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罗姑娘娜妲
(一)
娜妲(Nada)是我在开罗的巴西朋友凯撒(Cesar)介绍的一个当地姑娘,据说她热情好客,值得一见。那天傍晚我们约了见面,她在一个话剧艺术中心里面,我去到的时候他们刚好彩排结束。
一见面,娜妲便热情的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她28岁,还没有结婚,爆炸式的头发,轮廓分明的面庞,黑黑的眼线,开朗奔放的笑容,确实与当地传统的循规蹈矩的埃及姑娘有很大区别。
她和凯撒的认识也是传奇。多年前凯撒第一次到开罗,和我一样,第一天就傻傻地被小贩说服买了一张地毯。他背着大行囊和地毯进到一个餐厅找位置,娜妲正和朋友们在一张长桌子边团团围坐,她大胆地和凯撒打招呼,让他在身边的空位上落座,两个陌生人就这样认识了。那天她带凯撒逛开罗,还让暂没订下住宿地点的凯撒将行李放在她家,没有戒心的凯撒也真的将行李放在第一次认识的陌生人家里。他们玩到清晨,决定到河边看日出,于是带上凯撒买的地毯,在河边一直坐到太阳东升。之后凯撒和法国姑娘结婚,搬来开罗住,他们的这段友谊也延续至今。
娜坦的朋友们知道我来自中国后,前仆后继地过来找我将他们的阿拉伯名字翻译成中文,有的阿拉伯名字我只听到大概的音节,便凭空用我自己喜欢的中文字为他们创造了一些好听的名字。他们非常欣喜,在剧院休息厅里为我买来茶点和咖啡,我像一个在景点卖字的游艺人那般被围在中心,一张又一张的白纸递过来,我写下一个又一个的中文字,他们当宝物那样小心翼翼地收好,直到当晚的话剧表演开始之前,我的临时翻译兼写字中心才结束营业。
话剧的票也是娜妲的朋友争先恐后为我买的,我像贵宾一样被带到前排第一行的最中间,整场话剧期间,左右两边坐着的新朋友们轮流为我在耳边低语做阿拉伯和英语的同声传译。多亏这些朋友,我竟然看懂了那场探讨埃及年轻人现状的话剧!
舞台上的年轻情侣因为收入不够,不能举办传统的盛大婚礼,不能找到住处组建家庭。当时正值阿拉伯之春的第二年,埃及的年轻人似乎要凭借话剧表达他们的困苦挣扎,努力之后依旧看不到希望。对现实的无奈,对理想的向往,是整个话剧的核心内容。
凯撒曾经告诉我,在埃及,妇女地位很低,18岁结婚做家庭主妇,之后假如不幸丈夫在外面有情人,一般都只能默默忍受,假如申请离婚,房子和孩子通常判给丈夫,女人没有一技之长,在家多年,与社会脱节,离婚后很难找到工作,也很难找到第二任丈夫。而且25岁之后还没有结婚的,比如像娜妲这样的,思想受了西方的影响,有平等意识的,更是难以找到伴侣。即便找外国男友,由于伊斯兰教的规定,男人可以找非伊斯兰教的妻子,但是女人必须要嫁给伊斯兰教的丈夫,因此娜妲之前的美国,英国和意大利男友都在这个问题上被卡住,他们不想入教,于是也不能结婚,甚是唏嘘。
话剧结束后,娜妲和几个朋友带着我逛购物街,买了素菜土豆汤喝,还参加了一个莫名的生日聚会,吃了好大一块蛋糕。闹哄哄一场后,我们约定明天一起去看金字塔。
(二)
开罗的的士司机永远有精力讨价还价,早上我已经和4个司机问了价格,都是天际边那么高的开价,最后我放弃和他们斗法,坐了大半个小时的士,穿过黄沙弥漫的开罗,到了和娜妲见面的地点。给她发短信,没有回复,打电话,她听起来刚睡醒的样子。我在吵杂的街边拖着行李箱等了30分钟,受了许多奇怪的目光,只好进到街边的餐厅里叫了杯茶继续等待,又过了20分钟,宿醉的娜妲终于出现,声音沙哑地和我打招呼。
