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年前,被鲁迅痛骂为落水狗的章士钊生于湖南
(万象历史特约作者:一一)
136年前,1881年3月20日,支持两党制,被鲁迅痛骂为落水狗的章士钊生于湖南

章士钊(1881年3月20日-1973年7月1日),湖南省善化县人。
与黄兴关系深厚,跟章太炎拜把子,却拒绝加入同盟会。两党制的支持者。曾建议同盟会解散,重新组成两党,让人脑洞打开,无法接受。
曾任段祺瑞政府的教育总长。反对新文化运动,支持文言文,与胡适激烈论战。著名的“刘和珍君”事件,在他的任期发生。下台后,被鲁迅狠狠地痛骂为“落水狗”。
章士钊与毛泽东有着很深的渊源,1920年,曾资助毛泽东两千大洋。1961年经济困难时期,毛泽东用稿费以“还钱还利”为名,每年正月初二送二千元给章士钊,送满十年。章士钊曾经在上海抱养过一个养女,起名章含之。章含之后来当过毛泽东的英文教师,是外交家乔冠华的继妻,是文革中的风云人物。

毛泽东和章士钊合影
孙中山的来历
1881年,章士钊生于湖南善化县。父亲是乡里的里正,从事中医。章士钊幼读私塾,非常勤奋。13岁时在长沙买到一部《柳宗元文集》。等到90岁时,写成并出版《柳文指要》。
1901年(20岁),入武昌两湖书院,与黄兴是同学,共组华兴会。1903年5月(22岁),被聘为《苏报》主笔,经常发表激烈的革命言论。与章太炎、张继、邹容,结拜为异姓四兄弟。章士钊将日本人宫崎寅藏所作《三十三年落花梦》翻译成《大革命家孙逸仙》一书,将他的别名“中山樵”与姓氏“孙”连在一起。也就是“孙中山”名字的来历。7月,《苏报》被清政府查封。

章士钊翻译的《孙逸仙》
流亡日英
1904年(23岁),黄兴领导华兴会,多次密谋起义,章士钊暗中接济,在上海被捕。经蔡锷托人营救,关押40天后,保释出来。
1905年,流亡日本。章回顾过去,认为自己“才短力脆”,连累了同事,感到内疚,一改革命救国为求学救国,乃发愤学习。8月,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他坚决不加入,但也没加入其他政党。
1907年(26岁),赴英国留学。1909年,他与同盟会员吴弱男在伦敦结婚,婚后入阿伯丁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逻辑学。留英期间,他常为国内报刊撰稿,介绍西欧各派政治学说,于立宪政治尤多发挥,对当时中国政坛很有影响。

留学时的章士钊

章士钊和吴若水一家合影
支持两党制
1911年(30岁),辛亥革命后曾加入中华民国袁世凯的北京政府。1912年,在《民主报》上发表了《政党组织案》,主张将当时国内新有政党(包括同盟会)一律解散,在一段时间内各抒已见,然后根据不同政见分为两党,参与竞选,得多数拥护者,管理国家。这就是著名的“毁党造学说”。这是国内较早建议采用两党制的声音。此论遭各方攻击,同盟会内部大哗。
1913年,参加反袁世凯的二次革命。革命失败,再次流亡日本。在东京,与陈独秀等人创办《甲寅》月刊。依然重申两党制的主张,倡言革新,反对专制,提倡共和,反对袁世凯,但反对暴力激进手段。

资助毛泽东
袁世凯死后,回到国内。1917年(36岁),在北京出《甲寅》周刊。应陈独秀的邀请,任北京大学文科研究院教授,讲授逻辑学。兼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推荐李大钊、杨昌济到北大任教。1918年,毛泽东为图书馆管理员。
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反对新文化运动,支持文言文,反对白话文,曾与胡适激烈笔战。1920年,为支持赴法勤工俭学,曾资助毛泽东、蔡和森两千大洋,组织学生留学(邓小平为成行的人员之一)。毛泽东却因故未能成行。

章士钊书法作品
被痛骂为落水狗
1922年,任国立北京农业大学校长。1924年,在段祺瑞政府任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等职。受命后,即宣称要整顿学风,宣布大学统一考试,合并北京八所大学,引起教育界大量进步青年反对。因他的《甲寅》杂志,封面绘有一虎,当时人们称之为“老虎总长”。
他支持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杨荫榆。后下令解散“女师大”,镇压爱国学生运动。鲁迅写下著名文章《纪念刘和珍君》。1926年,“三一八”惨案时,任政府秘书长。后被国民军驱逐下台。鲁迅痛骂他为“落水狗”,恶名远播。
1928年,二次北伐,国民革命军进占北京。因章士钊为政府官员,被通缉,只好赴欧洲游历。1930年(49岁),应张学良之聘,任东北大学文学院主任。

刘和珍杨德群纪念碑(北京鲁迅中学校内)
律师生涯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章士钊到上海当律师。1932年10月,陈独秀等人在上海被国民党政府逮捕,他自动站出来为陈辩护,请求法庭宣布陈无罪。其“辩论状”着力阐述政府应当容忍不同政党理论,文气逼人,震动法庭,中外报纸竞相登载。
章在上海还接了一笔官司,一个卖昂贵康克令金笔的女营业员和一个早有婚配的大家公子生了一个女儿,其父要儿子与其断绝关系。恰好章士钊的小妾奚夫人没有生育,于是将女儿抱养过来。这个孩子当时8个月大,后来章士钊为其取名章含之。章含之后来当过毛泽东的英文教师,是外交家乔冠华的继妻。
抗战后到重庆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抗战胜利后,回上海继续当执业律师。

章士钊与养女章含之(后排中间)合影
湖南和平起义
1949年春,章士钊被李宗仁邀为和谈代表,前往北京参与国共和谈。和谈破裂,章士钊与邵力子、张治中等人留居北平。之后章士钊去香港,同年6月,带信给程潜,转达了毛泽东对程潜和陈明仁的热诚态度,促成了湖南和平起义。9月,他应中国共产党之邀参加开国大典,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从此定居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章士钊相继被推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二届、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历任政务院法制委员会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等职。
1961年,国家经济困难时期,毛泽东用稿费以“还钱还利”为名,每年正月初二送二千元给章士钊,送满十年。1963年,毛泽东七十寿辰,设家宴邀章士钊、程潜等四老到中南海。
1973年5月,乘专机到香港和家人团聚(有传说其身负毛泽东嘱托的联系国共第三次合作之事宜)。7月1日,病逝于香港,享年92岁。

老年章士钊和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