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推理研究会内刊《民国推理拾遗》第一辑【张无诤专号】筹备中

2017年2年26日,我公布了构想已久的《民国推理拾遗》书系计划,宣布先由自己成立一个所谓“民国推理研究会”,并不定期将研究成果结集,推出用于内部交流的会刊《民国推理拾遗》。
因为“书系”这个宏伟计划要想成熟地做出成果来,非一两年甚至十年之功可以完成,所以阶段性地发布一些整理出的成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推出同以“民国推理拾遗”为名的“内刊”,就是想向同仁们不定期地汇报这些小小的成果。
一开始构想中的“内刊”是这样的:内容复杂多样,各种研究文章汇聚一堂。但转念一想,这方面的理论文章原本不多,凑起来也颇有难度,况且我本人目前从事的都是最基础的文献整合工作,根本没有本事写出像样的综述文章来。
于是,我觉得把这本“内刊”以每期一个主题的【专号】形式推出才最为稳妥,这样也方便读者和今后的研究者有个更加系统的参考读物。
既然刊名中有“拾遗”二字,那么重点挖掘的自然是淹没在历史之中的作家和作品,所以“内刊”目前的定位是“小说+评论”的组合模式:即每辑【专号】确定挖掘一个民国侦探作家和他的作品,扫描作品书影,撰写作家小传,编制小说存目,并将小说重新录入、编校,然后搜集整理时人和今人对其作品的评论。这样一来,也相当于为今后“书系”中的【民国原创侦探小说书影录】【民国推理小辞典】【小说存目】等板块做了铺垫。
在这个思路的指导下,《民国推理拾遗》第一辑【张无诤专号】应运而生。
可能有人会问:张无诤何许人也?第一辑为何做他的专辑?
事情是这样的:张无诤即著名作家张天翼。他曾在十七八岁时创作过八篇侦探小说,但后来由于思想上的转变,而投身于新文学的创作,结束了短短两年的鸳鸯蝴蝶派文学少年的生涯。
张天翼一生著作颇丰,但所有文集选集中均未收录他这些侦探小说,实在遗憾。但究其原因,大概全因其好友施蛰存。
1980年代,张天翼的夫人沈承宽曾整理出版了大量张天翼的作品,她曾特意致信施蛰存,询问有关张天翼早年创作的情况,施蛰存在1982年9月10日致沈承宽的答复信中说:“我以为,天翼兄1924年前的作品,只是文学青年的习作,不必收到他后来的创作集里去,虽然他的讽刺笔调在这些作品中已透露了。”
根据沈承宽整理的《张天翼早期著作目录》等文献显示,张无诤的侦探小说《徐常云侦探案》共计八篇,目前已经全部找到原文,正在一点点手工录入……

下面就先透露下正在筹备中的《民国推理拾遗》第一辑【张无诤专号】的目录吧!
【彩页·民国原创侦探小说书影录】
张无诤侦探小说书影

【卷首】
掘民国之侦探,鉴为今之推理
【重磅计划】
《民国推理拾遗》书系构想
张无诤·专号
【民国推理小辞典·作家篇】
张无诤——张天翼短短两年的鸳鸯蝴蝶派文学少年生涯
【张无诤自述】
我的幼年生活(原载1933年5月15日《文学杂志》第1卷第2号,署名:张天翼)


【张无诤侦探小说《徐常云侦探案》存目】
少年书记(原载于1922年7月24日《半月》第1卷第22期)
人耶鬼耶(原载于1922年8月6日《星期》第23期,署名:无诤)
空室(原载于1922年10月8日《星期》第32期,署名:无诤)
遗嘱(原载于1922年10月22日《星期》第34期,署名:无诤)
玉壶(原载于1922年11月26日,《星期》第39期)
铁锚印(原载于1923年6月14日,《半月》第2卷第19期)
斧(原载于1923年12月8日,《侦探世界》第13期)
X(原载于1923年12月8日,《半月》第3卷第6期侦探小说号)

【张无诤谈侦探小说】
小说杂谈(其一)(原载于1922年10月15日《星期》周刊第33期,署名:无诤)
小说杂谈(其二)(原载于1922年11月26日《星期》周刊第39期,署名:无诤)
【今人评张无诤侦探小说】
张天翼的侦探小说《空屋》……………………………………………………吴福辉
(选自魏绍昌主编的《民国通俗小说书目资料汇编》)
中国侦探小说的铺路人张无诤………………………………………………汤哲声
(选自范伯群主编的《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第三编《侦探推理编》第三章《中国近现代侦探小说创作之概况》)
【民国推理研究相关著作推荐】
池田智惠《近代中国侦探小说的诞生与变迁》(早稲田大学出版部,2014年11月出版)

另外,《民国推理拾遗》内刊的后续计划,已经有了,大致是这样:
第二辑【侦探世界专号】
第三辑【徐卓呆专号】
第四辑【胡闲专号】
第五辑【赵苕狂专号】
第六辑【朱秋镜专号】
第七辑【滑稽侦探专号】
事情总要一点点做哈!敬请期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