再次和的士司机斗法,幸好这次是本地人娜妲去谈价。上了车,娜妲告诉我,快到金字塔的时候要万分小心,我没怎么在意,依旧乐呵呵地沉浸在马上要看到金字塔的兴奋中。开罗的司机都不怎么开空调,当时的气温也很舒适,我们开着车窗吹着风,往金字塔开去。
再转一个弯就到金字塔入门处的大道了,车流密集,司机正在慢行拐弯,冷不丁我的车窗边有人围过来,竟然还伸手进来试图将车门锁打开,身边的娜妲尖叫着推开那人的手,然而她那边的车窗又有人伸手进来,她依旧用高声和拳打脚踢来回应那些人。我被吓了一大跳,条件发射地往车中央靠,同时拼了命推开那些伸进来的手,车门锁已经被拉起,我也开始尖叫起来。娜妲用阿拉伯语大声骂着那些人,我们好不容易连敲带打才把那些人的手都推出窗外,把已经被稍稍打开的车门重新关上。娜妲拍打着前排的司机后座,叫嚷之下,司机才将车窗关上,车门上锁。
一场虚惊之后,娜妲告诉我,如果被刚才那些人拉下了车,他们会强行要求我骑他们的骆驼,而且收费奇高。
我们庆幸躲过一个游客陷阱,来到娜妲的一个朋友家。看起来我也要和凯撒那样,将行李放在第一次见的陌生人家里寄存了。
离金字塔入口不过几百米的地方,我进到一个土房子里,屋内几乎一无所有,靠墙边放着几张铺了彩垫的沙发,这户人家也养骆驼,老实憨厚的骆驼主人还让我在他泥泞的院子里喂骆驼。我在那片土壁残垣下,和披挂着彩条鞍椅的骆驼玩合影,跟娜妲学肚皮舞,喝骆驼主人煮的茶,耐心地等着另一群朋友过来。
开罗人民似乎很热衷结伴成群地游玩。等了许久,娜妲的朋友,还有她朋友的朋友终于到了。
有当地人小情侣,有当地男子和他的巴西女朋友,巴西女友带过来的又一巴西朋友,热情地派送巴西钥匙扣给刚见面的我们。
我们一众人呼啦啦地进到景点园区,狮身人面像(Sphinx),金字塔底部,古墓一个一个地钻进去,石阶逐段逐段地爬上去。期间还要回答他们对中国的许多问题。其实那时我已在葡萄牙住下,可以和巴西的两个人用简单的葡萄牙语杂七杂八地闲聊。因为我和巴西女子显著的游客外貌,每到一处都被小贩围着,连娜妲这样的当地人买瓶水,也是要讨价还价。对于我来说,在这里游玩的累,更多的是被这样的方式虚耗掉精力所导致的。
幸好,三座金字塔的雄伟,狮身人面像的庄严,冲淡了这些不良点滴。定格在照片上的我,依旧是挤在一众同伴们当中,笑容满面。
最后,由于早上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在等待,我不得不提前告别这群友善的同伴,短短的相处时间,告别时他们倒依依不舍起来。我很抱歉,和他们一一拥抱说再见道保重,连骆驼也没来得及坐,回到刚才的土房子拿上行李,就往机场赶去。
满脚尘土的我上了飞机,在空中往下俯瞰,开罗的烟尘依旧,我在这的简短经历,很快被那些漫过来的云层遮盖住。云上的天空,没有惊吓,没有讨价还价,没有黄沙漫天,只有艳阳一片。
*本文首发本人微信公众号giseleontheroad,本人所有文章和图片均为原创。
点击这里即可购买
![]() |
娜妲(Nada)是我在开罗的巴西朋友凯撒(Cesar)介绍的一个当地姑娘,据说她热情好客,值得一见。那天傍晚我们约了见面,她在一个话剧艺术中心里面,我去到的时候他们刚好彩排结束。
