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的番茄鸡蛋汤是天下第一美味
外公的番茄鸡蛋汤是天下第一美味
相比起同年龄的小伙伴,我很早就学会做饭炒菜了。大概从小学一年级起,我就走上了每天自己中午放学回家给自己做午饭,然后下午去上课的不归路。这一切,都源自于外公的激将法。
爷爷去世后我开始读小学,朝九晚五上班的爸爸妈妈,没有时间来为我每天准备午饭,刚好家里距离外婆家不过十分钟的路程,便让我去外婆外公家蹭饭。偏巧那时的我,性格孤僻又内向,每天在外公家吃了午饭,扔下碗,就背上书包匆匆奔走,回家换上下午的书。
时间一长,外公就特别不满了:把我们家当食堂了,吃了饭就走,吃完饭坐下说几句话都那么难?
其实后来有事没事我一个人常常跑到外婆家玩儿,那时候可能是觉得对外公外婆不熟悉,所以每天中午吃了饭就跑,百分百蹭饭不含糊,而且特别爱和外公顶嘴。
同样性格倔强的外公某天见我扔下饭碗又要跑,便说了句:“你那么厉害,就自己做饭啊,别老跟我犟嘴!”
其实当时也是气话,因为爷爷在世时我每天都跟爷爷呆在一起,几乎没有跟外公怎么接触过,外公想和我多说会儿话,却见我如此固执,因此颇为懊恼。
偏偏我也同样倔强,还了句:“自己做就自己做,明天我不过来了!”
说完这句话就愤愤背上书包回家了。晚上跟妈妈说了不去外婆家吃饭,第二天中午就径自回家,开始煮饭做菜了。外婆不放心,便赶了过来,指点我蒸饭该加多少水,蒸鸡蛋又该放多少水。
事情变得异乎寻常顺利,我就这样给自己做好了一顿简单的午饭。外婆放心回去了,估计外公没少生闷气。
就因为外公的一句话,我学会了做饭。不过当时的自己,还是暗暗和外公较着劲。每次去外公家里,一定会避免午饭的时候去,就算是去了也嘟着嘴道:哼,我不是专门来吃饭的,我自己会做了。
就因为外公的一句话,我学会了做饭。不过当时的自己,还是暗暗和外公较着劲。每次去外公家里,一定会避免午饭的时候去,就算是去了也嘟着嘴道:哼,我不是专门来吃饭的,我自己会做了。
不过话是这么说,时至今日,我仍然不会做外公擅长的番茄鸡蛋汤。番茄鸡蛋汤一般有两种,带着水红色的汤,里面有蛋花和番茄,漂浮着闲散的黄色蛋花和红色的番茄沫;另一种是把鸡蛋放油锅里煎好,一块儿和着番茄煮成汤,汤上还漂着油花儿。
外公的番茄鸡蛋汤不一样,一碗汤上来,清澈见底,切成片的番茄和蛋花安安静静地沉在碗底,融入了番茄颜色的汤不带杂质,有时候还撒了些许细碎的葱花,看上去甚是赏心悦目。
每次跟外公吵嘴后,见到饭桌上有番茄蛋花汤,还是厚着脸皮蹭上桌,吃饭,不管刚才吵架吵得多厉害。
这么多年过去,外公去世后,我再也没能吃到过跟外公做的一样的番茄鸡蛋汤。
记忆里,外公永远都是那个高兴了,午饭的时候摆上一瓶白酒,自斟自饮;饭后往藤椅上一坐,悠悠然点燃一根烟,熏得满口黄牙的老大爷。
外公特别固执,也爱教训人,所以每次吃饭听他叨叨到实在不耐烦,只能匆匆放下碗筷背包走人。
外公特别严厉,为人一丝不苟,就像他做的番茄鸡蛋汤,看不到杂质,清澈见底。吃饭前不能一个人先行上桌,不许比长辈更先动筷子夹菜,饭桌上不准吃饭吃了一半把筷子插进饭碗里,吃完饭筷子必须放在桌子上,吃饭时不可以夹越过餐盘夹对面的菜,喝汤不许用自己的勺子盛汤……
种种餐桌礼仪全部被纠正过来,虽说这是为我好,可是外公每次厉声呵斥的态度还是让人不快。仅仅是吃个饭就已经唠叨啰嗦成这样,那要是留下来过中午,下午去上课该是多大的折磨,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才是最好的选择。
所以,比起严厉而不苟言笑的外公,我自然是喜欢外婆多些。小时候为了给我断奶,妈妈把我送到外公外婆家过夜,睡前外婆都会给我准备零食,平常是饼干蜜饯之类的,冬天则是炉火里煨熟的烤红薯,外婆自己种的,瓤特别甜,吃上一个小小的,便可以心满意足睡着做个甜甜的梦。
