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时间试听报告
我早上的时间非常宝贵:两个大的要送出门,一个小的一言不合就抱大腿哭喊;不同的出门时间,起床、穿衣、早饭、洗漱。
我就是在这样鸡飞狗跳、兵临城下的氛围里听完了北岛和他的朋友们的诗歌podcast。我管它叫podcast,因为它本质上还是一个podcast。感想如下:
1. app收听非常流畅。不过能离线吗?出品方可以考虑一下上班族在路上收听的需求。
2. 音量够大!可以盖住小盆友的哭闹!
3. 西川讲威廉·布莱克的那篇讲得很棒,深入浅出。对诗歌重度读者来说,肯定会觉得讲不够深,但是对一般大众已经足够了。上下共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涵盖到了布莱克几个重要的点:不仅仅写短诗、他的诗看似简单然而很深,艾略特对他的评价(“他的真诚令人反感”)、对后世思想家(尼采、萧伯纳)的影响、顺便普及了英诗的音步、韵体等知识,对半个小时来讲,信息非常大。能让人听上15分钟讲诗歌而深感兴趣(by 感兴趣 I mean 想进行进一步阅读),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4. 北岛讲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的那期,很多时间其实在讲他跟诗人的交往和友谊。对想听诗歌本身的人可能会有点失望,不过后来北岛有忙里抽空地分析他一首短诗,也讲得非常精辟。大概诗就是这样:因为密度和能量太大,拿出来一点稀释就够喂饱人。像不像五饼二鱼的故事?
5. 我不觉得诗人靠诗挣钱是一件不体面的事情。艾略特在银行里工作过八年,斯蒂文森在保险公司一直干到退休,那在给他们提供生活来源和一个坚若磐石的quotidien的同时,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件soul crushing的事情。一位诗人去卖保险或做excel表格,是一种壮举,也是一种妥协:让人“不敢生悲”的那一种。比起来,也许谈诗是更得体的。
6. 我之前不爱听podcast,是因为觉得语音和视频,不管讲多好,比起文字来,密度还是太小了,是时间上的浪费。一眼能看到的文字,和摄取进来的信息量,跟同一时间内所听到的文字量所承载的信息量,不是一个量级。不过今天体验非常棒。在忙着伺候三个小祖宗的同时听到了许多我想听到的东西,免去了不能低头阅读的crushing boredom。我还能想到别的使用场景是,像家庭主妇做饭、忙家务,这种密度的信息量在背景里流动,其实正好。
7. 今天的经验让我认识到:语音承载的不仅是文字量,还有别的信息,是通过语调、口音、情感传递的。我之前有想过,被阅读出来的诗少了一重意义。也许诗歌是最适合podcast的一种文学载体。连西川自己都讲:布莱克的诗,又叫song,天真之歌和经验之歌:是的它就像一首歌。
8. 128元买102期podcast,真的很值。我们这种掏128元不眨眼的中产阶级用户,豆瓣你要爱我们啊。
9. 阿北!有需要你倒是说话啊。我会给你打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