一见面,娜妲便热情的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她28岁,还没有结婚,爆炸式的头发,轮廓分明的面庞,黑黑的眼线,开朗奔放的笑容,确实与当地传统的循规蹈矩的埃及姑娘有很大区别。
![]() |
她和凯撒的认识也是传奇。多年前凯撒第一次到开罗,和我一样,第一天就傻傻地被小贩说服买了一张地毯。他背着大行囊和地毯进到一个餐厅找位置,娜妲正和朋友们在一张长桌子边团团围坐,她大胆地和凯撒打招呼,让他在身边的空位上落座,两个陌生人就这样认识了。那天她带凯撒逛开罗,还让暂没订下住宿地点的凯撒将行李放在她家,没有戒心的凯撒也真的将行李放在第一次认识的陌生人家里。他们玩到清晨,决定到河边看日出,于是带上凯撒买的地毯,在河边一直坐到太阳东升。之后凯撒和法国姑娘结婚,搬来开罗住,他们的这段友谊也延续至今。
![]() |
娜坦的朋友们知道我来自中国后,前仆后继地过来找我将他们的阿拉伯名字翻译成中文,有的阿拉伯名字我只听到大概的音节,便凭空用我自己喜欢的中文字为他们创造了一些好听的名字。他们非常欣喜,在剧院休息厅里为我买来茶点和咖啡,我像一个在景点卖字的游艺人那般被围在中心,一张又一张的白纸递过来,我写下一个又一个的中文字,他们当宝物那样小心翼翼地收好,直到当晚的话剧表演开始之前,我的临时翻译兼写字中心才结束营业。
话剧的票也是娜妲的朋友争先恐后为我买的,我像贵宾一样被带到前排第一行的最中间,整场话剧期间,左右两边坐着的新朋友们轮流为我在耳边低语做阿拉伯和英语的同声传译。多亏这些朋友,我竟然看懂了那场探讨埃及年轻人现状的话剧!
舞台上的年轻情侣因为收入不够,不能举办传统的盛大婚礼,不能找到住处组建家庭。当时正值阿拉伯之春的第二年,埃及的年轻人似乎要凭借话剧表达他们的困苦挣扎,努力之后依旧看不到希望。对现实的无奈,对理想的向往,是整个话剧的核心内容。
![]() |
话剧结束后的剧组合照 |
凯撒曾经告诉我,在埃及,妇女地位很低,18岁结婚做家庭主妇,之后假如不幸丈夫在外面有情人,一般都只能默默忍受,假如申请离婚,房子和孩子通常判给丈夫,女人没有一技之长,在家多年,与社会脱节,离婚后很难找到工作,也很难找到第二任丈夫。而且25岁之后还没有结婚的,比如像娜妲这样的,思想受了西方的影响,有平等意识的,更是难以找到伴侣。即便找外国男友,由于伊斯兰教的规定,男人可以找非伊斯兰教的妻子,但是女人必须要嫁给伊斯兰教的丈夫,因此娜妲之前的美国,英国和意大利男友都在这个问题上被卡住,他们不想入教,于是也不能结婚,甚是唏嘘。
![]() |
开罗人的生日聚会 |
话剧结束后,娜妲和几个朋友带着我逛购物街,买了素菜土豆汤喝,还参加了一个莫名的生日聚会,吃了好大一块蛋糕。闹哄哄一场后,我们约定明天一起去看金字塔。
(二)
![]() |
开罗的的士司机永远有精力讨价还价,早上我已经和4个司机问了价格,都是天际边那么高的开价,最后我放弃和他们斗法,坐了大半个小时的士,穿过黄沙弥漫的开罗,到了和娜妲见面的地点。给她发短信,没有回复,打电话,她听起来刚睡醒的样子。我在吵杂的街边拖着行李箱等了30分钟,受了许多奇怪的目光,只好进到街边的餐厅里叫了杯茶继续等待,又过了20分钟,宿醉的娜妲终于出现,声音沙哑地和我打招呼。
![]() |
街边卖东西的小孩子 |
![]() |
等候时喝的埃及红茶 |
