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一种人生智慧
“幸福”是每个人都会经常思考并屡屡触及的话题,对“幸福”的理解固然千人千面,但人人都在渴望并追寻着幸福却是不争也不必争的事实。“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的昂扬热闹是幸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静寂沉潜也是幸福;“人生得意须尽欢”是得到幸福后淋漓酣畅的享受,寒夜灯下一碗热气腾腾的粥饭带来的“小确幸”又何尝不是举眉俯首间对幸福的细细品读?也许不少人和我一样,人生路上的踽踽独行中,努力着、奋斗着、收获着,同时却也不得不面对不期而来的挫折与失败,体会着人生的种种悖论和由此带来的无力感。人生本不完满,幸福也未必关乎完满。得遇《河合隼雄的幸福论》这本小书对我而言亦是幸福,关于人生已有的沉淀与积累不时在阅读中碰撞出晶莹的火花,在心头一闪而过,留下的却是心有灵犀的感悟或余音绕梁的启迪与沉思,翻译过程中时时相遇的“小确幸”带给我对幸福的深层理解。
这是一本思考幸福的书,相信在看到书名的一霎那,也许不少人会认为这是一本“幸福指南”,以为循着书中文字,“幸福是什么”的答案也终将穷出卷末。这种想法不可谓不对也不可谓全对,用心体味,作者确实在不遗余力地传达什么是幸福以及如何把握幸福,但如果过于急切地想从中找寻答案,或许会怅然失望。正如河合隼雄在前言中所说:“‘幸福’仿佛爱捉弄人的人一样,我们努力接近它,却偏偏总是被它巧妙地溜掉。”当你刻意努力地想要握住幸福,却发现它是那样地不可捉摸,哪怕看似近在咫尺,却又转眼天涯之遥。因为幸福不是物质的客观存在,幸福惟关乎心灵。
这本书并没有一条清晰的主线索,给读者明晰的幸福定义,然后一一给出明确的解决办法,这既是作者在人生之中对幸福的深度理解使然,也是一种对读者负责的求真立诚的学者姿态。作者用一个个亲历的、充满人生哲理的小故事告诉我们:幸福其实是一种人生的智慧,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接受自己的智慧,也是认识人生、了解人生、接受人生、享受人生的智慧。河合隼雄是一名心理学专家,所以书中故事的讲述大多从心理学的角度切入,而正是人的心理很大程度地决定了人的幸福观,心可以很大很宽,可以容得下陌生人的寻求帮助,容得下整个的世界;心也可能很小很窄,窄得容不得至亲之人的一丁点无心之过、容不得身边之人取得的小小成绩与荣誉……人的不幸福许多时候来自于心灵世界的失衡,跟自己较劲、跟自己过不去、过不去自己这道坎儿,同时也就远离了本可触及的幸福。正所谓知人难、知己更难。
《河合隼雄的幸福论》涉及到的话题方方面面,有对自我的审视,对“为什么不幸的偏偏是我?”的彷徨疑惑的探讨;有对亲子关系的思考,当我们抛开习以为常,以陌生人的目光看待常常惹我们生气的亲人,会发现他们如此可爱;还有对大自然宗教意义上的思索,古树的年轮里本身就刻下了使人领悟生命的智慧;也有对古老传统弃留的反思,看似没有现实意义的古老仪式恰恰是联结人与人的心灵之间、人与世界之间的深层纽带,丢弃了这根纽带,我们失去的不仅是信仰,还可能是心灵的皈依,我们将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浮躁和对未来的茫然无措……而人又是社会中的一份子,河合隼雄曾任文化官员,心理医师和文化官员的双重身份也使他不时由对个人的人生问题的思考上升到对家国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层面的热望。翻译到最后,很惊喜地收获了本书中最令我醍醐灌顶的一句话。在《无音之音》这篇小文中,作者从自己练习长笛的感悟谈起,领悟到看似无用的音符恰是奏出最绝妙音符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人生也是如此:“人的幸福或许也和这个类似。即便身处幸福的巅峰之时,倘若没有与之相对的深深的悲伤这一支撑,也终将化为浅薄。没有单纯的幸福。当然一般人只能听到长笛的声音。正如好的音色有无音之音在支撑,幸福这东西也是的,即便他人眼中只能看见它,要使其拥有厚度也必须靠悲伤来支撑。”读到这里,仿佛散漫的光聚成细细的金黄一束,那是人生智慧的凝聚。
