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03 《琉璃瓦》《心经》《桂花蒸 阿小悲秋》《年轻的时候》《花凋》《留情》
《琉璃瓦》姚先生有七个漂亮标致的女儿,刻意或非刻意的安排三个女儿静静、曲曲、心心的婚事,结果却弄得个得不偿失,最后在五十岁之际第八个女儿也要出生了。估计张爱玲本想表达的是非自由恋爱夹着利益导向婚姻导致悲剧的主题,但是我看到的更加多的是一种家庭良好文化教育的缺失与生活的无奈。细读小说中的每个人物,其实具有非常多的现实投影,而且如果人物展开的话估计会是一场个性鲜明的大戏,感觉很适合去拍成电影或者电视剧,因为人物鲜明、剧情扩充性丰富、主题多重、具有现实意义、场面具有很大的戏剧性与重现可能性。感觉我大爱的侯孝贤导演来拍效果应该不错滴~
《心经》小寒与父亲峰仪畸形的父女之恋,二十岁生日之后父亲选择了跟小寒相似的绫卿同居,其实整一个过程当中,最终受害者不过是从来没有什么存在意义的母亲。恋父情结,貌似是张爱玲很多文学体裁里面或多或少都隐含的一个内核,但是在这一篇小说里却是如此赤裸裸明明白白地表达了出来。张是一个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带有强烈的个人自传性以及特质性的作家,那种冷静的狂热笔风一开始接触会有点受不了,因为刺痛冰冷的东西一开始铺面而来估计都不会太容易喜欢,但是看进去了就会有一种无法自拔之感。玲珑剔透而又才华敏感的女子,面对成长过程中的种种伤痕,唯有文字才能够武装自己吧,写尽浮世繁华下的悲凉~
《桂花蒸 阿小悲秋》以丁阿小的视野,展现了作为女佣人在主人家的所见所闻,同时道出了自己本身艰难以及身边人酸甜苦辣的多般滋味的生活,道尽各种平凡百态的人生。生活并不完美,各有各的人生残缺,故事没有轰轰烈烈的情节,没有特立独行的灵魂和生活,没有特色鲜明的人物与情节,同样没有明确宏大的主题,有的只是碎屑鸡毛蒜皮的日常生活,以及不断努力不太漂亮生活的样子。很多时候老是以为小说就应该要有个主题或者主线,但是现在想想直接描写一个平凡都市女性平凡不简单的一天也挺好,生活本身不就是艺术嘛,不过是我们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其中的乐趣罢了~
《年轻的时候》当潘汝良想象中的那一副侧脸具象化投影在沁西亚身上时,一场为恋爱而恋爱的非爱情就这样子在生活中蔓延开来。年轻的时候,自由才是其灵魂,爱慕的不过是幻想中的她,一旦具体化之后总会被种种缺陷击碎逃离吧,最后连那一点点幻想的质感都会随着婚姻的破碎,一块埋葬,埋葬在再也不会画的侧面时光里,成为一个记忆模糊的符号。
"黄昏的天淹润寥廓,年轻人的天是没有边的,年轻人的心飞到远处去。可是人的胆子到底小。世界这么大,他们必得找点网罗牵绊。
只有年轻人是自由的。年纪大了,便一寸一寸陷入习惯的泥沼里。不结婚,不生孩子,避免固定的生活,也不中用。孤独的人有他们自己的泥沼。
只有年轻人是自由的。知识一开,初发现他们的自由是件稀罕的东西,便守不住它了。就因为自由是可珍贵的,它仿佛烫手似的─自由的人到处磕头礼拜求人家收下他的自由。"
《花凋》在众姐妹弟弟中并不出色的川嫦,从小到大一直处于善解人意温柔谦让的类型,也没有得到父母太多的关爱和关注。人口众多成员下郑先生郑太太的矛盾、拮据的生活与动荡的上海、与章云藩若有若无的惨白恋爱、最后消磨掉她生活所有期待可爱的病,一个平常不过的少女不太愉快的人生历程,爱恨交织,各有各的不完美与不易。张爱玲没有特别故意明显的表达自己情感,更多的是一种冷冷清清的描述,像是一位超脱于小说的第三者,静静看着他们的喜怒哀乐,但是却无处不透露着生活凄凉的气氛,张爱玲小说永远充斥不了快乐的热闹,永远有一种个人在世上漂泊不定的孤独悲凉,无论是人情世故,还是繁华风景,处处都充满着冷冷的色调,这该是一枚内心遭受了多少冷眼旁观而后敏感独立的女子啊~
《留情》米先生、敦凤、杨太太、杨老太太,生在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特别是张爱玲笔下女人的婚姻与一生,如此平常琐碎的日常片段,穿插着各自不太幸福的人生经历,就像满大街随便一抓所有的人生一样,平庸碎屑而又带着各自的算计与苦恼。当小说摆脱故事情节以及表达主题框架等因素的束缚之后,剩下那些就真的只是反映作者本身的灵性以及才气了,会让你觉得"哦,原来小说还可以如此写啊",张的文字实在是太有个人色彩,那种感觉很难拿一个什么形容词来描述,有惊艳而又不仅仅是惊艳。常常想要是我过的是张的人生的话,自己能够写出来这些活生生的文字吗?这简直就是羡慕妒忌没有恨只有爱的迷妹心态啊,可惜这种人生太苦,得内心多强大受到多少的千疮百孔之后才能够如此与世隔绝啊~
