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昭寺
这次的高反比5年前严重了很多,也可能是年岁的增长,也可能是昨夜的不能寐。临铺的两个伦敦姑娘,想必是没有预料到海拔3000米以上是什么概念,毕竟通数不列颠岛,也难寻这样的高度,白衣的那个姑娘,深夜的呕吐和喘气声让睡眠成了虚无缥缈的东西,这样的折腾来自遥远的西方,让我吃足了苦头。
走出车站,发现武警不似五年前那么多了,毕竟这五年间局势尚可,随着达赖年岁渐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满的人也越来越少。火车站所在的柳悟新区也比五年前繁华了很多,公车一路驰往柳悟大桥,向市区而去,经过大桥的时候,能看到远处山坡上的哲蚌寺,像一个大米堆一样摊在山药,而哲蚌寺的名字也是来自于米堆。哲蚌寺是我访藏地第一个黄教寺庙,此番再来,也要以后藏的扎什伦布寺作为终点。
拉萨有大昭寺、小昭寺,想必大部分人不知道后者。所以小昭寺人才不会那么多,于我而言,两座寺庙地位等同。佛陀圆寂后,门徒造有八岁等身像和十二岁等身像。而后八岁等身像传至尼泊尔,十二岁等身像传至汉地。松赞干布分别迎娶大唐文成公主和尼泊尔尺尊公主时,两位公主分别携带佛陀造像至拉萨。文成公主主持修建小昭寺,供奉十二岁等身像;尺尊公主主持修建大昭寺,供养八岁像,后金城公主入藏之后将十二岁等身像迎至大昭寺,八岁等身像则换至小昭寺。所以小昭寺的镇寺之宝则是这八岁等身像。小昭寺主体建筑只有那大经堂,我们随着信徒的人流步入大经堂,昏暗的光线夹杂着酸味,实在不是普通人所能忍受的。然而,当看到佛像的时候,感觉这都是值得的。八岁的佛陀明显比同龄人显得成熟。佛像前匍匐着的信徒几乎挡住了道路。


从小昭寺转到大昭寺并不远,五年不见,现在步入广场已经需要安检了,与此不同的时,五年前随处可见的巡逻武警甚至坦克已经不知去向。大昭寺门外依然聚集着来自藏区各地的信徒,我想仔细端详的唐蕃会盟碑被为了个水泄不通。只能作罢。可能是藏历新年的关系,排队进入大昭寺的队伍足足有两个小时,同样作罢。沿着宇拓路西去往布宫广场。五年过去,变化同样也很大, 宇拓路上的那家工行已经不再,而其他银行则如春笋一样在各条街上出现。

重新站在布达拉宫前,以前的那种感动已经不再,存在内心中的敬佩和震撼依然存在。不论怎样,布达拉宫这座优美的建筑是全人类的财富。登上药王山,远眺布达拉宫和群山、白云融为一体。

© 本文版权归 parabellum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