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近日无剧可看,便翻到了新版的《水浒传》。初看时只觉精致,细看下倒也品出了个一二。
古人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我这也算了悖前人之言。生于太平之时,这水浒看也不打紧。不过,小时我十二三岁看的是简易版的《水浒传》,当时只觉英雄气概就当如此。后来高中时也读过半古言版的,纯为锻炼古文阅读能力。今日再看,观感却有所不同。
今日看到十八集,说的是第十九回林冲水寨大并火,晃盖梁山小夺伯。从前看时,只觉得那王伦既无才干二无度量,被那豹子头林冲一脚揣死也算大快人心。现在看时只觉得王伦可算死的憋屈,林冲一众人等也作不得真英雄好汉。
细想之下又觉得无法说的明白,遂以男女情爱为例。一个落魄书生得了一女子欢心,女子虽粗鄙,却也陪他安稳度日,只是不能晓得他凌云壮志。一日,一闺阁小姐知书达理,青眼于他。他言女糙不得他意,而小姐闻书识礼。小姐推却,你虽是良配,然已有美眷,不可。一个似推非推,一个早已厌弃那女。书生言要真爱,休了糟糠,迎了新人。二人琴瑟和鸣,两下得意。唯有那粗鄙女子,落了个被休的下场还无人怜惜。众人都说,什么锅配什么盖。你既不懂得三五大字,何苦绑作一团。谁想过,那书生当时是自己有意,无人逼迫。今日这番嘴脸又有什么道理。你娶了这女子,得了她家财,后来就当退了这全部,当时如何来得,今日如何走便是。如何能反做豺狼之姿,毁这女子一生。那林冲与这书生也无二致,当时来时就知这王伦什么性子,当时能忍得,今日如何忍不得。当时英雄末路,王伦再三计较之下收留他,当知好意。晁盖一行人也是,你们几个江湖好汉,满嘴忠义,若想要投身,江湖之大怎么会没有一个容身之所。偏偏要留在这梁山泊。或者是真刀真枪的与这王伦几人斗上一番,成王败寇谁不服气。可是呢,知悉了林冲的心思反倒顺了他的心说、做。算得是“满嘴的仁义道德,一肚子的鸡鸣狗盗”。那王伦也算得可怜,自己拉起的架势,自己也说不得算。自己的地盘,留成仇,不留丢命。
你说这王伦,换在他的位置,自己没大本事,来人比自己名望声势高得多,也不得罪,好说好送。话说到份了,事也做足了,算是可以。官府得罪不得,好汉还得敬着,自己的小小水泊得小心保着。这要是当时不是宋朝这个背景,换在太平盛世,或许可以以王伦为主角,写一部《小人物的夹缝生存技能指南》。
知人事,事不变,而人常新,所以知也常变。或许,再过几年看比剧,又是一番新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