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17 我心,他心,天下心
我担心写的东西里都是我我我,这个自我太大太多了,恐怕会一叶障目,遮挡住前方更迷人更开阔的风景。如何才能消解掉一些自我呢?
凋寒说,从技法上来看,可以培养视角转换的习惯和能力,以他/她代我,擅用化身。这是术。
转换视角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去触碰之前碰不得的话题。比如绪龙说的,在“我”这个躯壳下不能提的往事。李安在接受许知远《十三邀》访谈时也提到过类似的观察。他说,做演员的好处是可以借假修真,借虚构的角色之名去撩开现实遮羞布下的怪力乱神。演员身份带来的特权是你终于胆敢去窥探,触摸原本视为禁忌的东西,然后借着“假面具”的虎威去纵情,嘶吼,燃烧,制造混乱。
小魔女还说,作家有我心,他心,天下心三个阶段,三种境界。这是道。
我是这么理解的。作品格局不同有多方面原因,技法、视角和发心不同,都有影响。譬如,一个几乎不具备中文写作技巧的初阶写作者,通常会以日常经验和情绪触发写作灵感。而且承载写作的平台类型、有无目标读者都有关系。
小儿女的玲珑琐事最好切入,但总是囿于日常实非我所愿。没有一颗大而全伟光正,文以载道之心,但殷殷希望在坚持“写作是为写作本身”的初心之上追求怡人独到的美感和谦卑贵重的诚实。有无读者,他人反馈都在其次。再借李安之言表一下心声。他在采访中回忆说,导演《卧虎藏龙》时会有类似心流的体验,筹拍《色戒》时,甚至能感应到张爱玲的魂上身。我丝毫不认为这是夸张之辞。他还说,创作的过程就是把这些“鬼魂”从身体里排出去,可以说,拍电影也好、写作也好,创作的过程有净化作用。按他的经验,如若一次清除不彻底,同一缕鬼魂的片鳞半爪还会残留在身体内,日后再借其他方式强迫你继续面对和处理 。这个鬼魂,换句话说就是每个人各自逃不掉的生命功课了。
形式即内容,风格即人格。也许,那个四下奔突的自我到后来会慢慢找到分寸和平衡,不再刻意表现或隐蔽了。后来的后来,她如水无形,因器成之,遂有万形,能容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