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的纠结
鲁迅先生说:“女人的天性中有母性,有女儿性;无妻性。妻性是逼成的,只是母性和女儿性的混合。”强扭的瓜不甜,逼出来的东西总不似天性那般自然和谐,这就注定了妻子的纠结。
俗话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古代妇女,颠着小脚,一步三摇,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汉子,就是一生的饭票。天上不会掉馅饼,要收获必得有付出。古代妇女们付出的是没有节制的生育、三从四德的奉行、男人纳妾嫖妓的忍耐,没办法啊,有尊严的前提是活命,如果离开汉子连饭都吃不饱,再提尊严的话,徒然给自己添堵。有人会说,古代妇女未必不幸福,不是有贤妻主动帮夫君纳妾的吗?爱情是自私的,谁能容忍自己的男人睡在其他女人的被窝里且沾沾自喜?按照弗洛伊德的解释,“假如人生活在一种不能抗拒的痛苦中,就会把这种痛苦看作幸福。”自我麻醉的幸福比清醒的痛苦更可悲。
终于有一天,妇女解放运动的号角响起,女人站起来了,男女平等了。平等的基础是经济独立。女人和男人一样挣钱,再也不用手心朝上向男人要钱花了。可是,几千年传统思想的流毒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消除的,女人做了生活的主人反而变纠结了。她们既要求“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又要求男人对她们宠爱并尊重,她们既接受了“妻子是用来被爱的”概念又没有摆脱“男人是女人的天”的思想。你让她养家吧她说她是女人,你让她在家呆着吧她说她要自我实现;你听她的话吧她嫌你没主见,你不听她的话吧她说你不爱她;你生气了不理她吧她又哭又闹,你生气了还要给她赔不是吧她又说你虚伪;她犯了错,你骂她吧她说你没涵养,你不骂她吧她说你任由她犯错是在变相的害她。于是,男人们痛定思痛,想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和女人和平相处,不能靠讲道理,只能无原则的爱她。你做事必须讲原则,而在爱她这件事上,不能有原则。有原则了就是不爱她。
男人的基因是XY,女人的基因是XX,基因决定了男女的天性是不同的。Y如矛,代表着攻击;X似盾,意味着防护。所以张爱玲说男人夸耀他的胜利女人夸耀她的退避。无矛来攻的盾是世界上最寂寞的盾。男人需要被崇拜才快乐,女人需要崇拜才幸福。爱情,带给男人的是平常没有的勇气和硬气,带给女人的却是谦卑和柔软。就连张爱玲,在爱着胡兰成的时候,都自比为“低到尘埃里”。不过,也有作女,越爱越作,对方受“作”的能力越强,就说明对方越爱自己。作,看似强势,反映的恰恰是软弱,因为只有弱者才需要证明。张爱玲是尽可以低到尘埃里去的,因为她已足够强大,她愿意向自己爱的男人示弱。
妇女解放运动搞过头的话就是你们男人能做的事我们女人也能做,比如扛大包;你们男人不能做的事我们女人也能做,比如生孩子。这样的要强不是要强,是负气。一负气,你就输了。男女“平等”不同于男女“相等”,而是人格上的平等、能力上的互补。你挑水,我浇园;你耕田,我织布。天仙配,多么和谐的男女关系。男为阳刚,女为阴柔,刚柔相济,生存之道。至好的夫妻关系是彼此取长补短,我补你的短板,你补我的短板,正所谓夫妻齐心其利断金;至坏的夫妻关系是互相拆台,你有矛我有盾,本应该齐心合力一致对外,却变成了用我之矛攻你之盾,落个两败俱伤的下场。
很多时候,女人明明可以自己养活自己的,可是,她还是需要一个人能心甘情愿的养着他,即便他没有这个能力,他有这个心就足够了。还是以张爱玲为例,一天,她的朋友去看她,发现张爱玲穿了一件皮袍子,快乐异常,张爱玲忍不住告诉朋友这是胡兰成挣了钱买给她的。她快乐得要让朋友知道自己的男人也是能养自己的。实际上,大多数时候,是张爱玲的钱养着胡兰成。骄傲如张爱玲也有一颗柔软的小女儿心,何况我等普通女子?