感谢湛卢文化的同仁再次让我结识一本好书,让我在翻译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品味人生。人生是一场漫长的修行,修炼的是自己的心灵,只有拥有健康纯净的内心,才能获得心理上的平衡,也才能拥有感悟幸福、拥抱幸福的丰富而温润的心灵世界。幸福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这是一本思考幸福的书,相信在看到书名的一霎那,也许不少人会认为这是一本“幸福指南”,以为循着书中文字,“幸福是什么”的答案也终将穷出卷末。这种想法不可谓不对也不可谓全对,用心体味,作者确实在不遗余力地传达什么是幸福以及如何把握幸福,但如果过于急切地想从中找寻答案,或许会怅然失望。正如河合隼雄在前言中所说:“‘幸福’仿佛爱捉弄人的人一样,我们努力接近它,却偏偏总是被它巧妙地溜掉。”当你刻意努力地想要握住幸福,却发现它是那样地不可捉摸,哪怕看似近在咫尺,却又转眼天涯之遥。因为幸福不是物质的客观存在,幸福惟关乎心灵。
这本书并没有一条清晰的主线索,给读者明晰的幸福定义,然后一一给出明确的解决办法,这既是作者在人生之中对幸福的深度理解使然,也是一种对读者负责的求真立诚的学者姿态。作者用一个个亲历的、充满人生哲理的小故事告诉我们:幸福其实是一种人生的智慧,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接受自己的智慧,也是认识人生、了解人生、接受人生、享受人生的智慧。河合隼雄是一名心理学专家,所以书中故事的讲述大多从心理学的角度切入,而正是人的心理很大程度地决定了人的幸福观,心可以很大很宽,可以容得下陌生人的寻求帮助,容得下整个的世界;心也可能很小很窄,窄得容不得至亲之人的一丁点无心之过、容不得身边之人取得的小小成绩与荣誉……人的不幸福许多时候来自于心灵世界的失衡,跟自己较劲、跟自己过不去、过不去自己这道坎儿,同时也就远离了本可触及的幸福。正所谓知人难、知己更难。
《河合隼雄的幸福论》涉及到的话题方方面面,有对自我的审视,对“为什么不幸的偏偏是我?”的彷徨疑惑的探讨;有对亲子关系的思考,当我们抛开习以为常,以陌生人的目光看待常常惹我们生气的亲人,会发现他们如此可爱;还有对大自然宗教意义上的思索,古树的年轮里本身就刻下了使人领悟生命的智慧;也有对古老传统弃留的反思,看似没有现实意义的古老仪式恰恰是联结人与人的心灵之间、人与世界之间的深层纽带,丢弃了这根纽带,我们失去的不仅是信仰,还可能是心灵的皈依,我们将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浮躁和对未来的茫然无措……而人又是社会中的一份子,河合隼雄曾任文化官员,心理医师和文化官员的双重身份也使他不时由对个人的人生问题的思考上升到对家国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层面的热望。翻译到最后,很惊喜地收获了本书中最令我醍醐灌顶的一句话。在《无音之音》这篇小文中,作者从自己练习长笛的感悟谈起,领悟到看似无用的音符恰是奏出最绝妙音符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人生也是如此:“人的幸福或许也和这个类似。即便身处幸福的巅峰之时,倘若没有与之相对的深深的悲伤这一支撑,也终将化为浅薄。没有单纯的幸福。当然一般人只能听到长笛的声音。正如好的音色有无音之音在支撑,幸福这东西也是的,即便他人眼中只能看见它,要使其拥有厚度也必须靠悲伤来支撑。”读到这里,仿佛散漫的光聚成细细的金黄一束,那是人生智慧的凝聚。
感谢湛卢文化的同仁再次让我结识一本好书,让我在翻译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品味人生。人生是一场漫长的修行,修炼的是自己的心灵,只有拥有健康纯净的内心,才能获得心理上的平衡,也才能拥有感悟幸福、拥抱幸福的丰富而温润的心灵世界。幸福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