每年到了我生日的时候,外婆是唯一一个记得我农历生日的人,赶在生日的前几天,她一定会给我马上一大堆鸡蛋拎过来,为我祝福。
每年冬天院子里的腊梅花开了,外婆便折上几枝开得最好的,带来给我,让我一同分享冬日里的馨香。
相比而言,外公就显得严苛,不那么可爱。
我唯一能跟外公撒娇的,就是吃饭时如果有肉丸子做的汤,便会嘟囔着要蘸水。甚至后来专门发明了个词——消毒水,因为每次肉丸子从汤里夹起来放进蘸水里滚一圈,上面的热气会因此少了许多,肉丸子咬起来也没那么烫了。
我这种幼稚的叫法居然得到了外公的认同,每次吃饭的时候,他会说,你那个消毒水弄好了,来吃饭吧。
外公不善于表达自己,或许对他来说,严厉的要求就是爱的体现吧。直到外公去世后,外婆有时候跟我聊天还在说,你跟你外公一样,两个人都太倔强,见面就要吵架,完全不能多呆。你外公那个爆脾气,你也不懂得迁就他。
外婆说这些的时候,语气中带着的,是怀念和遗憾。
外婆说自己越活得久,心态越好,对人对事,愈发心宽。没有了外公在她身边每天叨叨叨,她生活随意自在,规律生活。可是当外婆说起我和外公斗嘴的场景时,笑得可开心了。每次外婆还会随口问我,还记得外公的样子吗?
因为比起弟弟妹妹,我算是外公看着长大的,外婆跟我聊天的时候,聊得久了便会说起从前的点点滴滴。
其实,当时我愤愤然走掉第二天自己做饭时,外公也不放心,见到外婆回去后,询问半天知道我已经学会自己做饭后才稍微放心。可是随即又闷闷不乐起来,因为这样我就不会每天中午去吃饭了。
院子里曾经有棵樱桃树,每年春天的时候都开满了樱花,白白的花瓣,细碎点缀在枝头,每年都能结不少樱桃。每当这时候,外公就会叮嘱外婆把摘下来最大最红的一小碗给我留着,等我周末去玩或者外婆来串门的时候带给我。
甚至到后来外公病重我早上去看外公时,外公还让外婆把他打过点滴的吊瓶洗干净,灌上热水,包上一层布袋子,让我带在路上御寒。冬天天亮得晚,雾蒙蒙的清晨出门,二十来分钟到学校,再加上早读课,双手经常容易被冻得冰冷。小小的玻璃“暖手宝”,刚好够撑满半个上午,直到太阳出来。
甚至到后来外公病重我早上去看外公时,外公还让外婆把他打过点滴的吊瓶洗干净,灌上热水,包上一层布袋子,让我带在路上御寒。冬天天亮得晚,雾蒙蒙的清晨出门,二十来分钟到学校,再加上早读课,双手经常容易被冻得冰冷。小小的玻璃“暖手宝”,刚好够撑满半个上午,直到太阳出来。
……
外公走的那天,傍晚的时候我还在和小表姐讨论过几天要带哪些东西去山上烧烤,突然见到妈妈和二姨她们从外公卧室出来,妈妈眼睛里含着泪水,整个双眼都是红通通的,妈妈声音梗塞地说:“你们去那边玩儿吧,外公一会儿要出来了。”
我已经猜到是怎么回事,便默默和小表姐刚走开。刚转过身,就听到妈妈和二姨的哭声。从来没有见过妈妈那么失魂落魄的时候,仿佛她整个人的精气神都被抽走了一样,或许是从小到大的依靠没有了吧。
外公去世后,他的遗物扔的扔,烧的烧,院子里一株黑玫瑰,是爷爷去世的时候移植过来的,因为院子里烧东西因此被烟雾熏死。
后来,那株黑玫瑰再也没有活过来,我也没在市场上见到过,我也没有跟小表姐去烧烤,再也没有用过吊瓶做的“暖手宝”,更没有吃到过和外公做的一样的番茄蛋花汤。那个冬天,很冷。
相比起同年龄的小伙伴,我很早就学会做饭炒菜了。大概从小学一年级起,我就走上了每天自己中午放学回家给自己做午饭,然后下午去上课的不归路。这一切,都源自于外公的激将法。
爷爷去世后我开始读小学,朝九晚五上班的爸爸妈妈,没有时间来为我每天准备午饭,刚好家里距离外婆家不过十分钟的路程,便让我去外婆外公家蹭饭。偏巧那时的我,性格孤僻又内向,每天在外公家吃了午饭,扔下碗,就背上书包匆匆奔走,回家换上下午的书。
时间一长,外公就特别不满了:把我们家当食堂了,吃了饭就走,吃完饭坐下说几句话都那么难?