女人总是务虚的,她们在乎的是飘渺的爱。女人问,“你愿意为我赴汤蹈火吗?”男人撸起袖子慷慨激昂的答,“我愿意。”女人是万万舍不得男人真的赴汤蹈火的;女人问,“你愿意为我赴汤蹈火吗?”男人深思熟虑字斟句酌的答,“那要看情况而定,万一…….。”女人不等他把话说完就会立逼着他去真的赴汤蹈火。没办法,女人就是靠耳朵恋爱的,说的好听就是比做的好看更招女人喜欢。
张爱玲说:“能够爱一个人爱到向他拿零用钱的程度,那是严格的考验。”注意,她说的是零用钱,不是必需品。零用钱是生活的点缀,必需品是生活的基石。你的钱点缀一下我的生活,你的钱是爱;你的钱养着我时,你的钱就是我心灵的债。这个债的偿还常常是无形的,比如话语权。婚姻是一场以爱情为启动因子的男女双方实力的博弈,这个实力是经济、能力、相貌、社会地位、原生家庭状况等因素的综合。实力强者持有话语权。
《张爱玲苏青对谈记》里有一段也是讲钱的:“用别人的钱,即使是父母的遗产,也不如用自己赚来得自由自在,良心上非常痛快。可是用丈夫的钱,如果爱他的话,那却是一种快乐。”钱,买不来爱情,在某种意义上,却可以衡量爱情。女人独自养家,看似要强,却总难免有点辛酸。苏青,在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滩,是与张爱玲齐名的女作家,离异后带着女儿生活,她曾经感慨,“连墙上的一颗钉子,都是我用自己的劳力换来的,可又有什么意思呢?”女强人背后的落寞辛酸无奈,尽在这一句“可又有什么意思”里了。
妻子在事业上也是纠结的。进,不似丈夫那般义无反顾大刀阔斧,因为后面有家庭的牵绊;退,退到家庭里相夫教子,一没有安全感,二没有自我实现的可能。只能保持不进不退,既能养活自己,又最好不要做家里的顶梁柱。能养活自己,不至于在被抛弃的时候被动;不做家里的顶梁柱,因为会心理不平衡,让我个女人养家不是让下蛋的母鸡兼顾打鸣嘛,干了自己的活还要干公鸡的活,怨死了。
俗话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古代妇女,颠着小脚,一步三摇,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汉子,就是一生的饭票。天上不会掉馅饼,要收获必得有付出。古代妇女们付出的是没有节制的生育、三从四德的奉行、男人纳妾嫖妓的忍耐,没办法啊,有尊严的前提是活命,如果离开汉子连饭都吃不饱,再提尊严的话,徒然给自己添堵。有人会说,古代妇女未必不幸福,不是有贤妻主动帮夫君纳妾的吗?爱情是自私的,谁能容忍自己的男人睡在其他女人的被窝里且沾沾自喜?按照弗洛伊德的解释,“假如人生活在一种不能抗拒的痛苦中,就会把这种痛苦看作幸福。”自我麻醉的幸福比清醒的痛苦更可悲。
终于有一天,妇女解放运动的号角响起,女人站起来了,男女平等了。平等的基础是经济独立。女人和男人一样挣钱,再也不用手心朝上向男人要钱花了。可是,几千年传统思想的流毒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消除的,女人做了生活的主人反而变纠结了。她们既要求“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又要求男人对她们宠爱并尊重,她们既接受了“妻子是用来被爱的”概念又没有摆脱“男人是女人的天”的思想。你让她养家吧她说她是女人,你让她在家呆着吧她说她要自我实现;你听她的话吧她嫌你没主见,你不听她的话吧她说你不爱她;你生气了不理她吧她又哭又闹,你生气了还要给她赔不是吧她又说你虚伪;她犯了错,你骂她吧她说你没涵养,你不骂她吧她说你任由她犯错是在变相的害她。于是,男人们痛定思痛,想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和女人和平相处,不能靠讲道理,只能无原则的爱她。你做事必须讲原则,而在爱她这件事上,不能有原则。有原则了就是不爱她。