再次和的士司机斗法,幸好这次是本地人娜妲去谈价。上了车,娜妲告诉我,快到金字塔的时候要万分小心,我没怎么在意,依旧乐呵呵地沉浸在马上要看到金字塔的兴奋中。开罗的司机都不怎么开空调,当时的气温也很舒适,我们开着车窗吹着风,往金字塔开去。
再转一个弯就到金字塔入门处的大道了,车流密集,司机正在慢行拐弯,冷不丁我的车窗边有人围过来,竟然还伸手进来试图将车门锁打开,身边的娜妲尖叫着推开那人的手,然而她那边的车窗又有人伸手进来,她依旧用高声和拳打脚踢来回应那些人。我被吓了一大跳,条件发射地往车中央靠,同时拼了命推开那些伸进来的手,车门锁已经被拉起,我也开始尖叫起来。娜妲用阿拉伯语大声骂着那些人,我们好不容易连敲带打才把那些人的手都推出窗外,把已经被稍稍打开的车门重新关上。娜妲拍打着前排的司机后座,叫嚷之下,司机才将车窗关上,车门上锁。
一场虚惊之后,娜妲告诉我,如果被刚才那些人拉下了车,他们会强行要求我骑他们的骆驼,而且收费奇高。
我们庆幸躲过一个游客陷阱,来到娜妲的一个朋友家。看起来我也要和凯撒那样,将行李放在第一次见的陌生人家里寄存了。
![]() |
憨厚的骆驼主人 |
离金字塔入口不过几百米的地方,我进到一个土房子里,屋内几乎一无所有,靠墙边放着几张铺了彩垫的沙发,这户人家也养骆驼,老实憨厚的骆驼主人还让我在他泥泞的院子里喂骆驼。我在那片土壁残垣下,和披挂着彩条鞍椅的骆驼玩合影,跟娜妲学肚皮舞,喝骆驼主人煮的茶,耐心地等着另一群朋友过来。
![]() |
开罗人民似乎很热衷结伴成群地游玩。等了许久,娜妲的朋友,还有她朋友的朋友终于到了。
有当地人小情侣,有当地男子和他的巴西女朋友,巴西女友带过来的又一巴西朋友,热情地派送巴西钥匙扣给刚见面的我们。
![]() |
我们一众人呼啦啦地进到景点园区,狮身人面像(Sphinx),金字塔底部,古墓一个一个地钻进去,石阶逐段逐段地爬上去。期间还要回答他们对中国的许多问题。其实那时我已在葡萄牙住下,可以和巴西的两个人用简单的葡萄牙语杂七杂八地闲聊。因为我和巴西女子显著的游客外貌,每到一处都被小贩围着,连娜妲这样的当地人买瓶水,也是要讨价还价。对于我来说,在这里游玩的累,更多的是被这样的方式虚耗掉精力所导致的。
幸好,三座金字塔的雄伟,狮身人面像的庄严,冲淡了这些不良点滴。定格在照片上的我,依旧是挤在一众同伴们当中,笑容满面。
![]() |
![]() |
![]() |
![]() |
![]() |
![]() |
![]() |
![]() |
最后,由于早上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在等待,我不得不提前告别这群友善的同伴,短短的相处时间,告别时他们倒依依不舍起来。我很抱歉,和他们一一拥抱说再见道保重,连骆驼也没来得及坐,回到刚才的土房子拿上行李,就往机场赶去。
满脚尘土的我上了飞机,在空中往下俯瞰,开罗的烟尘依旧,我在这的简短经历,很快被那些漫过来的云层遮盖住。云上的天空,没有惊吓,没有讨价还价,没有黄沙漫天,只有艳阳一片。
![]() |
*本文首发本人微信公众号giseleontheroad,本人所有文章和图片均为原创。
![]() |
"奔向那一片微笑-越南柬埔寨漫游记"已在豆瓣正式发售电子版。 |
点击这里即可购买
![]()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