《心经》小寒与父亲峰仪畸形的父女之恋,二十岁生日之后父亲选择了跟小寒相似的绫卿同居,其实整一个过程当中,最终受害者不过是从来没有什么存在意义的母亲。恋父情结,貌似是张爱玲很多文学体裁里面或多或少都隐含的一个内核,但是在这一篇小说里却是如此赤裸裸明明白白地表达了出来。张是一个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带有强烈的个人自传性以及特质性的作家,那种冷静的狂热笔风一开始接触会有点受不了,因为刺痛冰冷的东西一开始铺面而来估计都不会太容易喜欢,但是看进去了就会有一种无法自拔之感。玲珑剔透而又才华敏感的女子,面对成长过程中的种种伤痕,唯有文字才能够武装自己吧,写尽浮世繁华下的悲凉~
《桂花蒸 阿小悲秋》以丁阿小的视野,展现了作为女佣人在主人家的所见所闻,同时道出了自己本身艰难以及身边人酸甜苦辣的多般滋味的生活,道尽各种平凡百态的人生。生活并不完美,各有各的人生残缺,故事没有轰轰烈烈的情节,没有特立独行的灵魂和生活,没有特色鲜明的人物与情节,同样没有明确宏大的主题,有的只是碎屑鸡毛蒜皮的日常生活,以及不断努力不太漂亮生活的样子。很多时候老是以为小说就应该要有个主题或者主线,但是现在想想直接描写一个平凡都市女性平凡不简单的一天也挺好,生活本身不就是艺术嘛,不过是我们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其中的乐趣罢了~
《年轻的时候》当潘汝良想象中的那一副侧脸具象化投影在沁西亚身上时,一场为恋爱而恋爱的非爱情就这样子在生活中蔓延开来。年轻的时候,自由才是其灵魂,爱慕的不过是幻想中的她,一旦具体化之后总会被种种缺陷击碎逃离吧,最后连那一点点幻想的质感都会随着婚姻的破碎,一块埋葬,埋葬在再也不会画的侧面时光里,成为一个记忆模糊的符号。
"黄昏的天淹润寥廓,年轻人的天是没有边的,年轻人的心飞到远处去。可是人的胆子到底小。世界这么大,他们必得找点网罗牵绊。
只有年轻人是自由的。年纪大了,便一寸一寸陷入习惯的泥沼里。不结婚,不生孩子,避免固定的生活,也不中用。孤独的人有他们自己的泥沼。
只有年轻人是自由的。知识一开,初发现他们的自由是件稀罕的东西,便守不住它了。就因为自由是可珍贵的,它仿佛烫手似的─自由的人到处磕头礼拜求人家收下他的自由。"
《花凋》在众姐妹弟弟中并不出色的川嫦,从小到大一直处于善解人意温柔谦让的类型,也没有得到父母太多的关爱和关注。人口众多成员下郑先生郑太太的矛盾、拮据的生活与动荡的上海、与章云藩若有若无的惨白恋爱、最后消磨掉她生活所有期待可爱的病,一个平常不过的少女不太愉快的人生历程,爱恨交织,各有各的不完美与不易。张爱玲没有特别故意明显的表达自己情感,更多的是一种冷冷清清的描述,像是一位超脱于小说的第三者,静静看着他们的喜怒哀乐,但是却无处不透露着生活凄凉的气氛,张爱玲小说永远充斥不了快乐的热闹,永远有一种个人在世上漂泊不定的孤独悲凉,无论是人情世故,还是繁华风景,处处都充满着冷冷的色调,这该是一枚内心遭受了多少冷眼旁观而后敏感独立的女子啊~
《留情》米先生、敦凤、杨太太、杨老太太,生在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特别是张爱玲笔下女人的婚姻与一生,如此平常琐碎的日常片段,穿插着各自不太幸福的人生经历,就像满大街随便一抓所有的人生一样,平庸碎屑而又带着各自的算计与苦恼。当小说摆脱故事情节以及表达主题框架等因素的束缚之后,剩下那些就真的只是反映作者本身的灵性以及才气了,会让你觉得"哦,原来小说还可以如此写啊",张的文字实在是太有个人色彩,那种感觉很难拿一个什么形容词来描述,有惊艳而又不仅仅是惊艳。常常想要是我过的是张的人生的话,自己能够写出来这些活生生的文字吗?这简直就是羡慕妒忌没有恨只有爱的迷妹心态啊,可惜这种人生太苦,得内心多强大受到多少的千疮百孔之后才能够如此与世隔绝啊~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