其实后来有事没事我一个人常常跑到外婆家玩儿,那时候可能是觉得对外公外婆不熟悉,所以每天中午吃了饭就跑,百分百蹭饭不含糊,而且特别爱和外公顶嘴。
同样性格倔强的外公某天见我扔下饭碗又要跑,便说了句:“你那么厉害,就自己做饭啊,别老跟我犟嘴!”
其实当时也是气话,因为爷爷在世时我每天都跟爷爷呆在一起,几乎没有跟外公怎么接触过,外公想和我多说会儿话,却见我如此固执,因此颇为懊恼。
偏偏我也同样倔强,还了句:“自己做就自己做,明天我不过来了!”
说完这句话就愤愤背上书包回家了。晚上跟妈妈说了不去外婆家吃饭,第二天中午就径自回家,开始煮饭做菜了。外婆不放心,便赶了过来,指点我蒸饭该加多少水,蒸鸡蛋又该放多少水。
事情变得异乎寻常顺利,我就这样给自己做好了一顿简单的午饭。外婆放心回去了,估计外公没少生闷气。
就因为外公的一句话,我学会了做饭。不过当时的自己,还是暗暗和外公较着劲。每次去外公家里,一定会避免午饭的时候去,就算是去了也嘟着嘴道:哼,我不是专门来吃饭的,我自己会做了。
就因为外公的一句话,我学会了做饭。不过当时的自己,还是暗暗和外公较着劲。每次去外公家里,一定会避免午饭的时候去,就算是去了也嘟着嘴道:哼,我不是专门来吃饭的,我自己会做了。
不过话是这么说,时至今日,我仍然不会做外公擅长的番茄鸡蛋汤。番茄鸡蛋汤一般有两种,带着水红色的汤,里面有蛋花和番茄,漂浮着闲散的黄色蛋花和红色的番茄沫;另一种是把鸡蛋放油锅里煎好,一块儿和着番茄煮成汤,汤上还漂着油花儿。
外公的番茄鸡蛋汤不一样,一碗汤上来,清澈见底,切成片的番茄和蛋花安安静静地沉在碗底,融入了番茄颜色的汤不带杂质,有时候还撒了些许细碎的葱花,看上去甚是赏心悦目。
每次跟外公吵嘴后,见到饭桌上有番茄蛋花汤,还是厚着脸皮蹭上桌,吃饭,不管刚才吵架吵得多厉害。
这么多年过去,外公去世后,我再也没能吃到过跟外公做的一样的番茄鸡蛋汤。
记忆里,外公永远都是那个高兴了,午饭的时候摆上一瓶白酒,自斟自饮;饭后往藤椅上一坐,悠悠然点燃一根烟,熏得满口黄牙的老大爷。
外公特别固执,也爱教训人,所以每次吃饭听他叨叨到实在不耐烦,只能匆匆放下碗筷背包走人。
外公特别严厉,为人一丝不苟,就像他做的番茄鸡蛋汤,看不到杂质,清澈见底。吃饭前不能一个人先行上桌,不许比长辈更先动筷子夹菜,饭桌上不准吃饭吃了一半把筷子插进饭碗里,吃完饭筷子必须放在桌子上,吃饭时不可以夹越过餐盘夹对面的菜,喝汤不许用自己的勺子盛汤……
种种餐桌礼仪全部被纠正过来,虽说这是为我好,可是外公每次厉声呵斥的态度还是让人不快。仅仅是吃个饭就已经唠叨啰嗦成这样,那要是留下来过中午,下午去上课该是多大的折磨,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才是最好的选择。
所以,比起严厉而不苟言笑的外公,我自然是喜欢外婆多些。小时候为了给我断奶,妈妈把我送到外公外婆家过夜,睡前外婆都会给我准备零食,平常是饼干蜜饯之类的,冬天则是炉火里煨熟的烤红薯,外婆自己种的,瓤特别甜,吃上一个小小的,便可以心满意足睡着做个甜甜的梦。
每年到了我生日的时候,外婆是唯一一个记得我农历生日的人,赶在生日的前几天,她一定会给我马上一大堆鸡蛋拎过来,为我祝福。