男人的基因是XY,女人的基因是XX,基因决定了男女的天性是不同的。Y如矛,代表着攻击;X似盾,意味着防护。所以张爱玲说男人夸耀他的胜利女人夸耀她的退避。无矛来攻的盾是世界上最寂寞的盾。男人需要被崇拜才快乐,女人需要崇拜才幸福。爱情,带给男人的是平常没有的勇气和硬气,带给女人的却是谦卑和柔软。就连张爱玲,在爱着胡兰成的时候,都自比为“低到尘埃里”。不过,也有作女,越爱越作,对方受“作”的能力越强,就说明对方越爱自己。作,看似强势,反映的恰恰是软弱,因为只有弱者才需要证明。张爱玲是尽可以低到尘埃里去的,因为她已足够强大,她愿意向自己爱的男人示弱。
妇女解放运动搞过头的话就是你们男人能做的事我们女人也能做,比如扛大包;你们男人不能做的事我们女人也能做,比如生孩子。这样的要强不是要强,是负气。一负气,你就输了。男女“平等”不同于男女“相等”,而是人格上的平等、能力上的互补。你挑水,我浇园;你耕田,我织布。天仙配,多么和谐的男女关系。男为阳刚,女为阴柔,刚柔相济,生存之道。至好的夫妻关系是彼此取长补短,我补你的短板,你补我的短板,正所谓夫妻齐心其利断金;至坏的夫妻关系是互相拆台,你有矛我有盾,本应该齐心合力一致对外,却变成了用我之矛攻你之盾,落个两败俱伤的下场。
很多时候,女人明明可以自己养活自己的,可是,她还是需要一个人能心甘情愿的养着他,即便他没有这个能力,他有这个心就足够了。还是以张爱玲为例,一天,她的朋友去看她,发现张爱玲穿了一件皮袍子,快乐异常,张爱玲忍不住告诉朋友这是胡兰成挣了钱买给她的。她快乐得要让朋友知道自己的男人也是能养自己的。实际上,大多数时候,是张爱玲的钱养着胡兰成。骄傲如张爱玲也有一颗柔软的小女儿心,何况我等普通女子?
女人总是务虚的,她们在乎的是飘渺的爱。女人问,“你愿意为我赴汤蹈火吗?”男人撸起袖子慷慨激昂的答,“我愿意。”女人是万万舍不得男人真的赴汤蹈火的;女人问,“你愿意为我赴汤蹈火吗?”男人深思熟虑字斟句酌的答,“那要看情况而定,万一…….。”女人不等他把话说完就会立逼着他去真的赴汤蹈火。没办法,女人就是靠耳朵恋爱的,说的好听就是比做的好看更招女人喜欢。
张爱玲说:“能够爱一个人爱到向他拿零用钱的程度,那是严格的考验。”注意,她说的是零用钱,不是必需品。零用钱是生活的点缀,必需品是生活的基石。你的钱点缀一下我的生活,你的钱是爱;你的钱养着我时,你的钱就是我心灵的债。这个债的偿还常常是无形的,比如话语权。婚姻是一场以爱情为启动因子的男女双方实力的博弈,这个实力是经济、能力、相貌、社会地位、原生家庭状况等因素的综合。实力强者持有话语权。
《张爱玲苏青对谈记》里有一段也是讲钱的:“用别人的钱,即使是父母的遗产,也不如用自己赚来得自由自在,良心上非常痛快。可是用丈夫的钱,如果爱他的话,那却是一种快乐。”钱,买不来爱情,在某种意义上,却可以衡量爱情。女人独自养家,看似要强,却总难免有点辛酸。苏青,在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滩,是与张爱玲齐名的女作家,离异后带着女儿生活,她曾经感慨,“连墙上的一颗钉子,都是我用自己的劳力换来的,可又有什么意思呢?”女强人背后的落寞辛酸无奈,尽在这一句“可又有什么意思”里了。
妻子在事业上也是纠结的。进,不似丈夫那般义无反顾大刀阔斧,因为后面有家庭的牵绊;退,退到家庭里相夫教子,一没有安全感,二没有自我实现的可能。只能保持不进不退,既能养活自己,又最好不要做家里的顶梁柱。能养活自己,不至于在被抛弃的时候被动;不做家里的顶梁柱,因为会心理不平衡,让我个女人养家不是让下蛋的母鸡兼顾打鸣嘛,干了自己的活还要干公鸡的活,怨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