常的重要的。
很多儿童游戏有许多非常严格的游戏规则,例如棒球,国际象棋等等。还有一些其他的类似绘画,讲故事之类的活动,这些活动更少规则,会有更多的自由表达和内在经验的探索。前者会更多的建立孩童个人的素质和技能,后者更直接地与创造力的发展相关联。
![]() |
必须要注意到的是,有的时候父母会过度参与到“让孩子参与不同活动”这个过程中,而将他们的孩子推向了不健康的极限。 在这种极端情况下孩子们被强硬的逼迫去与其他的儿童玩耍和交往,以至于这些孩子讨厌甚至憎恶与其他人的互动。还有一些其他的情况是,缺乏自尊的孩子有时候会强迫自己去参与所有的学校或同龄人的活动,为了让自己能够感觉到被接受。有时他们会一直参与到自己精疲力竭。 在这些情况下,需要鉴定并处理的是,为什么这些孩子会有如此低的自我评价。 但是以上都是非常极端的情况。
大多数的孩子是会受益于频繁的,甚至是高强度的集体活动。当然前提是他们喜欢这样的活动,并且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其他的也很重要(虽然可能没有那么有趣的)学习的活动,例如家庭作业。
![]() |
关于我们是否留给了孩子创造力足够的发展空间,还有一些其他的方面也是需要仔细考虑的。 研究发现当孩子因为做他们已经很喜欢做的事情而受到物质奖励时,这些活动带给他的快乐会慢慢的减少。
例如有一个女孩很喜欢读书,但是她热心的父母会在她每读了一本书之后都给她一笔钱(为了能够激励她读更多的书)。这样一来她天然的对于阅读的热爱反而会慢慢的减少。她有时可能会只是为了钱而进行阅读。 当她的父母不再为她阅读而付钱时, 她可能会读得越来越少甚至完全不再阅读。
我们可以通过表示赞赏来鼓励我们的孩子进行一些会帮助他们发展的活动(例如阅读),但是在他们已经觉得这件事情很有趣时,请不要用物质的奖励。不带任何成见的赞美会激励并且增强那个行为带来的自然的愉悦感。 换句话说我们可以告诉小玛丽我们很高兴她喜欢阅读。 如果她已经很喜欢看书了,我们可不要奖励她钱。
![]() |
同样重要的,我们要意识到孩童的玩耍对孩子来说就是很天然的非常有趣的事情。 也就是说小孩们会去玩就是因为他们喜欢这件事情。 但是成年人对于他们玩的作品的评价其实是会影响他们对于游戏的享受程度的。
例如小Johnny开始用他的蜡笔画画了。 我们可以说一些类似 “哦,看上去你玩儿的好高兴啊,太好了”和“看看这幅漂亮的画”。 这些都是属于没有成见的赞扬。 然而如果我们频繁地告诉他们“这样画,不要那样画”,或者“那幅画看上去不如这幅画好看”,以及“明天试试做的更好”。 这些建议都是纠正孩子的,可以帮助他们提高他们的技巧,或者在文化上更加准确。 但是这些评论也会扼杀孩子的自由表达,让他们觉得只有某些行为才是好的。
如果我们真的很希望可以有非常多有创造力的想法,那么我们最好可以接受“所有的主意都是好主意,主意越多越好”。事实上这也是被用在提升创造力的研究中使用的实际建议。
![]() |
可悲的是,很多的父母并不接受他们孩子的有创造力的行为,而更偏好那些看上去和其他孩子相同的行为。 以及很多的老师并不希望他们的班上有有创造力的孩子。 这些孩子喜欢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来做事情,因此也容易被当作是不听话的孩子。 但是请记住,创造力是孩童玩耍时的自然产物。 如果我们不去干扰这个过程,创造力自然就会发展出来。
但是如果我们对他们的创造性行为进行评价(比如我们告诉他有一些主意是好主意,还有一些主意则看上去很蠢),我们可能鼓励了一些在社会上更恰当的行为,但是我们也妨碍了这种美妙的,但是很细腻的创造力特质的发展。
本文英文原文由 Donald A. Cadogan, Ph.D.撰写,编译自http://oaktreecounseling.com/creativity.htm
我们的文章全部原创,如果您喜欢我们的文章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博士育儿三国志。
![]()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