每年冬天院子里的腊梅花开了,外婆便折上几枝开得最好的,带来给我,让我一同分享冬日里的馨香。
相比而言,外公就显得严苛,不那么可爱。
我唯一能跟外公撒娇的,就是吃饭时如果有肉丸子做的汤,便会嘟囔着要蘸水。甚至后来专门发明了个词——消毒水,因为每次肉丸子从汤里夹起来放进蘸水里滚一圈,上面的热气会因此少了许多,肉丸子咬起来也没那么烫了。
我这种幼稚的叫法居然得到了外公的认同,每次吃饭的时候,他会说,你那个消毒水弄好了,来吃饭吧。
外公不善于表达自己,或许对他来说,严厉的要求就是爱的体现吧。直到外公去世后,外婆有时候跟我聊天还在说,你跟你外公一样,两个人都太倔强,见面就要吵架,完全不能多呆。你外公那个爆脾气,你也不懂得迁就他。
外婆说这些的时候,语气中带着的,是怀念和遗憾。
外婆说自己越活得久,心态越好,对人对事,愈发心宽。没有了外公在她身边每天叨叨叨,她生活随意自在,规律生活。可是当外婆说起我和外公斗嘴的场景时,笑得可开心了。每次外婆还会随口问我,还记得外公的样子吗?
因为比起弟弟妹妹,我算是外公看着长大的,外婆跟我聊天的时候,聊得久了便会说起从前的点点滴滴。
其实,当时我愤愤然走掉第二天自己做饭时,外公也不放心,见到外婆回去后,询问半天知道我已经学会自己做饭后才稍微放心。可是随即又闷闷不乐起来,因为这样我就不会每天中午去吃饭了。
院子里曾经有棵樱桃树,每年春天的时候都开满了樱花,白白的花瓣,细碎点缀在枝头,每年都能结不少樱桃。每当这时候,外公就会叮嘱外婆把摘下来最大最红的一小碗给我留着,等我周末去玩或者外婆来串门的时候带给我。
甚至到后来外公病重我早上去看外公时,外公还让外婆把他打过点滴的吊瓶洗干净,灌上热水,包上一层布袋子,让我带在路上御寒。冬天天亮得晚,雾蒙蒙的清晨出门,二十来分钟到学校,再加上早读课,双手经常容易被冻得冰冷。小小的玻璃“暖手宝”,刚好够撑满半个上午,直到太阳出来。
甚至到后来外公病重我早上去看外公时,外公还让外婆把他打过点滴的吊瓶洗干净,灌上热水,包上一层布袋子,让我带在路上御寒。冬天天亮得晚,雾蒙蒙的清晨出门,二十来分钟到学校,再加上早读课,双手经常容易被冻得冰冷。小小的玻璃“暖手宝”,刚好够撑满半个上午,直到太阳出来。
……
外公走的那天,傍晚的时候我还在和小表姐讨论过几天要带哪些东西去山上烧烤,突然见到妈妈和二姨她们从外公卧室出来,妈妈眼睛里含着泪水,整个双眼都是红通通的,妈妈声音梗塞地说:“你们去那边玩儿吧,外公一会儿要出来了。”
我已经猜到是怎么回事,便默默和小表姐刚走开。刚转过身,就听到妈妈和二姨的哭声。从来没有见过妈妈那么失魂落魄的时候,仿佛她整个人的精气神都被抽走了一样,或许是从小到大的依靠没有了吧。
外公去世后,他的遗物扔的扔,烧的烧,院子里一株黑玫瑰,是爷爷去世的时候移植过来的,因为院子里烧东西因此被烟雾熏死。
后来,那株黑玫瑰再也没有活过来,我也没在市场上见到过,我也没有跟小表姐去烧烤,再也没有用过吊瓶做的“暖手宝”,更没有吃到过和外公做的一样的番茄蛋花汤。那个冬天,很冷。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