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我想我们都病了
据说最早的朋友圈出现在唐朝,在长安的大雁塔上刻字成为新科进士的一种传统。白居易考中进士之后,就在墙壁上发了一条朋友圈“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学霸发圈春风得意。可惜的是,唐武宗时的宰相李德裕并非进士出身,一怒之下把大雁塔上的历代学霸晒的圈铲个精光。可这位李先生并未遗臭万年,他历仕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一度入朝为相,死后,历朝历代对他都评价甚高。看到这里,就觉得不是人家李不好,感觉白居易好zuo,难怪人家要黑了你的朋友圈。
还有一个更靠谱的说法是:最早的“朋友圈”一词出现在《哆啦A梦》,沃特?漫画中为了帮助大雄实现有很多朋友的梦想,哆啦A梦给他画了一个圈子,就叫“朋友圈”,只要站在圈内就能成为好朋友。是不是更欢乐的解释比较容易接受?
话说自从有了微信朋友圈这种诡异的东西,感觉大家都被魔怔了。深深的依赖上了ta,便捷之处不容置疑。最大的好处莫过于:要想显摆自己比你过的好,再也不用担心你看不到了。真是居家旅行杀人越货谋财害命之必备佳品。
可是,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说越来越多的人要逃离朋友圈,顿时产生同感。现在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的器官,每天刷朋友圈也已然成为习惯。偷窥他人的隐私可以正大光明而且肆无忌惮,想想都好嗨!我们既要保持自己在朋友圈的优越,又要优雅的八卦朋友圈的动态,毕竟:自古作逼自有傻逼疼,真的好忙好忙。久而久之,朋友圈上就全是轻松又美好的快乐图景,而背后曲折的生活真相永远是个谜。谁特么会昭告天下我今天被领导骂了哭成狗,我被男朋友抛弃想上吊,谁能比我惨?这些破事再狗血也要嚼碎了吞下去,消化掉。所以证明“我比你过的好”是种很累的病。
原本,无论是微信还是qq本质上都是通信软件,社交属性是附带的,这点其实很致命,但微信就像是“一个气氛尴尬的家庭派对”,你“又不能真的走开”。如果你不点赞和投票,你就极有可能被孤立,别怪我是玻璃心,我就经历了昨晚半夜11点八百年不联系的一个朋友让我给ta孩子投票的玄幻事,别TM再让我给你的娃投票了,是时候给我转发一条广告了,好吗?来呀,就这样礼尚往来,互相伤害吧!毕竟我们都是纯真的朋友圈感情。
大好的周末,越解读越害怕,吓得我要赶紧关了电脑去看电影。总之太远容易生疏,太近容易情尽,修炼好自己,才是对人脉最有效的经营。
祝我们早日不受小红点的打扰,周末愉快!
-
niko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4-01 15: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