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父母的衰老我们始终没能做好准备
今天在豆瓣看到这个话题颇有共鸣,但是推文的角度与我的角度稍微有些不太一样。原标题是对自己的成长和父母的衰老,我们始终没能做好准备,推文的视频主要描绘了慢慢长大的我们与父母相处的方式从小时候的仰视到长大后的一丝丝小嫌弃的过程,进而提醒无论何时父母的爱都在那里,他们始终爱着你。最后提醒长大的孩子给爸妈打个电话。
而我看到标题的重点是在后半句,如题。我们家兄妹三人的成长历程中也许有过那些对父母的嫌弃,但是却一直都能感受父母的爱,知道应该怎么去孝顺他们。正如前段时间微信朋友圈一个心理学家写给女儿的一封信中描述的一样:我不会要求你以后要孝顺,我们一直这么爱你将来孝顺父母便是自然而然的事儿。母亲一直的细致入微的教导融入到日常,让我们懂得感恩。
而让我感触颇深的却是突然而来的父母的衰老,如果要有个节点的话,应该是从父亲病倒开始的。在此之前我还是在父母面前撒娇的小姑娘,尤记得父亲病前最后一次回家拿东西有的时候父亲说要帮我拿然后送我到车站,东西并不重我便没有让他送,但我到车站后发现他也正过马路来我这边,陪着我一起等公交聊聊家常。如今回想起仍忍不住湿了眼眶,几日之后便收到父亲突然晕倒入院的消息。这一病让父亲完全丧失了身体的基本机能,不能吞咽说话,四肢完全不能支配。
我们突然长大,开始照顾父亲,安慰母亲,而母亲的衰老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父亲病倒直至去世那半年的时间里,母亲一直坚强支撑着。她身体素来不好,医院那边多是我们兄妹照料。我们一直担心她受不了这样的打击也生病,也许是她明白那会我们完全没有力气再顾及到其他什么,那段时间母亲只是有些疲劳。而父亲去世之后,我们的生活慢慢回归正常轨道,她便一直各种小毛病交替。
另一方面开始对生活对儿女有很多的抱怨。我们知道那是父亲离开以后的不适,知道她需要时间调整,知道她需要重新找到一个情绪的出口,没有了可以拿来当撒气筒的老伴,她不知道怎么办!
我经常觉得母亲那些不断交替困扰她的小毛病是她想要得到更多的关注而带来的,而我们成了她的新的情绪的出口。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母亲的电话内容发生变化。初为人母的我与老公在外地,孩子满月开始就是我一个人带娃,每到饭点母亲就会电话关切的问我吃了没有?孩子乖不乖?父亲生病后还在家带娃没上班的我和哥哥担起了往返医院照顾父亲的事情,因为母亲身体不好,又经历这样的打击,我们担心她承受不了也病了。从那会儿开始,我们一点点成为大人,而母亲开始衰老,开始成为需要我们照顾的孩子。每次电话简单的询问过后就会听到母亲说身体哪里不太舒服,睡眠不好……走路中气不足……腿不舒服……腰好冷……而且一直与嫂子关系还不错的她开始跟女儿念叨儿媳妇的各种不是……我们努力劝解,最后的结果是母亲开始不愿意跟我聊天了,有时候话还没有说完她就给挂了。李先生曾说过我凡事要顺着她点,不能老是惹她不高兴,同样的话一个敬佩的长者也说过。
也许对于这样的变化,我还没有做好准备,不愿意面对这样的事实,原来母亲已经变成了要我哄的老小孩了。不是不愿意承担,而是不愿意看你变老。